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宋朝人怎樣過節? 阿 瑟

成長在文化被革命的年代,傳承了千百年的傳統節日,革除殆盡。改革開放以來,陸陸續續恢復了一些。但是,由於經濟初興、生活忙碌、人心浮躁 等諸多原因,恢復的程度,相當有限。因此,當我閱讀古代文獻中關於傳統節日的記載時,每每不免於大驚小怪:原來古人的生活是那麼的豐富、精細、有趣的啊!
    比 如,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和吳自牧《夢粱錄》中所記載的南北宋都城汴梁(今開封)、臨安(今杭州)人們過“七夕”的情形,就是今天的都市所望塵莫及 的。今天的“七夕節”,被人們狹隘地理解為戀愛中靑年男女的一個節日,即所謂“東方情人節”,而跟一般的婦女、兒童沒有什麼關係。宋代的“七夕”不是這麼 單調乏味的。根據《夢粱錄》的記載,南宋杭州人的“七夕節”是這樣過的:    七月七日晩飯時分,全城的兒童、女子,不論家境貧富,一律 穿上自己最漂亮的新衣服。富貴人家,就在高樓亭台上安排筵席,男女老少,在一起歡度節日。同時在開闊的庭院中,擺放香案,案上羅列酒菜點心。女孩子排列成 行,抬頭看着月亮、北斗星,行跪拜之禮,向牛郞織女乞巧——女子於當晩牛郞織女相會之時穿針引線。捉了小蜘蛛,放在精緻的金銀小盒子裏。第二天早上,打開 盒子,倘若蜘蛛結成了密密的圓形蛛網,就叫“得巧”。繁華街市有一種叫“摩睺羅”(磨喝樂)的小偶像出售,小偶像有彩色的台座,外罩碧紗,擺放在桌子上, 桌子四周圍着靑綠色的銷金桌衣,有人用金玉珠翠點綴桌衣,就更華貴漂亮。早在幾天前,各家就蒸煮了紅色的雞蛋和各種時新果品,饋贈親友(我家鄕在新婚、嬰 孩周歲等慶賀時節有蒸煮紅色雞子、花生、白果饋贈親友的習俗)。普通百姓家的兒童,就手拿新鮮荷葉,模仿“摩睺羅”,做出各種樣子。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8/23/content_500958.htm


    宋朝由北宋變為南宋,雖然詩人林昇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嘲諷,但是,畢竟金甌殘缺,國土、人口都少了一半,局面大不如前。僅以“七夕節” 而言,杭州就有不少不如汴梁的地方。根據《東京夢華錄》的記載,除了《夢粱錄》所描述的杭州城過“七夕”的那些情況,北宋時期的汴梁人還有如下一些不同或 沒有提及之處:
    上自皇宮、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會置辦各種時興物品:用黃蠟製作成鳧雁、鴛鴦、水鳥、烏龜、魚等,彩畫金縷, 放在水裏,稱之為“水上浮”。好看,也是婦女求子的一種方式。在小木板上敷泥土,播粟米種子,讓它們長成小苗(今天也有類似東西),綴以田地、農舍、小 人,成為村落的樣子,叫做“榖板”。把瓜雕刻出各種花樣,稱作“花瓜”——類似西方鬼節萬聖節的南瓜雕,估計宋人的“花瓜”更加精細巧妙。用油面蜜糖製作 笑臉,叫做“果食”,花樣百出,奇巧萬端。如果購買一斤,裏邊就有一對披着甲胄門神樣子的,叫做“果食將軍”。把綠豆、小豆、小麥放入瓷器裏邊,用水浸 泡,等到長出幾寸長的嫩芽,再用紅藍色的絲線捆扎起來,叫做“種生”。所有這些東西,都在繁華街道中心,用彩色絲綢扎成的貨攤上出售。七夕之前三五天,街 上已經滿是盛裝遊覽的人群,有人摘了荷花骨朶,巧妙做成並蒂的樣子,有人買了,拿在手裏,邊走邊玩。路人看見,往往發出喜愛的讚嘆。初六初七兩晩,富貴人 家都在庭院裏張燈結綵,做了“乞巧樓”,排列出磨喝樂、花瓜、美酒、筆硯、針線,男孩寫詩,女孩做女紅,焚香行禮,叫做“乞巧”……
    人民不但需要富足的生活,還需要多姿多彩的節日。GDP數字增加之後,生活全面小康之後,我們應該學習古人,在不鋪張浪費的前提下,盡量搞些小情小調,把傳統節日過得更加豐富,更加精細,更加有趣。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8/24/content_501317.htm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