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聶其傑:清末民初一名著名離教者


聶其傑(1880年10月-1953年12月12日),字雲台,法名慧傑,中國企業家。

聶其傑祖籍湖南省衡山縣,1880年10月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父親聶緝槼(歷任上海道台、安徽巡撫、浙江巡撫)。母親曾紀芬,是曾國藩之女。聶其傑排行老三。1883年移居上海。1893年回湖南考取秀才。曾赴美留學,留學期間加入基督教兄弟會

1904年在上海組建復泰公司,承包華盛紡織總局。1909年收購華盛全部股份,改名恆豐紡織新局,親任總經理。1915年赴美考察,約請美國棉業專家來華調查,協助改良中國的棉花種植。1917年與黃炎培發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1919年,贊助湖南籍青年蔡和森、李維漢等人留法勤工儉學。

1920年當選上海總商會會長。1921年發起創辦中國鐵工廠,製造紡織機械。1922年在吳淞建成大中華紗廠。1922年5月以上海總商會會長名義組織「國是會議」,發表《國是會議憲法草案》,提出「中華民國是聯省共和國」的主張。

1926年出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董。同年因大中華紗廠嚴重虧損,稱病隱退,閉門思過。幾度想出家,因母親年邁而放棄,在家修行,成為佛教居士。1942年到1943年,撰寫佛教小冊《保富法》,勸人散財布施,在《申報》上連載。1943年因骨結核病截去半腿。1953年12月12日在上海病逝,年73歲。

著有《勤儉救國說》的小冊子,翻譯有《無線電學》、《托爾斯泰傳》等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82%E5%85%B6%E6%9D%B0

抽按:看來清末民初時期因流行西學,不少人也兼誤信了基督教,而我也是最近才知道這位顯赫的企業家是離教者,在當時應該還有不少,仍有待發掘。
聶其杰的宗教經歷

文/抽刀斷水

聶其杰(1880 - 1953),字雲台,祖籍湖南省衡山縣,1880年10月出生於湖南省長沙,九兄妹中排行第三,父親聶緝槼歷任上海道台、安徽巡撫、浙江巡撫,母親曾紀芬是曾國藩幼女。1883年移居上海。1887年起與兄弟姊妹在家中延師共讀,開始從傳教士學習英文和接觸西方科學知識。1893年回湖南考取秀才,1898年與蕭氏結為夫婦。

由於父親擔任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總辦一職多年,聶其杰年青時已接觸大量西方科學知識,並沉醉於托爾斯泰的文學思想,特別受其基督教思想影響:「以為誠懇博學如托氏者,尚為一忠實信徒,則其教義必有甚高而難通者……杰昔年之決意深研基督教,純受托氏之影響。」(1)

聶其杰在其後的文章回顧中指出,當時他誤以為基督教可以挽救積弱的國家:「蓋各教皆自有其所長,而吾亦夙有愛於耶教者,為其組織宏大根基深固,苟善用之,有足輔政教之不及者。」(2)「杰學淺識陋,隨俗浮沉者二十餘年,初以為富強可以力致,科學可以救國……欲利用教會以正人心、輔教育。……從之研求耶教,頗喜其基礎大可用,欲藉其組織以輔我教育及社會事業之不足,則於救國家之衰弱,不為無助。」(3)

1904年,父親聶緝槼任江蘇巡撫,組織復泰公司,開始從事紡織業,聶其杰歷任經理、總經理。1909年收購合併組成恆豐紗廠,聶其杰任經理。一次世界大戰為恆豐紗廠帶來巨大發展,聶其杰成為紡織界翹楚。

1910年代,聶雲杰積極支持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其後更出任該會董事等要職。1915年,34歲的聶雲杰與妻子、母親一起在上海昆山路監理會受洗成為基督徒。聶雲杰指出:「予早年篤信科學,三十歲時,則盲從西教者數年。蓋心目中以為西方之政教學藝咸高出我上,而我之學說皆空疏無際,我之學理教義不如泰西,殆尤其製造之不如泰西也。於是幾欲舉我之聖哲訓盡棄之,以從彼文明大國,學其所謂有系統、合科學、由精密計算分析而得之進步學說功效理論者,如是者,亦有年。」(4)

