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果醬與人

因為飲食上較為西化,所以比較愛吃麵包。
不知為什麼,華人常吃的飯類,我並不喜歡。可能吃的時候沒什麼質感;可能,我比較喜歡那種麥子送來的香味,多於熱騰騰的飯粒上的蒸氣。
我比較喜歡白麵包,因為覺得自己有多點餡料上的選擇;所以在吃的時候,總愛塗點什麼的上去。花生醬、奶油、牛油,隨自己的興緻配搭;不過最喜歡的,還是藍苺果醬。我喜歡它的藍,喜歡它不大香,不大甜,一點點的低調而憂鬱。
只是,望著眼前這瓶果醬,令我想起近來香港發生的事。這件事,令我不禁要問:為什麼到現在,仍有人會寧願做一瓶果醬?
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再一次,一班人聚集,說:[我們要做一瓶果醬!誓保開封前新鮮!],很激昂,氣勢磅礡。只見到,一大堆年輕人,穿上同一款色的汗衣,男女不分;看著看著,的確很像由工廠出產的一大堆人形玩具。據說有八千人;就像聖經裡說,耶穌在山上用五塊餅和兩條魚,就餵飽了五千人一樣,同樣蔚為奇觀。
我想,現場應該有人派餅吧?
我不明白,做一瓶果醬有什麼好。沒錯,我們都知道,在超巿發現開了封的果醬,就最好不要買,並通知當值的店員。開了封的果醬,不會有人選購,很正常;可是,開了封的人,就會沒人要嗎?
對!果醬開了封後,空氣跑了進去,就代表將會變壞。所以,就最好在變壞之前吃完。可是,我們是人,不是果醬呀,我們不會在開封後變壞的呀!將開封後的人視為變壞的[人],只是將人當作貨物看待而已。為什麼要視自己為一件貨物?更無稽的是,為什麼要讓身邊的人,將自己當作是一件貨物?為什麼要讓他們不斷向自己說["婚前"開封了,就等如罪行!要拒絕開封!],就像夢魘般的詛咒著自己?
我們是人,不是貨物;不應將開封視為噩夢。開封之後,你會發覺,這個世界很大,色彩斑爛,目不暇給;至少,你可以讓自己知道,開封後怎樣的吃法,你才會感到最舒服、愜意。開封後的世界,很美,很精彩;並不像那些將你們當作是貨物的人一樣,視為墮落、罪惡。他們的腦袋都壞了。
不要為了滿足一部份人的"處女情意結",將自己視為一件貨物,將開封看成天大的事,又"初夜"又什麼的,令人起雞皮疙瘩。這只是他們的變態思維,與你無關。
老實說,開封後,有沒有人要,又有什麼重要?只要你本人是好的,一定會有人要。不要你的,只是不懂得你的好;因為你已被開封而不要你,更只是對方的變態,不關你的事。
他們只是將一張婚約,當作是貨物的出產保用証明。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做?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果醬開封時,[卜]的一聲,代表瓶蓋的中間突了出來;空氣跑進去了,再也不會陷下去。按著這個突出部份,按呀按的,個人來說,覺得很有趣。
不過,我們不是果醬。

Alessa is a daughter of Dahlia Gillespie. Alessa gets toasted in a ritual. Alessa is in agony. Alessa sends a part of her soul (the pure part, the part that wouldn't have to suffer) away in a form of a baby abandoned on the road. Harry finds the baby with his wife. They name her Cheryl.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貞操]這回事,最初是一個男人強加於自己女兒的概念。洞房花燭夜,那染了一丁點血的白色床單,好比一件商品的出廠証明書,就像証明一瓶好酒從未開封飲用一樣。那時候——即使到現在也有——很多人會售賣自己女兒的初夜權,有價有巿;有稱呼是作[千金]的,自家貶稱的有[蝕本貨],在在都將女人,當作一件有個價錢牌掛在胸前的貨物一樣看待。
直到二十一世紀,[貞操]這概念,經耶教重新包裝,加上華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借屍還魂,重新殖入香港新一代的年輕人腦袋裡。所以,我酒井明膽敢說一句:十五至二十年之後,"媒人"這職業會再度出現,盲婚啞嫁會再度復興。因為,經耶教思想的跺躪,香港的下一代,不會再懂得什麼是談戀愛。
Alessa is a daughter of Dahlia Gillespie. Alessa gets toasted in a ritual. Alessa is in agony. Alessa sends a part of her soul (the pure part, the part that wouldn't have to suffer) away in a form of a baby abandoned on the road. Harry finds the baby with his wife. They name her Cheryl.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我是永遠都不會明白,為什麼要拒絕婚前性行為。性行為是讓自己真正地了解到,自己於性方面的反應唯一的方式;拒絕婚前性行為,只等於拒絕真正了解自己,亦不過是對於自己的葉公好龍,對於性疑懼而導致的冷感,尋找一個自我安慰的解釋。我就曾認識一些男女,因為過份追求婚後性行為,結果婚後發覺性生活不協調,多番努力不果,結果各自尋找婚外情,最終離婚收場。
鼓吹拒絕婚前性行為的人,不過將婚後性行為想像得太美好,叫人跟他們一起,向一個虛無的目標,大喊口號。他們不會知道,口號是可以喊得很好聽,卻只等如逃避現實。
如果以上的說話,你看了頭兩句就覺得作嘔,對不起,我這個東洋鬼子,浪費了你的寶貴時間。你還是到明光社的網頁看個夠吧。
Alessa is a daughter of Dahlia Gillespie. Alessa gets toasted in a ritual. Alessa is in agony. Alessa sends a part of her soul (the pure part, the part that wouldn't have to suffer) away in a form of a baby abandoned on the road. Harry finds the baby with his wife. They name her Cheryl.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用果醬來比喻耶教的貞操觀,真的很創新呢。

