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轉載] “离教之思”访谈计划

Niccolo:我为什么离开基督教 | “离教之思”访谈计划(1)
2020-08-05 04:12:59 来源: 墨子门下走狗 | 香港墨教协会

 编者按:“离教之思”访谈计划源于编者与一位曾为基督徒、后退出基督教的朋友Niccolo的对谈。对于这类人群,我们一般称为“离教者”(我们不愿意使用“背教”“叛教”“敌基督者”之类的用词)——也就是“前基督徒”。他们因为什么原因离开教会,他们对教会的观感如何,他们“离教”之后的生活、思想状态如何,他们之后是改信其他宗教或者转为无神论者,这些问题教会对其所投之关注大抵欠奉。而对于“离教者”的牧养,也是教会所缺乏的——如果信徒是主的羊群,“离教者”无疑是走失的羊,教会岂能不给予关顾以及回应呢?有鉴于是,我们预备启动“离教之思”计划,先期征集100位有同样经历(即曾为基督徒、后离开教会的离教者/前基督徒)之人士,结合线上遥距采访与线下实地恳谈,做一个长期的访谈。探寻他们离教的原因,跟踪他们离教后的状况,同时邀请教会牧者及信徒,针对其“离教之思”,给予回应。访谈成果将向社会和教界分享,以供应教会对离教者人群的牧养。今日之教会,能有勇气和资源,真诚面对“离教者”所提出的挑战吗?我们意不在“批判”,而在“沟通”。访谈对象据其个人要求,采用原名或化名(包括其原来所在之教会)。

  访谈对象:Niccolo,90后,前基督徒。

  访谈人:黄蕉风

  1、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基督教?何种机缘接触基督教?何时、因何事加入教会?当初加入教会的心态是怎样?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吗?

  答:这个问题里包含着几个小问题,以下逐一回答。

  (1)“开始接触基督教”是一个主观且模糊的说法,比如有些人在教会听过几次道,有些人在书中读到过有关基督教的信息,有些人开始决志祷告,而他们在描述的时候都可能会把这些称作是“开始接触基督教”。在此,我把“开始接触基督教”定义为主观上认定自身通过某一机缘了解而开始信奉基督教。这个时间在2017年年初。

  (2)这个机缘就是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一样叫“阿姨学”的政治意识形态后笃信之并对其了解日渐加深。因为在阿姨学的世界观中,希伯来文明被视为世界文明的源头,六千年前的希伯来文明以自身为圆心逐步向周边扩散后才有了其他的文明(见于刘仲敬所著《经与史》),之后希伯来文明的遗产发展成基督教主导的盎格鲁-撒克逊文明,成为世界的中心,因此当时笃信阿姨学的我把基督教视作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窗口并且是最高级的精神财富。

  (3)有些人在一间教会连续听了很久讲道但自认完全不是信徒,有一些是受洗后成为某一教会的会员才会被认为是那个教会的成员,还有其他不同的情况。因此在这里我把“加入教会”界定为若至少连续三个月的时间内大多数的主日活动都在固定一间教会参加,则可以视作从“至少连续三个月”中的第一个月起就已经“加入教会”。我加入教会的时间是2017年年中,因已在网络上跟着一名网友决志祷告并在游走过两间教会(一间三自,只聚会一次,了解了三自和家庭教会的区分后果断舍弃了三自;另一间是自称“福音派”的无宗派家庭教会,但我当时推崇加尔文主义因此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后舍弃了)后找到了一间长老会。

  (4)关于当初加入教会的心态,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我当时深受阿姨学的“小共同体本位”影响。这种小共同体本位认为人若没有小共同体(教会组织、宗族组织等民间自发组织)依靠则会成为无根无靠的游士(原子个体),而在游士处在歧视链中的较低层次。当时的世界观已经使我相信世界历史如此发展(英美中心)是因为冥冥中自有神意,于是非常好奇教会小共同体的生活是怎样的。

  (5)加入教会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无依无靠的问题。所谓无依无靠,其实是精神上的焦虑感,焦虑通常是因为想不通一些问题而有不安的感受。比如你留意一下过去一些讨论如何克服虚无主义(价值尺度的消失或缺失)的思想家所流露出的情绪,焦虑这种情绪几乎是他们的共通点。我有这种焦虑情绪的原因太多,一个重要的外在的原因是当时已经有了好几年的抑郁症病史。

  

  2、教会生活让你满意吗?如果满意/不满意的话,请问满意/不满意的地方何在?(如教友的见证、牧师的布道、教会生活和宗教经验)

