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有23億基督徒,基督徒是怎樣投資的?今天是12月24日,基督教的聖誕前夕,觸發筆者想到這問題。
根據英國差傳統計學家巴大偉(David Barrett)在2011年發表的「2011年全球差傳數據」報告,廣義基督徒(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天正教、東正教、其他獨立教會及邊緣基督徒如耶和華見證人、基督徒臨安息日會等教徒)有23億人(佔全球人口33%),是全球最大的宗教群;第二位是伊斯蘭教,有信徒15.78億人(佔全球人口22.6%),第三位是印度教,信徒9.5億人,第四位是佛教,信徒4.68億人。
香港基督教團體普查報告,香港信奉基督教的人數約48萬人,(佔香港人口6.8%),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數,但自稱為基督徒和信徒的人數約115萬,而經常上教堂的人數有29萬。
由於信奉基督教人數集中於歐、美發達國家,香港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加上商業機構借節日促銷產品和服務,香港人歡度西方節日的熱鬧情況已蓋過傳統中國節日,聖誕節及除夕倒數掀起全年高峰。
筆者就讀全亞洲最早創辦的基督教學校英華書院(1818年創校馬六甲,1843年遷校香港),大學就讀基督教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但在這13年的基督教氛圍下,至今仍未觸動神經信奉基督教或任何宗教,這可能是筆者人生路上欠了一點甚麼。不過,在聖誕節期間,筆者仍樂於與家人和朋友歡度,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何樂不為?
今年聖誕到來之前幾天,筆者忽然想到基督徒及基督教會怎樣投資?他們會被基督教義規範投資產品和投資策略嗎?如果23億基督徒都依從教義作投資決策,投資基金的組合設計及投資中介體是不是要適應他們的需求,為他們度身訂造?
猶記得5年前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開發伊斯蘭債券市場,至今遲遲未能成事,不就是伊斯蘭教義的規範與香港現時的稅務條例及市場運作有大差距而耽擱了嗎?
基督徒投資取態的疑問
筆者上網查閱及諮詢一些基督教朋友後,發覺基督徒也有對投資甚麼樣的產品及投資取態產生疑問的時候。例如,基督徒投資基金、債券,是貪財嗎?投資理財時只動用自己的儲蓄作長綫投資,也算是貪財嗎?若基金虧損,但仍持有,損利不損本,算不算貪財?主耶穌不是要我們用5,000元去賺5,000元,用2,000元去賺2,000元嗎?(見:溫哥華華人浸信會國語基址網頁)這一連串的問題圍繞住貪財二字。
明顯地聖經教導基督徒不可貪婪,《十誡》之第十誡說:「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以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基督徒為神管理財富
在通脹高企,QE連連推出,不把錢有效地投資,「不貪」會變成貧窮,影響生活質素。投資便含有「貪」的意思,投資而「不貪」怎成?!不同的傳教事工雖以不同的方式和內容去解答基督徒對投資是否貪的問題,但答案原理則不一。基督教認為地球上所有的一切物質和財富,包括由此而衍生出來的金錢和資產都是屬於神的,人類持有的財產只是神委託人類代為管理,人類應跟隨神指導的方法積累財富,做好一個忠心不二成功的資產管理員。
甚麼是神指導的財富積累方法呢?香港宣道會牧函說:首先是態度問題,要誠實,要努力工作;要小心積蓄和細心策劃;要小心用錢;要知足;要節制和判別先後;要不欠下巨債。
依據上述的指引,筆者的理解是,基督徒投資時不應借錢投資。炒孖展、炒期貨,借錢炒樓、投機倒賣便不應是基督徒那杯茶;決定投資之前,基督徒應努力做好功課,投放金錢後,也應努力跟進市場變化,以作適時進退;作為神的財富管家,基督徒必須向神負責,所以不可懶惰不可無知。
耶穌基督叫祂的信徒用5,000元去賺5,000元的意思,不是叫祂的信徒去貪,而是去管好祂委託信徒管理的財富。按祂的指導盡了力去工作,虧損了財富,不會被神指摘,神至多把祂的財富轉託他人管理。
寫到這裏,筆者感悟,基督教的神創造了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不變的,變的只是物質形態的自然改變及人類把它們組合和分解,製造出另類物質和形態。愈多這樣的另類創作,人類愈僭越神的能力,便會觸怒神,人類便愈接近自我毁滅的邊緣。金錢財富是人類利用神創造的天地萬物衍生出抬高自己的身價和地位的工具,由此,人類從原始的大同樂土演變至現今貧富差距,權力高低,善惡相對世界。
如果基督徒不努力在這現實世界中爭取先手,累聚金錢和財富,等於把神創造的萬物的一部分拱手讓出。世上不少基督徒願意把累積回來的財富直接或透過教會或交託個別神職人員回饋社會,這等於主動把神的財富按祂的意旨服侍祂的兒女。
特別基金針對天主教徒
基督教內的支派別頗多,各派別對神的教導有不同的詮釋。比基督新教更早出現的天主教,教義更為保守,例如不許避孕,不許墮胎,天主教徒不應投資於生產墮胎藥的藥廠股和債券。於是,有些基金經理特別設計一些投資基金針對天主教徒及教會的教義。
在香港,生活壓力大,在在需財,宗教團體也須不斷積累財富建立根基去傳揚他們的神和教義。宗教團體的財富除了來自信徒的捐贈,也須以現有財富去產生財富。
大部分宗教團體和較富有的信徒聘請專業基金經理去投資,自己只擔當受託人角色。嚴謹的,把宗教教義融入投資指引,基金經理按指引進行投資;彈性的,讓基金金經理自由運作,只看成效。
在今時今日產品複雜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宗教團體和教徒不得不讓投資指引更具彈性,否則難當好神的委託去管好祂交予的財富。
經濟日報 李永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