曾經我到過一個佈道會,主講者說濫交會導致很多性病病菌和病毒的入侵,唯有守貞操才可開封前保證完全無菌(母嬰傳染例外)。的確,數據顯示濫交跟子宮頸癌有莫大關係,那時我都有點害怕。不過,其實知道彼此都不濫,而且都用安全套,那就大大降低危險性了。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4# 的帖子

老實說,我也有很久沒在這裡發表一些有深度、有質素的文章了。
有時,我會想,跟我同期出生的人,應該有不少跟我的語文水平差不多吧?為什麼就只有我一個人,會在這裡發表散文呢?其他人到哪裡去了?看著看著,就只有我一個人在寫,有時真的很氣餒。
加上,早些時候在這裡發生的事,令我將散文登上來的興緻大減。
如果你有留意,這篇散文跟我在blog裡面的,有點不同;我是故意的,因為想看的人有點驚奇,有[咦?怎麼不同的?]的感覺。
話題回到你的敊述。教會人士最喜歡的就是濫用"濫交"這個詞語;只要你曾移情別戀,談過戀愛,就等如濫交。他們不會理會當初分手的原因,不會理會一段感情中有沒有過失;只要曾經說過分手,就是濫交。大家只會以[神聖]、[莊嚴]將"初戀"抬得高高的,看不見,觸不著,就以為是很偉大的事情。最初我不明白他們的用意;直到上年,我終於明白了。禁止人談戀愛,是不少教會的首要任務。
當年我上的教會,更有質疑避孕套效用之說在廣泛流傳。大家都認為避孕套只是一個騙人的玩意,同樣會令人懷孕、染上性病的;它只是人類讓自己墮落的一個藉口。我說我用過避孕套,沒事呢!他們就將我當作怪物般看待。
教會的集體催眠,真的很厲害。我也質疑自己,為什麼沒中招。

[ 本帖最後由 酒井明 於 2007-9-18 06:20 編輯 ]
Alessa is a daughter of Dahlia Gillespie. Alessa gets toasted in a ritual. Alessa is in agony. Alessa sends a part of her soul (the pure part, the part that wouldn't have to suffer) away in a form of a baby abandoned on the road. Harry finds the baby with his wife. They name her Cheryl.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多拍幾次拖就被算成是濫交?看來你曾上過的那間教會,管制上算是很嚴重的了。

道德上高舉「初戀」,其實如要求婚前「處女」如出一轍,分別的只是前者更為極端。

不過諷刺的是,教會不是很多紅男綠女結識異性的優良場所麼?如果是要禁止人談戀愛,教會好應該以身作則,好像有些學校一樣,分開男教會及女教會,避免弟兄姊妹陷入試探當中才對,可是我卻鮮有聽聞有這類教會,甚至在小組、團契當中,我也沒聽說過純男純女的小組、團契。

為何教會要特意做出「畀你睇、但唔畀你食」這個效果呢?明顯地,動機不止在於「禁止人談戀愛」,而是在於「令人不慎談戀愛後感到羞恥和內疚」。

這個課題我正研究中,不日發放研究報告,敬請各界垂注。

P.S. 別氣綏,太介懷別人的評語,會失去自己的風格。當然,假如希望有自我改進,別人的評語亦不能置之不理。兩者之間的平衡,可真要好好掌握。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6# 的帖子

