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轉貼] 關注嬗變中的當代青年婚戀觀

關注嬗變中的當代青年婚戀觀
曾燕波 2007031510:42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





  就在前幾年,未婚同居在中國還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然而,在很短的時間裡,性問題和“一夜情”卻呈現出了爆炸式的發展態勢。因特網也“讓一切成為可能”,從網上約會到裸聊,甚至還出現了一些網絡專有詞匯,比如MBAMarried But Available ),意思是“已婚但還可以戀愛”。對於嬗變中的當代青年婚戀觀,需要把握其基本發展態勢,積極加以引導。

  性開放度有加大趨勢

  伴隨著社會轉型的加快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當代青年的性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性開放程度明顯增大。1992年吳魯平所做的調查表明,對於戀人之間的婚前性行為,持明確反對態度的青年佔557%1998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所做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青年對婚前性行為的開放度有所增強:認為“婚前性行為不道德,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的佔3512%2006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對全國5459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表明,68%的人認為可以發生婚前性行為﹔201%的人認為說不清楚﹔隻有118%的人認為不可以。對“一夜情”的看法則是,101%的人認為如果有機會也可能試試﹔317%的人認為自己不會但能理解,是個人的生活方式﹔217%的人認為這是對感情不夠負責任的行為﹔127%的人認為這是填補情感空虛的行為﹔141%的人認為是一種道德墮落行為﹔95%的人認為說不清楚。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青少年首先應該時時記住自己是社會的一員,在認識和處理男女關系問題上要坦誠相待,要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和具備社會責任感,在這基礎上才能愛,才能有自尊心,才能深信自己除了男女性別之外還具有更高的真實價值。應該說,性開放程度的加大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然而,性泛濫卻是生活腐朽墮落的表現,一些人在性道德素質上需要加強自身修養。

  從早戀、晚婚到“急婚”

  早戀、晚婚、“急婚”等詞語,為我國近幾年來的婚戀狀況及發展趨勢畫出了一道弧線。

  早戀與晚婚的出現,是多重原因的結果:教育年限的增多造成個人就業時間推后﹔生活壓力增大,競爭也日趨激烈﹔結婚的社會壓力逐漸減少,婚姻的生育繼后功能正在弱化﹔婚前性行為使青年能夠在婚姻前也能滿足性需要。

  “急婚”則主要出現在“80后”群體中。隨著“80后”步入結婚年齡,不少人發現了早結婚的好處,紛紛步入結婚禮堂。對更多“80后”女性來說,畏懼高齡難嫁是她們早作成婚打算的另一重要理由。來自滬上部分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調查顯示,婚姻對女性繼續深造已構成一定影響。而屢次被媒體曝光的大齡白領成婚難問題,則給很多“80后”敲響了警鐘,讓她們有了“早嫁為妙”的意識。事實上,“80后”搶婚走在“70后”前面,有著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的戀愛環境要更好,人們也不再認為在大學談戀愛是早戀。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擺脫服從分配的歷史階段,大學畢業后可以自主選擇就業地區,這樣“80后”戀人修成正果的比例也大大提高。

  許多女性大學畢業生跨入“急嫁族”行列,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隨著近年來就業難題逐漸凸顯,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個好老公,少奮斗20年”等觀念重新抬頭,在中國高校中,女大學生“急嫁族”呈日益壯大之勢。在不少高校校園裡,婚介所投其所好,將征婚廣告鋪天蓋地貼進了海報欄,BBS上有了“鵲橋版”,傳統相親也重新走俏。不少女大學生忙著相親,在網上發帖征婚,有的甚至走進了婚姻介紹所。不少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將婚姻視為就業的一條捷徑,戲稱其為“曲線就業”。更多的大四女生奉行“兩手抓”:一手抓學業工作,一手抓找對象。

  “新包辦”婚姻重新出現

  當代青年擇偶難問題凸顯,一是由於現代人對婚姻質量的關注,不少人極富理想化,“自我包辦”婚姻,制定出很高的條件,幾近苛刻,然而,“按圖索驥”,難達心願﹔二是現在的男女感情泛濫反而讓人不敢相信愛情了,現代人忙於事業,先立業后成家的觀念使不少人步入大齡。於是,婚姻介紹所、媒婆、父母參與其中的“新包辦”婚姻,又流行起來了。

