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下列道場皆依淨土真宗修持,不可依止。

本帖最後由 哈佛專家 於 2024/6/2 01:49 編輯

下列道場皆依淨土真宗修持,不可依止。


下列的淨土法門道場係依止日本的淨土真宗本願法門修持,有違善導大師的遺教,與中國的淨土宗傳統不符,不可以依止。

信願法師的本願山
在香港有本願山香港念佛會

本願山彌陀講堂
http://www.beenyuannshan.org

本願山香港念佛會
http://www.beenyuannshanhk.org


慧淨法師及淨宗法師皆極力提倡淨土真宗的修行。他們並不是弘揚中國傳統的淨土宗。
中華淨土宗協會(他們自稱淨土宗總部)
在香港有三個分會
淨土宗香港一分會
淨土宗香港二分會
淨土宗香港三分會

他們比淨空法師更差。

台灣的淨土真宗本願念佛(並非淨土宗的正統,僅供參考。我們應該以善導大師及印光大師的教導為主。)

中華淨土宗協會
http://www.plb.tw
http://www.淨土宗.org
http://www.plb-sea.org
http://www.purelandbuddhism.org
(English)


另外,來自日本的淨土真宗的一些分子亦有來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宣傳。見下列各個網站:

淨土真宗親鸞會
http://www.srk.org.tw

淨土真宗法雷學派
http://www.horaicn.com

香港法雷會
http://www.horaihk.net

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西本願寺
http://www.hongwanji.or.jp

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西本願寺
http://www.hongwanji.Kyoto

(完)


警惕慧淨法師、淨宗法師弘揚的“本願法門”!


中國佛教協會《法音》雜志:警惕本願法門對淨土宗的危害及誤導
《法音》雜志,中國佛教協會會刊。

  本願念佛法門,又稱淨土真宗,起源於日本,大約對應中國的晚唐宋初時期,由日本親鸞上人創立。

  親鸞撰《教行信證文類》六卷,作為創立淨土真宗的根本聖典。真宗以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為依據,崇奉印度的龍樹、世親以及中國的曇鸞、道綽、善導為祖師,加上日本的源信、源空兩位,並稱為三國七祖。因為該宗號稱是繼承唐代善導大師的“本願”思想,故稱本願法門。

本願法門與一般淨土法門差異在於獨舉《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中的第十八願,即“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甚至進一步【判四十八願中,獨十八願真實,余皆虛假,故而稱本願】。在此思想基礎上,真宗強調末法眾生都是下劣罪人,絕無自度的能力,【唯一的希望就是依第十八願】,由阿彌陀佛救度而往生西方淨土。由於本願,只要具信,皆得往生,不必精進念佛,念佛只是報恩之舉。故此,本願法門不要求嚴持戒律,親鸞本人就曾破戒娶妻生子。今天,日本淨土真宗寺院的“僧人”都是結婚生子,子傳父業的。

  此外,本願法門還有一個相當獨特的觀點,即“善人尚能往生,何況惡人哉”的“惡人正機”說。【認為“布施、持戒、禪定、精進等一切雜行都是對阿彌陀佛的不信任”,主張“為惡往生”,”舍棄聖道”】。

  從歷史上看,本願法門的形成和傳播應該是日本佛教本土化、平民化的一種嘗試。我們知道,當年鑒真大師東渡日本,目的之一是給日本天皇傳戒。這就反映了當時來自中國的佛教各宗如天台、律宗都是相當宮廷化的,佛教主要限於上層統治者和武士階層中,下層人民如漁夫、農民較難有機會親近佛法。這樣,本願法門提出的“惡人正機”等主張,就使得難以受持基本五戒的眾多下層人民也有被救度的可能。然而,本願法門也因此和中國民間一些附佛法外道一樣,沾染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在日本歷史上,就曾爆發過多次真宗農民起義。

  站在歷史的角度看本願法門,我們應該公允客觀的看待它。一方面,本願法門不強調戒律、不要求發菩提心,對於後期日本佛教寺院的戒律廢馳有很壞的影響。【其基本理論單純強調他力,多與經論不符】,如任其理論流傳佛教界,【對正法住世將起到破壞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應看到這個法門對阿彌陀佛願力的弘揚,使一些原本無緣接觸佛法的下層人民有了念佛往生的可能。對於近、當代本願法門在大陸的傳播,【不少出家、在家大德都曾引經據典,從教理上予以駁斥,指出過弊端】。

  我們以為,今天漢地佛教淨土宗已經深入民間,而且在善導大師之後,歷經十多位淨宗祖師的傳承,早已形成對近當代漢人較為契機契理的漢地淨土法門,【其思想代表當推民國印光大師的系列著作】。本願思想作為一種特殊歷史條件下出現的、【理論基礎不圓融、事相易出很多流弊】的特殊方便,在漢地的傳播是不值得提倡的。
................................................................
所謂現代“善導流”慧淨、淨宗法師,打著善導大師旗號,實則弘揚本願法門。他們自己都承認。
示眾
普說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要之道乎。

......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

一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通途。二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三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五以堅持四重戒法。為入道根本。六以種種苦行。為修道助緣。七以一心不亂。為淨行歸宿。八以種種靈瑞。為往生驗證。此八種事。各宜痛講。修淨業者。不可不知矣。

......

(完)
徹悟大師介紹

徹悟 (1741 -- 1810)

    一、徹悟大師的生平事跡

  徹悟大師(1741 - 1810)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清代著名高僧。諱際醒,字徹悟,一字讷堂,又號夢東,京東豐潤縣人(今河北省豐潤縣境內)。俗姓馬,父諱萬璋,母高氏。大師幼時聰慧穎異,長而喜好讀書,儒家典籍,四書五經,靡不遍覽。兼善作詩賦詞,甚為世人所崇。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師二十二歲時,因大病而感悟幻質非堅,世事無常,由此而立出世志。待病痊愈,遂即往投房山縣三聖庵榮池老和尚披剃出家。越明年,往詣岫雲寺恆實律師處受具足戒。次年,隆一法師於香界寺宣講《圓覺經》時,師親往參學,晝夜研诘,精求奧義,遂悟圓覺大旨。復又依止增壽寺慧岸法師,研習法相之學,深得要義,其後,師就心華寺遍空法師座下,聽講《法華經》、《金剛經》、《楞嚴經》等大乘經典,由是深入經藏,圓解頓開。從而博通性相二宗,尤其精於天台三觀十乘之妙義。此一時期的修學幫助大師奠定了堅實的佛學基礎,為往後的修學與弘教鋪平了道路。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冬季,師二十八歲。參訪京都廣通寺粹如純大德,緣由師乃上根利智者,而被視為禅門法器,得以印心傳法,成為禅門臨濟正宗三十六世,磬山七世。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因粹如純大德往萬壽寺,大師於是接繼其職,領眾熏修,專精參禅。直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前後二十四年如一日地用功辦道,為眾樹立典范,策勉後學,樂此不疲,師之聲名遠揚四方,禅門宗風由是大振。然而大師在修禅習定之余,每每憶念永明延壽禅師(淨宗六祖)與雲棲蓮池大師(淨宗八祖)悉乃禅門宗匠,尚且皆能捨去禅學歸心淨土,求生極樂。何況今時世道,眾生根純,尤宜遵承倡揚念佛之法。於是,決定效法古德,轉禅為淨,誓以求生淨土為歸宿。這是徹悟大師在佛法修學上的一大轉折,也因此在淨宗史上又出現了一位大成就者。

