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利瑪竇來華與澳門歷史足跡

題目:        利瑪竇來華與澳門歷史足跡
講者:        關永圻

今年是天主教耶穌會教士利瑪竇逝世四百周年紀念,相信他隸屬的修會耶穌會會組織盛大慶典。中國的學術界中,卻不見對這位一手把現代的西方文化和科技發展帶來中國,同時把中國人的學術、思想和文化介紹給歐洲,促進中國與西方文化交流的開創者,有何大規模紀念活動。

利瑪竇來華

利瑪竇來華目的是為了傳教,但他大膽改變當時歐洲天主教士高高在上,把非我族類全部當作無知蠻族,奉行征服同化的陋習,改而虛心學習傳教對象的文化風俗。他來中國後學習中文,研究中國傳統思想,與士大夫階層論交,以平等尊重的公開辯論方法,嬴得有識之士的尊敬。他爭取回來的天主教徒如徐光啟、李之藻,都是明朝大臣中的表表者,有理有節。先被利瑪竇介紹進來的世界地圖、西方曆法、幾何、自行鐘技術所折服,進而接受他的天主教義,受洗入教。

利瑪竇了解中國文化,認為中國人祭祖及尊孔並非偶像崇拜,而是對祖先和古代聖人的尊敬,傳教時主張保持中國人的良好傳統,嬴得中國士大夫階層的接納。

對利瑪竇的權宜政策,就算耶穌會士中也不乏反對聲音,例如與他同行來中國的龍華民便反對他接受中國信眾尊孔祭祖;當時也有耶穌會士不同意他走上層懷柔路線,主張強行闖關,不惜動用歐洲的船堅甲利轟開中國大門。

尤其是當時以菲律賓作傳教基地,依仗西班牙皇室支持的天主教托缽修會蠢蠢欲動,想打破依仗葡萄牙皇室支持的耶穌會壟斷的中國傳教特權。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爭奪東方殖民地的衝突,加上西班牙支持下的道明會、方濟各會和奧斯定會等天主教托缽教士,意圖打破葡萄牙支持下的耶穌會壟斷在華傳教的特權,把本來無關教義,由利瑪竇一手訂立,容許中國天主教徒祭祖及尊孔的權宜策略推翻,才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正面衝突。最後演變成天主教在中國的「禮儀之爭」,結果釀成天主教會在清初被驅逐出中國。

閱讀書目:

1. Vincent Cronin 原著,思果譯:《西泰子來華記》(The Wise Man from the West)台灣光啓社出版
2. 張錯:《利瑪竇入華及其他》,香港城市大學出版
3. 鄧恩著,余三樂,石蓉譯:《從利瑪竇到湯若望 (晚明的耶稣会传教士) 》,上海古籍出版, 即台灣光啓社出版《巨人的一代》
英文原著:George H. Dunne, “Generation of Giants, the Story of the Jesuits in China in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Ming Dynasty”,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追尋澳門歷史足跡

談利瑪竇來華的一段歷史,總免不了涉及澳門。天主教會最早來華的教士,是與依納爵共同創辦耶穌會的方濟各沙勿略,他跟隨葡萄牙人東來的船艦,到達位於印度的葡屬果亞,原本打算進入中國傳教,但因明朝的鎖國政策,不得其門而入,最後死在珠江口的上川島。現今上川島還保留了紀念他的教堂,有天主教徒定期前往朝聖。

利瑪竇正式進入中國傳教之前,也是先在果亞受訓晉鐸,跟著來葡屬的澳門學習中文,再經廣州進入中國。

來遠東傳教的天主教士由葡萄牙皇室資助和委派。繞過好望角後第一個葡屬要塞是果亞,成為耶穌會的東方總部兼教士訓練所。跟著一站是馬六甲未受重視。無論葡萄牙皇室和天主教會都把焦點放到澳門,取其具戰略地位,可通日本與中國內地。葡萄牙人曾經把澳門當作基地,壟斷日本與中國之間的貿易。

耶穌會在十七世紀已把澳門劃為遠東總部,指揮日本和中國的傳教事業,建立聖保祿修院,訓練日本和中國的傳教士。聖保祿修院在十九世紀被大火焚毀,剩下的廢墟,便是修院教堂的前壁,即今天的大三巴牌坊。大三巴這個名字從聖保祿翻譯而來,只過聖保祿是修院的名字,修院教堂本名是「天主之母堂」,原教堂地面層大門口頂橫樑上還見石雕拉丁文大字:「MATER DEI」。

耶穌會是天主教會為了抗衡新教興起,力保天主教影響力的新興傳教團,在1542年創立,隨即派出教士四出傳教,尤其注重搶奪歐洲地區以外的世界。葡萄牙人在1553開始在澳門定居,耶穌會1556來澳,1560建立第一座教堂,直至1762年因天主教會內部分歧,及與俗世皇權衝突被解散。利瑪竇在1582年進入中國,正是耶穌會在澳門活動的高峰期,傳教事業受葡萄牙國王資助。

耶穌會創立時期,剛好是歐洲文藝復興之後新的巴洛克建築風格興起,繼羅馬的耶穌會總堂:耶穌堂以第一座巴洛克風格教堂建成後,15到16世紀其他地區興建的耶穌會教堂,該段時期基本上都是跟隨巴洛克風格,由各地教士就地取材調整建成。澳門的主要老建築差不多都是這個時代的產品。漫步澳門,欣賞巴洛克老建築之餘,也可以同時感受400多年東西文化交流的碩果。

閱讀書目:

1.        Jeremy Tambling & Louis Lo,“Walking Macao, Reading the Baroque”, HKU Press
2.        Cesar Guillen Nunez, “Macao’s Church of Saint Paul, a Glimmer of the Baroque in China”, HKU Press
3.        李鵬翥著:《澳門古今》,香港三聯/澳門星光出版
4.        湯開建著:《澳門開埠初期史研究》,香港中華書局出版
5.        杰弗里 C 岡因著,秦傳安譯:《澳門史 1557-1999》,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
英文原著:Geoffrey C. Gunn, “Encountering Macau, A Portuguese City-State on the Periphery of China 1557~1999”, Westview Press
6.        邢榮發著:《明清澳門城市建築研究》,華夏文化藝術出版
7.        金國平著:《西力東漸—中葡早期接觸追昔》,澳門基金會出版


城中讀書會
日期: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時間:7:00p.m.-9:00p.m.
地點:中環美國銀行中心1樓A,中大專業進修學院演講廳
網址:http://www.cuhk.edu.hk/bookclub/
不呀,介紹一下而已。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