1917年妻子逝世,對聶其杰來說是重大打擊:「妻子撒手人寰,遂感人世萬法如夢幻泡影。」(5) 他對於影響妻子由拜觀音改信基督教亦感到十分後悔:「予亡室蕭夫人素禮拜觀音甚虔,每旬逢九持觀音齋,忽病子癇,胎墮後,血竭氣欲絕,口不能言,眼盲不能視,予守視臥榻旁,憂悶甚苦。忽夫人急呼,詢予何在,曰速跪拜,觀音菩薩在此矣,以手指窗際,呼予與子均速拜。自是清醒能言,謂見觀音相貌甚清晰,所著袍滿繡卍字紋云。目亦漸有光,旋即復常。後數年又患此症,是時夫人已信耶教,予亦迷信西法,送入醫院診治,以手術出胎,以熱水澆被裹身取汗,狂熱昏迷中,囈語云,負十字架從耶穌。數月後病稍起,謂病中語為靈感,遂決定受洗入耶教,而目光暗不愈,終至於盲,病體亦迄不健復,旋沒。……予至今追悔,深恨彼時予見理不明,致陷吾妻棄明智之信仰,而入於迷妄之知見也。」(6)

1919年,聶其杰創辦大中華紡織廠,1920年,聶其杰當選上海總商會會長,其生意亦繼續發展壯大。1923年起,西方資本重投中國,聶其杰生意出現嚴重虧損,1924年皈依佛教,法名慧杰,並幾度想出家,唯被其母親多番阻止,因而在家修行成為佛教居士,處於退休狀態,並開始寫作反思基督教,至1927年出版反基著作《闢耶篇》,對基督教作出多角度批判,例如:「蓋以上帝立教者,利用人類浮泛膚淺之理想以警人者也,然既非真實義之所在。故各教言上帝創世造人之說者,各異其詞,各立其條教,各執其門戶,各相衝突相攻擊,又無一能自圓其說者,以如此之教義,決不能為深思明辨之士所信從。」(7)。

1926年起至抗戰勝利之前,聶其杰名下企業相繼被日商吞併、戰火摧毀、及遭日軍軍管、合併等。1942至43年先後經歷母親逝世及截去半腿,其時在上海《申報》連載《保富法》,勸人散財布施。1953年在上海病逝,享年73歲。

(1) 聶雲台:《聶氏家庭集益會記錄》(上海:聶氏家言旬刊社,1927),頁94。
(2) 聶雲台:〈破迷篇〉,載《闢耶篇》(上海:中華書局,1928),頁17。
(3) 同上,頁19。
(4) 聶雲台:〈業命說〉,載《人生指津》(上海:聶氏家言旬刊社,1927),頁148。
(5) 聶雲台:《保富法》(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7),頁207。
(6) 聶雲台:〈觀音感應事跡之非虛誕〉,載《人生指津》(上海:聶氏家言旬刊社,1927),頁119-1220。
(7) 聶雲台:〈破迷篇〉,載《闢耶篇》(上海:中華書局,1928),頁32。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聶其杰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82%E5%85%B6%E6%9D%B0
中國佛學網:〈聶其杰居士(西元1880~1953年)〉
http://www.china2551.org/Article/fjrw/j/200710/1649.html
新浪財經:〈聶雲台:從革新恆豐紗廠到上海總商會會長〉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 ... 4/10078832446.shtml
王佳龍:〈聶雲台改革研究〉,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張志偉:《基督化與世俗化的掙扎──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研究(1900-1922)》,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感謝資料!稍後會轉載入離教百科。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天主教要洗禮才成為正式信徒,這段經歷描述的似是「擦身而過」,所以並不屬於離教者。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這篇似乎更詳細,但最好能找到原著看看,這更有說服力:

哲學人生筆記 -《童乩與童年》

近日,我閱讀法籍荷蘭裔的漢學家「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 ) 的敘述書「童年」(L’ENFANCE ) 。這本人生故事書,讓我的印象深刻和引發內心的共鳴。

