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文章分享(2)

人人都要有宗教信仰嗎?
  
文:康哲行


        人生有許多不易解釋的屬靈方面的問題,像有沒有靈魂?有沒有鬼神?人由何處來?死後又往何處去?那裡是世人最終的歸宿?好人會升天堂而壞人會下地獄嗎?人有這麼多屬靈的問題,無非是想選擇一個正確的人生方向,找一條該走的路,以尋求永恆的生命和心靈的安寧。


        由宗教信仰取得這方面的答案,該是最直接、簡單的方法;有難題和煩惱,經由禱告就可以交給上帝、神、佛,自己就得到心安。


        宗教信仰的確是達到「心靈安寧」的捷徑,但問題是,不是人人都有「宗教傾向」,很多人一輩子徘徊在信與不信之間,有的人信了但不是虔誠地相信,也就得不到心靈的安適。


        其實,屬靈的問題並非人生的全部,有關人生的難題也不必都有答案,大部份有答案已經夠我們受用不盡了。屬靈的問題,只對具有「宗教傾向」的人深具意義;像靈魂是否存在?就和「現世」的真實的人生沒有太大關連。


        有關生死的問題,哲學上沒有肯定的答案,基督教和佛教都要你修未來,所以有天堂和極樂世界的之說。儒家和道家都重視現世,孔子對宗教問題避而不談,所以他說:「未知生,焉知死,」又說:「敬鬼神而遠之。」道家的看法認為:生是從自然來,而死是回歸自然,如同四季的變化一樣。


        所以,一個人不一定要瞭解生死,只要看破生死便已足夠。      

        如果你關心的只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中間一段的真實人生,大可不必去煩惱那些生前死後的問題。你有了哲學基礎,便能對真實人生有明確的答案。



去掉生死和靈異部份,各正信宗教和儒家思想其實是差不多的。儒家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回教、印度教、佛教、猶太教、基督教的教義中都有類似的說法。



        宗教信仰對人口中約三分之一有宗教傾向的人深具意義,對其他三分之二的人仍有精神指標的作用。像白求恩醫生,馬偕教士,都是因為篤信宗教而把他們的終生奉獻給勞苦的的人民,我們除了對他們致以最大的敬意外,也該學習他們那種服務、犧牲的精神。



我們不必需宗教,但我們需要宗教家那種佈道的精神和熱忱。(朱光潛)



        無宗教信仰不代表是「無神論者」,只是對有神、或無神不置可否。我相信到目前為止的科學或哲學,都無法證明有神或無神;而且對於真實人生而言,有神或無神並非重要課題。固然宗教哲學是哲學的一部份,但哲學上的各種思維和理論,大多不是以有神或無神為出發點的。


        所以,對真實的人生而言,一個人是可以用哲學的「邏輯推理」加上對人生的真實體驗來找出人生的意義,和尋求人生的方向。


        一個沒有宗教傾向的人,只要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從生活中發現生命的意義,就可以用哲學信仰來替代宗教信仰。


        我個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幼時曾隨家庭在天主教領洗,但我卻始終是不太虔誠的教徒,總是在信與不信之間徘徊,幸好我只踟躕了半生,終於領悟到原來可以用哲學信仰來替代宗教信仰。


        我的哲學信仰,其實就是我的人生觀,可以用「惜福」二字來概括。至於我追求的人生境界,是儒家的無入而不自得」(語出中庸);自己在有生之年未必能達到那種境界,但至少那是我今生努力的方向。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