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原創作品] 新舊福音主義基要主義

福音派(evangelical)是一個聖經用語,是由希臘文euangelion 而來,意思是「好消息」。所謂福音派人士(an evangelical),是指宣揚耶穌基督好消息的人。我們必須明白,這個字眼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意思。在歐洲,福音派不一定代表持守保守教義,因為這名詞與基督教是同一意義。不過,在美國,這個名詞是指持守傳統信仰教義的人。福音派一詞,較基要派(fundamentalist)受歡迎,因為福音派是一個較平和的字眼,而基要派則常被人看為是分離主義和律法主義。七十和八十年代,雖有五千萬美國人稱為福音派的,但自稱是基要主義的,不超過十分之一。



[福音主義的歷史發展]



         福音主義在教會歷史上,是與各個改革運動相連的,特別是宗教改革,和十八世紀的福音覺醒(evangelical awakenings)。十九及二十世紀,福音主義在自由主義的猛擊下,曾經退卻﹔但近年間,福音主義又透過本身的大學和神學院、著作及大眾傳媒,而廣為人知。



        馬斯登(George Marsden)指出,福音主義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18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這段時期,自由派神學在福音信仰的宗派崛起。聖潔──五旬節宗(Holiness-Pentecostal)團體,也在這段時期崛起﹔此外,也有復興派和強調末世論的前千禧年派。第二階段是由l919至1926年,現代主義在大宗派中備受抨擊。這段時期的福音派是基督教的主流。第三階段是1926至1940年代,當時福音派(基要派)被視為分離派,他們主要是在主流宗派以外,透過獨立的學校及宣教團體去工作。福音派在這段時期,由美國的北部遷移到南部。第四階段是由1940年代到現在,新福音主義(new evangelicalism)在原本的基要派傳統中崛起。當時出現兩個新運動:福音主義及分離的基要主義。這兩個群體中,以福音派的人數較多,他們不想被視為基要派,但他們在神學上,也是保守的。



        後有幾個重要團體冒起,作為福音主義的代表。1941年成立了全國福音派協會(Natl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保衛正統信仰,對抗自由主義﹔但他們不想被人當作消極及反動,像另一個基要信仰團 體── 全美基督教會協會(American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 ── 一樣。1949年,福音派神學協會(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在福音信仰圈子中成立,推廣學術﹔而把他們連繫在一起的,只有一個教義,就是聖經無謬誤。



[福音主義的教義觀點]



        福音主義的基要教義是聖經無謬誤,這就如福音派神學協會的教義宣言所說:「只有聖經,就是全本聖經,是由神的話語寫成﹔在原稿上是沒有錯誤的。」



福音派一般堅持完全字句默示論(太五18),而不是概念默示,或機械默示。



        福音派相信上帝的至高主權﹔相信三位一體,是以聖父、聖子及聖靈的身分并存。當然,子的神性及聖靈的格性,都是確定的。



        福音派也教導,人原初被造是無罪的(西三10),但因為亞當的過犯,罪進入了整個人類,世世代代延續下去(羅五12)。人的墮落,使人全然敗壞、全然腐化,需要上帝的恩典施行救贖。耶穌基督為全人類付出了贖價,這是完全的代替(太二十28﹔林後五21﹔提前二6)。透過基督的贖罪代死,基督滿足了神聖潔的、公義的要求,使人與神和好(林後五l9)。為了完成救贖,基督以肉身從墳墓裡復活了(太二十八6),讓信徒可以跟隨他(林前十五20至23)。基督又以肉身升天(徒一9),并且將會再來(徒一11)。



        福音派對末世事情,各有不同的看法。前千禧年派(premillennialists)相信基督會按字面解釋的,在地上建立國度一千年﹔而無千禧年派(amillennialists)則相信,基督再來就開始永世。 得救是在乎憑信心的恩典,而不在於行為,這是福音信仰一個極重要的教義(弗二8至9)。只有憑著信心,信徒才得以稱為義人(羅五l),與上帝復和(林后五l9)。由於福音二字具有「好消息」的含義,所以福音派確實相信福音的傳揚,相信宣講靠恩典得救的信息是必須的(太二十八18至20﹔路二十四47﹔徒一8)。



[福音主義的評價]



         透過福音信仰組織,及福音信仰機構,如學院及神學院等,福音派的神學學術地位日漸提高,領導地位日增。它在傳統基督教信仰的地位,也更得以確定。
新基要主義(Neo-Fundamentalism)
[新基要主義的歷史發展]



