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葡萄牙大地震,砸碎了基督教天主教的束缚

相信大多数人,在读欧洲历史时都会读到十八世纪时,忽然欧洲出现“理性主义”,然后打破了基督新教及基督天主教的束缚,突然的欧洲工业及科学出现一个新高峰。一直到今天,“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不可知论者说,其实,我不知道是否有上帝?你也不知是否有上帝?神父不知道?牧师也不知道?,所以上帝的存在与否没人知道,所以就不用浪费时间去想这些事了),“存在主义”(存在胜于本质,也就是说,因为,谁都不知道上帝存不存在,所以就不用浪费时间去研究我们由那里来,会去那里?最重要就是赶快享受我们生存的时间里),还控制着欧洲学术界,其实,到今天,欧美信奉基督教的人口比我们想象的要少的多了,一般说来,在城市里,能有10%的人口上教堂,乡间可能高些,20%到30%的人经常上教堂,但是“无神论者”占了“主流”。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在我心中存在多年,一直到2010年3月17日的参考消息登的文章“葡萄牙大地震砸碎欧洲宗教束缚”,我才真正了解其中的细节,原本这件事与您分享:



灾难重创“虔诚国度”,科学观念席卷欧陆



最近,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引发了关于“世界末日”的流言,特别是1月份海地地震酿成的惨剧让人触目惊心。这样的悲剧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远远不够完善。在地震史上,有一场大地震值得一提,那就是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那场地震震醒了沉浸于“一切都很好”的满足感中的欧洲,成为欧洲近代历史的一个分水岭,有人称其为自5世纪罗马帝国沦陷以来,最震撼欧洲的事件。

                  里斯本人同死神赛跑



1755年11月1日是万圣节,这天早上,里斯本的几千名教徒正在教堂做弥撒,地下突然发出闷雷似的巨大声音,旋即大地剧烈地震起来,历时约30秒钟,顷刻间城市的大部分建筑荡然无存。随后又接连发生两次震动。地震过去约40分钟后,一场海啸席卷而来,当时有人这样记载这场可怕的海啸:"一些人立即骑上马,奔驰而去,他们在与死神赛跑,以避免被海啸卷走“第一波海啸过去后,又接连跟进了两波。而未受海啸影响的地区也难逃一劫,大火迅速蔓延开来,足足燃烧了5天才熄灭”。

  据统计,里斯本的建筑有85%被摧毁,一些在地震中受损较轻的建筑物被稍后引发的大火焚毁,众多惨状使里斯本人仿佛看到了“世界末日”的来临。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王室幸运的逃过了大地震(国王和宫廷大臣在参加完了清晨弥撒后,离开首都去度假)。然而,大地震的阴影使这位国王患上了幽闭恐惧症,他像游牧民族领袖一样,后来一直住在帐篷里。

震动还远传至欧洲各国,数百公里外的西班牙科尔多瓦,格拉拉大和摩洛哥非斯,美克内斯等城市都遭到破坏。海啸也使西班牙,摩洛哥,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的沿海地区遭受灾祸,巨浪还横扫大西洋到达美洲和西印度群岛。

现代地质学家估计这次地震的规模达到了里氏9级,研究报告认为这次地震持续时间约为三份半钟到6分钟。这场灾难夺去了6万到10万条生命(里斯本人口约27万)。这次地震因此在世界地震灾害史上写下恐怖的一页。然而,更持久,更强烈的影响体现在大地震对欧洲人的心灵震撼和思想冲击上。



“一切都很好”的理想社会??



18世纪中叶的欧洲“在精神状态上处于一个高点”。它经历了蓬勃精神,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以及开拓航路的大航海时代,拾历史台阶而上的欧洲正处于强烈的“乐观主义气氛中”,国家经济特别是在特权阶层的财富有了相当程度的累积。在英国,新的产业资本和特权势力正在形成,工业革命的曙光已经隐隐出现;在法国,贵族资本在短短十年膨胀了2.7倍;葡萄牙尽管已远不如当年的鼎盛时期,但是存下的家底连同周边诸国经济稳定发展的辐射效应,也使得葡萄牙的经济处于“明朗的春天”。经济上的强盛令主导社会的思想“有了更强的底气”。欧洲各个基层的很多人都抱有“乐观主义态度”,认同莱布尼茨“这个世界是上帝所创造的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认为大家生活在一个“既定的和谐世界”里,人们很满足,甚至自鸣得意。

