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發問] 佛教是不是一個好宗教? ? ?

準確地說,佛教不是一種宗教

古代是沒有“佛教”這個名詞的

"佛教"----"以佛為信仰對象的宗教” 這個概念是錯誤的。但因爲近200年來,世界的主流文化是歐洲文化,所以,就連佛教的定義也基督教化了。

“佛教”的正確定義是:佛陀的教誨。佛教不信仰獨立于萬物之上操縱一切或是創造並操縱一切的主觀意識的存在。

佛陀的教誨,就是“法”。因此,佛教在過去的正式稱呼是“佛法”,而不是“佛教”

應該說,佛教與基督教,正確地說佛法與基督宗教,是從根本上就沒有相似之処。雖然從表面上看,佛法中也存在類似于宗教儀式一樣的形式。但這些形式所發源的内涵與教義,是與基督教完全不同的。

近代一來,有人認爲佛法是宗教,有人認爲佛法是哲學,有人認爲佛法使心智科學

但無論給佛法何种新名稱,佛法就是佛法,是佛陀的教誨,不是別的東西

好比一位大德所言:“無論給玫瑰何种名稱,它還是一樣地芳香如故”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世尊釋迦牟尼如來,39嵗成道,80嵗入涅槃.其間說法41年.佛陀圓寂之后,尊者摩訶迦葉,爲了防止佛法迅速消滅,集合500位已經証得三明六通的阿羅漢,在七葉窟集會,由佛的侍者,具有過耳不忘能力的尊者阿難陀背誦出所有佛的教導(經藏),持律第一的尊者優婆離背誦出所有佛制定的戒律(律藏),由辯論第一的尊者迦旃延背誦出佛所教導的論述(論藏).其他的阿羅漢尊者入定觀察他們所背誦的佛語是否有錯誤與僞雜的成分?

經過這樣的程序,集結了佛教所有的根本三藏,分別對應戒、定、慧三學。

同時,聖文殊師利菩薩、聖慈氏菩薩與聖金剛持菩薩集合諸菩薩眾,分別背誦集結了佛陀所教導的所有大乘三藏,也分別對應戒、定、慧三學。

以上的兩部三藏就是最早的佛教全部内容,全是佛所說。沒有其他的成分。

再往後,由於時代的變化,衆生難以直接理解佛的教導,而且佛陀的教導,是在不同的時候,根據不同衆生的提問,觀察他們的因緣之后所作的分別解答。有的衆生是人類,有的是天神,有的是非人。。。。所以經典非常多,問題五花八門,一般人難以全部學習。

於是,後世博學並証得聖果的聲聞尊者們與諸位菩薩,開始將佛的教導,根據人們的需要,進行歸納總結。把分散的教義,開始從初學到最終分門別類,並根據從佛開始,一代代傳承而來的解釋,解釋佛經,以此引導衆生。

這就是後世論典的由來。

在那個時代,大概從佛陀圓寂300年到1300年之間的時代,是佛教最爲興盛的時代,出現了很多偉大的大師。如聖無著普薩、聖世親菩薩、聖解脫軍菩薩等為代表的廣大行派傳承;以聖龍樹菩薩、聖月稱普薩、聖天菩薩等為代表的甚深見派傳承。

都是著作等身的大德,他們解釋佛經,並大量著作論典,將佛教大大的推廣開來。後來傳播到亞洲各個文明,包括中國。

縂的説來,佛教的内容分兩部分:佛所說部與後世菩薩們對佛所說教典進行整理、總結與解釋的論典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原帖由 沙文 於 2008-4-18 15:57 發表
那為什麼《周書》這樣說呢?
《周書.卷五.武帝紀上》
十二月癸巳,集群臣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以大將軍、樂川公赫連達為柱國。詔曰:「尊年尚齒,列代弘規,序舊酬勞,哲王明範。朕嗣承 ...



“宗教”這個詞,原本是佛教的術語,所謂“自証為宗,化他為教”

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后,拿這個佛教名詞做了基督教的用途,用來翻譯“religous beliefs”,可謂是很大的錯誤。但這個錯誤現在被大家用了很多很多年,反而成主流了

沒辦法

所以,古代的“佛教”與現代的“佛教”,完全是兩個意思。。。。

就好比“上帝”這個詞,原本是漢族上古信仰中最高神的全稱。和以色列人信仰的主神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基督教進入中國后,可能是錯用,可能是故意,亂用了很多很多年,反而成主流了

沒辦法呀。。。。。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佛教裏沒有任何的所謂“超自然”的力量

“法不孤起,必待緣生”

比如基督教、印度教裏的那種“自有永有”的概念,在佛法來看,完全是癔想。沒有任何成立的可能與理由。

所以,即使是佛菩薩的神通,也不是某种莫名其妙來源的力量

而是有具體因緣,比如:禪定之力,証達空性,善根福報等等

所有的衆生只要按照佛教導的途徑,無論是世間的成就,還是出世間的成就,都可以同樣達到。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無論是祈求神靈,還是修行佛法