  答:如果要用满意与否这样的二分法来表态的话,那我选择不满意,即使我认为这样的表态难以概述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上一问回答中的(5)已经提到了我加入教会想要解决的问题,我这里选择了不满意的原因可想而知是通过教会生活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焦虑”这个词是用来表达私人感受的,虽然人人都可以这样表达,但当你考虑到“焦虑”是怎样的“焦虑”时就可以知道这种感受的私人性了,因为具体到个人情况来说是因人而异的。这也是一个“不满意”的表态难以概述本人意思的原因所在。我说这些是为了说明责任的问题,我并没有认为教会作为一个民间自发的公共组织承担了解决私人问题的责任,但对一个公共组织表达出私人喜好的看法我却认为是合理的,此时你无法阻止任何人这样做,除非你采取一定程度的暴力行动。这时候我喜欢或不喜欢、你喜欢或不喜欢和TA喜欢或不喜欢这些表态的结果在我看来都没什么意思,我在意的是表达出这些喜好的理由,当然更多时候我在意的是这些理由是否融贯(即有无自相矛盾之处,我认为一个人的逻辑水平体现在这里)。因此,前述我所表态的“不满意”其实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表达私人喜好的“不喜欢”。

  此问中提到的教友的见证、牧师的布道、宗教经验这些方面,我看待的角度应该跟很多教徒不一样,我在意的是思辨的角度,即对许多问题的思辨程度如何,尽管我现在看来当时的思辨力极差、现在可能也不怎么样。前面我提到的最重要的焦虑问题,是精神上的焦虑,就是不知道精神上该相信什么样的价值,是跟虚无主义相似的困境。尽管说当时一开始相信阿姨学,后来相信加尔文主义,但是我总想用这些东西来解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价值问题,从我现在的角度评判的话这是陷入了一种宏大叙事中。我顺着这样的宏大叙事思考,发现很多东西解释不了或者自己和别人都会认为在一些价值问题的处理上有生搬硬套之嫌。因此我从这个思辨的角度看待此问中提到的教会生活的几个方面的话,他们的这些东西也没有解答我的困惑,甚至我认为他们大多时候对很多价值问题根本就没什么思考,当然不思考反而会少了很多困惑进而多了点快乐。这个思辨的角度,是我表达出“不喜欢”的原因所在。当然,可以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责任在我身上,我没有提出困惑去与牧者、教友们沟通,当时由于抑郁非常缺乏自信也怯懦于这样的沟通,不过我有留意他们的观点和思路,会顺着这些来推论一些问题该如何解释。

  3、你在何时、因何事开始动摇对基督教的信仰/信念?

  答:“动摇”在此我定义为对基督教这一套解释体系的解释力有所怀疑。前面提到我一开始是相信基督教(加尔文主义)的,这里所说的“相信”也许不是教徒所理解的“相信”,那我在此也定义一下我所说的“相信”,即对基督教这一套解释体系的解释力丝毫不怀疑。我一开始是不怀疑的,也顺着这样的宏大叙事去思考很多价值问题以及做出很多道德判断。动摇的时间是2018年年中开始。动摇是因为我是一个日本动画爱好者,其中很多作品中蕴含着与基督教相悖的思想而我无法理清这一矛盾这件事。宗派间的思想差异太大,在此仅以加尔文主义会认同的某些前提作推论。如果上帝是全善的,祂规定了世上所有的善和恶,那倘若一种文艺作品中蕴含着与上帝规定的善恶相悖的价值观的话这样的作品是善还是恶?欣赏或不欣赏这样的作品有无善恶之分?我没有办法在接受加尔文主义的前提下想通这点,我也见过一些教徒以他们的道德观念对一些电影、文学等作品表达过抵制的态度(西方似乎不少这样的态度)。想不通可以自认思考水平不足,不管对自己还是他人,这都再正常不过。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你对这些善恶的问题疑惑的话你必然会被罪恶感所困扰。因为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长此以往不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否是罪恶的,那必然会考虑到其是罪恶的这一可能性,也就会被罪恶感所吞噬而感到受不了。

  

  4、你离开教会,是因为教会、教义、还是教友的问题?

  答:我认为从我的角度无法仅仅归因为这三个方面,或许其他人在他们的角度阅读了我前面的表述后可以归因为这三个方面。我前面提到了一个民间自发的公共组织没有解决私人问题的责任,我离开是私人决定,更多是私人喜好的原因。

  5、你离教之后的生活、心态如何?感觉比在教会的时候更自由、开放、舒适吗?是否曾有重返教会的想法?

