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孫中山紀念館後記

路過貴處, 恰見有師兄師姊大談孫文 (中山), 也來湊湊熱鬧, 轉貼嚴浩先生刋於 "蘋果日報" 的專欄文章, 標題爲 [孫中山是個爭議性人物]:

《十月圍城》是一部很激情的電影,裏面講一班志士不惜犧牲自己保護孫中山。

孫中山是個什麼人?我搜索了一下有關「國父」的資料。搜索的結果令我倒盡胃口。如果中華民族有這麼一個「國父」,那麼我們需要運用無限的包容心去看待我們的歷史。因為,「國父」孫中山是封殺新聞、追殺異己、黨高於國、貪污,甚至賣國之父。

黃遠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記者」。一九一五年,袁世凱籌備帝制,聘請黃遠生為御用報紙《亞細亞日報》主筆,黃遠生不屑其所為,逃到舊金山,被殺手於近距離連開二槍命中後背而殞命,兇手一直未獲。

幾十年來,世人都以為是袁世凱指使,直到八○年代中,當年的殺手劉北海在台灣臨死前道出了真相:刺殺的命令來自「國父」孫中山,堂堂國父為什麼要用國家機 器暴力對付一個記者?因為黃遠生披露了孫中山向日本人出賣國家利益的事實。孫在游說日本朝野幫助革命軍倒清時一再聲稱:「滿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國革命的目 在在滅滿興漢。」就是說,日本人助我孫文推翻滿清後,東北、蒙古「可任取之」。當時的日本已經在經營對中國的侵略,孫的許諾與暗示是對它的鼓舞。孫中山不 惜一切推倒清皇朝的結果,是引來我民族幾乎滅頂的災難。他的動機是否純正?在這過程中,他的行為展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格?

一九○八年,《民報》主編章炳麟和孫中山因經費問題鬧翻而退出同盟會。《民報》是革命黨的報章。日本人贈款給孫中山二萬日圓,當時日本工薪階層月薪不過廿至卅日圓,孫中山只給《民報》留下二千圓。

當時的滿清極弱,到處都有軍閥坐大,人人都想自己做皇帝,孫中山的革命黨只是其中一個武裝力量。「革命」是一個時興的名字,孫中山很聰明地躲在這個招牌後 面,給人一個先進的形象。但這是一個沒有原則的革命者。當時代表日本政府與南京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談判的,是三井財團的森格,在會談當天下午六時,他向日本 發出一封經過孫中山等人修改的特急電報,內稱:「關於租借滿洲,孫文已表示應允……如能在……五百萬借款之外再借與一千萬元,則孫等與袁世凱之和議即可中 止,而孫文或黃興即可赴日訂立關於滿洲之密約。」

袁世凱在清末是掌軍權的人,這個電報是說,只要日本再付一千萬,老孫便繼續攻打北京城,而日本便可得東三省了。竟然是赤裸裸地販賣東三省!類似的記錄有十 條,都是從日本外務省的檔案中找出來的。還有一條說,只要日方提供二萬支長槍,七十二尊野炮,一百二十支機槍及相應的彈藥,外加五百萬日圓,則「海南島及 所有沿廣東海岸之島嶼的開發權,從廈門以南至海南島的漁權,全讓給(日本)公司專利包辦。」

「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打江山,坐江山」的一黨專政邏輯,由我們的「國父」開始,他一手創辦的「中華革命黨」,黨 章就是「首以服從命令為唯一之要件。凡入黨各員,必自問甘願服從(孫)文一人」,「永守此約,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極刑」,還要在誓詞上印指模。就這 樣,一個所謂的民主主義者,以「革命」之名剝奪了大部份人的公民資格。所謂三民主義,只是年青人的理想。