都是爲了一個目的:脫離生命的痛苦,得到快樂

佛陀成道以後,發現人們雖然追求快樂,但所做的業,卻都是帶來痛苦的業;即使追求到了暫時的快樂,又因爲無常而失去,不是真正究竟的安樂。而祈求神靈,又沒有任何的意義。

所以教導衆生佛法,教導衆生因果的規律,世間與自心的真相,教導衆生去達到從這一生的快樂、來生的快樂,乃至解脫輪回真正的安樂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烦恼有六种:一贪、二瞋、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

隨烦恼有二十种: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沈、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原帖由 龍井樹 於 2008-4-18 17:32 發表
或者我真的慧根不夠,我認為煩惱總有個煩惱的對象,而這個煩惱的對象總不會是煩惱者自身。人替自身煩惱,豈不正是自尋煩惱?



說得很對阿,煩惱縂有個對象。我覺得你這裡說的“煩惱”,應該指的是“痛苦”才準確


其實,外在的人或事物,不是痛苦真正的來源

痛苦的來源是自己的心。同樣遭遇一件事,有的人不覺得痛苦,有的人則痛苦無比,這不是遭遇有任何的差別,而是心有差別

一是因爲人與人的因緣不同

二是人與人的煩惱與生生世世以來形成的習氣不同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我沒有修過禪定,因爲按照我所學的傳承的教導,禪定正修是需要很深的基礎的。因爲這要深入自己的内心,一定要具足因緣

很容易錯的,具體的你可以去參考天台山智者大師關於止觀資糧、次第等等的著作

不過呢,粗分煩惱不需要修定才能觀察到

你對境的時候,能保持正知,反觀一下自己的心,就能發現粗分的煩惱

比如,有人無理罵你,你的耳朵聽見聲音的刹那,心開始緣聲音的相,開始數數取相並思維其中的意思。因爲刹那刹那閒十二支緣起不停地作用,加上過去的習氣,當你理解到聲音所表達的含義的刹那閒,粗分煩惱就升起

這個時候,你可能能保持正念反應過來,有可能不能,看你修行的熟練程度。

如果你努力保持正知,並反應過來,觀察到自己的心念的變化,並能在心中提起正念智慧,就能一定程度地 克制住粗分煩惱的生起

對於初學而言,這個訓練更加重要

啊!再往深處去思維,對佛陀的信心與恭敬之心,就源源不止。這真實而甚深的佛法,僅僅淺淺地接觸就能有如此的利益,何況生生世世去隨學呢?

佛陀真的是 真語者 實語者 不妄語者 不異語者阿~!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原帖由 秀雲 於 2008-4-18 18:12 發表
不需要深修啊,比如數息觀,耳根圓通法門,我覺得對于普通人來說稍一體會就能有身體心靈上的境界產生。

南傳佛教的弘揚就是靠這些獲得了當代人的好感。我很難想象為何漢傳佛法不弘揚這些? ...



凡夫是很容易執著于“感應”、“境界”的

我想您一定知道虛云老和尚還有一些修行人修禪的經歷。很多人才開始修定,立刻就出現各種境界,比如:坐在家裏,卻能以天眼看見幾千公里外的事還有比如身體騰空等等

這些境界出現的時候,過去的修行人立刻就會向自己的老師彙報,那些善知識就會教導修行者放棄這些所謂的“境界”、“感應”等等,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進步。否則,很有可能走火入魔。

過去的善知識是有這樣的反省能力的,但現在的人,執著心特別強,所以,過早地修禪,一旦出現境界,又沒有老師在身邊指導,那肯定是會走錯路的。

所以,初學的人,首先應該學習佛法全面的次第,把重點放在正知見、皈依、因果、戒律、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等這些方面,積累基礎,為未來的正修止觀做好準備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我不是出家人,只是个普通的居士,請不用客氣

四禪八定不是佛法的根本,因果律是佛法的根本

四禪八定是與外道共通的

漢傳佛教因爲歷史、政治原因,確實沒有過去興盛。但不代表就不能吸引年輕人。我不清楚您那裏的情況,我這裡好像年輕人更願意接受佛教。

如果說調整内心,有很多法門,您說的數息觀,只是其中的一種。您對漢傳佛教的了解可能和我一樣少。

漢傳佛教是大乘佛教的一支,大乘佛教修行的目的不是僅僅自己内心的調整,而是 爲了利益一切衆生要修行成佛。這是一條相對漫長的路,擧個例子來說吧。好比一個人要帶很多人度過大海,他是不是要造一條巨大無比的船並準備很多很多的物資?如果他只是自己過海,一條足夠堅固的小船和一個人的物資就可以了。

那麽,造一條大船並準備很多物資,是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的。所以,他要花比自己一個人過海要多很多的時間來準備。

所以,大乘初學者的學習重點,不是在禪觀,而是在發起堅固菩提心與積累功德資糧。就好比準備一條大船的物資一樣,所以難度很大。

一旦物資準備好了,船也造好了,那麽,就可以安心地帶領衆人去海的彼岸。而且,大乘禪觀的法門與南傳還是有差別的,尤其在觀這個方面。

修行的目的不同,次第當然不一樣啊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準確地說,四禪八定不是一切宗教的共法,因爲很少有宗教是修禪定的

