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原創作品] 我看精神病人

看到了doctor在這裡發表的文章,我無直接回應,但文中所提及的精神病患,卻勾起了我的一些聯想。

我自幼愛在圖書館遊蕩,其中一本由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孫天倫所著的書(好像是叫《靈與心理學》),書中以個案形式,寫出許多疑似遇見鬼神又疑似是心理有問題的個案。書中最後沒有結論究竟是遇鬼抑或心理有問題,但我內心的結論卻是:當中的主角遇見的鬼或神,其實都只是他們自己的幻覺

我接觸過的精神病人,有些是遺傳的,因為家族中亦有成員是如此。不過,假如家庭中的某位成員總是神神化化的,其他家人也許因要照顧他所受的壓力而也「被傳染」都說不定。

這個都市充斥著怪異的人。我坐地鐵,有些自言自語、大聲喧嘩,他們也許亦知道自己怪異,有些假裝在講電話,令自己的自言自語「合理化」;有人帶著生的雞翼,在車上吃得津津有味;有位老伯幾乎每天帶著他的一堆「珍藏臭臭膠袋」到銀行去提存,而因他是銀行的客戶令職員無法拒諸門外……

我認為沒有一條明顯界線,去判定某人是否有精神病。因面對事物的關係,那種「不正常」就會被誘發出來。據聞一些政權,為了讓敵方間諜保密,會把間諜關起折磨和精神虐待,直至永久瘋掉。即是說,只要方法精準,「正常人」也可以變成「不正常」。

據一名我接觸過的人說,其實當他自己感到有點不妥時,亦會主動入院留醫;但假如他想出來時,亦可以在醫生面前回答合適的答案,就可以假裝沒事大搖大擺地放出來。我觀察到,許多這類人對人性和心理都十分了解,而且有些很聰明,在思想上和藝術等領域上,甚至可以很有成就,例如尼采和梵高等都是。

他們有些似乎無法抗拒去做某些事,例如無故說話,無論有沒有對象;之前說的膠袋老伯每天要到銀行一趟等。這些「動力」究竟從何而來?

以上種種在普通人眼中難以預估的行為和思想,最近亦成為電視電影編劇的常用題材,因為有了這類人,劇情就可以更天馬行空,無須符合既定的框框,而且觀眾亦往往猜不到結局。

宗教與精神病的關係,亦正是我近來思考和研究的主題之一。(宗教性精神病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龍兄是指這個吧?

很久之前和網友傾談,有些被認為是鬼上身/著了魔的人,其實可能真的有精神病,但可能經過驅魔人/大師的「處理」,就會變得正常,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他們「法力高強」。

這其實是因為心理作用:著魔者經過古怪的驅魔儀式後,真的以為自己的鬼/魔離開自己的身體,感到釋放和安慰,回復正常。

他們寧願選擇相信驅魔人說是「鬼上身」的外在因素,認為「自己也不想的」,多於相信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說他們「心理/精神有問題」這內在因素,認為「是自己造成的」。

而且,驅魔的過程簡單直接,就算這個驅魔人不成功,只代表他「法力未夠」,再另行找道行更高的驅魔人即可;至於看醫生,要服用由石油提煉的古怪藥物,而且往往要長期食,極可能有不同種類和程度的副作用。很多我認識的病人都告訴我,他們自己會偷偷停藥,到自己覺得「精神不好」時再重新開始吃,因為許多藥都令人思想呆滯,想不到東西,亦令外在形態更古怪(包括癡肥、身體不自主地搖動等)。

如果這假設是成立的話,驅魔的「療效」似乎比看醫生更佳。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我接觸一些疑似有精神病的朋友,其中有些會被人認為他們對生命不負責任,有些人認為他們有許多決定、努力,都歸疚於自己有病而沒有盡力。

面對社會的殘酷與競爭,即使是沒有病的人也想逃避,轉而濫用藥物或投入基督教,更何況是有病的人呢?

有人對我說笑,自己有空也假扮一下瘋癲,在精神病院留個紀錄,到日後殺了人也不怕,法庭只會判入精神病院而不會坐牢。

不過,既然覺得精神病人聰明絕頂,深愔人性,也其實應該相信他們自己有能力改變,做回普通人吧--至少,我相信其中一部分人是可以--至少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吧。

以我自己為例子,我在中學時期,曾經有一段時間,覺得每個同學、老師都在欺負我,許多人都在針對著我,當時我一個朋友也沒有,這個世界再不可愛……到近期我才知道這算是抑鬱症,但我當時也都熬過了。

林夕的焦慮症也是如此,他自己在想要克服這個病症,然後告訴別人自己的經驗,好讓其他人都能小心呢。洪朝豐更是精神分裂,出院後還著書敘述心路歷程和在病院的經歷。

不過,既然世間殘酷,為何要面對現實,做回普通人呢?

