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分享] 人生的意義?

很久之前已想到「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年青時想到要「快樂」,在人世間盡力獲得最多和最長久的快樂,至今仍不覺得這個想法膚淺。然而,今天反覆想想這個問題,就發現問題之中的問題。甚麼叫「意義」?對於這個問題,期望著甚麼樣的回答?或者,連問問題的人也沒有想過,對這問題的答案應該包含甚麼範疇,包括我在內。

在電腦程式理論中的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理論(OOP),定義出一件物件(object)有屬性(properties, attributes  或 states)和行為(function, method 或 behavior),例如這個手錶是銀色的(屬性),它會依著時間在轉動(行為),當然OOP還有其他,包括繼承、分類等。也許這套理論,這是解拆人生這個物件的好方法。

有人回答這個問題:「人生的意義在於追尋自己的意義」,表面看來有點滑頭,然而在OOP的理論中,可被解讀成:人生本身可以藉著行為,譜寫自己的屬性,行為之中又可以再激起另外一些行為,或改變其他屬性,包括自己的和別人的,一環扣一環,如此物件本身的屬性和行為就越來越豐富了。《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就是把自己人生中的物件,描畫世間萬事萬物。當然,這世間的改變,是真的外在改變,抑或是透過自己改變了的屬性來感覺不一樣的世界呢?我想兩者都可以發生。前者有點像基督教「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概念,而後者則似佛教中「仁者心動」的智慧。

另一些回答:「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句斬釘截鐵式的回答,隱含著淡淡的悲哀。人生真的沒有意義?在OOP的理論中,一件物件假如完全沒有任何屬性和行為,才會真正應被視為沒有意義。然而,無論多麼簡單的人生,總會有它的屬性和行為,總會有自己的身份和做過的事。一些人對此視而不見,在我看來有兩個層面:一是覺得自己很卑微,自己的地位及正在做的事並不值得一提;另外就是認為就算已過了璀燦的人生,這些光景都會隨著人的死亡而消失,短暫的璀燦在永恆中實在沒有意義。

至於人生的意義是「快樂」,就是利用自己的行為,來令自己的屬性保持快樂。行為包括透過做娛樂自己的事(如看戲、唱K、聽音樂)、與朋友一起暢談、避開令自己煩惱和不開心的事(如惱恨對方、執著)、或者透過內心的轉化。生活就是修行,就算是吃飯、睡覺、拉屎,也可以很快樂。對於許多人對物質的不斷追求和束縛,面臨痛苦和煎熬,自從學會了賭場必勝法後的我,當然再沒有這個問題了。不懂這個方法的人,都可以學習道家「安貧樂道」的思想,無須執著於追求名利。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2# Jennifer 的帖子

比較起問「神是否存在?」這個問題,我認為問「人生的意義是甚麼?」更有意義,至少是設身處地關於自己的。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原帖由 Jennifer 於 2008-8-27 15:49 發表
「神是否存在?」都有可能唔係 "ultimate question" wor...

我認為所謂要尋覓做人的ultimate question的過程,實際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賦與意義。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談到ultimate question,令我聯想到希望證明神存在的本體論證:
上帝是一切可能想像中最偉大的本體。假如它不存在,就還有一個比它更偉大的本體可被想像到。因此,上帝是存在的。

終極問題是否都是一樣呢?假如那問題不夠終極,就總有一個更終極的問題有待解決。

正如我在超短基版FAQ中的反駁,也提及:
孫悟空是一切可能想像中最好打的神仙。假如它不存在,就還有一個比孫悟空更好打的神仙可被想像到。因此,孫悟空是存在的。

這方法顯然都不能證實神、終極問題和孫悟空的存在。以為在找終極問題的人,可能一世都找不到,又或者隨便就找到一個問題,作為自己的終極問題。

所謂「宗教是終極關懷」,又是否如此這般而已?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原帖由 Jom 於 2008-8-28 14:48 發表
B叔你錯啦,人類對所有事物的研宄都非常少.就連細菌這種最基層生命的研究還未完善,別說其他更複雜的了.

霍金的時間簡史,都在最微小(量子力學)及在最大(宇宙)的範疇向兩極伸展,因為人類對這兩個極端就是認識最少的。

原帖由 Jom 於 2008-8-28 14:59 發表
其實所謂的終極問題,會不會只是一句"我是什麼"?

人所感受的一切,其實都不過是腦內的反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看到一件東西是藍色.但其實這東西不一定是藍色的,只不過是人自己看來是/看來像我們義的藍色罷了.

所 ...

套回我提及的那個OOP理論,「我是甚麼?」這問題,其實就是問自己的屬性,答案可包括我是XXX的兒子、是XXX的老公、是XXX公司的營業員、是男人、是在香港出生等等,也算是一條空泛的問題。

另一條相應問及自己行為的問題,就是「我做過甚麼?」、「我應做甚麼?」了。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原帖由 Step.King 於 2008-8-28 16:54 發表
還記得中學時代讀過釣勝於魚那一課嗎?
最後兩句說的蠻精警: 人生本就是在湖邊空釣一場的玩笑, 又那兒來的魚?