            過了多年,基要主義的氣候改變了。今天已引發出一個現代的基要派運動,稱為「新基要主義」(neo-fundamentalism)。傳統基要主義強調,要從異端分離,而後來的基要主義更強調「次等分離」(secondary separation) ──回避與自由派聯繫的保守分子。



[新基要主義的教義觀點]



            這些基要主義者甚至回避葛培理,不是因為他是自由派,而是因為他與自由派對話。他們指摘葛培理在群眾福音工作中的「包容精神」(spirit of inclusivism)。



           將新福音派的人、學校或機構加以標誌,就等於與之分離。新基要主義因此拒絕參與葛培理的佈道運動,反對《今日基督教》這份刊物,且嚴厲責備慕迪神學院(Moody Bible Institute),和達拉斯神學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因他們邀請了某些福音派的講者。



           另有一些作者,也將弗爾威爾(Jerry Falwell)、黎曦庭(Tim LaHaye)、林西(Hal Lindsey)及羅撥臣(Pat Robertson)等基要派領袖確認為新基要主義運動的人物。這些領袖曾公開的說:



        “為美國嚴重的社會、經濟、道德及宗教危機提供答案。他們指出,有一個新的及更具擴散力的敵人興起了,就是世俗的人文主義。他們認為這種主義要為侵蝕教會、學校、大學、政府及家庭負責任。他們攻擊每個他們認為是世俗人文主義遺裔的敵人──進化論、政治上及神學上的自由主義、鬆懈的個人道德觀、性腐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及任何可削弱聖經的絕對、無謬誤權威的觀點。”



           道德主流(The Moral Majority)及它的政治行動,也是新基要主義另一種表現方式。



[新基要主義的評價]



            新基要主義可被視為一個現代的運動。一方面,它堅持聖經傳統的基要教義﹔另一方面,它又演變成一個有不同重點及看法的運動。新基要主義保留基督教傳統信仰教義,在教室中及講台上,維護這些教義。然而,雖然傳統的基要主義曾經遭到不少學者,如威爾信(Robert Dick Wilson)、多馬士(W.H Griffith Thomas)、來爾(J C. Ryle)、麥根(J.Gresham Machen)及其他人的評擊,但新基要主義的傾向是反知識的,也抗拒神學訓練。



           反智慧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的結果,令正統主義走向偏差,特別是「唯英皇欽定本」(King James only)運動。早期的基要派相信聖經原稿的默示,但新基要主義竟有一些人甚至鼓吹英皇欽定本的默示﹔他們將這點也放進教義聲明中。



           新基要主義也進一步走向律法主義。他們在教義聲明以外,增訂一些有關行為的明文聲明。



           此外,新基要主義也鼓吹次等分離(secondary separation),回避其他不隨從同樣僵硬標準的基督徒。這種態度令新基要主義趨於分裂,令教會分化,促成真基督徒之間的敵意。對那些堅持正確教義的人,這也許是一個苛刻的批評,但健全的教義應該能彰顯令生活改變的行為,而表達方式就是愛(約十三34至35﹔約壹二10至11,三14)。愛是基督徒的責任,即使在與異端和不潔者的鬥爭中,也應表現愛。聖經重視愛心,這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那些妥協并非關乎信仰核心的教義。









以上文章by  :
http://tw.myblog.yahoo.com/jw!Fp ... P/article?mid=23641
http://tw.myblog.yahoo.com/jw!Fp ... P/article?mid=23642
http://tw.myblog.yahoo.com/jw!Fp ... P/article?mid=23643
http://tw.myblog.yahoo.com/jw!Fp ... P/article?mid=23644
新福音主義(Neo - Evangelicalism)
[新福音主義的歷史發展]



            「新福音派」( neo - evangelical)這名詞是由波士頓花園街公理會(Park Street Congregational Church)的牧師奧根格(Dr. Harold John Ockenga)所創 的。 1948年,他在加州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發表演講,解釋新福音主義的立場:



          “新福音主義是從三個運動分離出來的。新福音主義首先與新正統主義(neo - orthodoxy)分離,因為它(福音主義)接受聖經的權威。它(福音派)也與現代主義(modernism)有所分別。因它懷抱正統教義的整個系統,反對現代主義所接受的。它也與基要主義分離,因為它相信聖經的教導、教義及倫理,一定能應用在社會環境中,能對社會產生作用,正如可以應用在個人身上一樣。”



