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教會不想你知的聖經內容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6/4/11 09:19 編輯

耶穌的承諾全部不對現

耶穌談到末日即將到來,但末日並未實現,即使羅馬摧毀了耶路撒冷,末日也未到來。耶穌承諾上帝會干預這個世界,從天上派來一位審判者,推翻邪惡的勢力並建立神國,但實際上上帝什麼也沒做。耶穌誓言以色列十二支派將會重建,而猶太人將會復興,但實際上恰恰相反,羅馬人併吞了應許之地,屠殺居民,並且流放倖存的民眾。

耶穌預言的上帝國度從未降臨,他描述的新世界秩序從未實現。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5/12/23 21:50 編輯

耶穌的使徒為什麼是十二人?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相信,總有一天,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會重新組成一個團結的民族。耶穌在選定十二使徒之後,向他們承諾,他們將「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馬太福音19:28)。

在公元一世紀的巴勒斯坦,這句話等同於向羅馬宣戰。當然,這又是耶穌的一個空頭承諾。

審判(judge),指執掌,見士師記12:8,9,11。

耶穌為什麼被釘十字架?

釘十字架幾乎是羅馬人專門用來懲罰煽動叛亂者的刑罰,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羅馬人在他頭上放了個牌子,上面寫著「猶太人的王」,這是耶穌的罪狀。在羅馬人眼裡,耶穌企圖建立王國,與當時每個自稱是「彌賽亞」的人一樣,而這些人也遭到處死。

「彌賽亞」、「神的兒子」、「猶太人的王」意義重疊。「彌賽亞」的主要任務是重建大衛的王國與恢復以色列的光榮與強大。因此,在公元一世紀的巴勒斯坦自稱是「彌賽亞」,等同於向羅馬宣戰。

> 耶穌糾集徒眾有何目的?

耶穌想在人世建立王國。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馬太福音19:28)

> 使徒怎樣看待耶穌?

使徒認定耶穌是「彌賽亞」。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馬太福音16:15-16)

> 耶穌沒有公開自稱是「彌賽亞」,大祭司和彼拉多為什麼會知道耶穌有稱王之心?

學者 Bart D. Ehrman 認為耶穌的一名使徒,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向他們告密時透露了這個消息。彼拉多問耶穌是否「猶太人的王」的時候,耶穌無從否認(馬可福音15:2)。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6/3/8 21:28 編輯

耶穌的罪狀:猶太人的王

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羅馬人在他頭上放了個牌子,上面寫著「猶太人的王」,這是耶穌的罪狀。基督徒一般認為這是為了諷刺耶穌,企圖淡化耶穌的政治野心,這是基督徒誤導公眾的手法。

耶穌以勝利之姿踏進耶路撒冷,他攻擊聖殿,打翻兌幣者的桌子,並且放走籠子裡用來獻祭的牲畜,這是擾亂社會秩序的挑釁行為。

各位可以想想,即使是現代社會,如果有人在某些封閉極權的國家,糾集徒眾,私下自稱為王,尋釁滋事,會有什麼後果?

很多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人,一時間未必想到,在公元一世紀的巴勒斯坦自稱是「彌賽亞」或「猶太人的王」,在羅馬人眼裡,就是煽動叛亂,已經是死罪。

耶穌向使徒承諾,他們將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執掌以色列十二個支派。耶穌只有洪秀全的激情,卻沒有馮雲山、楊秀清等人的扶助,妄想推翻羅馬統治,雖然思想幼稚,但叛亂之心,昭然若揭。
基督教——建立在謊言上的老千宗教

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三十四節,基督徒津津樂道的一節經文。耶穌被釘十字架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可笑的是,這句經文不見於諸抄本,是後人添加的偽作。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6/4/30 11:14 編輯

耶穌的邪教言論

宣揚末日
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馬可福音9:1)

鼓吹紛爭
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馬太福音10:34-36)

利誘門徒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馬太福音19:28)

蠱惑愚眾
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馬太福音19:29)

侮辱人家父親
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路加福音9:59-60)

叫人不辭而別
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路加福音9:61-62)

排除異己
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馬太福音15:13)

妄想稱王
至於我那些仇敵,不要我作他們王的,把他們拉來,在我面前殺了吧!(路加福音19:27)