我家附近有兩夫婦,應該也是病人。他們間中會大吵大鬧,管理員也怕了他們,有時會驚動警察叔叔上來。在巴士或地鐵車廂上大聲喧嘩自言自語,對於他們來說的確暢快,但就嚇怕了其他人了。

這些都是擾亂了其他人的行為。行為怪異,往往令自己的路更難走,旁人根本不知道對你如何反應,那種未知的感覺都令人敬而遠之。

社會是群體的聚集,如果想活得順利一點,我覺得都是做個普通人會好一點,這是我近來悟到的一點心得,應用於向來以為自己很特別的我,尤其合適。精神病人能否應用,就看看試試吧,總比吃那些石化藥物好一點吧。

*以上只代表我的一點看法,並不代表本網立場,謹此聲明。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謝謝doctor的介紹,我會找找此書。

「正常」,在我來說只是「大多數」的代名詞,並無褒貶的意思。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謝謝調色盤的意見及介紹。較近的事件還有二次大戰時迫害猶太人。

在香港,就我觀察,就有很多不同程度的病人,在社會的各個階層上出現,包括街角的流浪漢,以至過氣明星。之前有報章雜誌,還以「四大癲王」為題,嘲弄藍潔瑛、蔡楓華、陳寶蓮及洪朝豐,就是迎著公眾歧視小眾的心理(正常欺凌不正常)來炒作,這跟陳冠希事件相似。

政府亦知道這個現象,尤其是當經濟轉差時出現更多,但醫院無法容納這個多病人,這方面資源的耗用比其他病多,有些亦看來無法治好,只集中把一些具攻擊性的人關起來,其餘的只好把他們留存在社區。

在社區的病人,很多都由政府部門收留作合約員工,因為商業社會根本容不下他們。據我所知,政府部門內很多低級員工,都涉嫌「有些問題」。有穩定的工作,情緒都會較為穩定,我想,這算是妥善的解決辦法吧,也辛苦了公務員一族了。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根據近年的科學研究,發現基因是引致精神病的主要成因之一(見連結【】【】),如此身懷這種基因的人,就無須再自我怪責了,因為這是自古遺傳下來無法解釋的密碼,「不是自己的錯」。

基因研究也發現了許多事情,例如強姦犯又多數有一組特殊的基因,所以很多被囚禁刑滿的人,出來後不久又再犯非禮強姦;據說殺人犯也可從基因中看到一些相同的組合。如此解讀下,自己的行為仿佛只受那些密碼操控,自己只能很無奈地依從,就如專橫的上帝不給予人類自由意志一樣。

不過,我認為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還有很多。

近年青少年濫用藥物的情況嚴重,從前的毒品倚靠植物提煉,始終有所限制,現在則變成石油副產品,幾乎要多少有多少,成本可以降低很多。

以現今消息的靈通性,青少年沒可能不知道濫用藥物可以造成腦部永久性損害。明知後果卻仍然繼續,可以看到他們感到現實世界並不可愛,很希望藉著迷幻的感覺來逃避現實,即使要付上永久的後果,有點自毀的意味。不過,酒精不可以作為這種暫時的逃避劑麼?相對來說,酒精的傷害似乎沒這麼深,但就有即時的頭痛、肚痛的抑制性的反應,警告著受者是否已過量(當然亦有人成功超越這界線,成為酗酒受害者了)。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13# Guest from 122.117.152.x
尋求這種刺激和新體驗的背後,又豈不是嫌棄這世界太沉悶?在尋求之前,又豈會事先不知道那傷害麼?

情緒刺激過後,就會帶來低落,這現象似乎是各種刺激性物品的共通點,因此才會令人泥足深陷,再次服食來尋求刺激。

很多歌曲都有敘述毒品和濫用藥物,據聞Beatles後期也有借用迷幻藥獲取靈感(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stands for LSD 迷幻藥),還有Eric Clapton唱Cocaine已染上毒癮等等。

香港政府的官方禁毒歌曲,似乎有點老土和有心無力,陳百強的《摘星》之後,就好像無甚優秀作品,而演唱禁毒歌曲的歌手亦接二連三涉及濫藥事件,陳百強亦涉嫌服藥自盡,不斷自打嘴色。

我個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早年已解散的樂隊Anodize一曲《快樂藥》在副歌中的一句:
「藥是快樂 為何又感失落?」

一句啟發出藥物不是優質快樂的來源。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