           新福音主義是一股新崛起的回應力量,尤其對基要主義的表達方式表示不滿。當代主要的福音派神學家亨利卡爾(Carl .F.H. Henry,生于1913年),也是《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的創辦人,就曾提出基要主義「已由一個作為神學派系的基要主義,變成一種好像消極反動精神的基要主義」。亨利相信,基要主義錯誤地表達聖經的基督教,他們思想狹窄,局限於聖經信息的某些部分﹔表達方式欠缺學術性,只顧打擊現代主義﹔也表現出一種苛刻、好辯、缺乏愛心的精神。亨利強調需要承擔社會的責任。



           盡管所有在這運動(新福音主義)中的成員,觀點未必完全相同,但都傾向於容忍自由派。他們稱自由派為「邊陲的朋友」(fringe friends)﹔而基要主又則稱自由派為異端。



           新福音主義的支持者有:奧根格、亨利卡爾、卡內爾(E.J. Carnell)、葛培理(Billy Graham)及蘭姆(Bernard Ramm)。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是這運動的大本營,而《今日基督教》則是這運動的出版喉舌。



[新福音主義的教義觀點]



         社會責任:新福音派相信,基要派忽略了福音對社會的意義,所以新福音派著重回應社會的問題。他們譴責基要派,只一味著重個人贖罪救恩,只傳講人的罪及基督即將再臨。新福音派「不是鼓吹社會福音,個人重生對個人救恩是必須的,福音在社會方面的應用,正是他們所關切的」。

        分離:至於分離的問題,要回到普林斯頓神學院的事件去。那時麥根因為自由主義問題,離開了普林斯頓神學院和美國長老教會,去建立韋斯敏德神學院。麥根可說是分離分子的代表。新福音派批評麥根,和其他因自由主義而離開教會、宗派及宣教團體的人。卡內爾批評麥根最為激烈,他指責他的分離行動,是對教會教義的不尊重表現。



         拿述(Ronald H. Nash)也爭辯分離主義問題,因為它:



(l)「在正統信仰中孕育分裂的心態」﹔



(II)「高舉次要的教義,以之為相交的測試標准」﹔



(III)「未能或拒絕與那些不同意見的人溝通」。



        無謬誤:新福音派在無謬誤及批判方法學上,是意見分歧的。夸比狄奧斯(Richard Quebedeaux)指新福音主義是建基於歷史批判學上,這是因為新福音主義認為,聖經不單是上帝的作品,也是人的作品。聖經亦帶有文化制約的標誌。



「真確性及無誤性這些古老概念,受到再度詮釋。一些福音派學者甚至說,聖經的教訓(指信仰與生活的實踐)才是設有錯誤的,無謬誤不是指經文本身。」



但必須知道的是,雖然有一些新福音派否定聖經無謬誤,也有一些是支持的。奧根格就是其中之一。



         科學:基要主義和新福音派對聖經與現代科學的關系,有不同看法。有關創世記的記載,基要派的傳統持守間隔論(gap theory),這理論可容納科學或現代創造論對創造年期所提出的解釋。



新福音派對科學的觀點,在蘭姆(Bernard Ramm,生於1916年)的《基督教對科學與聖經的觀點》(The Christian View of Science and Scripture)一書中,有最佳的說明。蘭姆提出聖經與現代科學的和諧,他將宇宙年期定為四十至五十億年。蘭姆稱自己為漸進創造論者(progressive creationist),他認為進化論不是反基督教的。他指出一些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也相信進化,「這証明進化論在形而上學概念上,并非跟基督教不能相容。」



卡內爾也認為「上帝原本所創造的萬物種類,有很大的轉變」,這稱為「開端進化論」(threshold evolution)。



[新福音主義的評價]



         社會責任:新福音主義雖然強調社會責任,但值得注意的是,聖經很少談及基督徒對不信者的社會責任。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加拉太書六章10節是常被引用的一節經文。「當然,有些人引用先知的社會問題觀點,作為根據﹔但這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以色列是個神權主義(theocratic)國家。」



        分離:新福音主義傾向於忽視聖經裡關於分離的教導。聖經就這個主題有很多講論(羅十二2,十六17﹔林后六14至18﹔多三10﹔雅四4﹔約貳9至11)。雖然應用這些經文并不容易,意見十分分歧,但至少,基督徒應該問,我們可否與那些否定基要教義,如基督神性或代替性贖罪的人在宗教上合作。



        無謬誤:批判方法學的爭論,仍十分激列。不少保守派提出疑問,究竟歷史批判學、形式批判學、資源批判學及校訂批判學,是否可以運用,而不必犧牲無謬誤教義,或神聖默示。對於未經証實的批判方法假設,似乎過多了。新福音主義也將默示和無謬誤分別開來。拿述(Nash)爭論有關原稿無謬誤的問題,他說這只是一個假設。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因為如果聖經是上帝所「呼氣」的(提後三16),它又怎能夠有錯誤?



