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秦俑陶馬多被“閹割”

專家最新研究發現,秦兵馬俑的陶馬多數已被施過閹割術,秦兵馬俑成為中國馬匹最早實施閹割術的考古證據,對研究中國古代養馬術和秦兵馬俑坑的性質等具有重要意義。

秦兵馬俑一號坑兩輛四馬戰車
    閹割動物最早證據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袁靖說,從考古學來講,從屬於秦始皇陵的秦兵馬俑坑內拉車的馬都是被閹割過的,部分用於騎乘的鞍馬也是如此,只有陰莖而沒有睾丸。這是中國閹割動物的時間最早的確切證據,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家馬的馴養史、軍馬史以及秦兵馬俑坑的研究等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中國第一位皇帝、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在二千二百多年前死後葬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帝陵,距陵一點五公里的兵馬俑坑在一九七四年被發現後舉世矚目。雖然考古發掘仍在進行中,專家初步研究後認為其內大概擁有車一百三十餘乘,陶馬六百餘匹,其中拉車的馬五百餘匹,騎乘的鞍馬有一百一十六匹,各武士俑近七千件。
    陶馬總體分為兩類
    袁靖現場研究發現,兵馬俑一號坑裡的馬均是拉車的,每輛車由四匹馬拉,這四匹馬都是製成被閹割過的,它們只有陰莖,沒有睾丸。在二號坑裡發現的馬有拉車和騎乘兩種,騎乘的馬有馬鞍,稱為鞍馬。其中拉車的馬與一號坑的一樣,也是只有陰莖,沒有睾丸。鞍馬則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同樣是只有陰莖,沒有睾丸;另一種則是既有陰莖,又有睾丸。
    袁靖說:“總體上看,兵馬俑中的陶馬依據睾丸的有無可區分為兩類:一類明顯地是被閹割過的公馬,如一、二號坑裡拉車的陶馬及二號坑裡的部分鞍馬;另一類則是沒有被閹割過的公馬。由此可見,當時拉車的馬都是閹割過的,而鞍馬則分為有無被閹割過的兩種。”
    秦陵青銅馬也被“閹”
    此外,擁有“青銅之冠”美譽的秦始皇陵銅車馬出土於封土邊下,其青銅馬也是被“實施”了閹割術。銅車馬有一前一後兩乘車組成,八匹銅馬與兵馬俑坑內的拉車陶馬一樣也是只有陰莖,沒有睾丸。
    一般認為,中國在舊石器時代存在野馬,到了商代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了大量家馬。至於閹割動物的記載,在距今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有關於閹割豬的記載。至於考古出土的馬因其軟體難以保存下來,長期沒有進展。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2/28/content_432774.htm
第三次發掘有技術保障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2/28/content_432775.htm
  

    相隔二十四年後,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去年六月展開第三次考古發掘,清理出戰車遺跡、戰馬、陶俑等。
    秦兵馬俑自一九七四年三月發現以來,中國國家文物局就委託陝西省組織秦俑考古隊。
    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四年間,陝西省考古硏究所秦俑考古隊對兵馬俑一號坑進行了正式發掘,出土陶俑一千○八十七件。其後,考古隊於一九八五年對一號坑展開了第二次考古發掘,但限於當時技術設備不完善,發掘工作只進行了一年。
    在一九八九年和一九九四年,三號坑以及二號坑的局部也先後被發掘。
    秦始皇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二百三十米,南北寬六十二米,深約五米,總面積一萬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從秦俑博物館獲悉,目前,秦始皇兵馬俑的彩繪保護技術、加固技術、修復技術已成熟,為第三次挖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專家將採用先進的彩繪保護技術,新出土的彩繪文物有望能保持其斑斕色彩。同時也期待新發掘能發現更多罕有俑種,包括將軍俑、文官俑和騎兵俑等。相比前兩次的發掘,第三次發掘將有可能揭開許多未解之謎。


秦兵馬俑一號坑去年六月展開第三次發掘
  
兵馬俑坑性質待解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2/28/content_432776.htm
  


一九七五年,考古人員修復出土的陶馬。

    自秦始皇陵陪葬坑的群俑出土以來,“兵馬俑”說、“宿衛軍”說及“軍陣”說,作為權威的詮釋已成定論。但有學者認為,這一解釋系統存在太多的漏洞和謬誤,難以成立。
    知名秦兵馬俑專家、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教師劉九生表示,兵馬俑的馬因閹割與否而有兩種形態,這是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關於閹割馬的首次實物發現,這對於研究秦兵馬俑坑的性質(譬如“軍陣”說)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劉九生曾發表論文《秦始皇帝陵近臣侍衛郎官俑與中國古代文明》,對秦始皇陵陪葬坑發現的“兵馬俑”身份提出質疑。
    劉九生提出,經考證認定,陪葬坑出土的群俑,並非像現在認定的那樣是“兵馬俑”、“軍陣”或“宿衛軍”,而是唯始皇帝方能擁有、方能動用的近臣侍衛系統,即“郎系統”真人真馬真車及其裝備的複製。整個場面呈現的,是始皇帝出入或即將舉行禮儀盛典時基本範式的生動寫照,而並非所謂“兵強馬壯的秦國軍隊的形象記錄”。
    劉九生指出,以前考古界對兵馬俑說之謬有三:非一般軍隊的“兵”,而是侍衛系統的“郎”,謬一;不是“宿衛軍”,而是始皇帝的“郎系統”,謬二;不是“軍陣”的佈置,而是“禮儀範式”的呈現,謬三。作為一種建制或體制力量,郎系統包含“郎與郎制”,更確切地說至少包含了通常所謂“三公九卿”之“九卿”中的奉常、郎中令、衛尉三個系統。
    劉九生認為,秦俑形象實質是在冥間模仿現實生活中秦始皇出行典儀等活動、郎官貼身侍奉護衛場面的翻版。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