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社會民主主義專輯

四、社會民主主義的艱難破土與光輝前程

社會民主主義在中國的際遇如何呢?去年在網絡上看到有段文字寫得很好,茲錄於此

“較之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受到的擠壓更甚。上面有官方的打壓,左面有“新毛派”或所謂“新左派”的擠迫,右邊有自由主義的批判,生存空間所剩無幾,幾乎發不出聲音來。

在官方,社會民主主義是更可怕的意識形態競爭者,因為它所堅持的社會理想,會吸引走幾乎所有傾向社會主義的人,使得官方版的專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徹底成為壹具僵屍。所以,它始終被官方恐懼,受到強力打壓。……在今天的中國共產黨那裏,資本家可以入黨,把社會主義批得壹塌糊塗的張五常,可以大受歡迎。然而,忠誠於社會主義理想的劉賓雁,卻至死不能回國。因為,中共領導人比我們壹些自以為堅決反共的人清醒多了。他們深知他們的命門在那裏。

到今天,連保守主義也在中國浮出水面了。然而,社會民主主義,無論在國內知識分子中,還是在海外民運裏,仍然顯得舉步惟艱。其原因,除了官方的打壓以外,更有來自右邊的歪曲------他們有意無意地把民主社會主義與專制共產主義等同起來。”

在國際舞臺上,封建專制走入歷史以後,就輪到經典資本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作長期的和平較量,較量的結果在二十世紀中期已初見分曉。今天則棋局已定。證據之壹是壹百四十幾個信奉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遍布世界各大洲。十五個歐盟國家中經常有十壹至十三個由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單獨執政或為主聯合執政。證據之二是典型的自由資本主義日益式微。撒切爾夫人下臺,工黨以高票重新入主唐寧街十號。資本主義不得不調整自己的運行模式,摒棄森林法則,增加其人道主義色彩,逐漸地向社會民主主義趨同。可見社會民主主義已成歷史潮流,不可阻擋。

那麽在中國呢?中國的社會民主主義幼苗破土不久,要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有壹段相當漫長的過程;還會經受許多的風風雨雨。但是,社會民主主義是經受長時間實踐檢驗的理論;是壹代又壹代誌士仁人的良知心血的結晶,它終究會在中國社會個階層得到最廣泛的認同。從而產生巨大的社會變革的物質力量。

實現社會民主主義是我們不可磨滅的的理想。我們將為之奮鬥終生。然而僅有我們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有中國各階層民眾的廣泛參與,社會民主主義的理想才能實現。

如果說過去民眾未曾了解不加節制的資本主義是怎麽回事,那麽這十多年來的社會現實已教會他們知曉。如果說中國共產黨內還有良知未泯之士,那麽社會民主主義會是他們重建政治生命的出路。如果說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 還有直立的願望,那麽他們就會與勞工階級攜起手來,掀掉權貴資本主義對他們的壓迫。這三股力量叠加起來會形成碩大的力量,會使社會民主主義理念得到迅速的傳播,使社會民主主義事業蒸蒸日上。而同時,中國共產黨特色的資本主義也就要走到它的盡頭。在中國共產黨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沈舟側畔,社會民主主義的航船則楊起風帆駛向瑰麗的目標!

社會民主主義與共產極權主義的區別

最近有關社會民主主義的討論相當活絡,但有些討論或題文分離;或糾纏混噸;或經院哲學式。討論的積極效果不彰。筆者多年來讀有關書籍略有心得。現不端冒昧,簡陳壹、二,討教於各方朋友。

壹、社會民主主義是民主主義的繼承和升華

民主主義的資格比社會民主主義老。它在十八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中就廣為流傳。其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鳩(三權分立論之首創者)、伏爾泰、狄德羅、盧梭。而社會民主主義則遲至十九世紀中葉才顯露其身軀。

作為專制主義的對立物出現的民主主義,其涵義只在政治領域內。它以推翻皇帝和封建貴族的特權統治為訴求。它要求建立壹套選舉制度。平民都擁有選舉權,並通過選舉把社會公權力交給多數選舉人所信任的人。在以推翻皇帝和封建貴族的特權統治為訴求的鬥爭中,企業主階級和勞工階級是站在壹起的。因為他們都同屬被皇族、貴族特權所壓榨的“第三等級” 。可是,在封建特權被推翻、選舉機制逐步建立後,企業主階級和勞工階級之間的矛盾就浮出水面了。這就是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

民主主義不管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它認為包括社會財富分配在內的經濟問題都不是社會公權力應予過問的。它認為,掙脫了貴族特權的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運動程式有著無限的激活力,使每個人的潛能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它深信,自由資本主義有壹雙看不見的手把社會經濟安排得十分妥當。社會上哪種物資短缺,哪種物資的價格就會升高,於是自然就有人去生產牟利,反之亦然。

但是,這種從民主主義派生出來的經濟自由主義妄顧了自由競爭、潛能盡發的資本主義運動程式中包含有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自由資本主義的運動程式必然會使社會財富不斷地甚至是幾何級數地向少數人手上集中。而在金融資本介入經濟運作後,財富的積累甚至與組織社會生產都毫不相關。企業主階層的創業辛勞和專業知識在金融巨頭的抄作面前都黯然失色。