  自此之後,徹悟大師停止習禅,主修念佛法門,專弘淨土。凡是對念佛修淨有障礙者,悉皆摒棄不顧。信心之真,願力之切,實非常人可比。為專修淨土故,盡量杜絕外緣,時有學者慕名來訪,大師則每日限定一支香的時間會客,其他時間惟是癜念佛專修淨業而已。曾作尺香齋白詞雲:“生死事大,來日無多,道業未成,實深慚懼。尊客相看,午後炷香,非取輕疏,幸垂監恕。”如此則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念佛習淨。

  後來,徹悟大師前往覺生寺任住持,歷時八年之久,與大眾一道精進念佛,以自身禅淨造詣,行方便法,教化眾生,廣設念佛殿堂,以便學者用功辦道,遠近學人,聞風而至,受師影響,歸心淨宗者難以數計,蓮風隨之大扇。世人稱師為當時淨土法門第一人。

  嘉慶五年(公元1800)已經年屆花甲的徹悟大師退隱紅螺山資福寺,本想避跡深山靜心念佛,以安度晚年,然而卻因弟子眾等依戀追隨,大師為法忘軀,誨人不倦。遂復收留大眾,隨著來山人眾的增加,逐漸形成一所叢林。值得一提的是,大師晚年所居的紅螺山資福寺,由於大師弘傳得力,遂成當代淨宗重要的專修道場。一八八八年,後來成為淨宗十三祖,時年十八歲的印光大師也曾前往彼處,參修念佛,得所受用。徹悟大師年歲雖老,但仍與大眾一同出坡勞作,擔柴運水,泥壁補屋,一飲一食,均與大眾同甘共苦。至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二月前往萬壽寺禮粹如純祖塔,辭諸護法時囑咐說:“幻緣不久,人世非常,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由此可見是時大師已經預知世緣無多,將要往生西方矣。待至三月,大師回到紅螺山,自知時日無多,命眾弟子等預辦茶毗事宜,安排妥當寺務,傳接住持位次,告誡眾人說:“念佛法門,三根普被,無機不收。吾數年來,與眾苦心建此道場,本為接待方來,同修淨業,凡吾所立規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易轍,庶不負老僧與眾一片苦心也。”

  師於臨示寂半月前,感覺身有微疾,命眾助念佛號,見虛空中幢幡無數,自西而來,於是師告眾人說:“淨土相現,吾將西歸矣。”眾等普勸大師住世,大師答言:“百年如寄,終有所歸,吾將臻聖境,汝等當為師幸,何苦留耶?”十二月十六日,大師命監院師貫一,設涅槃齋。十七日下午三時告知大眾:“我昨日已經見到文殊、觀音、勢至三大士,今日又蒙佛親自垂手接引,我今日決定往生了。”眾人稱佛名號,更勵更響,大師面西端坐,合掌說:“稱一聲洪名,見一分相好。” 於是,手結彌陀印,安祥而逝,眾人聞到異香盈空,供奉七日,大師面貌仍然栩栩如生,慈祥豐滿,頭發由白變黑,光澤異常。二七入龛,三七茶毗(火化)後,獲捨利子百余粒。門徒弟子遵守遺命,請靈骨葬於普同塔內。大師世壽七十,僧臘四十九,法臘四十有三。有《徹悟禅師語錄》及《示禅教律》、《念佛伽陀》等著作流通於世。

  二、徹悟大師的佛學思想及其影響

  徹悟大師的學修歷程是基於儒學歷經禅教而終歸淨土的,在佛法修學上大師博通性相二宗、參究禅門要旨,持戒奉經,念佛修淨,即通禅學又達教理,最終歸心淨土而圓成偉業。大師在佛法上的修持,深受永明、蓮池諸大宗師的影響,基於禅修上的功夫加之修持淨土法門的成就,從而使之成為淨宗名盛一時,影響千古的一代宗師,這正應契了永明延壽禅師於“四柬料” 中所謂的“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拈花寺慕蓮社多體寬申親近過大師多年,素蒙開誨,啟迪良多。於身受目睹之間深感大師之偉大,曾言:“師真過量人也,六根通利,解悟超常,即具辯才,兼持苦行,始終如一。”

  大師的淨土思想,可以說是繼承了淨宗先祖的優良傳統,非常注重信願行三資糧,以為此是淨業之根。大師本身是由禅入淨的,其內心非常明了參禅與修淨此二者孰難孰易。是以其極力推崇修持淨業,開導大眾淨心念佛。其於開示法語中雲:“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願深切,故一切邪說不能搖惹。一切境緣,莫能引轉。假正修淨業時,達摩祖師忽現在前,令我捨淨修禅,可以立地成佛,我不敢從命。即釋迦如來忽爾現身,謂更有異方便,勝於淨土,令我捨此從彼,我亦不敢從教,此謂之深信。假如赤熱鐵輪,旋轉頂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願。又若輪王勝妙五欲現前,亦不以此樂,退失往生之願。如此逆順至極,尚不改所願,此之謂切願。”深信、切願與實行可以成就往生淨土之妙果。

  至於在淨業的行持念佛方面來說,大師則側重於心念,師雲:“所謂執持名號者,即拳拳服膺之謂,謂牢持於心,而不暫忘也。稍或一念間斷,則非執持,稍或一念夾雜,則非執持。念念相續,無雜無間,是真精進,精進不已,則漸入一心不亂,圓成淨業。”大師認為“一心不亂”是修持淨土法門的重心。乃淨業之歸宿,淨土之大門。未入此門,終非穩安,學者可不勉哉!