  現在城市裡大齡未婚的青年人越來越多,他們大多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印著那個時代的烙印。中華英才網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大齡未婚現象在企業內普遍存在,其中,IT行業更是有高達25%的員工屬於大齡未婚青年。據2004年《上海人口發展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內,有著較高文化程度的上海常住人口中,女性初婚晚婚率達到73.59%”。目前,30歲上下的未婚青年在職場上比比皆是。一份人口普查數據稱,目前,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單身男女都已突破百萬之眾。單身人群數量的激增,原因之一是有的人對婚姻抱有質疑甚至批判的態度﹔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交友空間過於有限。在大城市裡,社區是陌生人社區,平時接觸的人似乎很多,但是真正比較密切的社會關系並不多。現代職業的工作性質也使人與外界交流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人們更習慣、更青睞數字化的溝通方式,而婚戀是必須與現實空間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齡未婚的現象逐年上升。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06年的一項調查表明,58.6%的人認為“交際范圍太窄”是自己或身邊的人至今單身的主要原因。

  上世紀80年代初的大齡青年婚戀危機是因為文革結束后,大批回城知識青年出現了找對象的難題。當時解決大齡青年的婚姻問題幾乎成了全社會的課題。1984年,中共中央書記處甚至還專門召開過一次會議,討論30歲以上的未婚青年問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年的難題是因為那些未婚人士的年齡較大、文化和經濟條件有限,而現在的大齡青年是收入頗豐而又工作繁忙的一群人。大齡青年擇偶難的問題,折射出轉型社會的矛盾。在農業社會中,達到結婚年齡的青年人並不會在學習、事業與愛情、婚姻之間發生矛盾。他們的交友方式比較固定,因為各種人際關系比較密切,能有效解決介紹對象等問題。同時,人們對婚姻的態度更重視繁衍后代,對感情等方面的要求並不佔有重要位置。但在工業化迅速發展的情勢下,青年對職業方面的更高要求則與他們的愛情、婚姻構成了一對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包辦”婚姻開始重新出現。

  家庭形式日趨多元

  高度個人化的生活方式,即對不同生活道路的選擇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家庭形式因此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通常意義上的“由血緣、婚姻和收養關系聯在一起構成”的家庭隻是眾多選擇中的一個而已。隨著離婚率、晚婚率以及終身不婚率的上升,婚前性關系和性行為的日益普遍,所謂的“變異”家庭增長很快。除此之外,再構家庭、單身家庭、丁克家庭等也在社會生活形式中佔據相當比例並呈繼續增長的前景。試婚、自助婚、走婚、隱婚等被一些崇尚個性的青年認同。隨著轉變觀念的年輕一代的增多,新內容的成分也會越來越大。當然,這並不會完全代替傳統模式,主要的婚姻家庭模式還是傳統的,也是我們大多認同的主流婚姻價值觀。

  現代人有更多的選擇空間,隨著婚姻自由度的增加,婚姻不再是從眾行為,結婚與否是個人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他們在對待婚姻的態度上,要比上一代人更多一些理性和冷靜。他們對婚姻,既充滿著浪漫的想象,也能持以實用主義態度。對婚姻的期望隨著小康生活的來臨而變化,比如,收入的多少、對家務的投入、是否生育等不再受到格外重視。雙方更注重的是保持親熱,遵守婚姻協議,互相諒解,創造舒坦、靜逸的安樂窩。這一代青年更願意將婚姻看成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感情需要等選擇自己的婚期與伴侶,婚姻的內容與形式也發生了改變。

  總體上,當代中國青年婚戀價值取向已從單一價值、單一模式向多元化變化。這是出於它與青年人追求個性的特征的契合,並能夠滿足人們對婚姻關系的不同理解和期望。但是,如果是基於不良的婚戀動機,缺乏認真負責的態度,就會引起更多的繼發性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要幫助人們特別是青年端正婚戀動機,接受系統的婚戀教育。
花開花落花無缺!

對付教徒三式: 不主動、 不抗拒、 不負責!

回復 #3 Step.King 的帖子

我尊重這些婚姻觀
Don'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原帖由 沙文 於 2007-5-16 00:08 發表
MBA 唔係網絡專有詞匯,我記得我high school果陣已有啦, 係slang
http://www.trygve.com/personalsglossary.html


老大你羨慕這些婚姻觀嗎?
花開花落花無缺!

對付教徒三式: 不主動、 不抗拒、 不負責!

MBA 唔係網絡專有詞匯,我記得我high school果陣已有啦, 係slang
http://www.trygve.com/personalsglossary.html
Don'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