勞工階層不滿在辛勤勞作之後(這也可視為潛能的盡量發揮)只獲得貧瘠的生活,而資產階級則相對富裕甚至非常闊綽。他們要求改變這種社會財富分配不合理的現像。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前,這種要求曾以布朗基主義的暴力革命表現出來。而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這種要求則表現為社會民主主義的和平改革主張。

因此,可以歸納說:社會民主主義的涵義並不只在政治領域內,它還深深地涉及經濟領域。它認為,壹個美好的社會,不但是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還要使社會財富較公正地在各社會群體中分配。在民主制度還不完善的時候,社會民主主義有兩個訴求,壹是實現完善的民主制度,二是實現社會財富的相對公正的分配。在民主制度已臻於完善後,社會民主主義就只有第二個訴求。無庸置疑,社會民主主義與民主主義有關聯,但比民主主義更深化。換言之,社會民主主義是在囊括了民主主義所有的政治訴求後,還升華到壹個更高的層面。

當今西方民主社會中的右翼政治勢力(以英國保守黨、美國共和黨為代表)理念止於民主主義。它們比較漠視勞工階層的利益,強調效率忽視公正。整個經濟政策的基點向大資產階級傾斜。例如美國共和黨竟提出動議取消遺產稅。而西方民主社會的左翼(社會黨體系)則正相反。美國民主黨雖未正式加入社會黨國際,但其理念是接近的。不過在西方民主社會中,有時右翼為了爭取選票也會向勞工階層示好。而有時左翼因同樣原因亦會收起壹些鋒芒,向社會上層妥協。社會民主主義與人道資本主義在接近趨同。有時界限已相當模糊。

有人對社會民主主義深感疑慮。原因是對在民主主義前面加了個“社會” 壹詞而耿耿於懷。他們的思路是把社會民主主義等同於社會主義民主。從中文結構來看,“社會民主主義” 和“社會主義民主”都是由六個相同的中文字,只是排列不同罷了,殊不知這不同的排列中大有周章。

三、美國的人道資本主義 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以及自由主義

當今美國的資本主義可稱之為人道資本主義。美國的資本主義之所以人道並非美國的資產者特別仁愛,而在於經過好幾代人奮鬥建立的民主政治對政府官員的嚴格監督和懲處使之視貪汙為畏途。並且民主政治的智慧和精髓使政府著力保障社會底層民眾的基本生活,從糧食券、免費住房、免費醫療到全額生活補助,使不至有人因基本生活無著而怨恨沖擊社會。民主政府還給予中小學全額義務教育,和免費交通和午餐。大學給予貧家子弟高額學費補助,這些措施使社會階層流動而不分裂,階級結構松散而不凝固。故此美國的人道資本主義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資本主義,而是經濟層面上的資本主義經營方式和民主政治的有機結合。

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與美國的人道資本主義同樣都是資本主義經營方式和民主政治的有機結合,所不同的是前者比後者更註重社會公正。因此可以說美國的人道資本主義與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沒有質的不同,只有量的不同。換言之,人道資本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正在互相接近乃至趨同。

量的方面有多大、有多少不同?試舉幾例。

譬如美國對窮人的補助絕不惠及成年單身男女。街上的遊民乞丐就是由成年無業者組成。政府只會安排他們住進遊民收容所,而不會給予其他福利。歐洲國家則對成年無業者進行免費的、有津貼給的職業培訓。培訓多久都行,只要妳肯按時到培訓班裏去報到。

又如個人所得稅,歐洲國家稅率比美國要高。政府以此稅收來興辦更多的社會福利事業。

再如,歐洲國家的工資差別遠低於美國。美國醫生的工資大多為普通工人的3-4倍,而歐洲大多只有1.5到2倍。

歐洲國家的社會民主主義政策被自由主義的崇尚者們批評為養懶漢。其實這是偏頗的。

自由主義對民主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政治層面上。自由主義主張民主政治,具體內容涵蓋公民個人的諸項政治權利,如言論、出版、結社、集會、遊行等,和宏觀民主架構,如多黨競選、議會政治、三權分立、直選各級行政長官等。對社會其他領域,如經濟、文化等,自由主義主張采取自由放任的做法,不贊成政府進行幹預。自由主義的價值觀突出推崇自由,它認為,在經濟領域內,自由主義所體現的以私有經濟為基礎的市場競爭機制將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能,創造出日新月異的生產效率。就此而言,自由主義並沒有錯,但問題在於它妄顧了純粹的市場競爭機制實質上是非人道主義的,是把森林法則移植到人類社會。自由主義標榜機會的平等,這較之貴族等級特權制度固然是歷史性的巨大進步,然而,實際上在資本主義的運動程式下,機會並不能平等。譬如,當名牌大學不再為豪門子弟所專享而只以分數決定錄取與否時,妳可以說機會平等了。但若僅此而已,家境貧寒的優質生卻又會因付不起高昂的學費而被拒之校門之外。又譬如作某項投資可獲豐碩回報,這個投資的機會不被貴族壟斷而向任何人開放,但這個開放僅僅是名義上的,因為只有已具備相當財力的人才有可能去把握這個機會。故此,自由資本主義的運動程式,在創造效率的同時又在拉大社會成員之間擁有財富的差距,直至造成貧富懸殊。