  淨土宗之根本資糧是信願行三者,大師深明當世淨業學者大凡皆存信心不堅之通病。由是根據自己修持的心意體會,特意列舉了修學淨土念佛法門者,所應具備的十種信念,以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增長,文曰:“一、生必有死;二、人命無常;三、輪回路險;四、苦趣時長;五、佛語不虛;六、實有淨土;七、願生即生;八、生即不退;九、一生成佛;十、法本唯心。”如上十條,言簡意赅,能使學人一目了然,明記所信之內容。

  大師之自行,精誠嚴謹,教化他人則慈悲懇切。為法為人,心終無厭,自從專心修淨土法門後,大師遂將自己前十多年來修禅的心得語錄與詩偈等文稿,大多付之一炬,其弟子等後來將殘留的一些並同念佛的開示,編著成二卷,使之流通於世。而大師更將其中有關宗門的法語刪去大半,目的是為預防後學滯於禅門流弊,其對後人負責之情懷與弘護淨宗之苦心,誠為感人。

  大師的語錄中,處處可睹其修持淨土法門所得的經驗之談,並且大多都有和修禅相互比較,從中可以見得他在修持念佛法門上,確實下過一番功夫,明悟念佛要旨,深得念佛三昧。實可為念佛者之繩墨。法語雲:“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較之禅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尤為直截痛快!何也?以見性成佛難而作佛易故。何為見性?離心意識,靈光迸露,始為見性,故難。何為作佛?持佛名號,觀佛依正,即為作佛,故易”。經雲:“汝等心想作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豈非以想念於佛,即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無二致,而見性、作佛,難易相懸若是,豈非念佛較之參禅,尤為直截痛快也哉!一是祖語,一是佛言,何重何輕,何取何合,學者但當盡合舊習,虛其心,平其氣,試一玩味而檢點之,當必首肯是說為不謬矣又雲:“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心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信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要之道乎?

  縱橫觀大師之法語,其中以“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個字,最值得淨業學者玩味。大師基於此十六字演繹而成的淨宗修持八大要領,實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修淨業之軌則,有心求生淨土者應奉為圭臬。其內容為:“一、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通途;二、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三、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五、以堅持四重戒法,為入道根本;六、以種種苦行,為修道助緣;七、以一心不亂,為淨心歸宿;八、以種種靈瑞,為往生證驗。”大師在開示中特別強調“此八種事,各宜痛講,修淨業者,不可不知。”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大略見得徹悟大師的淨土思想特色。鮮明的淨土理論加之真摯的淨宗情操,行解一如,應契時機,使人觀之頓有耳目一新之感。作為一代宗師,大師是名實相符的。近代淨土法門的復興,徹悟大師奠定了不拔之基。行文至此,也不知使用何種譽美之詞來贊揚大師之豐功偉績,我想用上印祖的蓮宗十二祖頌是最為貼切的了。

  頌曰:

  示眾法語利益多,念佛伽陀悉包羅。
  全真成妄只此心,全妄成真亦非陀。
  不變隨緣宜隨淨,隨緣不變莫隨訛。
  人若依此義修行,光壽當同阿彌陀。
淨土宗修持的八大要領
2014/10/24

淨土宗修持的八大要領

徹悟禪師是淨土宗十二祖,大師早年參禪得悟,歸心淨土後,便專志開示念佛宗旨及真實踐行。《徹悟禪師語錄》篇篇鞭辟入裡,見地超卓。其中有一段開示尤為精闢:「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以十六字綱宗為核心,大師進一步演繹為淨宗修持八大要領:

「一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通途。二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三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五以堅持四重戒法,為入道根本。六以種種苦行,為修道助緣。七以一心不亂,為淨行歸宿。八以種種靈瑞,為往生證驗。此八種事,各宜痛講。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徹悟禪師語錄》)

此段開示十分重要,可以作為我們淨業行人修學念佛法門的指南針。

一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通途。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就是為了生死。不要迴避生死問題,也迴避不了。修學念佛法門,若生死心不切,就不能得其實益。無量劫來,我等在六道中流轉,死後所積累的枯骨,堆起來高過於須彌山。阿羅漢證果後有宿命通,觀察累劫在地獄中受苦次數之多,嚇得毛孔裡面流血。所以我們要發了生死的心,而且要生死心懇切。生死心若真切,就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發菩提心,就是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具體體現在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修學佛法的通途菩提心。《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應發真正菩提心。對淨土宗而言,「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蕅益大師語)。念佛人的菩提心,就是深信切願,求生西方。如有一人,念佛不發往生西方的心,所修惟得人天福報,則此人與五逆十惡之人本質上沒有區別,其墮地獄遲速,僅隔一步之遙而已。

二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

淨土宗修行方法極其簡易,即深信切願持名。這句彌陀名號,猶如金剛王寶劍,威力無窮,能斬斷煩惱葛藤,魔障絲蘿。真信切願持之,就能往生西方。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預知末世眾生,不能自力斷惑了生死。《無量壽經》中記載法藏菩薩在因地時,經過五大劫思惟,於世自在王佛前,發四十八大願,用這句名號救度障重眾生,生彼淨土。宋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云:「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印祖說:「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餘。」有人認為我文化不高,沒有辦法,只好念念佛,這種想法,完全錯了!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念彌陀一佛功德,圓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功德,無欠無缺。何以故?十方諸如來,共同一法身。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為一切佛所護念。永明延壽禪師,一代宗匠,大善知識,日課佛名十萬聲,豈是只會念佛的下根人?宋代長蘆宗賾禪師舉行念佛蓮華勝會,夢見《華嚴經》中普賢、普慧二大菩薩要求入會參加。以此證知,念佛法門,諸聖冥讚。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是上根利智的行門,一生成佛的捷徑,大家不可三心二意,亟宜腳踏實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三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

這裡提出兩個條件,一攝心,二專注。如何攝心?印祖開示:「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將六根收攝在一句佛號上,就有很大威力,如日下照鏡,將日光聚成焦點,就能點燃鏡下的白紙。其消業障,增福慧,比散心念佛不知要好多少倍。如何專注?就是全神貫注在一句佛號上,必須懇切至誠,若心不懇切至誠,就無法專注。若猶湧妄波,則可用記數念佛方法,從一至十,或從一至五,從六至十,終而復始,定可止妄而專注於佛號一境矣。其他尚有觀想、記數、隨息、追頂等念佛方法。印祖說,觀想雖好,是上根所修,中下根心粗境細,很難得益。隨息,隨得不好,也會成病,追頂亦然,唯記數一法,息妄效果好,且最能養神,末世眾生,不用記數之法,欲得念佛專注一心,大難!大難!