耶穌的言論,與今天某些邪教頭目的言論,本質上沒有分別。
基督教——建立在謊言和迷信上的老千宗教

保羅宣稱,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基督將再次從天國降臨,他們會被提到雲裡,與主相遇。今天某些新興教派(俗稱邪教)所宣傳的末日論,與保羅的言論,是如出一轍的鬼話。

基督教是誠信徹底破產的宗教。

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 4:15-17,和合本)

我們現在照主的教導告訴你們:我們這些在主再臨那一天還活著的人,不會比那些已經死了的人先跟主相會。因為,主的命令一下,天使長一喊,上帝的號筒一響,主本身要從天上降下。那時,那些信基督而已經死了的人要先復活;接著,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都要跟他們一起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跟主相會。從此,我們就永遠跟主在一起了。(帖撒羅尼迦前書 4:15-17,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Harold Camping: Judgment Day, May 21 2011

美國福音佈道家坎普平 Harold Camping 宣稱 2011年5月21日為審判日,基督將再次從天國降臨,他們會被提到雲裡,與主相遇。坎普平的預言未能應驗,遭大眾嘲笑。

坎普平的預言,與保羅的言論,是如出一轍的鬼話。可笑的是,基督徒只懂嘲笑坎普平,卻不懂嘲笑保羅。

基督教——妖言惑眾的老千宗教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保羅宣稱,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基督將再次從天國降臨,他們會被提到雲裡,與主相遇。今天某些俗稱邪教的新興教派所宣傳的末日論,與保羅的言論,是如出一轍的鬼話。

講一套做一套的聖經故事

馬可福音(11:12-14,20)記述耶穌餓了,走到一棵無花果樹下,除了葉子甚麼也找不到,因為不是無花果的季節。耶穌詛咒那樹,第二天樹就枯萎了。

馬太福音(21:18-19)重述這則故事,略去了「因為不是無花果的季節」的字句,那樹被詛咒後就立刻枯萎了。

路加福音(13:6-9)把這則故事改寫成比喻,園主三年來也找不到果子,園丁建議施肥,一年後再不結果子就把樹砍掉。

耶穌教訓人的時候,就講些無關痛癢的風涼話,鬆土施肥,再等一年。當自己肚子餓了,找不到果子充飢,即怒不可遏,當場咒死無花果樹。

我與版友的交談分享

> 為何要寫兩個創世故事?

兩個故事是不同來源的,第二個故事較早,第一個故事寫於「巴比倫囚虜」時期之後。後期編輯者尊重既有經典,不敢隨便刪去其中一個。

> 洪水故事在聖經出現,也有在其他神話中出現

初民聚居於靠近水源的地方,自然有機會遇到洪水,所以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洪水故事。一點要注意的是:《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洪水故事,與聖經中的洪水故事,是一式一樣的。

James George Frazer 認為,美索不達米亞的洪水故事至少比聖經的洪水故事早十一至十二個世紀。

> 巴別塔故事是怎麼一回事?

學者都提出巴別塔的創作靈感來自巴比倫的七層廟塔。我看過一本書提到一點頗有啟發性,巴比倫曾經歷不同種族的王朝,當地人說著不同的語言。「巴比倫囚虜」時期,猶太人看見先進文化,七層廟塔,聽到多種語言,於是創作了聖經中的巴別塔故事。

> 四福音所寫的同一個故事有出入

如果真有耶穌,他的言行事跡已湮沒於歷史中,無法考證。福音書的成書時間依次為馬可、馬太、路加、約翰。最早的馬可福音是公認「比較」平實的,而最遲的約翰福音是公認沒有歷史價值的。馬太和路加改寫了很多馬可的故事。

學者 Robert Wright 提出一個觀點是值得談談的。馬可福音成書時(約70AD),與耶穌同年代的人還有人在生,這點多少約束了作者的寫作空間。到了約翰福音成書時(約100AD),與耶穌同年代的人全都死去,作者的寫作空間變得自由,可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

學者 Bart D. Ehrman 指出:很多人都忽略了,四福音書的作者都是寫自己的福音故事(所以當然有出入)。

> 為何無啦啦叫人要服從在上者?