社會民主主義對民主的理解比自由主義廣泛得多、深刻得多。它認為民主精神應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雖然都主張民主政治,但內在驅動力卻各有不同。資產階級對貴族特權階級壟斷社會公權力,制定各種束縛工商業發展的陋規極為不滿。他們要求進入政權,以政權的力量限制封建特權的橫征暴斂,並制定另壹套保護工商業自由經營的法律制度,這就促使他們反對封建特權,要求建立民主政治。 而社會民主主義者(這其中既有出身於資產階級也有出身勞工階級和其他階級的)之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並不僅僅為解除貴族特權對工商業發展的束縛,而還希企建立壹種全新的社會制度。在這個社會裏,除了作為基礎的民主政體外,還應使社會財富在全體民眾中作相對公正的分配,使社會不但免除因貴族特權的橫行而導致階級矛盾的尖銳,也免除因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而導致階級關系的緊張,從而建立起健康和諧的社會生態。

社會民主主義的價值觀除推祟自由外還推祟公正、團結、互助。為了實現社會公正和人們之間團結互助的和諧關系,社會民主主義在經濟領域中實行適當的政府幹預和員工參與企業管理。這個幹預非但不與民主原則抵觸而且正是促進經濟民主和社會民主的有力扛桿。因為這個政府本身就是民選產生,並較為關註中下階層的利益,民主原則在經濟領域的延伸和體現就是要盡力使機會平等真正得以實現,並且從機會平等進而爭取結果的相對平等,也就是把貧富差距控制在相對合理的程度之內。社會民主主義當然也重視發揮人的潛能和肯定效率對社會發展的正面意義。鑒此,它認同市場機制的運行。揚棄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主張而推行混合經濟。但同時它又深刻認識到市場機制的放任膨脹必然會造成財富與勞動量不成比例地集中到少數社會成員的手中從而與社會公正的理念發生尖銳沖突。於是,這就需要有另壹種機制來予以制衡,對市場機制帶來的效率讓其發揮,而對其造成的貧富分化則予以消除或減輕。

自由主義的信奉者持有強者心態。他們感到在這種社會模式中自己超群的能力可以為自己拓展燦爛的前程,造就富裕生活。社會民主主義者則真正繼承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遺產,並發展為更易於實踐的“自由、公正、相助”的基本價值觀,社會民主主義者就個人而言,未必是生活的弱者,但社會民主主義明顯關註社會弱勢群體的境遇,社會民主主義絕不追求平均,它認同能力超群者的生活水準相當地超過社會中位值,但它又清晰洞察由於能力差別而導致財富的差別,任其發展下去再加上金融資本的介入,這差別不但愈來愈與能力無關,甚至與勞動都無關,以致某些不勞而獲者會過上極為優裕豪華的生活,而大量的辛勤勞動者卻掙紮在生活線上。有這種現實存在的社會,實在難冠以美好的評價。

顯然,說到底,問題的根源在於自由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對美好社會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自由主義認為民主政治加自由經濟這就夠了,而社會民主主義則認為在此之上還應輔以適當的國家幹預。通過民主政權的幹預來促進經濟民主和社會民主。

中共政權是社會民主主義的敵人
作者:劉國凱

中國社會需要社會民主主義

壹、中國不需要原始資本主義

由於中國共產黨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壹直在詈罵資本主義;由於被中國共產黨貶斥為腐朽沒落資本主義制度的歐美國家實則繁榮發達,於是,出於對共產黨的逆反心理;出於對共產黨謊言的憎惡,很多人就開始對資本主義贊美有加,認為應反中共之道而行之,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這其實是極大的誤解。共產黨制度固然反動、劣質,但對資本主義是否就要不加區分、不加分析地壹古腦給予贊美效仿?

嚴格地說,資本主義並不是壹種社會制度,它只是壹種區別於自然經濟和貴族特權經濟的生產、經營方式。其貨幣交換和自由投資以及市場導向,使之區別於曾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主宰人類社會的自然經濟和貴族特權經濟。

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排擠自然經濟並不需要經過激烈的鬥爭。然而市場經濟取代貴族特權經濟,則伴隨了劇烈的階級鬥爭。資本主義經營方式需要自由雇工、自由投資。需要合理的賦稅以有能力擴大再生產。但是貴族特權總是在制肘它。國王和貴族任意提高賦稅,壓榨經營者,使之難以為繼。他們還以特權壟斷某些項目,不開放投資。或即使開放,也要先行向投資者作超負荷的榨取等等。這就導致了資產階級與貴族特權階級的鬥爭。鬥爭的層面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領域。資產階級要以民主政治取代貴族特權政治,以保證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不遭貴族特權的壓制。經過長達好幾代人的反復較量,資產階級在政治領域中也取得了勝利。

這壹間扼的歷史脈絡說明了民主政治系資本主義與貴族特權經濟鬥爭在政治層面上延伸的產物,但資本主義本身並不等於民主政治。那種說中國應實行資本主義的朋友的思維誤區可能是把資本主義等同於民主政治。