四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

修心就是修念頭。妄心就是貪瞋癡的念頭,於順境上起貪,於逆境上起瞋,於五塵中庸境上看不破,處處執著,即癡。因貪瞋癡,起惑造業,因業感受苦報。故念佛人,一定要對治貪瞋癡三毒煩惱。如何對治?就用專心念佛來戰勝它,佛念一起,煩惱自去。比如光明若至,黑暗自消。佛號似洪爐,煩惱似片雪。片雪近洪爐自消。如提不起這句佛號,煩惱就會反客為主,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一定要戰勝它,是為要務。

五以堅持四重戒法,為入道根本。

學佛之人,一定要戒殺生、偷盜、邪淫、大妄語。這是一切戒法的基礎,四重戒法不持,學佛法得不到真實利益。《觀經》淨業三福,特別強調要嚴持淨戒,「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威儀即戒法細則),所以念佛求往生的人,一定要齋戒清淨。若破四重戒,即能障道,已得者會失,未得者,永遠不得,故應嚴守此四重戒法,作為入道之根本。

六以種種苦行,為修道助緣。

念佛的人,不要圖安逸,貪享受,應助人為樂。凡有義舉善事,當仁不讓,勇於擔荷。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須知吾人無始劫來,所造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應該懺悔、念佛和修種種苦行,以消除業障,增長善根。

七以一心不亂,為淨行歸宿。

念佛達到一心不亂,為淨業行人所追求的目標。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從事相上達到一心不亂,心佛融為一體,但猶不明理性。理一心是從事一心基礎上明白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理,非別有理一心也。事一心不亂屬定,理一心不亂,則由定發慧,證念佛三昧。念佛能達一心固好,若未能一心,卻不能存一恐不得往生之疑心,否則因疑成障,致自失往生利益,不可不知。

八以種種靈瑞,為往生證驗。

念佛法門為什麼要談瑞相?因為念佛一法,是難信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等覺菩薩只能知其少分,其餘權乘小果,皆非智力所及,何況凡夫。釋迦如來在方等會上說《無量壽經》,是說十萬億佛土之外的他方佛,與會大眾未能徹底無疑,釋尊對阿難說,欲見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應面向西方頂禮。阿難面西頂禮,起立抬頭,見到阿彌陀佛巍巍金身,現在其前。證明佛語不虛,西方確有阿彌陀佛。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但現生見佛者,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是往生之後才能見佛。為使大家增長對念佛法門的信心,就必須將臨終往生者的種種瑞相加以記錄,編輯成書,前人所編集的《淨土聖賢錄》以及《近代往生傳》就是這方面的先例,啟人信心,影響頗巨。但由於過去新聞媒體傳播不暢,文化事業不發達,僅有極少數往生者的事蹟被記錄下來,大多都未予記載。

經中說,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若通身冰冷,唯頂上熱者,必生西方入聖道。凡是臨終者頭頂最後冷卻、四肢柔軟,面帶微笑,應視為往生西方的瑞相證驗,可以展轉口頭宣揚,或譔文向佛教刊物投稿,以增長念佛人求往生的信心。此八種事,要痛快詳細地講,修淨業者不可不知。
不要提倡日本本願法門

隆盎

近年來一股不可小視的逆流正越來越嚴重地衝擊著中國佛教界。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主張中國佛教應該走日本佛教的道路,主張放棄漢傳佛教“僧裝、素食、獨身”的優良傳統,要求放寬戒律。更有甚者,有的人在外來巨資的支持下,大量非法印刷散發日本本願法門的書籍,不遺餘力地傳播本願法門。一些道心不堅定,認為持戒修行太苦,或者依教修行太難的出家僧人,以及一些不願者實念佛的修淨土法門的佛教徒,為貪圖便宜,累累上當受騙,糊糊里堡地成了日本本願法門的信奉者和傳播者。

讓我們來看看日本佛教及其本願法門的一些真實情況。

一、日本佛教已陷入變質的困境

中國佛教是北傳佛教的中心,三藏十二部中主要的大乘經典均由漢文譯本而得以比較完整的保存下來。兩千年來,經過中國佛教界的高僧大德的共同奉獻,使北傳大乘佛教不但在中國十分興旺發達,而且逐步傳到朝鮮、日本、越南、東南亞及歐美各國。

日本非常重視中國佛教,千多年來,不但派遣了大批僧人來華學習,而且.請回大部分的漢文佛教經典。日本人對佛教教理的研究是相當努力,而且是有令人讚嘆的成績的。中國的華嚴宗、天台宗、唯識宗、真言宗(東密)及淨土宗等各宗派在日本都有傳承,至今仍有不少依教修行的佛教徒。中國佛教傳入後,日本人民中多數都信仰佛教。

日本佛教在弘傳過程中,有的宗派犯了兩個嚴重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只講教理研究,不講持戒修行。日本佛教分為兩門即“一學門,二行門”。不少知識分子走學門的路,僅只將佛教當成學問來研究,把教理和修行截然分開。這批佛教徒有不同的社團組織,諸如有名的“創價學會”等,他們熱衷參與政治,日本的佛教黨甚至成為日本較大的政黨,這與中國佛教不干予政治的優良傳統大相徑庭。奉行“行門”的不側重教理研究,也不講持戒修行,只搞抽籤算命、超度亡靈。

第二個錯誤是為了貪圖方便簡單,錯誤地割裂佛經,曲解佛言祖語。比如日蓮宗只要求稱念“南無妙華蓮華經”及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們都放棄戒律,允許出家僧人娶妻生子,也不要求行善修菩薩行。日本的淨土真宗只要求以報恩的心態隨意的念一念“南無阿彌駝佛”就行了。

這兩大錯誤觀點的後果是日本佛教已逐漸走到了沒有多少真正持戒修行的僧團,卻有不少娶妻生子、喝酒吃肉的,白天進廟上班的“職業和尚”。這些職業和尚白天到寺廟中去為人抽籤算命,超度亡靈,收入的錢也屬於個人所有。日本的寺廟中從幾十到二三百平方米的小廟相當多,廟中只有一個和尚,廟產及收入全歸這個和尚一家人所有。所以日本佛教與有優秀傳統的注重'信、解、行、證”,重視持戒修行的中國佛教已相去極遠。中國佛教決不能走日本佛教的道路,否則必將迅速衰亡。

由於不講戒律,少有真正的僧團和真正的修行人,在日本佛教已經變質了,實際上變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日本的淨土真宗奉行的本願法門在日本佛教變質的過程中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二、日本本願法門是曲解佛經而建立的

日本本願法門是日本僧人源信(942—1017)及法然(1133—1212)創立的一個教門。他們曲解佛經及祖師本意,為立本宗不顧佛教基本教義,肆意發揮,具有相當的迷惑性。根據法然的《選擇本願念佛集》及小栗憲一的《淨宗要旨》等書,將本願法門的基本主張簡介如下:

l、本願法門依據的經典是淨土三經,但捨去“假方便'的《觀無量壽佛經》及《佛說阿彌陀經》,只選擇“真真實”的《無量壽經》,在《無量壽經》中捨去第十九願和第二十願等四十七願。只選取第十八願。一則佛經除《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外,其餘全部捨去,公然宣稱要捨棄聖道。

2、曲解第十八願“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只選擇“聞我名號,至心信樂”兩句,其餘“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等均要捨去。說什麼:只要讀了宣揚本願法門的書,聞本願法門的教,一旦“獲得信心,當下就取得了決定住生的身份,不論何時何地河緣死去”即使在侵華戰爭中殘酷殺了中國人而被打死的日本人“都決定住生極樂。”,甚至說,只要信了本願法門的教,當下瞬間就已往生,“住不退轉”。隨意念念佛也只是報佛恩,即使乾了殺人放火的事,“任憑佛力救度”,不但不受懲罰,反而必生極樂。他們將第十八願中“唯除五道,誹謗正法'也要捨去。他們明確反對布施持戒,修諸善法,植諸德本,更不要懺惱業障,隨喜功德。