        科學:調節聖經及科學之爭時,所遇到的問題就是科學本身是常變的。數十年前人們相信是真確的科學發現,今天可能已被推翻。那些曾經嘗試調解聖經與科學之爭的人,可能日後都會感到尷尬。進一步說,聖經經常被人從科學的角度,去加以解釋,這好像在說,具有權威的是科學,而不是聖經。某些漸進創造淪(progressive creationism)者或本土洪水論者,確是如此看法。莫禮士(Henry M Morris)等人寫過不少作品,從科學觀點和聖經觀點,駁斥進化論。
「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這個字,最早是羅斯(Curtis Lee Laws)在1920年使用的,他是屬於浸信會《守望觀察者》(Watchman - Examiner)的編輯。這名詞是指穩守基督教信仰傳統教義,以相對於現代宗教的自由主義而說的。現代的自由主義否定聖經的默示,否定基督的神性,及神蹟的真實性。



           馬斯登(Marsden)為基要主義所下的定義是:



(l)福音信仰的基督教﹔



(II)反現代主義者,即肯定超自然、基督教合乎聖經的基本傳統教義﹔



(III)反對現代主義和世俗化形式的戰士。



可以說,基要主義是一個作戰的反現代主義福音派。



蘭姆(Bernard Ramm)為基要主義者提出一個頗為苛刻的定義:

      

(1)作為一種態度說,基要主義者堅守正統信仰,且以一種反智慧、反學術、反文化的戰鬥心態來維護正統。



(2)從分離角度說,基要主義者認為,由於各大傳統的宗派都已落在自由主義和新正統主義的人手中,他們一定要採取強硬的立場,對抗這些領導階層。這種立場要求人和這些宗派斷絕關係,又要求人和那些持守純正教義的宗派聯系。



(3)從聖經角度說,教義主義者,將聖經的話語和啟示等同,他們接受字句默示及聖經無謬誤的說法。自然地,他們棄絕新約和舊約的高等批判學。基要主義者因此對聖經的字句默示及無謬誤理論,採取封閉的蒙昧主義。



(4)關於末世論,基要主義者曾被認為是基本上贊同司可福(Scofield)末世論的時代論及前千禧年主義。



[基要主義的歷史發展]



             從歷史上說,基要主義是指持守l910年,在美國由長老宗教會大會(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所訂立的五項基本信條。這五項基本信條是:基督的神蹟、基督由童女所生、基督代替性的贖罪、基督的復活,和聖經的默示。



基要主義是代表基督教傳統的基本立場,特別是由《基要信仰》(The Fundamentals)所發展出來的。《基要信仰》最初是由妥銳(R.A.Torrey)和狄克遜(A.C.Dixon)所編訂的十二本小冊,印行超過三百萬本,分送給牧者及其他人。這一系列的小冊,是要回應自由主義的高等批評學﹔駁斥進化論﹔確定摩西是五經的作者﹔堅持以賽亞書的統一性﹔保衛默示、童女生子、神性、基督的贖罪,及其他種種信仰。



作者還有當時保守派信仰的名人:多馬士(W.H. Griffith Thomas)、俄爾(J.Orr)、加伯連(A C.Gaebelein)、華菲德(B.B. Warfield)、司可福(C I Scofield)、慕勒(H.C G.Moule)、彼爾信(A.T.Pierson)、愛得曼(C.R. Erdman)及其他人。



           基要主義早期的支持者,大力和熱烈地為傳統基督教信仰的教義爭論。這可從《基要信仰》和由麥根(J.Gresham Machen,1881至1937年)所寫的《基督教和自由主義》(Christianity and Liberalism)及《現世的基督教信仰》(The Christian Faith in the Modern World)看出。麥根是基要主義早期的領袖,他曾帶領一群原本任教於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Seminary)的教授,組成韋斯敏德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那是1929年的事。



