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部份基督徒歪論 #2

回復 1# louisey 的帖子

"反罪"---->"犯罪"??

另: 小弟認為一個基徒不代表全部基徒, 但這亦不代表基教沒問題. 信基教的in average, 道德更差, 這是correlation, 還是causation??

回復 3# louisey 的帖子

對不起...小弟無法提供你所說的理由, 因為小弟認為這是causation. 基徒給人的感覺是道德較為優越, 而且可作為求情理由. 因此, 信基教而犯罪的opportunity cost會較低, 基於law of demand, 信基教的會犯更多罪.

回復 8# louisey 的帖子

以小弟對經濟學十分有限的了解來說:
1. opportunity cost (機會成本): defined as "highest valued option forgone". 例如: 睇concert, 便不可上離家, 不可上lecture...(for simplicity, 當個concert是free of charge先la...). 咁當某人特別like上離家, 睇concert的opportunity cost 係上離家.

2. law of demand: quantity will fall as price increases, holding other factors constant.

3. 看到1和2的解釋, 相信你會看到我之前的post有一個assumption (而且就concept上來說, 是有點問題的)---將"opportunity cost"等同"price". "price"是objective 的(price: 要give up的東西), "opportunity cost"是subjective的 (是depends on personally 的value judgement). 正確來說, 應該說信教的, 犯罪的punishment會輕些(price is lower), 故可用law of demand 解釋. 至於"opportunity cost"的問題, 則是另一個conceptual 的問題: punishment會輕些, 要放棄的東西會少些, "highest valued option forgone"故此會低些. 用字上可能會令你誤會了(因為小弟的表達實在大差)

總之, 宗教與人的行為有關, 故可以用經濟學作出解釋.

至於"因信稱義", 可以理解為信咗就ok, 做好/壞事是沒關係的. 故可以理解為price decrease (與沒"因信稱義"的教義時比較), 因此, 用law of demand, "因信稱義"令人做更多壞事. (但問題在於: 沒有data可以驗證這結論)

[ 本帖最後由 weakest 於 2008-9-27 18:15 編輯 ]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