3、宣揚“純他力”論,認為只要信了本願法門,相信佛的本願力不可思議自己用不著絲毫自力,用不著持成修行,“任恁佛救度”就行了。要求“選舍前布施持戒乃至孝養父母等諸行”。說這些諸行都是雜修。只要信了本願法門,當下就取得了“往生的身份'證,一切全交佛安排,躺在彌陀本願大船上,自自然然,舒舒服服,一覺醒來就到了極樂世界去了。他們打包票“若有本宗門徒,肯定往生,就會成佛。”

4、反對因果,宣份“他作我受”,反對“自作自受”。本來往生極樂的親因緣是具足“信、願、持名”的念佛人自己,佛力只是往生的增上緣。本願法門胡說往生之事“佛已代我成就,佛將此成就白送給你,你都不要嗎?在全“信、願、行”三資糧中,只提信佛力即信純他力,而反對信自、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5、反對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發無上菩薩提心,修菩薩行是成佛的因,而本願法門胡說“上三輩中雖舉菩提心等餘行,釋迦即不讚歎餘行。”公然誣衊釋迦“不讚歎”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等餘行,真是膽大妄為。

稍有基本佛學知識的,一眼就會看清楚日本本願法門的上述謬論是違背佛教經典的,是十分錯誤的,非常有害的邪門。它已給日本佛教帶來不可挽回的巨大災難,我們必須堅決據理徹底逐一批駁。

三、我國祖師大德痛斥日本本願法門

我國歷代祖師大德都是走的發菩提心,嚴守戒律,廣行六度,堅持培福培慧,具足信願行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都是堅持走淨土法門是二力法門,堅決反對“純他力”的。所以沒有哪一個祖師大德宣揚過本願法門。確有不少祖師大德痛斥本願法門的本質。

本世紀初中國佛教界大德楊仁山居士就逐一批判過《淨宗教旨》及《選擇本願念佛集》。仁山居士說:“默人護持正法,過於身命”故對本願法門猛烈抨擊。本願法門宣稱要捨聖道,仁山說:“阿彌世尊以聖道修成本願,若云據聖道,則是違本願矣。因果相違,豈得往生。”“生西方之人,亦由聖道而證妙果。”“信心者自心所起也,他力者自心所見之他力也。”“般若為諸佛之母……菩提心為因果交徹之心……菩提心而捨之,不知以何為佛也”。“今重念佛而輕菩提心,大違教義”。“用凡夫臆想捏造一法,以駕於佛經之上,罪過彌天。”“依文解義,三世佛怨,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當代大德印順導師、聖嚴法師早就對日本佛教的變質及淨土真宗多有批評。世界公認的當代淨士宗大德淨空法師最近也明確開示:“只是提倡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平常可以不守戒律,可以胡作非為,可以造作罪業……臨終時你有把握住生嗎?”“提倡本願,捨棄戒行,這是走險路呵!……把佛的意思全理解錯了,曲解了。”他痛斥道:“提倡本願念佛,那害死人呀!”“現在有一些人提倡本願念佛,發願求生就決定得生,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願裡頭有行,這個願才叫真願”。“哪有說發願可以不要修行,就能往生的?佛沒有這個說法。”

有人說印光大師,黃念祖居士提到過本願他力的重要,但他們根本沒有提倡過本願法門。他們都是反復強調“信、願、行”三資糧的重要性。黃念祖居士的書就叫《淨土資糧》。可以說從古代到今天中國的祖師大但沒有一個人提倡過本願法門。日本本願法門稱中國的曇鸞大師。道綽大師及善導大師是本願法門的三個祖師,雖然他們都強調彌陀本願力的不可思議,但從他們的著作和行持都證明他們都是發菩提心,廣度眾生,嚴持禁戒,精進修行的大士,他們都強調指出彌陀本願是往生的增上緣。善導大師還諄諄教導“生死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是提倡“自他二力論”的,反對“純他力”論的。

最近著名的大德鄭頌英居士大聲疾呼“推邪顯正”。他痛斥日本本願法門是“邪魔”,強調“信願行”三資糧必須具足,方能萬修萬人去。他責問道:“本願法門竟然只要一信,完全不須行了,全仗他力,不要自力,這還是佛教嗎?”他悲憫懇切地為我們敲起警鐘道:“對這類全悖教理,貽誤眾生極其有害的邪說,各須深批嚴拒,敬希四眾師友推邪見正”。

四、本願法門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犯下滔天大罪,尤其是對中國人民的血腥屠殺,肆意殺光、搶光、燒光,給中國人民製造了無比深重的災難。至今,還有不少日本人對這場戰爭拒不認錯,不承認是“侵略”,是“犯罪”,而認為是“聖站”。為什麼這些日本人這麼善惡不分呢?除了其他原因外,與作為日本人民普通信奉的日本佛教主要教派失去了勸人行善的功能有關。日本佛教放棄持戒修行,鼓勵殺生,捨去了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基本原則;公開宣揚“五惡謗法無所謂,只信本願即往上”,實際上就是宣揚殺人無罪,搶劫無罪,姦淫無罪,毀謗正法無罪。這些正合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口味,本願法門已墮落為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的精神支柱和可恥工具。

在日本侵華戰*此間,不少日本本願法門的和尚隨軍服務,在中國不少地方如南京、安徽蕪湖等地建立了日本本願寺。日本和尚向日本兵鼓氣說殺了中國人也可以入極樂世界,他們專門超度日本陣亡士兵,成了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幫兇。飽受日本侵略苦難的中國人民早已對日本本願法門十分痛恨。隨著日本投降,這些日本本願寺和尚也只能夾著尾巴逃出了中國。日本統治期間,中國台灣省各地也建立了不少本願寺。台灣光復後,這些日本和尚對日本本願法門的和尚也都可恥地地滾出了台灣。事實證明中國人民對日本本願法門早已深惡痛絕,早已認清了它的反動本質。

五、堅決擊潰日本本願法門的衝擊

日本人民和中國人民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日本真正正信的佛教徒與中國的正信佛教徒都是佛陀的弟子,是修學的同修道友,有千年情誼。但是日本有那麼一些軍國主義分子欺辱中國、亡我中華之心不死。他們在軍事侵略失敗後,搞經濟侵略,經濟侵略作用不大時,又妄圖用文化侵略來搞垮中國。他們近年就圖謀借用日本本願法門從文化信仰為突破口來逐步控制中國。日本本願法門在九十年代再傳入中國台灣再逐步傳入中國大陸。他們捨得花數以千萬計的資金來傳播日本本願法門,其背景值得深思。有少數的人,他們極力傳播本願法門,攻擊中國傳統佛教,成了他們的工具。我們要向這些人大喝一聲,希望你們趕快懸岩勒馬,回頭是岸。