首先,熱切期待你的研究報告。 這個報告,我本人也一直想寫,奈何一直也找不到對整個事情的所以然來,現在只好靠你了。
以我以前上教會的經驗為例,我覺得他們是充分利用小學生上課那種異性相處的感覺,無限放大而有點扭曲地宣傳。在小學裡面,男女通常都是坐在一起的,可是通常地,男生和女生不但不會和對方玩、聊天,很多時更會互相欺負。如果有男生向一個女生稍表達一些情感,大家就會起哄,說他們談戀愛,然後大家就會杯葛他們,取笑他們。
這種價值觀借屍還魂,繼續在教會裡存在。所以,我只覺得,教會不過是讓一班不願長大的成年人,有一個集體催眠、沉醉,讓自己逃避現實的地方而已。他們更懂得利用坊間的,一些關於求復合不遂而招致傷人,甚至殺身之禍的新聞報導,並充分利用愛情本身擁有的不安和不確定感,大肆宣傳,將談戀愛貶得一文不值,唯有上帝的愛才是真實的。
所以,你說得對,不過他們不單要製造一種[令人不慎談戀愛後感到羞恥和內疚]的感覺,更要製造出[談過戀愛就等如犯罪]的罪疚感。
呀,還有,那個呢..............應該是[如出一轍]呀,抽刀兄...........
Alessa is a daughter of Dahlia Gillespie. Alessa gets toasted in a ritual. Alessa is in agony. Alessa sends a part of her soul (the pure part, the part that wouldn't have to suffer) away in a form of a baby abandoned on the road. Harry finds the baby with his wife. They name her Cheryl.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在精神分析學來說,人的心性發展為以下階段:

  • 口慾期:0-1歲,生理上的滿足都經由口腔的黏膜及身體的皮膚而產生
  • 肛門期:2-3歲,學習控制肛門括約肌、控制大小便的地方
  • 性蕾期:4-5歲,對異性的特殊的喜愛心情,男孩愛與母親親近,女孩則與父親
  • 潛伏期:6-11歲,男生與男生要好,女生只跟女生玩,把對異性的興趣埋伏起來
  • 生殖期:12歲以後,恢復對異性的興趣

酒井兄所說的男女因怕被嘰笑而互不理睬,應是指潛伏期。至於是否教會令許多教友回歸這個潛伏期?據我以前被帶入教會的經驗,又好像不是,可能大家的年齡層已屆很成熟的二十五歲以上,而且有些都已結婚生子,這時就不會有「戀愛是罪」了;又或者可能各派教會處理戀愛的態度都不一樣,有些寬鬆、有些嚴謹(如酒井兄那間)。

P.S.  謝酒井活字典,我已改了。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8# 的帖子

呢個只係色魔Frued 條契弟初步幻想出來的理論  佢D後人仲有D"較全面"既演繹架~
http://en.wikipedia.org/wiki/Erik_Erikson


呢D咁唔scientific 既垃圾, 完全冇testable implication, 同景教一樣!
虧你還拿出來哂...

[ 本帖最後由 Step.King 於 2007-9-18 20:09 編輯 ]
花開花落花無缺!

對付教徒三式: 不主動、 不抗拒、 不負責!

回復 9# 的帖子

又話唔睇我D文o既?你又入黎留言?搞乜呀?
你唔好話俾我聽,你入完黎又冇睇我呢篇文呀!呢D三歲細路仔o既邏輯,我唔會信囉。
唔係個個都好似你咁o既。睇開D啦。
Alessa is a daughter of Dahlia Gillespie. Alessa gets toasted in a ritual. Alessa is in agony. Alessa sends a part of her soul (the pure part, the part that wouldn't have to suffer) away in a form of a baby abandoned on the road. Harry finds the baby with his wife. They name her Cheryl.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回復 10# 的帖子

你今次蠢唔哂  我只係睇左抽水回既色魔理論而已  
我話我絕少睇你d文jey~ ~
依家唔通我選擇係邊度留言都要你管??哈哈

邏輯就是邏輯...你沒有能力不相信!
花開花落花無缺!

對付教徒三式: 不主動、 不抗拒、 不負責!