韋斯敏德被視為一間保守派神學院,是普林斯頓的對手,因為普林斯頓摒棄了傳統的保守立場。1936年,麥根和麥英泰(Carl Mclntyre)、巴士威爾(J. Oliver Buswell)等人,成立了美國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 of America)。麥根及其他人,都曾因為獨自成立使團,而被原有宗派逐出。后來,講道者麥卡尼(Clarence Macartney)也加入了麥根的團休。稍后麥卡尼又成立了聖經長老教會(Bible Presbyterian Church)和信心神學院(Faith  Theological Seminary)。1930年,美國獨立基要信仰教會(Independent Fundamental Churches of America,是一個獨立教會的聯會)也成立了。



           浸信會的基要派,也在美國北部和自由主義鬥爭。結果是成立了一些團體:有1932年成立的純正浸信會總聯會(General Association of Regular Baptlsts),及1947年的美國保守浸禮協進會(Conservative   Baptist Association of America)。l 9l 9 年,理來(William B. Riley)在明尼阿波利斯成立西北學院(Northwestern College),又協助成立了世界基督教基要信仰組織(World's Christian Fundamentals Association),強調前千禧年觀點及基督的再來。同時,加拿大多倫多市賈維斯街浸信會(Jarvis Street Baptist Church)的牧師蕭爾得斯(T.T. Shields),也成立了多倫多浸信會神學院(Toronto Baptist  Seminary)。在南部的沃思堡(Fort Worth ),第一浸信會(First Baptist Church)的牧師諾立斯(J.Frank Norris),亦成立浸信會聖經神學院(Baptist Bible Seminary)。這些人也一起成立了聖經浸信會聯會(Bible Baptist Union),以「鼓勵個別浸信會教會從母會宗派獨立,組成一個獨立的聯會,以對抗美國北部浸信會大會(Nor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基要主義的教義觀點]



            基要主義的教義,雖然可以更詳細地加以論述,但它們是以五項基本信仰為中心的。基要主義確定聖經的完全字句默示論,及聖經的無謬誤(提後三16﹔彼後一21)。它否定了以下各個論點:摩西五經的底本說、以賽亞書二分或三分問題、但以理書的日期延后問題、高等批判學,及其他更多近期發展的問題。基要主義也強調,相信基督是童貞女所生是必須的(賽七14﹔太一18至25﹔路一35)。



           基要派也相信聖經對基督神蹟的確認﹔他在水面上行走(不是在沙洲上)﹔他平靜風暴﹔他驅逐惡鬼﹔他使瞎子看見,使死人復活。基督的工作應該按字面了解。



           基要派重要的教義,是基督代替性的贖罪(可十45﹔加三13)。基督的死不單是典範,也不單是殉道,而是代替性的,以義者代替罪人(林後五21﹔彼前二24)。



           同樣重要的,基要派教義強調基督以肉身從死裡復活。基督復活不單是他的靈性復活,也不單是他思想教訓的長存,更是他以肉身從墳墓裡復活,這由他可以吃食物(約二十一9至12),可以被人觸摸(約二十27至28),可以被看見(路二十四34﹔林前十五3至8﹔約壹一l)等得以確定。基要派亦相信,基督按字面意義從天上再來(撒十四4﹔太二十五31)。



           在五項基要教義裡,也包括了基督的神性。這是基要主義的核心教義(約一l﹔西二9﹔來一8至10)。



           論及人的起源問題,基要派確定上帝是直接創造了所有不同種類的生物,包括人類(創一12、24等)。同時,也反對任何形式的進化論。



           基要派教導:地獄是按字面意義解釋的(路十六l9至31),撒但與鬼魔也是實在的。透過相信福音,人需要靈性的救贖(徒十六31)﹔社會福音是 無濟於事的。他們不單與罪惡及世俗分離,也與自由主義和其他否定基督教基本信仰的人分離。



[基要主義的評價]



            本世紀初,基要主義在保衛正統信仰方面,留下了良好紀錄。正統派的學者,及當代著名的傳道人,都支持傳統基督教信仰,這些領袖維護數百年忠心的基督徒所持信的教義。二十世紀後期,強調點逐漸偏移,「分離」變成了基要主義的重要教義。基要主義的苛刻精神,并不能配合基督的福音,雖然道理可能是正確,但他們所表現的態度并不獲得贊許,特別是對那些相同信仰者所發表的負面聲明。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