本願法門的傳播在中國有迅速蔓延開來之勢,這主要是在兩部份人中有市場。一小部分較年輕的出家人,他們沒有建立真正的道心,對佛教義理知之甚少,有些人出家的目的就是到佛教來“就業”,最能迎合他們的是可以喝酒吃肉賭博,可以娶妻生子,不要求持戒,這種和尚實在又舒服又太好當了,當然會受到他們的歡迎。另外一部分是一些不明教理的居士,他們相信淨土法門,迫切期望臨命終時往生極樂世界。他們又覺得對自己往生沒有把握,一聽說本願法門可以打包票保證他們往生,為貪圖便宜,就容易上當受騙,被本願法門拉過去了。也有些讀了不少佛書,但並未讀懂的人,也願意持戒修行,卻被本願法門打著出自《無量壽經》、是善導大師倡導的等騙局的蒙蔽,他們被俘虜後,還投身到跨地區傳播本願法門的行列中去,作出損害中國佛教事業的傻事。這些佛教徒受日本本願法門欺騙是暫時的,只要他們一旦認真了解了本願法門曾作為日本侵華工具,是歪曲佛經祖意的歪法門這一事實真像後,一定會很快回到正確道路上來的。你們是中國佛教的佛教徒,不是日本佛教的教徒,你們肯定會回來的,我們熱誠期待著你們脫離本願法門,回到正宗的中國淨土法門中來。

邪教組織“法輪功”要求只閉門煉功,不管他人事,不准他的弟子為抗洪搶險捐錢獻愛心,只重“護法”不講行善;本願法門要求把行善作好事都要捨去,斥為“雜行”。李洪志說只要信了“法輪功”就可以帶他入天國;本願法門說只要信了本願法門,他們就向你保證肯定住生極樂極淨土,立刻成佛。李洪志說他給你肚子安一個“法輪”就用不著煉氣功,你就會百病消除,他的“法身”會保信你一切平安;本願法門說只要你信了本願法門,用不著行善積德,就可以往生成佛;縱使一生作惡也無所謂,可“任憑彌陀救度”。本願法門將佛神化,佛猶如救世主“上帝”。他們任意分別取捨佛言祖語,肆意歪曲佛教教義,惡意反對佛陀制定的戒律,真是欺師滅祖,膽大妄為。他們自己決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而只會墮入地獄,真是太可悲了。本願法門的作為與邪教組織“法輪功”何其相似乃爾。確實值得我們予以高度重視了。

日本本願法門斥巨資在中國大量印刷非法出版物和傳教,妄圖成立新教派,以文化方式侵襲中國人民精神信仰,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到如日本那樣成立勢力強大的佛教黨之類的反動黨派,對中國安定團結的大好形勢將起到不可估量的破壞作用。

本願法門的流傳對中國佛教的衝擊和破壞作用我們也不可低估,切不可以掉以輕心,任其自由發展。如果相當一批年青僧人信奉本願法門,放棄持戒,那麼中國佛教將不成其為真正的佛教了,佛陀正法就會提前幾千年消亡了,人們的法身慧命毀了,佛陀的法命完了,這是多麼可怕的情景呵,難道我們還不猛醒,還不奮起與日本本願法門作堅決鬥爭嗎?我們切不可以“隨緣”為託辭,或者我並未決心專修淨土法門,就對本願法門聽之恁之,而應該誠懇地向勇於推邪顯正的高僧大德學習,高樹法幢,旗幟鮮明地批判日本本願法門,擊退這股逆流。

不宜學「本願念佛法門」

問:「河南部分地區有傳播本願念佛法門」,這是台灣傳去的,「請老法師介紹該法門,有極少居士想學此法門,可否?」

答:沒有好處,沒有必要。「本願法門」是唐朝時候從中國傳到日本,在早年沒有問題,會有成就,現在變質了。一些學這個法門,盲從了。什麼叫本願?專門執著第十八願。《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四十八願。古人,不錯,有說過,四十八願哪一願最重要?第十八願。十八願講「十念必生」,於是這些人就錯會了意思,以為我們只要這一願就可以了,其它四十七願都可以不要了,那你就全錯了。

《無量壽經》我這一次在此地講是第十一遍,過去講過十遍。我們講得很清楚,四十八願每一個願都包括其它的四十七願,如果缺一願,它這一願就不圓滿,這個意思現在他們這些人不懂。願願都圓滿含攝其它的四十七願,《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哪裡有單獨十八願其它都不要?這樣修行法能往生,我不相信,我也沒聽說過。所以老老實實依照《無量壽經》去念,沒錯。不要聽別人,把自己的道心擾亂掉了。這叫真可惜!

這個法門,佛教導我們的,這是根本依,根本的依靠。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這個三經,我講解的時候跟大家介紹,《無量壽經》是淨宗概論,講得最詳細、最清楚,面面都介紹到了。《觀無量壽佛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有理論上的補充、有方法上的補充、有境界上的補充。《佛說阿彌陀經》這一部小經,是專門勸我們專修專弘的。在這部經裡面,經文雖然不長,世尊四次勸勉我們,就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苦口婆心勸導我們專修專弘。我們要懂得,要能體會得到。與三經相應的方法是正確的,與三經不相應的方法是有問題的。問題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我們就不學。以免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很可惜!(淨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14)
您是否誤解【淨土真宗-本願念佛門】的法義?
495未分類資料夾

佛學問答有個網友如此問;

世界公認的當代淨士宗大德淨空法師最近針對【淨土真宗-本願念佛法門】明確開示:
「只是提倡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平常可以不守戒律,可以胡作非為,可以造作罪業……臨終時你有把握住生嗎?」

「提倡本願,捨棄戒行,這是走險路呵!……把佛的意思全理解錯了,曲解了。」

痛斥道:「提倡本願念佛,那害死人呀!」

「現在有一些人提倡本願念佛,發願求生就決定得生,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願裡頭有行,這個願才叫真願」。

「哪有說發願可以不要修行,就能往生的?佛沒有這個說法。」

(以上淨空法師開示摘錄自:隆盎──不要提倡日本本願法門
http://www.bodhiroad.idv.tw/right81.htm



Jan 21 Fri 2011
不要提倡日本本願法門

淨界法師:如何圓融理解日本本願法門的利和弊?