作者當然要討好羅馬政權。福音書作者討好羅馬人,把彼拉多說成是一個無辜的人,無需為耶穌的死負責,卻把罪責推在猶太人身上,播下了千多年來基督徒仇恨猶太人的種子。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6/6/22 21:50 編輯

基督徒隱瞞挪亞方舟的原型故事

蘇珊‧懷斯‧鮑爾 Susan Wise Bauer,美國作家,基督徒。她在著作《世界的故事》 The Story of the World 中論述了《吉爾伽美什史詩》的內容,當中提到緊貼著大洪水故事之前和之後的情節,卻對大洪水故事隻字不提。

蘇珊‧懷斯‧鮑爾寫作不盡不實,本人予以強烈譴責。

Susan Wise Bauer's writing is selective and fallacious, I strongly condemn it.

蘇珊‧懷斯‧鮑爾(著),筆鹿工作室(譯),世界的故事,第一冊,2014

Susan Wise Bauer, The Story of the World, Volume 1, Revised Edition, 2006

按:

(1) 《吉爾伽美什史詩》泥板十一的故事情節如下:

吉爾伽美什來到烏特納皮什提(Utnapishtim)面前,詢問永生的秘密。

烏特納皮什提講述了大洪水的故事。洪水退後,天神恩利爾祝福烏特納皮什提夫婦,賜給他們永生。大洪水故事佔了泥板十一的大半篇幅。

烏特納皮什提給吉爾伽美什連續六天七夜不睡覺的考驗(不涉永生的承諾),吉爾伽美什幾乎一坐下來就打起瞌睡。

吉爾伽美什沒有通過考驗,準備打道回府,烏特納皮什提臨時洩露了回春草的秘密。吉爾伽美什潛入海底,找到回春草。在回程的路上,蛇把回春草吃了。

(2) 「烏那比希丁說:「只要你能六天七夜不睡覺,你就能像我一樣不朽。」」

"If you can stay awake for six days and seven nights," Utnapishtim told him, "you too can become immortal."

蘇珊‧懷斯‧鮑爾隱瞞大洪水故事,公然造假作弊。

(3) Utnapishtim 名字難記難讀,中文譯名未見統一。我在資料搜集時,見過不少於十個不同的中文譯名。內地有教科書譯作「烏特納皮什提」,我建議各位用「烏特」作為簡稱。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6/6/22 21:51 編輯

章世新,一本書讀懂世界歷史,2015

章世新在著作《一本書讀懂世界歷史》中,開首三章以「上帝創造世界」、「亞當和夏娃的故事」、「諾亞方舟」論述人類來源和初始。第四十四頁論述《吉爾伽美什史詩》的內容,只提及「洪水」二字,卻對大洪水故事,即挪亞方舟的原型故事,隻字不提。

章世新寫作不盡不實,本人予以強烈譴責。

書中原文引述如下:

  「第三部分中,吉爾伽美什開始了尋找長生之術的旅途。旅途中。一個老人告訴他,只有唯一沒被史前洪水淹死的由人變神的先祖才知道永生的秘訣。吉爾伽美什穿過森林,殺死了攔路的猛獅;涉過大河,打敗了凶猛的河怪;在黑暗的地洞裏躲過毒蠍的襲擊;他划船渡過死海,終於抵達彼岸的神界。

  神被吉爾伽美什的精神感動,告訴他,吃了深海中的青春草,就可以長生不老。吉爾伽美什潛到海底,找到了青春草。他捨不得自己吃,立即奔向烏魯克城,他要讓全國人民共用幸福。

  穿過茫茫沙漠,吉爾伽美什滿身汗水和塵土,他疲憊不堪,突然發現一條小溪。他把仙草放在岸邊,跳入溪水洗澡。一條蛇悄悄爬過來,吞吃了仙草。吉爾伽美什無奈地歎道:「看來人類只能註定要衰老和死亡。」」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6/6/22 23:40 編輯

基路伯——取形於異教神話的二次創作

基路伯,有人獅牛鷹四面的天使,伊甸園和上帝寶座的守護者,取形於美索不達米亞具有人首、獅身或牛身、鷹翅守護城市和王宮的神像。值得留意的是,人獅牛鷹也是四福音書作者的象徵物。

至於臉的形像:前面各有人的臉,右面各有獅子的臉,左面各有牛的臉,後面各有鷹的臉。(以西結書1:10)

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像牛犢,第三個臉面像人,第四個像飛鷹。(啟示錄4:7)



人首、獅身、鷹翅的神像,柏林佩加蒙博物館


人首、牛身、鷹翅的神像,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7/12/26 02:02 編輯