  答:我离开教会后先经历了一段什么都不想相信的虚无主义心态,后来逐渐觉得完全离开了条条框框(宏大叙事)的束缚后非常舒服,原本想不通的许多问题突然想通了,这样的心态自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自由、开放、舒适。我的抑郁症都因此彻彻底底地好了,人不再像之前抑郁症时一样反应迟钝、木讷呆滞,对很多事情的执着放开了,可以自信满满、富有激情地做一些事情,但同时因为不怎么执着又可以冷静地进行观察和思考,这样的状态就是我原本从小到大都梦寐以求的啊。因此我不会有想重返教会的想法。

  6、你如何看待耶稣之为人?

  答:目前没什么兴趣了解的人,没什么私人喜好上的判断或者道德上的判断。但我想到一个有意思的视角想分享一下。尼采在他的《敌基督者》中把耶稣称作是“唯一的基督徒”。尼采把耶稣描述成是虽然生理年龄30岁以上但心理年龄停留在青春期,他接受不了现实中自认为丑恶的东西,他所宣扬的“天国”是他心中所想象的理想图景。尼采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中的主人公来比附耶稣。《白痴》的主人公接受不了现实中的谎言,尼采似乎认为耶稣也是如此,只不过尼采认为这个世界还是要有谎言才行的。通过尼采的描述,我想把尼采说的“唯一的基督徒”解读成纯然坚信耶稣心中的“天国”的人,尼采赞赏的是耶稣的这一份纯粹,他认为后来的所谓基督教里根本不存在这一份纯粹。

  7、你如何看待《圣经》中的神迹?

  答:不相信自然科学之外的解释。

  8、你如何看待基督教的道德训诫?

  答:我最近聊天时跟朋友提到,基督教的“原罪”这个概念使得其信徒承认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且鼓励人主动认错忏悔这点原本是好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道理一套套的说得挺好听但却很不喜欢认错,但问题在于,基督教在其实践中也大量不喜欢认错的人加入到其中甚至不少成为了其中颇有权势的人物,这样会让人觉得里面有很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会变成这样,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基督教(不是所有宗派、教派)对人的道德要求太高了,虽然承认人不可能完美,但能够这样去要求起码是承认了人可以无限趋近于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稣这个完美的道德形象,先不说现实中是不是真的有道德形象非常接近如此完美的人,但是至少绝大多数人是相差甚远的,也许原本主动认错没什么,但在一个教会里大家都为了追求接近如此完美的道德形象也就容易形成比较的心理,一旦经常如此比较也就羞于主动认错了。

  

  9、你如何看待基督教的创世论?

  答:基督教的创世论现在在其不同的思想派别里差异也非常大,这里我仅仅讨论圣经《创世纪》中所描述的神创论。这种神创论我认为代表着一种把上帝当作世间万事万物的源头的一元论,也就是在对世间万事万物进行不断地溯因解释时会追溯到一个无法再追溯的第一因,这个第一因就是上帝。其实在古代很多思想家在对世间万事进行解释时都会如此追溯到一个第一因上,比如古希腊哲学、印度哲学、佛教等等。但现在很多人不这样解释世界了,因为他们有比过去的人多非常多倍的数量的方法来认知这个世界。

  10、你认为何种宗教/主义/哲学/信念/生活方式,可以替代基督教的功能?

  答:这个问题我认为跟过去一些思想家对虚无主义的思考差不多。虚无主义指的是价值尺度的消失或缺失。他们在思考虚无主义,其实是在思考如何克服虚无主义,即如何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过去是因为基督教衰落他们不知道该信什么、不知道人生该有什么意义。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这里的“世界”指的是诸事实,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诸事实并没有内在价值。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所说的“意义”都是人为加上去的。我并不是认为所有的“意义”都是这样,但对于替代基督教功能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我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说法是想说明人生意义这个东西,就是人为加上去的,人生本来也没什么内在价值,你喜欢这样过、那样过的这种具体生活方式的差异都没什么大不了,因此替代基督教功能的生活方式太多了,我说不准,因人而异。

  11、你想对还在教会的朋友说点什么?

  答:我只能说慎重考虑信仰的问题,慎重指的是仔细地想清楚理由且并不会因为他人随意的质疑而动摇,但我不能说该不该待在教会,因为这是因人而异的问题,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12、你想对离开教会的朋友说点什么?

  答:同上。

  13、你是文化相对主义者吗?