孫中山的「國父」名號是怎樣被叫起來的?一九二五年他肝癌逝世,有一個軍人致送的輓幛上大書「國父」二字,這是個開始,後來國民黨也尊稱他為國父,但共產 黨則從未稱孫中山為國父。「國父」不「國父」,他走到了一黨獨尊,要所有黨員「甘願服從(孫)文一人」,他的腐敗,已經走到頂了。絕對權利,絕對腐敗,他 推倒了清皇朝,又成立了孫皇朝,他以為用「革命」二字,就等於給自己加了一對翅膀,可以飛躍在時代之上,可惜他怎樣飛,還是飛不出那一片黑樹林。他是個讀 書人,應該知道他前面有林肯,與他共世有甘地,英國與日本已經從皇治順利過渡到民治,他再沒有政治本事,也可以去學,去借鑑。他曾經說過「知難行易」,可 是他偏偏是個傳統的「知易行難」的俗人。他有政治野心,沒有政治遠見,沒有道德標準,他在一個大有作為的座位上浪費了生命。革命尚未成功,後來他的同志在 他創辦的革命路上,繼續努力革人民的命。

孫中山必須殺黃遠生,因為他揭露了孫中山為了革命黨得國,而出賣國家利益,借助日本財閥的資金圖謀執政。暗殺的結果,是孫中山無意中一石二鳥,既剷除了這個烏鴉嘴,還讓袁世凱替他背了七十多年的黑鍋,維持了自己的光輝形象。

歷史上還有一件大懸案: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的東北軍為什麼一槍不放退入關內,任由日軍長驅直進?為什麼蔣介石命令東北軍:「日若進攻,不得抵抗」?國民 黨軍隊真的是賣國軍隊嗎?要知道在後來的抗日戰爭中,國軍的戰死將士有一百幾十萬!張學良是個熱血東北軍人,兩代人都打仗,怕什麼與侵略者拚命?蔣介石退 縮台灣後,仍堅決不肯台獨,證明他的國土觀念比誰都強。當時日軍開到鼻子底下,凡中國人都熱血沸騰,如果不是另有隱情,他會叫軍隊「不得抵抗」?假如這是 個劇本,編導者會說:這不符合人物個性,於情理也不合。蔣也好張也好,誰願意背一個「賣國賊」的歷史臭名?終張學良一生,只承認他自己軟弱放棄了東北,他 連蔣介石都不指證。他知道蔣介石後面有國民黨,國民黨後面有歷史,歷史的造成者是孫中山,孫中山是我們的「國父」,「國父」在他謀求執政中,與日本人發生 了千絲萬縷的關係。張學良如果要改變日軍開進東三省的事實,只可以乘坐「回到未來」的時空車去追殺那個沒有原則的革命者。

以東三省的主權及廣東沿海開發權作為交換日本支持孫中山「革命」的條件,是孫中山一貫的思想,不是孤證,也不是野史。文件 證據來自日本外務省的檔案,交涉對象包括首相陸軍參謀總長、政壇元老、財閥等等。一九○五年成立同盟會其中第五條政綱即為:「主張中日兩國國民的聯合」。 一九一七年九月十五日,日本社會活動家河上清訪問廣東政府,孫文明確表示:「一旦掌握了權力,將愉快地將滿洲交給日本管理」,當時中國軍閥分南北兩派,一 九一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孫文在上海會晤日本實業家松永安左衞門時說:「日本如果援助南方派的話,可以承認日本對滿蒙的領有。」「護國運動」中,孫文直接受 日本軍部接濟四十萬日圓(折合當時美金七十萬)。國家再混亂也是自己的內政,孫文竟然把日本軍國主義帶入內政,其報酬便是東三省!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政府 怎樣治國?香港的《華字》日報這樣報導:「……可憐廣州的言論界,戰戰兢兢,不敢出一大氣,報館則時常被封停版,記者則常怕槍斃和監禁。茶樓酒館,高標『莫談時事』,稍一不慎,就加言……約法上言論以逆黨的名號,不死於明誅,必死於私劍,用種種的暴力來鉗制民口,使人民敢怒而不敢自由的條文那裏去了?」
這是一九二三年九月二十日的一篇報導。回頭看看,感慨嗎?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