我沒讀過這課書。

看來這概念就相當於我所述及的人生是沒有意義--「人生在永恆中是短暫」的層面上。

原帖由 龍井樹 於 2008-8-28 17:16 發表
意義這東西,跟屬性和行為完全無關。就如電影《臥虎藏龍》裡周潤發所講的:「當你緊握拳頭你手中一無所有,將手打開你就可以擁有一切。」其實無論你將手打開或是握拳,一切沒有絲毫改變,你還是老樣子的,分別只有你認為自己擁有幾多。

觀點就是「認為自己擁有幾多」的屬性

原帖由 龍井樹 於 2008-8-28 17:16 發表
意義就是由人從無中創造出來的東西。

那麼意義就是人這個物件創造另一個物件的行為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原帖由 龍井樹 於 2008-8-29 09:13 發表
這個我真的搞不清,觀點究竟有什麼所謂的屬性,而意義跟創造意義這行為更是兩回事來的。

觀點是人的屬性之一,創造意義是人的行為之一。

對於OOP,業界竟有如斯見解:

所以,為什麼要使用物件導向? 因為,物件導向是一種思維,是一種哲理,是一種典範,甚至是一種生活觀,你需要綜合相當多的知識,蘊化為 "智慧",來協助你如何應付與應對軟體的 "善變",並能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嗯,這兩年突然對軟體設計某小一部分的哲理有一些 "頓悟" 後,每當看到許多系統因為粗製濫造而衍生出複雜的表象,眾多人們卻被淹沒在糾纏不清的問題與狀況時,而個人(外加 Ringle) 卻能 "一眼" 看出問題在哪裡,並且可以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嘿,那可真是莫大的成就感與喜悅的呢。

學習物件導向的思維與哲理可是一條漫長之路。對我而言,我個人是已經選擇了這條 "自討苦吃" 之道,這條道路所要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可是與圍棋之道一樣的深奧無比,每一個階段的學習與體悟,會讓你更接近與探索根本道理,但,似乎又永遠無法達到那個 "彼岸"。如同吳清源大師已經快 100 歲,仍舊每天研究圍棋;Ivar Jacobson 已經 80 餘歲,卻仍茲茲不倦地研究與發表軟體設計的論述一樣,這是終身職志,已經是融入每天的生活,永遠也研究不完的,甚至,還準備帶到下一輩子繼續來「修道」的。

http://www.kenming.idv.tw/index.php?title=ac_eb_af_cu_af_eo_eu_ascci_a_c_carpad_a&more=1&c=1&tb=1&pb=1

維基對OOP的解釋比較好,程式用語中的狀態和方法,就分別是我所用的屬性和行為:

物件


物件(Object)是類別的實例。例如,「」這個類別列舉狗的特點,從而使這個類別定義了世界上所有的狗。而萊絲這個物件則是一條具體的狗,它的屬性也是具體的。狗有皮毛顏色,而萊絲的皮毛顏色是棕白色的。因此,萊絲就是狗這個類別的一個實例。一個具體物件屬性的值被稱作它的「狀態」。

假設我們已經在上面定義了狗這個類別,我們就可以用這個類別來定義物件:

定义莱丝
莱丝.毛皮颜色:=棕白色
莱丝.吠叫()

我們無法讓狗這個類別去吠叫,但是我們可以讓物件「萊絲」去吠叫,正如狗可以吠叫,但沒有具體的狗就無法吠叫。

方法

方法(Method)是一個類別能做的事情,但方法並沒有去做這件事。作為一條狗,萊絲是會吠叫的,因此「吠叫()」就是它的一個方法。與此同時,它可能還會有其它方法,例如「坐下()」,或者「吃()」。 對一個具體物件的方法進行調用並不影響其它物件,正如所有的狗都會叫,但是你讓一條狗叫不代表所有的狗都叫。 如下例:

定义莱丝
定义泰尔
莱丝.吠叫()

則泰爾是不會吠叫的,因為這裡的吠叫只是對物件「萊絲」進行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A2%E5%90%91%E5%AF%B9%E8%B1%A1%E7%9A%84%E7%A8%8B%E5%BA%8F%E8%AE%BE%E8%AE%A1#.E5.AF.B9.E8.B1.A1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25# 龍井樹 的帖子

根據「意義就是由人從無中創造出來的東西」這句,意義就是由經由創造而產生。藍字就是物件,錄字就是行為,即:

意義是由稱為人的物件經由它的創造行為而產生出來的物件。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27# 龍井樹 的帖子

在OOP的概念中,「物件」未必有物理性,這要先對OOP概念有基礎理解才可明白。

創造意義本身是行為的一種,而這行為是否有意義,則要看怎樣才是「有意義」。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29# 龍井樹 的帖子

簡單點說,人生都是人在生與死之間的過程而已。既然每個人的結局都只是死亡,那麼分別就只在過程。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這段對離教者似乎很有用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Steve Jobs, 蘋果電腦及彼思製作的行政總裁
http://news-service.stanford.edu/news/2005/june15/jobs-061505.html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32# 秀雲 的帖子

太重感覺,小心被壞男孩騙去啊~

現在流行「隨著感覺走」,我理解就是「做喜歡做的事」,類似我在31樓引用Steve Jobs的名句。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復 38# 秀雲 的帖子

龍井樹的真身給你識破了。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