  答:“文化相对主义”如果指的是美国犹太裔人类学家弗朗茨.博厄斯所提出的“cultural relativism”的话,那我不是。这里的“文化相对主义”指的是诸文化间无高低优劣之分,某一行为的善恶判断要用行动者的族群的文化来评判。因为我认为评判某一行为的善恶或者文化的高低优劣其实是对这些东西做道德判断,我是根据美德伦理学(德性论)这种道德哲学来下道德判断的,即不会孤立地对某一行为下道德判断,而是在一个具体情境下根据所表现出的品格特质来评判具体的行为善恶,这样的评判标准用到的是普适的道德哲学。“文化相对主义”显然是反对存在一种普适的道德哲学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J7UHE2M0521MBQC.html
薄绍安:教宗方济各的“白左”倾向让我忍无可忍,最终退出天主教|“离教之思”访谈计划(2)

  编者按:“离教之思”访谈计划源于编者与一位曾为基督徒、后退出基督教的朋友Niccolo的对谈。对于这类人群,我们一般称为“离教者”(我们不愿意使用“背教”“叛教”“敌基督者”之类的用词)——也就是“前基督徒”。他们因为什么原因离开教会,他们对教会的观感如何,他们“离教”之后的生活、思想状态如何,他们之后是改信其他宗教或者转为无神论者,这些问题教会对其所投之关注大抵欠奉。而对于“离教者”的牧养,也是教会所缺乏的——如果信徒是主的羊群,“离教者”无疑是走失的羊,教会岂能不给予关顾以及回应呢?有鉴于是,我们预备启动“离教之思”计划,先期征集100位有同样经历(即曾为基督徒、后离开教会的离教者/前基督徒)之人士,结合线上遥距采访与线下实地恳谈,做一个长期的访谈。探寻他们离教的原因,跟踪他们离教后的状况,同时邀请教会牧者及信徒,针对其“离教之思”,给予回应。访谈成果将向社会和教界分享,以供应教会对离教者人群的牧养。今日之教会,能有勇气和资源,真诚面对“离教者”所提出的挑战吗?我们意不在“批判”,而在“沟通”。访谈对象据其个人要求,采用原名或化名(包括其原来所在之教会)。

  访谈对象:薄绍安,90后编剧,前天主教徒,现为道教徒。

  访谈人:黄蕉风

  1、 你因什么机缘接触基督教、并加入教会?

  答:我是在大学时接触基督教的,我从一开始就喜欢天主教,这与我喜欢明朝文化,尤其崇拜徐光启有关,我坚持认为利玛窦的“儒耶汇通”是一条正确的路线,于是我选择了天主教,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周都去教堂。此外我本人喜欢经院哲学,喜欢阅读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喜欢明末传教士的诸多笔记,所以这让我对于天主教产生了好感。

  2、 你离开教会是因为什么原因?

  答:原因很多,有几条很重要:

  一、神职人员行为不好,教徒对我多不理解。神职人员多缺乏深厚的神学内涵,我和他们讨论教谕、教学与经院哲学,他们大多抱着一副不感兴趣的态度。

  二、神职人员对于圣经的理解与我们有偏差,在教堂中,我经常听到他们不断宣扬捐钱越多越容易得救的说法,他们的行为与兜售赎罪劵无疑。

  三、教徒也是参差不齐,对于基督教信仰过于狂热却不去理解具体教义,往往只是空洞的赞美。鄙视中国一切文化和其它一切宗教,这是我不能容忍的。在他们看来我是异类,甚至他们认为我搞儒耶汇通的说法是离经叛道。对于天主教很多历史也不感兴趣,往往觉得只要爱耶稣就够了,什么历史,知识都不需要了解。

  四、教徒行为乖张,把基督教的信仰演变为一种极端的偏执,甚至鼓吹:爹娘父母不如耶稣好!念圣经时则又哭又笑,神神叨叨,简直就像发癔症。神父和他们之间的传教完全是一种传销的模式,不断搞什么心灵鸡汤类的灌输,让他们后悔,忏悔,哭泣,骂自己不少人,对自己抽耳光。这种行为我实在无法理解。

  五、我家庭比较传统、保守,要祭孔祭祖,我父母都不支持我上坟不磕头的行为,处于家庭原因,我基本上不能和家人和睦共处。

  六、工作繁忙,让我没有时间做祷告。

  七、最直接的原因,对于教宗方济各的个人的“白左”行为,我深恶痛绝。在宗教上我主张保守和合理的对话,可方济各却是无底线……

  3、 你离开基督教、选择信仰道教的原因是?

  答:离开基督教后,我前后学习了12种宗教,最终选择了道教。原因在:

  一、道教更强调忠孝与个人修行,宗教规矩相对宽松。

  二、我是个民族主义者,所以道教符合我对于民族主义的认同。

  三、道教理论上人与神的关系更为科学亲和,不会产生为何一定要服膺上帝的疑问。

  四、道教强调融合与发展,与基督教和其它宗教对立的态度不同。

  五、我这几年更倾向多神教信仰,我认为多神教较之一神教更具备思辨性与包容性。

  4、 你不认同基督教的哪些教义?