經典資本主義絕不是完全美好的東西。它為自由經營而反對貴族特權固然是正面的。但是,它在壹手抵制貴族壓榨時,另壹手卻在壓榨勞工階級。尤其嚴重的是,當它戰勝了貴族特權階級後,卻常常拒不兌現對勞工階級的承諾,或大打折扣。攻陷巴士底獄固然是資產階級領導,但真正在火與劍中浴血的則是人數眾多的勞工階級。資產階級的食言而肥不能不激起勞工階級的極大憤慨,這就導致了勞工階級對資產階級的鬥爭。這場鬥爭的硝煙幾乎籠罩了十代人。只到二十世紀中葉它才最終散去。當玉宇澄清、民主陽光普灑在所有工廠的煙筒上時,人類社會的資本主義也就與當年的典型資本主義大相徑庭、大異其趣了。那些主張中國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朋友講得太籠統。有必要問問他們:妳們向往的是哪種資本主義?

  二、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中國現在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

  鄧右“改革開放”前中國實行的國有經濟實質上是壹種極為特殊的經濟形式。它由自然經濟、官僚特權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糾葛而成。文革中被毛澤東作踐的慘痛經歷,使鄧小平願意睜開眼睛看世界。當他省悟到那種極特殊的經濟形式導致社會物質匱乏、普遍貧窮,而曾經被他們共產黨貶斥為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歐美國家實則繁榮富足時,他在其人生歷程中最後幾個春秋裏極力主張朝資本主義經營方式改革。(當然這其中還有洗去他手上六四血跡的考量)。

在這裏,鄧小平堅決地把資本主義經營方式與民主政治區隔開來。

為何經典資本主義會與民主政治結合,而鄧式資本主義則可以與民主政治完全區隔呢?

經典資本主義是自發資本主義。如前所述,它的發展必然與貴族特權齟齬並導致鬥爭。鬥爭在勞工階級的參與下取勝。繼而因資產階級食言又導致勞工階級與它鬥爭。鬥爭的結果是民主政治的建立。

當今中國的資本主義與經典資本主義大不相同。它不是自發產生,而是在鄧記共產黨的恩準下出現,這使它先天軟弱,缺乏對抗共產黨特權的勇力。而且當今中國的資本主義還遠不止於此。借用共產黨的政治術語,這類在共產黨恩準下產生的資產階級是“民族資產階級” 它盡管軟弱,但還有兩重性--對共產黨既順從又怨恨。除了這個“民族資產階級” 外還有官僚資產階級。或曰權貴資產階級。這個階級又可分成兩個部分。壹部分是現任國有經濟的各級主持人;另壹部分系由原共產黨官員、國有經濟的各級主持人嬗變而來的私有經濟主持者;或雖起自民間,但已與官方密切掛鉤的私有經濟主持者。如果說“民族資產階級” 還具有兩重性的話,那麽官僚資產階級就只有壹重性--對共產黨制度完全擁護。

鄧小平實行經濟領域的“改革” 既有他感到的必要性也有他胸有成竹的把握性。新的社會情勢下鄧小平認知,要維持共產黨的統治不能再象毛時代那樣壹味依靠政治高壓,而須給民眾稍好些的物質生活。只要把政權緊緊掌握在共產黨手裏,資本主義經營方式在創造出較多社會財富的同時,並不會導致共產黨壹黨固定執政模式的瓦解。因為“民族資產階級” 須仰其鼻息不敢提出民主政治,權貴資產階級則是自己人。不會提出民主政治。鄧小平及其繼承人所推行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質上就是權貴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混合操辦的資本主義。這個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不但可以與共產黨專制政治共存,而且兩者之間有著互相支撐、同舟共濟的夥伴關系。由此看來,當今中國並不缺乏資本主義。只是這些資本主義想必不是那些善良的朋友們所向往的資本主義了。

如果說歐洲早期資本主義經營方式就已不曾自然而然地帶來民主政治,那麽當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權貴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 混合物,就更是民主政治的克星了。在這種情況下,還訴說當今中國需要實行資本主義就實在是脫離具體時空的夢囈了。

中國社會問題的癥結並非只在經濟層面。中國的權貴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 依靠對勞工階層的盤剝和對資源的浪費以及拜賜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已經創造出了“經濟奇跡” 。如果說要利用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來發展經濟,那麽中共特色的社會主義、實則中共特色的資本主義已經成效斐然。看看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許多大中城市櫛次鱗比的高樓大廈令歐美國家瞠乎其後;看看中國以每年接近兩位數的經濟增長把歐美國家百分之二、三的增長率遠遠拋在後頭,就可知中共特色的資本主義的“優越性” 。可是在耀眼的經濟成績的背後是什麽呢?是兩極分化貧富懸殊;是社會道德大面積滑坡;是自然資源竭澤而漁;是貪汙索賄橫行吏治極度腐敗;是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隔膜乃至敵視。可見如何解決中國的問題,已經不在經營方式如何,而在政治制度。