問:有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靠著阿彌陀佛的信心,這個本願,第十八願的十念往生所攝。(法師答:這個日本宗很多都是有這種看法。)假設有人宿業所致,死時沒有念佛的機會,如意外死亡等等,但此人只要是平日對彌陀佛的信心具足,就可以轉此惡緣,得以往生,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淨界法師答:這個日本真宗,它的“本願念佛法”,從好處上來說,它給人很多的希望;但是這個法門也有它的不足點,就是太強調仰信,不強調發願跟持名,還有持戒等種種的助行,這樣可能會有誤導的嫌疑。因為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所以蕅益大師講“信、願、行”這三個,雖然在性質上是獨立的;但實際操作的時候,這三個是互相含攝的,信心影響願力,願力也影響信心,信、願、行都互相影響。所以單靠信心,而不強調發願跟持名,其實這個信心會打問號:你到底信心是真信?或者只是仰信?這個都值得懷疑。你說你不發願,你相信……,什麼叫“信心”?

簡單的定義,印光大師說,信心就是:第一個你相信“娑婆是苦,極樂是樂”;第二個,你相信阿彌陀佛有救拔你的能力。這是二個信心,相信娑婆是苦,極樂是樂,而且阿彌陀佛能夠救拔你;但是你是不是真實的發願要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其實這個發願也很重要!還有持名,蕅益大師說:一個人不持名,你說你信心具足,這個很值得懷疑。你說你很想往生、你也相信你可以往生;但是你平常的時間,你不持名就用來打妄想,然後你說你信願具足,這真的值得懷疑。一個人沒有持名,而說信願具足?你可以持得少一點,你盡你的力量,把時間撥出來持名。但是你有時間,而不用來持名,你寧可用來打妄想,然後你說你信心具足,這個信心值得懷疑!

所以本願念佛,其實中國的祖師,現代很多的大德,也是抱存著質疑的態度。所以,這個法門弄得好,就很好;但是你要錯認祖師消息,可能到臨命終的時候,你會高估了你的實力。這個法門,我們不要說好壞,就是說這個法門,如果你弘揚它的時候,某一個人聽到,他覺得很歡喜:“唉呀,原來往生淨土,它也不要持名、也不要定課、也不要厭離娑婆,反正娑婆世界我該怎麼愛,照樣再愛,也不要持戒、也不要修止觀,只要信心具足就可以往生了。”

如果他錯認消息,產生這樣的想法,到臨命終的時候,他會失望。所以說你弘揚佛法,你要小心,別人是不是會產生錯認消息?就是你的理解跟他的理解會有不同。當然你要說總持,這個“信”包括了戒定慧,也包括了所有的信願行:說你真實信心,你絕對會持戒;你真實信心,一定會修忍辱;真實信心,一定會修禅定、修智慧,那就不同了。那你是圓修,舉一法而統攝一切法,那這樣子對你來說是可以的。

如果對方產生錯認消息,認為單一的信心就可以往生,那你可能會使令他誤判局勢,到時候他不往生,是你誤導他。 所以,我覺得:除非這個人根器很利,要不然你最好是再講多一點,講多一點,就是信,願、持名,而且這個還不夠,有正行、還有助行。因為你只有信、願、持名的正念,你心中有正念,你要不持戒,前面充滿了石頭;你這部車開得很快,前面很多的障礙,你也不見得跳得過去。你要修習所有的善業,廣修福德資糧、斷除罪業,這樣你這個車子,在高速公路上,還開得比較順暢一點。所以,如果你弘揚淨土法門,單單只靠信心,我覺得會有危險。這一段大家再體會一下。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契機很重要!

日本純他力本願法門與佛教淨土宗的區別

轉自: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仁德法師的聲明

推薦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仁德法師的聲明中國佛教協會:

“本願法門” 自稱源於佛教淨土宗,是曰本淨土真宗的一個支派,因其教規教義與真正意義上的淨土宗大相徑庭,甚至背道而馳,實際上它是打著佛教的旗號在宣揚自己的說教,在我國佛教界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作為宣揚“本願法門” 其中之一的釋聖蘇(現改名淨宗法師),曾系拙衲的弟子,其1997年受戒後,由於不守寺規,多次不聽勸導,隨後擅自下山宣揚邪說,至今不知去向。獲悉多年以來,釋聖蘇仍然一直借著九華山弟子的名義四處邪說惑眾,身為佛門弟子做出這等欺師滅祖的事情,實在令人痛心。為了貫徹池(州市)宗(宗教局)2000-29號《關於轉發省宗教局辦公室,〈轉發國家宗教局關於曰本“本願法門” 有關問題的情況通報〉》的通知文件精神,維護佛門清靜,護持正法,本人嚴正聲明:與釋聖蘇解除師徒關系,今後他的一切非法行為與九華山無關。讓我們佛教徒攜起手來愛國愛教,共同與邪說作斗爭,正本清源,創造佛教美好的明天!特此聲明!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 仁德 2000年12月21日

(原載《甘露》2001年一期 總第三十六期)一位網絡佛友照宣師兄曾經親眼所見: 他們目前已侵入到四川川東一帶了。他們的條件是與其結合後,滿足金錢上的利益。好多學佛者以為這就是淨土的修法,還有些大和尚也卷了進來,搞快餐式的"宏法",因為這個模式很來錢,也速成出好多大"法師",一些窮廟也用這些錢修殿堂和住宿樓,大有有奶便是娘的傾向。我聽過一個"法師"講解,他在幾百人面前,聲嘶力竭的告訴他們:你們今天來聽佛,就已經拿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門票了。然後居士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阿彌陀佛。這些都是由經過專門訓練的骨干力量引領著的。他們一處一處的追隨著這些法師去"宏法",求財。搞得像違法傳銷一樣了!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佛教的宗旨,即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在淨土宗,"自淨其意"就是用念佛的方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通過淨業三福。念佛攝心為主是正行,持戒行善修各種功德為輔是助行。 而本願法門(即是日本淨土真宗)認為只要信了阿彌陀佛,以感恩心念幾句佛號就可以了,持戒行善什麼的統統都不必,反正交給阿彌陀佛了,他會把你拉去。繼續為惡也沒關系,而且如淨土真宗創立者日本的親鸾所說的,同樣信彌陀,為惡的反是成佛正因,行善是雜毒,是對佛力不信任,難得往生。還說你念了彌陀,再去殺三千人也能往生。在這種思想下,日本佛教違背了佛陀"以戒為師的"的遺訓,公然吃喝嫖賭,日益衰落。而其中的本願派還成為日本侵華的幫凶,宣稱殺中國人可往生。淨土宗雖有專修淨土的提法,但對其他宗派是尊重的。而本願法門(日本淨土真宗)公然宣稱要廢除聖道門(其他一切法門甚至六度萬行等正助共修法)