回復 8# 的帖子

老實說,阿史說得沒錯,佛洛伊德的理論無疑過份簡化、偏激,有些更可能只是他個人心理的投射。不過,我很同意你所提及的,這傢伙頭三個時期的理論。
Alessa is a daughter of Dahlia Gillespie. Alessa gets toasted in a ritual. Alessa is in agony. Alessa sends a part of her soul (the pure part, the part that wouldn't have to suffer) away in a form of a baby abandoned on the road. Harry finds the baby with his wife. They name her Cheryl.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回復 11# 的帖子

強詞奪理。算啦,同你呢種人講邏輯,浪費口水之至。
Alessa is a daughter of Dahlia Gillespie. Alessa gets toasted in a ritual. Alessa is in agony. Alessa sends a part of her soul (the pure part, the part that wouldn't have to suffer) away in a form of a baby abandoned on the road. Harry finds the baby with his wife. They name her Cheryl.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原帖由 酒井明 於 2007-9-18 20:39 發表
強詞奪理。算啦,同你呢種人講邏輯,浪費口水之至。


你如果咁樣諗會開心d既  我原諒你既無知
花開花落花無缺!

對付教徒三式: 不主動、 不抗拒、 不負責!

回復 14# 的帖子

大家咁話啦。不過,你就唔係無知,你係自大。
Alessa is a daughter of Dahlia Gillespie. Alessa gets toasted in a ritual. Alessa is in agony. Alessa sends a part of her soul (the pure part, the part that wouldn't have to suffer) away in a form of a baby abandoned on the road. Harry finds the baby with his wife. They name her Cheryl.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我接觸心理學很少,佛洛依德算是我接觸較多的一位。但假如因為他個人的行為、經歷或取向等,而全盤否定他的學說,我認為是膚淺的看法,就好像說「尼采這瘋子的東西你都看?」、「梵高的畫好看?你都是跟他一樣是瘋的」。

在科學的歷程上,愛恩斯坦不會全面否定牛頓,霍金亦沒有全面否定愛恩斯坦,大家都只是在找尋對事物更generic的解釋方法而已。

另外,據我所知,心理學不是一門科學。

好的,現在希望請Step.King兄講解一下,Erik Erikson的解釋如何比Freud更全面?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16# 的帖子

我不是否定色魔frued (這個名沒有我對他的人格判斷  只是英文譯音! )
我反對的本來就是其理論的假設本身
因為frued 本身的理論基礎如id ego 同super ego 都係老吹出離
在科學上沒法子証明其存在, 亦沒有被推翻的可能, 因為冇testable implication!
所以建基於此基礎上的理論 根本就是一門信者得救的垃圾!

至於抽水的問題
簡單一點吧
色魔理論將人的性格影響期定為12歲前
而erikson 卻將人生畫分八階段, 每一階段都有其mission及conflict 二者互為影響從而形成人的性格, 這就是所謂的心路歷程, 比色魔的理論單從人的成長階段決定一個人的性格來得更具體及全面
花開花落花無缺!

對付教徒三式: 不主動、 不抗拒、 不負責!

回復 17# 的帖子

那Erikson 的理論可在科學上證明其存在了麼?可被推翻了嗎?

這可能亦是我所聽聞的「心理學不是一門科學」的意思。

現今是否已有一些心理學門派,不如你所說的「在科學上沒法子証明其存在, 亦沒有被推翻的可能」了,而令心理學正式成為一門科學了?

另,我看的那本書,似乎亦對#8所申述的解釋了其mission及conflict。如果Erikson只是在成長後的人生分多點階段出來,我實在看不出其理論有何比佛洛依德特別優勝之處。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18# 的帖子

我只是說較全面而已  erikson 的確是從frued 的理論上加以發展而成
但我沒有說過erikson 不是垃圾wor~

我本來就是想說 心理學本來就是一門偽科學

正如我時常提的一句格言, 如近二百年有比希特勒更該死之殺人狂, 非馬克斯和弗諾依德二人奠屬!

[ 本帖最後由 Step.King 於 2007-9-18 22:49 編輯 ]
花開花落花無缺!

對付教徒三式: 不主動、 不抗拒、 不負責!

回復 19# 的帖子

免得過我都唔想掂心理學,只是它與基督教有異常密切的關係而已。

人的心理,無辦法可成為科學--腦袋劏開後,就只有蛋白質。可是,這些非科學的歸納現象和解釋,卻對人類文明及進步有更進一步的啟示。

人的心理往往影響一生,亦足以影響一個人的成就及思想。而現今運動員除了平常的緞練,也要緞練心理素質;病人的心理作用,尤其是癌症,亦對病情有很大的影響。

你認為這些都是垃圾的話,我現在就要去拾荒了。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