《歷史潮流——社會民主主義》評介
舒 崇

最近,劉國凱先生完成了一部新著《歷史潮流——社會民主主義》。該書由香港明鏡出版社於今年十月出版。

劉國凱是一位資深異議人士。在民主牆運動中,劉國凱創辦了廣州市第一份民間刊物《人民之聲》,發表了他早在文革期間即秘密寫成的《文化革命簡析》,該文是文革研究的一部重要文獻。一九九六年是文革三十週年,劉國凱編輯出版了《封殺不了的歷史》一書。自從一九八九年移民美國,劉國凱先後在餐館和衣廠打工,現職卡車司機多年。在繁忙的勞作之餘,劉國凱又為我們推出了這本論述社會民主主義的新著,令人感佩。

《歷史潮流——社會民主主義》一書共220頁,內容除引言、結語和後記外,分成十四章。在引言和後記中,作者告訴我們,從青年時代起,他就對社會民主主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近些年來,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在西方紛紛上台執政,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歷史潮流。作者堅信,社會民主主義也是最適合中國的政治理念和社會理論。因此,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成了這本面向廣大中國讀者的讀物。

在這本書裡,作者概述了社會民主主義來龍去脈,它是怎樣萌芽的,怎樣成長壯大的,經歷過哪些波折和考驗,取得了哪些成就,有過哪些缺失,有過哪些修正和改進。然後,作者又結合中國的實際,對各種因素進行有機揉合與通盤考慮,以期引起更多的人們對社會民主主義的關注和瞭解,摸索出最佳的變革方案,推動中國的民主事業。

劉國凱這本書,清楚地闡明了社會民主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之間的原則區別。不錯,早期的社會民主主義也主張過公有制和計劃經濟,但是,社會民主主義始終堅持對自由民主的認同,反對共產黨主張的以暴力革命推翻所謂資產階級民主制和建立所謂無產階級專政。在這一點上,社會民主黨人不但和共產黨,也和現今中國的所謂新左派們不同,因為共產黨和新左派都否定所謂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制度,一口咬定那只是為資產階級、為有錢人玩弄於股掌之中騙人的東西。

劉國凱這本書對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之間的關係也有很好的闡發。社會民主黨人發現,有市場經濟的地方未必都有民主政治,而有民主政治的地方必然都有市場經濟。這就告訴我們,不要迷信市場經濟必將導致民主政治的神話,民主政治的實現離不開民主派人士的自覺努力。  

眾所周知,西方的社會民主主義早就放棄了國有化和計劃經濟的主張。到了今天,社會民主主義也放棄了福利國家的主張。劉國凱繼續把社會民主主義定義為既非共產主義又非資本主義的第三條道路,然而,西方社會民主主義理論家、英國的吉登斯卻把今天的社會民主主義定義為超越福利國家與自由放任的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主義定義的改變固然反映了社會民主主義善於自我調整的長處,但也引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今天,社會民主主義已經和它原來反對的所謂民主資本主義沒有多少區別,兩者越來越變得相似或曰趨同。劉國凱認為是民主資本主義變得更像社會民主主義,我的看法相反,我認為是社會民主主義變得更像民主資本主義。  

劉國凱強調,他寫這本書,不只是出於理論的興趣,更是出於現實的關懷。他提倡社會民主主義,既是為了更深刻地批判中共一黨專政下的社會現實,也是為了給日後民主治國提出更好的方案。儘管我對社會民主主義不無保留,但是我對社會民主主義者們的這種現實關懷是完全贊同的。最近一段時期,國內也有不少朋友關心起社會民主主義的問題。其中,秦暉的幾篇文章頗有深度,值得重視。我相信,劉國凱這本書的出版,對已經開展的有關討論一定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http://beijingspring.com/big5bjs/bjs/bc/91/87.txt

資本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作長期的和平較量,較量的結果在二十世紀中期已初見分曉。一百四十幾個信奉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遍佈世界各大洲。十五個歐盟國家中經常有十一至十三個由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單獨執政或為主聯合執政。典型的自由資本主義日益式微。資本主義不得不調整自己的運行模式逐漸地向社會民主主義趨同。可見社會民主主義已成歷史潮流,不可阻擋。社會民主主義者宣稱他們所選擇的道路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外的第三條道路。這條道路日益拓展,毫無疑問地已成為康莊大道。

在闡述了社會民主主義與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的區別後,劉國凱先生談到中國對社會民主主義的特別需要。他著重指出共產黨的「改革開放」所奉行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質上是把早期資本主義中最不人道的經營方式和共產黨的一黨專政捏和在一起。「改革開放」以後,黨營企業怪異地與市場機制聯姻,從而誕下怪胎。那就是企業的領導者仍然具備共產黨官員的身份、級別、待遇,但他們對員工的統率管理則逐漸嬗變為資本主義模式。即企業領導在執掌企業的的領導權時,還可以製造「理由」開革員工。工資福利的規定也不再只是照章執行中央文件的條文,而可以自行制定有關的規定指標。於是,勞工階層從原共產黨經典「社會主義」下的農奴境地爬出來卻又落到早期資本主義的雇工地位。而企業領導人員的貪污受賄,揮霍浪費,安插親信等惡劣現象則比經典「社會主義」還要嚴重得多。當今共產黨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拒絕了自由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而只採納其經濟營運程式,並堅持一黨壟斷社會公權力,黨和行政權力滲透在經濟營運中,從而使這個「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離人道主義和社會公正更為遙遠。在這個「主義」的實施下,勞工階級處於完全無權和被盤剝、並毫無社會保障的地位。