「施舟人」的童年歲月,正逢「納粹德國」攻佔他的祖國荷蘭;迫使他的父母投入「反抗侵略」,本於信仰「社會主義」的人道關懷,而出手援救和掩護被迫害的猶太人;家中的密室中,經常隱藏被「蓋世太保」和「納粹黨衛軍」追捕的猶太人。

這個歷史場景,與一本多年前問世的少女敘述書「安妮的日記」(Het Achterhuis: Dagboekbrieven van 12 Juni 1942 ~ 1 Augustus 1944)很相似。可見,人性有高貴之處,有人願意擁抱弱者;另一方面,人性也有卑劣之處,有人圖謀私利而通敵,通風報信出賣弱者。

漢學家「施舟人」的童年歲月,遭逢歐洲的戰亂和飢餓疾病,而倖存下來;他的養父和生母都是基督教「門諾教會」的牧師,因為「抗德」而分別多次受到「蓋世太保」和「納粹黨衛軍」的逮捕和追捕;父母在苦難中,身體受到摧殘,雖然活下來看到「納粹德國」投降,和祖國荷蘭被盟軍解放;但是戰後沒有活多久也離開人世了。

「施舟人」的童年出身顛沛流離,以致有「自我認同」的苦惱,在自己的祖國荷蘭,始終感到疏離,緣於母親未婚生下他,未被當時的社會接納。此後,他一直想知道「自己是誰?」;甚至於在童年時,雖然母親投身「抗德」,救助沒有血緣關係的猶太人而身陷險境;母親卻認為,那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因為敵我分明;但是,他卻感覺生身母親也曾經對他說謊;可是母親愛他和期望他,卻讓他更加困惑,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直到他到法國巴黎後,才感到被包容的氣氛,而生活得自在;也不再信仰童年時代曾三次受洗的基督教。自此之後,「施舟人」接觸法國和英國的偉大思想家的洗禮,更親近非西方文化,學習中文,以研究東方藝術和中國的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和道教文化。他想讓世人更加理解:道教思想具有強大的辯證力量,足以對抗人類的空想教條主義。

「施舟人」自敘,曾經來過台灣,在「西港大王」的建醮儀式場合,見識「童乩」,也就是「年輕的先知」。在遊行中,「童乩」通過犧牲自己的身體,讓傷口流血,來完成對人世的救贖。在「童乩」的喃喃自語和茫然中,「施舟人」從「童乩」的眼睛中,終於看到獻祭羔羊的無辜。

我認為,故事至此,終於回到了「人類學」所探究的宗教信仰的本源,以及偉大的精神醫學家「佛洛伊德」所探究的「夢的解析」。原來,童年歲月的記憶,對一個人的成年人生是影響深遠的!苦難、背棄、援助和認同,竟然是人世救贖的必要經驗。

「施舟人」,雖然因為認同的苦惱而奔向法國;然而,在荷蘭解放之日,「阿姆斯特丹」倖存的猶太人從密室中走出來,聚集在猶太「大教堂」前的大廣場上;猶太人的「大教長」要猶太人永遠記得:"在我們遭受苦難時,荷蘭人曾伸手援助我們,為我們受苦!"。另一方面,在「大屠殺」之前的長久歐洲歷史中,優美的德國文化,對猶太人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而擁抱德國,卻遭到民族的劫難,幾近被滅絕。人性的問題,困惑呢!

我喜愛閱讀自敘文學的書本,在大時代的洪流中,每一個小人物都有自身的故事,所有的個人歷史就從童年開始。在台灣的宗教信仰中,「童乩」作為信徒與神明之間的媒介者,傳達神明的意旨,是有精神意義的;正如同「佛洛伊德」醫生的問診,必然要探索患者的童年記憶。所有的人生困惑,源自於童年!

http://www.nousray.com/2013/06/blog-post_15.html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謝謝提供!這裡比較詳盡:http://www.adherents.com/people/ps/Oliver_Stone.html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