当时里斯本作为葡萄牙首都,早已是世界性航海贸易,文化和宗教中心,里斯本市民以虔诚的宗教信仰(基督天主教)闻名于世,有人说,如果上帝要饶恕一个城市的话,首先就是里斯本,然而,大地震却摧毁了这样一个繁华与富庶的城市,而且是在一个宗教节日。这一事实震动葡萄牙,更让整个欧洲震惊。

当代哲学家德勒兹曾说“在欧洲历史上,能和这次地震相比的只有纳粹集中营”。不管怎样,这场大地震给欧洲敲响了警钟。欧洲人开始进行反思,为什么“好心肠的上帝”要摧毁一个伟大而又虔诚的城市??“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所以,当里斯本开始大力赈灾时,一场围绕地震起因而出现的思想碰撞出现了。



      触发思想大地震



里斯本地震之后,欧洲宗教界视这次天灾为天谴。在民众急需救助时,牧师们却大力宣传所谓的”上帝的惩罚“的理论。他们认为面对上帝的惩罚,里斯本的人们最先考虑的不该是重建,而是忏悔自己罪恶的灵魂。当时葡萄牙最有影响力的耶稣会马拉格里达在1756年秋发表”一种看法;这场大地震的真正起因“一文,蛊惑说里斯本大灾难不是自然现象所致,而是罪恶生活方式诸如看歌剧,听音乐,斗牛等奢侈享受带来的恶果,预言地震周年之际会有更大天谴降临人们头上。这一耸人听闻的预言被广泛撒播,接连不断的余震使惶恐不安的人们把地震周年当成了大限之日。

天主教会腐朽的观点和理论受到了进步知识分子的反感。在众多批评者中,伏尔泰最为活跃。他在第一印象下所作的(里斯本灾难诗)批驳当时流行的”一切都很好“的信条,质疑天谴论:  若是上帝的惩罚,婴儿何罪??巴黎与伦敦有更多的罪恶,为何却惩罚里斯本??伏尔泰还借此将矛头直指当时流行于欧洲思想界的”乐观主义“哲学。他的著作很快就在巴黎沙龙里流传。自从他的诗作以后,就有了至今仍然有争议的,认为里斯本地震标志着乐观主义终结的论点。

随后,卢梭也加入到了评论行列,他和伏尔泰就”上帝“同人类灾难关系与否等问题的争论使启蒙运动更加深入。哲学家康德也在1756年专门撰写了三篇分析此次地震灾难原因的论文。

总之,整个欧洲都在为里斯本的灾难反思。上帝惩罚的解释被普遍质疑,因为人们发现,尽管大震发生后使用了最虔诚的正规仪式终日祈祷,连续不断的余震并没因此停歇。



      对欧洲有划时代影响



这场地震还直接引发了教会同葡萄牙世俗政权间的殊死斗争,结果是,1760年,教皇使节被逐出葡萄牙,宗教法庭俯首于王权,成为国王名下的国家审判工具。前文提及的玛格拉里达则因”策划暗杀国王的阴谋“被处死。

然而,里斯本大地震对葡萄牙这个正在没落的帝国的冲击不可避免。地震导致葡萄牙国力严重下降,经济无法承受这场大地震带来的冲击,新势力同旧贵族的争端也日益加剧,政局动荡不安,该国显然已经无力维持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葡萄牙衰落了!!!

此外,地震及其后欧洲思想界持续不断的震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有哲学家评论称,康德早期有关地震研究的作品”差不多代表了德国地理科学的开端,无疑更是地震学的开端,不少科学家说随后对地震起因展开近代科学意义上的思考与探索,其中被后世奉为现代“地震学之父”的英国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约翰。米切尔,依据对此次地震亲历者描述的分析获得结论,并运用牛顿力学原理解释地震发生情况,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大的意义或许是在思想上,当代德国文学评论家和理论家维尔纳。哈马克表示,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的作用还在于扩大了哲学词汇表,他这样说道:里斯本大地震改变了欧洲人的观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443450100hy2k.html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