當今中國的社會現狀是政治層面上的專制和經濟領域裡的極不公正交織在一起。資本主義制度固然要求民主政治,但它本身卻缺乏建立社會公正的機制。用它來取代共產黨制度無助於解決其製造遺留下來的種種社會弊端。只有既推崇民主政治,又重視社會公正的社會民主主義才有能力醫治這些病患弊端,從而也最具備發動民眾起來終結一黨專政的感召力。

劉國凱先生最後談到,社會民主主義實現社會公正的方法途徑並不固定,它應視各國的具體情況來設計最適當的方案。我們中國的社會民主主義者有信心在終結中共專制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礎上,借鑒世界上其他社會民主黨的成功經驗,再結合中國的各種具體現實擬訂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措施來把中國建設成既有完善的民主政治架構,又能發展社會經濟,並能使社會的各個階級都能經濟發展中得到收益,尤其給予勞工階層以確實基本生活保障的社會。社會民主主義者認為,美好社會不能僅以民主政治和經濟發展為滿足。社會財富的公正分配是促進社會和諧和人性優化的有力槓桿。我們中國社會民主主義者將沿著這一思路鍥而不捨地奮鬥,直至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建立起真正的人間樂園。@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8/13/2006 3:44:55 AM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13/n1419620.htm
文革史論家劉國凱先生談社會民主主義
洛杉磯文革40週年演講會發言演講社會民主主義部分

--------------------------------------------------------------------------------

【大紀元8月13日訊】文革史論家、中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劉國凱先生在會議後半部分談到社會民主主義的源流、原理、實踐與現狀。針對有朋友存在社會民主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是一回事,或社會民主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分支之類的糊塗觀點,劉國凱先生演說中首先對此著重予以說明。

劉國凱先生說:馬克思主義在歐洲工人運動中從來不佔領導地位。

在英國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有工聯主義、八、九十年代有費邊社觀點。在這些充滿改良主義色彩理論的指導下,英國成立了工黨。

在法國,1879年成立了法國工人黨。由於黨綱中有「工人階級可以採取一切手段去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的說法」而導致黨產生了分裂。其中多數派認為這種說法中帶有馬克思主義的痕跡。要求取消,不果,遂分裂出去另成立組織。幾年後,兩組織合併,取消了黨綱中的這種提法。

在德國,1863年成立的德國工人聯合會為拉薩爾主義所主導。1869年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1875年這兩個組織在哥達城合併,發表哥達綱領。綱領中充滿了拉薩爾主義的觀點。馬克思為此痛心疾首,寫了「哥達綱領的批判」。但是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領導人李普克內西一直壓著不讓它在黨刊上發表,而且強調說:「德國社會民主工黨不是拉薩爾主義者,也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他們是社會民主黨人」。可見馬克思主義在德國黨內也不佔主導地位。

在陳述了這些歷史事實後,劉國凱先生指出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的憲章主義、四十年代法國的路易勃朗主義可視為社會民主主義的萌芽。五、六十年代法國的蒲魯東主義、六、七十年代德國的拉薩爾主義使萌芽了的社會民主主義得到初步發展。八十年代法國的可能派觀點、英國的費邊社思潮以及九十年代德國的伯恩斯坦主義則是社會民主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二十世紀初年德國的考茨基主義、英國的麥克唐納主義和稍遲的瑞典漢斯新政使社會民主主義初步走向成熟。五十年代社會黨國際的建立及<法蘭克富宣言>的發表,尤其是1989年德國社會民主黨<柏林綱領>的問世,標誌著社會民主主義的理唸經過一個半世紀的磨煉已基本成熟。然而它還會繼續發展。其生命力就在於它永遠不會宣稱它已臻於完美,成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終極真理。

社會民主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區別究竟何在呢?劉國凱先生指出,這在於它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改造採取了截然不同的作法。

劉國凱先生說:無論是萌芽期、初步發展期抑或其他時期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潮都不主張用暴力革命的方法去改造資本主義社會。無論是憲章主義者發動的和平請願,路易勃朗設計的社會工場,抑或蒲魯東的人民銀行,還是拉薩爾的國家資助工人工廠以及後來的種種方案,都貫串著同一個思想線索--以和平的手段改造資本主義。

這種思想脈絡的產生和發展,主要來自於社會民主主義者對由資產階級所開創的民主自由的認同。他們認為改造資本主義社會並不需要把原有的社會砸爛,而是要在經濟上約束資產階級的貪婪,在政治上把資產階級開創的卻又閹割的民主精神和制度重新進行充實和發揚光大下去。但是,馬克思主義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路。它主張進行暴力革命,把資本主義的社會機器全部砸爛,並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這就是社會民主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區別之所在。馬克思主義的這種觀點是導致後世產生共產黨專制暴政的思想根源。