過去佛世時,外道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外道六師”等,還有六位著名的“入定六師”

這六位外道修行者的宗教,是修禪定的。其他的很多則不是。

現在這個時代修禪定的當然更少了。

佛教的因果律與外道的因果律是不一樣的,具體地說很複雜。您在文裏提到空性智慧,空性與佛法裏的因果律,應該說是息息相關的

調息觀也好,還是別的禪觀法門,最重要的是導師。如果有好的導師指點,自己又能虛心接受教誨,那問題是不大的。但這樣的情況是比較少的

而且,對於佛法而言,要修觀以斷煩惱,一段是不入初禪的,到近分定就可以了。南傳的摩訶西亞多尊者在他的著作裏以及藏傳佛教的古德宗喀巴文殊大師在他的著作裏都提到過

簡單地說禪定就是心係一緣。心已經專注于一緣了,還怎麽思維呢?

禪觀是佛法裏最重要的法門,但是,不同的法門修行次第不同,最好是跟隨好的老師學,不要自己隨便深入。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不敢當

末學是南京人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原帖由 秀雲 於 2008-4-18 21:22 發表


呵呵,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伊斯蘭的穆罕默德,道教的老子,莊子,猶太教的先知其實都是修禪定的。耶穌出道前的沙漠絕食禱告遇到魔鬼引誘其實就是禪定出現的魔障,穆罕默德看到天使降臨,舊約先知寫下的先知書,那些都是禪定深入后 ...



啊,這個我就不清楚了,因爲在您提到的宗教大師裏,除道教以外,其他的幾位,按照禪定的次第來看,末學還沒發現他們有以此而修行的詳細紀錄。

怎麽說呢?

您對修學禪定這樣有信心與興趣,這是好事,祝願您能找到一位好的佛法禪定導師,認真虛心地求學,一定可以得到很深的法益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To:prussianz  末学是男的...26岁   谢谢你的支持

To:訪客得得b 朋友,末学只是个初学佛法的居士,不是大德,万万不敢当,请您不要再这样称呼了,谢谢

怎么说呢?我从小生活在南京,这20来年,变化很大呀.自从大陆建国以来,历经各种政治运动和动乱,加上建国前日本人的烧杀,南京一直没有什么发展.虽然是六朝的故都,曾经是古代中国文化经济宗教的中心之一,但在我的印象里,南京过去一直都是很破败的样子.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比较快,但可惜的是文物古跡破壞太過嚴重,已經所剩不多。所以現在的南京現代化氣息比較濃厚,但還是比較落後,不能和上海這樣的城市比。畢竟才開始發展沒多少年。

To:秀雲師兄 每個人學修佛法的因緣都有差別。對禪定法門有信心,很隨喜你,祝願你能找到好的善知識,如理學修。

關於藏傳密法,某些問題一直爭議比較多。我個人認爲,還是應該借出一點藏傳的論著。我最近在看藏傳祖師宗喀巴大師著作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覺得很好啊

有機會您可以自己下載看看,自己抉擇一下最好啦  :)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痛與苦,是兩個概念

一般説來,對凡夫而言,因爲對痛的感覺產生數數執著,損害了我愛執,會帶來苦受

苦的自性是煩惱與煩惱所感之果

所以,所謂的痛,只是一種感覺,與苦沒有必然的關係

沒有煩惱就沒有苦,証得空性的覺悟者,斷除了我愛執,對受蘊是不會起執著的,因而也就沒有苦

《般若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

痛是受的一種,受蘊是五蘊的一個

。。。。

怎麽說呢?因爲再往深処探討,就要深入到12緣起 五蘊 百法等等,要涉及到很多佛教專有的概念,而且再往后,涉及到甚深空性見我也不懂了  

還是希望大家又機會學習佛法的好啊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To:prussianz 兄弟

感謝你的支持 :跪拜: :跪拜:

請不要這樣客氣  

我很建議你有機會學習一下佛法的基本常識與教義,如果能依教修行那就更好了,一定會對你與你身邊的人帶來很多善益

香港的朋友們還是很有福報的 ,至少佛教不像内地那樣受嚴格控制。。。

這樣好的環境,不學習真的是太可惜了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這個我門還是不要深入討論的好

不然搞不好哪天鄙人人間蒸發了就不好玩了  

不說這個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基督教有歐美強國的支援,有錢呀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原帖由 prussianz 於 2008-4-19 22:18 發表


很請 原諒,

如果 : :::::::::: 這些問題,過於敏感,
這 [京尤] : ::::: 請 國內朋友 不要答辯,

我 曾經 問過 國內朋友 如此愚蠢的問題,很請 原諒,

感謝感謝


                                                   ...



沒啥,應該沒那麽嚴重,只是確實比較敏感,不說為好

香港學佛的環境真得很好

羡慕
敬禮菩薩,黑暗中寂靜凝視苦難衆生的月光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