由此可見,本願法門與淨土宗的關鍵區別是在於是否要持戒行善,是否要發菩提心的問題!本願法門的流傳在短期內可以吸引一些人來念佛有點好處,但從長遠來看,由於人的惰性,這種偷懶的方法很容易就會一統江湖,其結果是整個佛教必然會失去根本的慈悲精神,而失去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教也就名存實亡,只剩下一個空架子了。而且如果歪曲佛意,把彌陀的慈悲願力誤認成做惡的保護傘,那無疑將墮入阿鼻地獄,萬劫不復!而且念佛必須發菩提心,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要有真正往生的願力,願意到極樂世界成佛然後回來度化利益眾生,否則臨終時突然業力現前貪生怕死你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捨不得去,神識昏頭轉向,手忙腳亂,甚至到時佛號早都忘了,彌陀"恆順眾生"難道會把你強拉去不成!?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如佛所說,阿彌陀佛功德利益,若能十念相續,不斷念彼佛者,即得往生,當雲何念?’佛言:‘非凡夫念,非不善念,非雜結使念。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凡有十念,何者為十?一者,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往生。二者,於一切眾生深起慈心,除殘害意。三者,發護法心,於一切法不生誹謗。四者,於忍辱中生決定心。五者,深心清淨,不染利養。六者,發一切智心,日日常念,無有廢忘。七者,於一切眾生起尊重心,除我慢心,謙下言說。八者,於世談話不生昧著心。九者,近於覺意,深起種種根因緣,遠離愦鬧散亂心。十者,正念觀佛,除去諸根。

——《彌勒發問經》

——對純他力無須自力。消極散漫的這種法門的根本否定!

一直以來,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所接受的本願法門,和傳說中的本願法門截然不同。因為他們所看到的本願法門剖析阿彌陀佛的大願及其入微,極力贊歎彌陀本願,都感覺看了後歡欣鼓舞,具有些法師所流露的思想,似乎也接受了本願的理念。孰不知,這種極贊“母力”,少談(抑)“子力”的思想對淨業行人是個極大的沖擊。

我有一個弟子,開始的時候見地非常好,但是有一段時間理念忽然變得怪怪的。了解後,才知道她接受了本願法門的影響,於是讓她走出本願法門的圈子,學習中國淨土祖師的論著。好在我的這個弟子很是聽話,經勸告後就放下了本願法門的那些論調。

河南新鄉,有一個老居士,知名度很高,但是不知什麼時候受了本願法門的影響,經常勸告年輕的居士,讓她們該吃肉就吃肉,該隨便干什麼就干什麼,到時候不影響往生。有一次見到我的時候,煙一支接一支的吸,甚至有酗酒惡習,還告訴我,他做的一切都不會障礙往生。

本願法門害人如此,大家不可不防。

(我也曾看過本願法門的書,也曾覺得歡喜,但是在本版塊看到過一篇關於警惕本願法門的帖子,於是才開始檢討自己。)我聽一位師兄講過,在大學上學時,一個”導師“告訴他們,欲望不能壓抑,只能宣洩,不要壓抑欲望。於是聽眾頓覺十分歡喜,對**等惡習不再控制,結果呢?很多人弄得身心虛弱。

魔鬼的解脫理論,聽起來頭頭是道,十分圓融,結局卻是導致人們墮落的。

其實欲望是一種習氣,可以被戒定慧薰習轉化的。如果這樣隨順放縱,純粹依賴佛能成就。佛又何苦不斷的制戒讓大眾依之修行?淨土宗歷代祖師何苦又吃那麼多苦,那麼精嚴苦修?世尊示現涅磐時咐矚阿難等我滅度後"以戒為師",藕祖所說的"信願"指的也是歷代祖師大德所開示的"深信,切願為導"。根本沒有輕視廢棄日常戒律約束行人三業的必要性!一個淨土行人如果連世尊話都可以不聽,怎麼能說是有"信願"呢。剛學佛的時候我也犯了和老居士現在犯的一樣錯誤並覺得心安理得,理所應當,現在真是覺得大錯特錯。

末法時期眾生根基陋劣,心不自制,牢牢的死粘娑婆五欲不放,心口相違!佛法是應該人為故意降低戒律標准以隨順遷就眾生繼續惡劣習氣,消極得過且過的方法來弘揚呢,還是應該以更加高舉持戒大旗,以啟發眾生覺悟,真看的破,發大心了脫生死,行持世范的無上智慧果報為終極目標來吸引大眾,的確值得警醒與思考。

純他力法門在什麼地方背離佛經呢?可以歸納出以下主要的兩點,即片面主張淨土門而全廢聖教;宣揚淨土往生只靠彌陀本願他力而廢棄一切自力修行。純他力法門的要害在於純信他力,廢黜自力。既然只能依靠他力,那麼造惡之人就是『正機』,為善之人反成偏門。既然善非往生之因,惡也不成為往生的障礙,那麼因果自然可以超越,大家就只要隨業就夠了。就是認為宿業既定,行善是過去的善因驅使,造惡也是過去的惡因驅使,所以不需要害怕造惡。而且如果過去沒有惡因,今生想造惡也造不成,所以親鸾說:『汝不去殺千個人乎?然者,必定往生淨土。』這就是『善事、惡事皆任業報』(見《歎異鈔》)說。其實, 『任業報』是定命論,是外道的觀點。按照這種觀點,既然造惡是宿業不可避免,就算縱情造惡,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因為我們這些凡夫無力對抗宿業呀。有善不為也沒有可慚愧的,因為我們沒有宿業呀。那麼,結果只能鼓勵大家消極行善,積極造惡。就算親鸾自己苦口婆心地說『不可因藥而好毒』,後果豈是他能控制的!所以,我們說,純他力法門對佛法的破壞,起自純信他力,根在破滅因果。

一些純他力信徒的特點:

特點一。他們總是把“信”字掛在嘴上,宣稱只要取得所謂的“信”,就可以保證往生極樂世界了。

特點二。他們喜歡把善導大師掛在嘴上,歪解善導大師的經論,說什麼他們的教義是善導大師提倡的。

特點三。他們喜歡宣稱純他力,純佛力,一切都是佛給的,都是佛安排的。消極懶散,得過且過,把佛當成上帝!

特點四。他們喜歡說:《觀無量壽經》是給凡夫修的,《阿彌陀經》也是不了義的,唯一了義的經典是《無量壽經》,另外他們還喜歡把彌陀48大願中除第18願外,其他的都淘汰掉,說是不了義。 純他力法門在教義上特別尊奉《無量壽經》,在對經中四十八願的態度上是把提倡念佛的第十八願置於最高地位,強調彌陀絕對的他力本願,不主張自力修行和行善,認為念佛信心是往生的根本原因,甚至提出惡人是往生淨土的主體。

如果把臨命終時接引往生的純他力,錯誤地移到命終之前的平時的修行,不要切願,不要用功念佛,就等著“任恁佛力救度”,甚至說平時就已往生,佛早就安排好了,現在已是取得了往生極樂世界的身份證,那就大錯特錯了,那都是些騙人的鬼話,在佛經中找不到根據,在中國祖師大德的論述中也沒有這些說法。只有在日本宣說純他力論僧人的書中,比如生有六個子女的日本某人及當代那些宣揚純他力論人的說教中有這些歪理邪說!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