在分析了社會民主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區別後,劉國凱先生又談到了社會民主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他說:經過一兩個世紀的社會變動,二戰以後的歐洲資本主義社會已鞏固地確立了健全的民主體制。因此,就政治層面而言,資本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沒有衝突。換言之,無論是主張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者或信奉社會民主主義者都反對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都有建立完善民主政體的要求。

但是社會民主主義與資本主義還是有區別的。資本主義對民主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政治層面上。資本主義主張民主政治,具體內容涵蓋公民個人的諸項政治權利,如言論、出版、結社、集會、遊行等,和宏觀民主架構,如多黨競選、議會政治、三權分立、直選各級行政長官等。而對經事務資本主義則主張採取自由放任的做法,不贊成政府進行干預。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突出推崇自由,它認為,在經濟領域內,自由主義所體現的以私有經濟為基礎的市場競爭機制將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能,創造出日新月異的生產效率。就此而言,資本主義並沒有錯,但問題在於它妄顧了純粹的市場競爭機制實質上是非人道主義的。資本主義標榜機會的平等,這較之封建等級特權制度固然是歷史性的巨大進步,然而,實際上在資本主義的運動程式下,機會並不能平等。它在創造效率的同時又在拉大社會成員之間擁有財富的差距,直至造成貧富懸殊。社會民主主義對民主的理解比資本主義廣泛得多、深刻得多。它認為民主精神應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它希企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在這個社會裡,除了作為基礎的民主政體外,還應使社會財富在全體民眾中作相對公正的分配,使社會不但免除因封建特權的橫行而導致階級矛盾的尖銳,也免除因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而導致階級關係的緊張,從而建立起健康和諧的社會生態。資本主義認為民主政治加自由經濟這就夠了,而社會民主主義則認為在此之上還應輔以適當的國家干預。通過民主政權的干預來促進經濟民主和社會民主。

三、社會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兩次大論戰

    根據共產黨人的說法,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之一,是有著明確的創立人和創立時間,那就是在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 這與社會民主主義沒有明確的創立人和創立時間是明顯不同的。

    在十九世紀,社會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均係歐洲工人運動中的學派。 兩者的相同點是都揭露批判早期資本主義的罪惡,不同點是變革資本主義制度的方式大相逕庭。 社會民主主義主張和平改良。 共產主義主張暴力革命。

    十九世紀末葉以前,儘管有馬克思與蒲魯東、拉薩爾,恩格斯與杜林的筆戰,和法國可能派與蓋德派的爭執,但社會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主要還是各自表述自己的觀點。 直到十九世紀末葉,社會民主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才爆發全面深刻的對抗。 這就是伯恩斯坦--恩格斯的學生和手稿繼承人、集十九世紀社會民主主義之大成者,創立了伯恩斯坦主義,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全面的“修正”,從而引起正統馬克思主義者的猛烈 抨擊。 兩者交鋒的焦點在於改革資本主義制度實現政治民主和生產資料公有製是透過和平改良還是透過暴力革命。 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透過暴力革命取得了政權。 稍後,二十年代英國工黨透過競選取得執政政權。 再稍後,三十年代瑞典社會民主黨和法國社會黨也透過競選上台執政。 共產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各有以自己推崇的方式取得政權的成功例證。 關於應走什麼道路去取得政權的論戰已成過去的話題,在新的形勢下,它們兩者之間的論戰有了新的內容,那就是對對方政權性質的評判。

    諸共產黨政權攻擊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是資產階級的走狗,是美帝國主義的幫兇。 是在實行虛假的資產階級民主,是欺騙工人階級的政客,是出賣勞動人民利益的叛徒。 諸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指責共產黨政權反民主,踐踏最起碼的民主準則。 實行最殘酷的政治歧視和政治迫害,奴役人民,復話專制制度。

    兩者之間就此展開了持續數十年的論戰,乃至互相抨擊貶斥。

四、社會民主主義的現況與展望

    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歐洲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也逐步調整了自己的階級定位。 它們不再強調自己的階級屬性,轉而宣稱關注整個社會的公正與和諧。 它認為社會各階級之間不應透過鬥爭來強化自己的利益,而應透過協商來協調兼顧各個階級的利益。 這是它們繼放棄生產資料公有製後又一理念上的重大創新。

    在政治上,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主張完善的民主制度。 三權分立、司法獨立、多黨競爭、議會政治。 民眾享有充份政治權利和人身權利。 並且,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也主張盡可能實行直接民主以增進民眾的主動精神減少政治人物的負面作用。

    在經濟上,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主張盡量發揮市場經濟的活力,同時又以適當的國家幹預來調節社會財富的分配。 以防止或減輕社會的貧富兩極化,實現社會公正,保障普羅大眾的基本生活,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安寧。

    當今,社會民主主義的潮流早已越出了歐洲,衝向了全世界。 一百四十幾個信奉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遍佈世界各地。 自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十五個歐盟國家中經常保持11-13個是由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單獨執政或為主聯合執政。 可以預期,不但二十世紀是社會民主主義的世紀,二十一世紀將更是社會民主主義的世紀。 儘管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刻意封鎖,目前中國各階層人士、民眾對社會民主主義仍缺乏了解,但真理的聲音終究封鎖不住,歷史潮流終究不可阻擋。 社會民主主義終將為中國人民所了解、所接受。 中國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也終究會成長壯大起來。 社會民主主義一定會為我們的國家帶來新的希望。 為中國各族人民造就最大的福祉。