基督教——維護奴隸制度的宗教

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 (以弗所書 6:5)

Slaves(奴隸), obey your earthly masters with fear and trembling(恐懼和顫抖), in singleness of heart, as you obey Christ. (Ephesians 6:5, NRSV)

Slaves 奴隸,和合本聖經譯作「僕人」,是翻譯作弊。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8/4/27 13:11 編輯

不義的管家——耶穌提倡不誠實行為

路加福音 16:1-9 記述了「不義的管家」的比喻。有個財主請了一名管家,有人向主人告發管家浪費主人的財物。主人把管家叫來,要他交出帳目,不能再作管家了。管家知道要被辭退,於是把主人的債戶一一叫來,自作主張改了賬單,把債務減少,來賣人情給債戶。管家心想這些人將來會收留他到他們家裡去。

這個管家的行為,從我們的眼光看來簡直就是胡作非為。他原本就浪費主人的財物,及後更擅自改了賬單來賣人情給債戶,實在是雙重的營私舞弊行為。

可是,主人得知此事後,稱讚管家辦事精明。耶穌教訓說:「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完全認同管家的行為。

這個比喻鼓勵人利用以不正當的方式獲取的財富,來帶給自己一些好處。這實際上是提倡不誠實行為。

護教者往往搬弄接下來的16:10-13來解釋這個比喻,或轉移話題,或誤導信眾。其實,這是福音書作者把不同場合的言論生硬地拼湊在一起,結果成為一堆語無倫次的說話。16:10,12更是思想幼稚的言論。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8/5/17 01:59 編輯

不義的管家——耶穌提倡不誠實行為

帖文在某一「討論區」發表後一天,即遭封殺。此君心術及思考水平如何,有目共睹。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8/7/13 10:39 編輯

耶穌訓斥馬利亞為「女人」

約翰福音第二章,耶穌訓斥馬利亞為「女人」。和合本修訂版註解:「原文直譯『婦人』,在猶太文化中不是一種不尊敬的稱呼。」但註解卻沒有指出,「婦人」不是對自己母親的尊稱。「我與你有什麼相干?」希伯來語表達敵意或否認共同利益關係,污鬼喊叫耶穌的用語,見馬可福音第一、五兩章。

英文聖經通譯作woman,思高聖經譯作「女人」。woman指成年女人,沒有已婚的意思。「婦人」多指已婚女人。

和合本及和合本修訂版,正文譯作「母親」,註解搬弄「婦人」,作弊翻譯,顯而易見。四福音書中,耶穌從沒有稱呼馬利亞為「母親」。約翰福音更從不提及耶穌母親馬利亞的名字。

本帖最後由 Gauss 於 2018/12/21 10:34 編輯

耶穌說:女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

「我與你有什麼相干?」耶穌訓斥馬利亞,約翰福音2:4,和合本
「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污鬼喊叫耶穌,馬可福音5:7,和合本
「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污鬼喊叫耶穌,馬可福音1:24,和合本

耶穌訓斥馬利亞,污鬼(思高聖經譯作邪魔)喊叫耶穌,是同樣的說話。

《恩麥卡爾和阿拉塔王》(Enmerkar and the Lord of Aratta)——聖經巴別塔神話的原型

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克萊默(Kramer)教授的翻譯:

恩麥卡爾(Enmerkar)是烏魯克(Uruk)城的統治者,為了討好女神伊南娜(Inanna),打算興建一座華麗的廟塔,裝飾這樣一座廟塔需要大量貴金屬和寶石。恩麥卡爾知道遠方一座叫做阿拉塔(Aratta)的城市,那裡擁有大量黃金和寶石,足以建造廟塔。

恩麥卡爾派出一名特使前往阿拉塔,特使提到:過去曾有一個黃金時代,那時沒有蛇,沒有蠍子……人類沒有敵人。那時人人都可以用同一種語言直接與眾神首領恩利爾談話。但後來智慧之神恩基決定使他們的語言各不相同,從此人類的語言就變得各種各樣,失去了與神、與遠方民族直接溝通的能力。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merkar_and_the_Lord_of_Aratta


挪亞方舟是抄襲,巴別塔是抄襲,摩西出生是抄襲,「道路、真理、生命」也是抄襲。見:

https://exchristian.hk/forum/vie ... ;extra=&page=10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