  答:对于创世的看法,我不认同。我认为基督教所言的创世有其道理,但不是全部。比如我相信大洪水存在,相信粘土造人,相信伊甸园,但我不相信所谓的亚当夏娃以及耶和华的见证。我认为由于圣经从记述到撰写,有记录者自己的虚构夸大与神化,渐渐脱离本真。

  5、 你想对还在教会的朋友或者离开教会的朋友说些什么?

  答:国人的信仰非常功利主义,如果无利可图便不去信仰,所以基督教也要考虑这个问题,大部分中国基督教徒是从中图利(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并非虔诚信仰。

  6、 你如何看待耶稣基督?

  答:耶稣是个伟大的人,一个牺牲者与勇敢者。我对于《耶稣殉难记》中的耶稣形象感到非常伟大与虔诚,但我不认为他是独一的,伟大到超越一切的,更不接受那种“爹亲娘亲不如耶稣亲”的说法。

  7、 你提到传统文化与基督教信仰的冲突,是不是有这方面的亲身例证?方便说说吗?

  答:我所在的教会,很多人都在被灌输耶稣比父母好、耶稣超越一切。爱耶稣爱的不惜自己抽自己耳光,骂自己不是人,是畜牲。这是我不能容忍的。这样的教会绝对有问题。我身边信仰基督教的亲友,如我舅舅、我奶奶、我姑姑都变得特别极端。

  8、 你说的“信了耶稣后变得特别极端”,有没有具体事例分享下?

  答:我奶奶是基督教徒,他去世时我们还是按照了基督教的方式作为葬礼,结果她们教会的人居然趁我们在外面搭灵台家里没人的功夫,来我们家里把我们家的佛像什么的全给砸了,说不允许这种异端存在(我父亲信佛,在家里放了几尊佛像)。这件事让我非常愤怒,把他们赶了出去。

  9、你好像和身为天主教徒的亲友们,相处不太愉快?是他们给你做了不少的见证吗?

  答:我舅舅前几年信仰基督教以后整个人行为变得非常偏执。我姥姥病了,我们希望他也写点鼓励我姥姥好起来的话,他居然说除了上帝谁他也不祝福。他做事都得看教会的态度,包括工作(他是律师,所以接诉讼)与否也得看教会认为他合不合理,是否接单子。因为这件事他被单位惩处了,险些丢了工作。此外我舅妈进入教会后得了抑郁症,因为她一去教堂就被和那些教徒一起哭,哭的死去活来,忏悔时自己打耳光,结果到最后得了抑郁症,没来由的就哭了。如今自杀了两次(基督教不允许自杀,可她抑郁症实在严重得不堪重负)。

  10、你觉得你的个人经验具有普遍性吗?还是说,其实主要是你原来所在的教会的神职人员的素质、信徒的见证,给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答:我以前所在的教会在长春。我舅舅的在青岛。他们的教会很不正规,不是教堂,是那种在商铺里或者居民区里租个房间做的那种临时教堂。大部分都是这种聚会点。不是正规教堂。这样孕育的教徒极为极端。我有一次去都笑死了,举了个锅魁,说这是基督圣体。这几年我对教会种种深恶痛绝,神父教职人员每天居然骂我们,嫌我们给教会捐钱次次不到一百,太抠门,说你们这么抠门必然下地狱,得多捐钱才能上天堂。不少是老年人,生活本来就不富裕。这种行为和过去所谓赎罪券一样。

https://dy.163.com/article/fjd00unb0521mbqc.html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多謝分享好文章!
信了基督教好的一點也沒有,壞的包括精神病,極端,狂燥症,抑鬱症,自私,偏激…多不勝數!
為什麼仍然有人認為基督教不是邪教?仍然認為信這個邪教是沒有問題?


.
塞爾蘇斯:基督徒有【造反傾向】,他們蔑視傳統,喜歡地下活動,或明或暗地反對習俗和法律。他們不公開生活,對國家完全沒有興趣,所以是文明的敵人,野蠻的開路人。
賽 13:16   他 們 的 嬰 孩 、 必 在 他 們 眼 前 摔 碎 . 他 們 的 房 屋 、 必 被 搶 奪 . 他 們 的 妻 子 、 必 被 玷 污 。
Niccolo:我为什么离开基督教 | “离教之思”访谈计划(1)
2020-08-05 04:12:59 来源: 墨子门下走狗 | 香 ...


抽刀斷水 發表於 2021/3/26 17:46
请问


什么东西

又一基督教?

谢谢兄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