    2001年10月

    備註:關於社會民主主義筆者已著有十八萬字的專論,書名為<歷史潮流--社會民主主義>。 2000年由「明鏡」出版社出版。 由於不少朋友建議,為有利於社會民主主義的宣傳,應另寫一篇短小精幹的簡介文章,故作此文。

http://www.boxun.com/hero/liugk/17_1.shtml


劉國凱簡介

作者簡介

    劉國凱,中國草根型持不同政見者,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會員。

社會活動簡歷:

    1977年1月因書寫張貼長篇大字報「社會主義公有製的探討」被關押審查,內定「現行反革 命」 。
   
    1978年12月創辦廣州七九民運中的第一份油印民刊<人民之聲>
   
    1981年5月因參加七、九民運被傳訊審查。
   
    1998年7月參與發動、組織紐約地區華裔民眾譴責印尼虐華暴行的簽名、集會、示威等系列
    抗 議活動。
   
    1999年倡議「百元捐款、人道援助」和推薦趙紫陽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活動。
   
    2000年參與創建中國社會民主黨。

主要著述:
   
    約五十萬字的文革史論文章,其中三十幾萬字於1996年結集為“封鎖不了的歷史” 出版。
    2000年出版社會理論專題<歷史潮流--社會民主主義>。 2003年出版文集<草根蟬鳴>。

學歷:

    文革前高中畢業後因家庭政治因素「考」 不上大學。 八十年代初成人高校興辦後即先後考
    入各類成人大學連續工讀八年,並於:
   
    1985年畢業於廣東電視大學三年製中文專業(專科)
   
    1986年畢業於廣州職工業餘大學四年制機械製造專業(專科)。
   
    1990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函授五年制歷史專業(本科)。

職業:

    赴美前在中國大陸的職業為機械技工、機械工程師。
   
    來美後做過餐廳工、衣廠工,現職卡車司機多年。
社會民主主義簡介

一、社會民主主義的來源

     社會民主主義作為一種社會理論,它沒有明確的創立者和創立時間。 當今蔚為壯觀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想洪流系在長達一個多世紀裡由許多溪流逐步匯聚而成。 它的源頭可上朔到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英國「憲章運動」、四十年代法國的路易.勃朗主義以及五、六十年代法國蒲魯東主義、英國工聯主義、德國拉薩爾 主義。 八十年代英國費邊社思潮、法國可能派觀點。 九零年代德國伯恩斯坦主義為社會民主主義注入了充滿活力的內容。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德國考茨基主義、英國麥克.唐納主義、法國勃魯姆主義和瑞典漢斯新政顯示社會民主主義的發展和走向實踐。 五十年代社會黨國際的「法蘭克富聲明」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哥德斯堡綱領」標誌著社會民主主義日臻成熟。 然而,社會民主主義並不固步自封,它仍在不斷更新發展中。 七十年代德國勃蘭特主義、法國密特朗主義和九十年代英國布萊爾的新英國.新工黨理論都充份說明了這一點。

二、社會民主主義的思想要素及其更新

    十九世紀社會民主主義的思想要素是對早期資本主義的罪惡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十九世紀在政治領域中,歐洲許多國家的法律以財產擁有量來限定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從而把大量的中下層人民排除在政治權力之外,讓資產階級壟斷政權。 在經濟領域裡,任由資本主義法則主導整個社會經濟活動,造成社會財富不公義的分配。 導致貧富兩極化。 廣大勞工群眾生活在朝不保夕之中。 十九世紀的社會民主主義在對此進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礎上,主張以和平漸進的手段進行改革。 在政治上它要求實行真正的普選制,讓工人階級和底層民眾能把代表自己利益的人選進各級議會和政權機構。 在經濟上,它要求實行生產資料公有製,以改變資本家憑藉生產資料私有製來剝削勞工群眾的社會現實。 二十世紀以後,歐洲各國大都實施了完善的普選制,勞工階級不但能把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士選進各級議會和政府權力機構。 甚至能把代表自己利益的政黨選為執政黨。 這顯示在歐洲民主政治業已實現。 國家政權已經開放,不為某個階級所壟斷。 十九世紀社會民主主義奮鬥的政治目標已經實現。

    取得執政黨的歐洲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社會民主黨、社會黨、工黨)無所不在不同程度上把社會主義公有製的憧憬付諸現實。 公有製固然不無長處,但其弊端是明顯的。 經過一段時期的實踐,諸執政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逐步了解到,生產資料公有製的實施會造成社會發展的“動力真空”,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官僚主義氾濫等。 於是它們逐步放棄了企業「國有化」的做法,轉而實行混合經濟、社會市場經濟。 以充份發揮私有經濟的活力與創造精神。 社會民主主義對生產資料公有製的百年憧憬畫上休止符,標誌著社會民主主義不因循守舊,勇於更新的開拓精神,這也就說明了社會民主主義理念在不斷發展之中,因而有著無窮的生命力。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