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a82871123 於 2012/12/20 20:45 編輯
以前我是過聖誕節的,但我決定今年不再過聖誕節。倒不是我以為會世界末日,而是聖誕節是假的。為什麼要過呢?再者,我我現在已經是一神教的信徒了,過聖誕節意味著我就認定耶穌有神性,也就是他是神,或著他是神的兒子,但我不這麼認為所以就不過了。對於朋友之間我就用賀年卡,代替聖誕卡。
聖誕節的由來,從很久說起。自羅馬帝國時期,羅馬帝國自有承繼著希臘諸神多神教影響而產生的羅馬宗教。
羅馬承繼著希臘文化,也把宗教希臘化,因此創造了許多自己的神。其中太陽神阿波羅是希臘羅馬兩個宗教都存在的一個名子相同的神。
古代人們把12月25號視之為冬至,尤其在北歐國家會在這一天視之為光明節,將它比喻為光明的到來。因此光明的到來,與太陽神連接在一起。又被視之為太陽神的生日,與羅馬宗教串聯。當時的人們,又喜歡在這一天裝飾冬天的一種樹-檞寄生(後來聖誕樹常用此樹裝飾。
槲寄生在西方被稱為“生命中的金枝”,但在北歐神話中卻成為死亡的象徵:奧丁和愛神弗麗佳的兒子——和平之神伯德,就是被邪惡之神洛基以槲寄生製成的飛鏢射死的。弗麗佳悲痛的眼淚化解了槲寄生的邪惡,救活了兒子。於是她承諾,無論誰站在槲寄生下,都會賜給他一吻。這個神話演變成了西方聖誕節的傳統:如有女子偶爾經過或站立於槲寄生懸掛的地方,旁邊的男子便可走上前去親吻她。西方人認為,這是兩性結合、多子多孫的預兆。這也與古代凱爾特人的風俗一致。他們相信,紅色的槲寄生果實是女性生命力的象徵;白色的果實則代表了男性的生殖力;它們共同代表了原始的大地母親。
希臘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生日也是12月25日,人們會在這一天飲酒雜交,接吻用以慶祝。所以在聖誕樹下接吻這個習除跟這個也有關
也有聖誕節在聖樹下接吻就能在一起之說。
根據1998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解釋:公元530年﹐羅馬的一位修士狄奧尼西(Dionysus Exigus)﹐建議羅馬朝廷把太陽神誕生日改為耶穌基督的誕生日,可以與羅馬帝國的國教順理成章。儘管沒有人知道耶穌的生日究竟在哪一天。 這樣﹐羅馬人可以照舊歡慶這個節日,只是名稱改換一下﹐增加一些基督教的內容和氣氛。
這一年正是羅馬帝國慶祝建國754週年,慶祝的日期也是定在12月25日。所以這個建議使羅馬皇帝龍心大悅,立即批准。 在同一天﹐歐洲傳統的許多宗教和民俗節日都融為一爐成為帝國的各地的公共假期﹐如宙斯之子赫丘利的生日﹑希臘的風神和酒神的祭日﹑歐洲中部民族崇拜艾迪尼斯神和北歐民族天神的節日。這次改革的重大意義是﹐以皇帝許可的形式﹐東方的基督教與歐洲的多神教合併﹐形成羅馬時期新創的綜合信仰。
耶穌的誕生經過,抄襲佛教。
『四個守護天使來到,把她連床提起,帶到喜馬拉雅山。……然後這四個天使的妻子們前來,把她帶到阿諾達蒂湖,為她沐浴,以除去所有屬人的污垢。……不遠之處便是銀山,其中有一座金色的大宅。天使在宅內鋪好一張聖床,床頭向東,扶她躺在床上。當時,未來的佛陀已變成一頭壯碩的白象。……他爬上銀山,……繞著母親的床遊行三次,右邊向著那床,從她的右側碰她,看來進入了她的腹內。她於是在這個仲夏的節日懷了孕。 」
王后把這件事奏告她的國王丈夫。國王於是召集了64名顯赫的婆羅門教僧侶,賜衣食給他們,叫他們解釋這夢。他們的回答是:「王上不必憂慮!……你將會有一個兒子。他如果繼續在家裏生活,就會成為轉輪聖王;但如果他厭世出家,就會成為佛陀,驅散罪孽的雲霧和這個世界的愚昧。」根據巴利文《中部·稀有未曾有法經》和《長部·大本經》記載,在母親摩耶夫人返回娘家的途中,她於蘭毘尼園無憂樹下站立生下了釋迦牟尼。《中阿含經·未曾有法經》和《長阿含經·大本經》有佛從母右脇出生的說法。』
(這段引用維基百科)
釋迦牟尼的誕生經過,四個天使手持劍,守護著一個騎著白象,
其形不凡的聖人來到其生母摩耶夫人面前,摩耶夫人害怕,其中一個天使走上前。半跪著,手持蓮花,另一手上指著天。
天使說:「不要害怕,此一聖人將降生與你家。」虛空中聖人用其意念傳達與摩耶夫人。「我將你做母,淨飯王做父。轉世做你子,來日成為『佛陀』(聖人中的聖人),或轉輪王(世界之王),隨後聖人從摩耶夫人右腋下(右脇)入。夢醒,摩耶夫人懷孕。
後來摩耶夫人之夫,淨飯王,受到來自遠方仙人祝賀夫人懷孕。王覺得奇怪,詢問夫人,才知做了個詳夢。於是招待仙人
(也有說64人婆羅門)
於是基督教將其故事改良,把摩耶夫人改成瑪麗亞。仙人改成三博士,加一點處女懷孕。於是基督誕生的故事完成了。
其實我是念大學才知道這個事實的,因為很少人願意談論他,基督徒不願意面對真實的歷史。基督教很多的習慣並非出自於一神教的「正統」習俗,而只是異教的習慣。聖誕節只是其中之一。以後我再詳敘。
1897年,萊比錫大學的魯道夫·舍伊道教授在著作「佛教傳說與耶穌生平」(The Buddha Legend and the Life of Jesus)指出佛經與聖經有五十多處相似之處。在此之後,1918年耶魯大學梵文及比較哲學教授愛德華·豪本勤甚至認為耶穌的生平、試練、神跡、寓言以至弟子都是來自佛教的傳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