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见“Julius Wellhauscn”,in The Biblical World,Vol.39,No.1,1912,p.67。 [2] [德]马克斯·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4页。 [3] 古代史思想大家莫米利亚诺就曾这样总结威尔豪森,“就我们所知,威尔豪森对《旧约》所做的分析性贡献谈不上开天辟地:他把前人谈过的东西,讲得更清晰、准确和有威信。但他是一位拥有非凡力量的史学家”。见Arnaldo Momigliano,“Religious History Without Frontier:J.Wellhausen,U.Wil-amowitz and E.Schwartz”,in History and Theory,Vol.21(1982),No.4,p.52。 [4] 关于威尔豪森的学术传承和思想地位,见 William A.Irwin,“The Sig-nificance of Julius Wellhausenin”,in Journal of Bible and Religion,Vol.12(1944),No.3,pp.160-173。 [5] 关于威尔豪森“底本假说”的外文文献汗牛充栋,汉语文献可参阅陈贻绎,“威尔豪森对早期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载于《东方论坛》2013年5期;另见其专著《希伯来语《圣经〉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34页;以及田海华,“威尔豪森的来源批判及其圣经诠释”,载于《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2期。 [6] 张倩红、艾仁贵《犹太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184-185页。 [7] [美]丹尼尔・沃尔夫总主编《牛津历史著作史》,第1卷主编[美]安德鲁・菲尔德、格兰特・哈代,陈恒、李尚君、屈伯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11月,上册,第95页。 [8] [美]丹尼尔・沃尔夫总主编《牛津历史著作史》,第1卷主编[美]安德鲁・菲尔德、格兰特・哈代,陈恒、李尚君、屈伯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11月,上册第95页。 [9] 详细讨论见 John Van Seters,In Search of History:Historiography in the Ancient World and the Origins of Biblical History(New Haven/London,1983),277-291;and John Van Seters, The Biblical Saga of King David (Winona Lake,Ind.,2009)。 [10] 参见Philip R.Davies,In Search of‘Ancient Israel’,Sheffield:Sheffield Academic Press,1992,p.119。 [11] Daniel Block,ed. ,Israel:Ancient Kingdom or Late Inuention? Nashville:B&H Academ-ic,2008;Lester L.Grabbe,ed., Can a‘History of Israel’Be Writen,Sheffield: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7。 [12]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恺撒与基督》,台湾幼师文化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7月,第569页。 [13]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恺撒与基督》,台湾幼师文化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7月,第570页。 [14]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恺撒与基督》,台湾幼师文化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7月,第570-571页。 [15] [日]幸德秋水《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杀论》,马采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11月,第16页。 [16] 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2月,第351页。 [17] 马克·R.诺顿《旧约的文本与抄本》,载[美]菲利普.W.康福特编《圣经的来源》,李洪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31页。 [18] 梁工主编《圣经百科词典》,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671页。 [19] 任东升《圣经汉译文化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36页。 [20] 张倩红、张少华《犹太人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70-71页。 [21] 游斌《希伯来圣经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3月,第3、9页。 [22]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263-264页。 [23] 任东升《圣经汉译文化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21-124页。 [24]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73页。 [25] 英文版主编[美]安德鲁・劳斯、中文版主编黄锡木、卓新平《古代经注》第1卷,创世纪1-11章导言,石敏敏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4页。 [26] 参看董并生《虚构的古希腊文明——欧洲“古典历史”辨伪》,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223-224页。 [27] Irenaeus Adversus Haereses 3.21.2.奥古斯丁也敘述过类似的故事,City of God 18.42。 [28] 英文版主编[美]安德鲁・劳斯、中文版主编黄锡木、卓新平《古代经注》第1卷,创世纪1-11章导言,石敏敏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4页。 [29]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76页。 [30] 参看董并生《虚构的古希腊文明——欧洲“古典历史”辨伪》,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214-223页。 [31]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74-75页。 [32]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41页。 [33] [英]H.St.约翰・萨克雷《约瑟夫斯评传》导言,陆路译,大象出版社,2019年3月,第5页。 [34] 参看诸玄识、董并生《世界伪史纪年体系来历揭秘》,载黄河清主编《欧洲文明史察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年8月,第259页。 [35]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王林中译,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215、209页。 [36]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263页。 [37]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70-173页。 [38]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73-175页。 [39] [美]菲利普.W.康福特编《圣经的来源》李洪昌中译本第144-14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40]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74页。 [41]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75页。 [42]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74页。 [43]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75页。 [44] [法]伯罗斯特《印刷术和冶金业:两种相关联的历史(15-16世纪)》,吴旻译,载韩琦、[意]米盖拉《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商务印书馆,2008年12月,第143页。 [45]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王林译,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233页。 [46] John Man,The Gutenberg Revolution:How Printing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London:Transworld Publishers, 2010),26,143;Albert Kapr,Johann Gutenberg:The Man and His Invention,trans.Douglas Martin(Brookfield,VT:Scolar Press,1996), 25-29。 [47] J.C.Russell,“Late Ancient and Medieval Population,”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48,no.3,New Series (1958):62;Man,The Gutenberg Revolution,21-25,32-35。参看[英]基思・休斯敦《书的大历史:六千年的演化与变迁》,伊玉岩、邵慧敏译,三联书店,2020年8月,第95-102页。 [48]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王林译,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209-210页。 [49] H.R.Mead,“Fifteenth-Century Schoolbooks,”Huntington Library Quarterly 3,no.1(1939):37-42。见[英]基思・休斯敦《书的大历史:六千年的演化与变迁》,伊玉岩、邵慧敏译,三联书店,2020年8月,第99页。 [50] E.Burke,“Fust(or Faust), John,”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An International Work of Reference on the Constitution,Doctrine, Discipline, and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New York:Appleton,1909),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06326b.htm;“Helmasperger's Notarial Instrument,”Gutenberg Digital(SUB Göttingen),accessed March 05, 2014,http://www.gutenbergdigital.de/g ... /frmnot/frmnota.htm。 [51] “Helmasperger's Notarial Instrument”;Man,The Gulenberg Revolution,147-149;Kapr,Johann Gutenberg,153-159。 [52] “Helmasperger's Notarial Instrument”;Man,The Gutenberg Revolution, 147-149。 [53] [英]基思・休斯敦《书的大历史:六千年的演化与变迁》,伊玉岩、邵慧敏译,三联书店,2020年8月,第97页。 [54] [英]基思・休斯敦《书的大历史:六千年的演化与变迁》,伊玉岩、邵慧敏译,三联书店,2020年8月,第109-110页。 [55]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王林译,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234页。 [56] [法]伯罗斯特《印刷术和冶金业:两种相关联的历史(15-16世纪)》,吴旻译,载韩琦、[意]米盖拉《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商务印书馆,2008年12月,第151页。 [57]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王林译,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235页。 [58]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3月,第29页。 [59] Calkins,“Stages of Execution:Procedures of Illumination as Revealed in an Unfinished Book of Hours.” [60] “Pigment,”Glossary for the British Library Catalogue of Illuminated Manuscripts,accessed October 20,2014,http://prodigi.bl.uk/illcat/GlossP. asp#pigment;Michael Clarke and Deborah Clarke,“Tempera,”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Art Terms,accessed October 31,2014,http://www.oxfordreference. com/view/10.1093/acref/9780199569922.001.0001/acref-9780199569922-e-1658。转引自[英]基思・休斯敦《书的大历史:六千年的演化与变迁》,伊玉岩、邵慧敏译,三联书店,2020年8月,第158-159页。 [61] [法]伯罗斯特《印刷术和冶金业:两种相关联的历史(15-16世纪)》,吴旻译,载韩琦、[意]米盖拉《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商务印书馆,2008年12月,第145页。 [62] [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许钧、钱林森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上册,前言,第17-20页。 [63] Reed,Talbot Baines.A history of the old English letter foundries.London, 1887。 [64] 潘吉星《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4月,第234-235页。 [65] Oswald J.C.A History of Printing:Its Development through 500 Year,chap. 24. New York,1928;Oswald J C.《西洋印刷文化史》.玉城肇译,东京:鮎書房,1943年,第365页。 [66] Oswald J C.《西洋印刷文化史》,玉城肇译,东京:鮎書房,1943年,第365页。 [67]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433-434页。 [68] 取自de Vinne(1875),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433页。 [69] Oswald J.C.A History of Printing:Its Development through 500 Years, chap.22.New York,1928;オスワルト,Oswald JC.《西洋印刷文化史》,玉城肇译,东京:鮎書房,1943年,第333-334页。 [70]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435-436页。 [71] 潘吉星《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4月,第235页。 [72] Ibid.,219。 [73] Oswald J.C.A History of Printing.Its Development through 500 Years,chap.2.New York,1928;《西洋印刷文化史》,玉城肇译,东京:鮎書房,1943年,第14-24页。 [74] 潘吉星《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4月,第238-239页。 [75] [法]伯罗斯特《印刷术和冶金业:两种相关联的历史(15-16世纪)》,吴旻译,载韩琦、[意]米盖拉《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商务印书馆,2008年12月,第143页。 [76] [法]伯罗斯特《印刷术和冶金业:两种相关联的历史(15-16世纪)》,吴旻译,载韩琦、[意]米盖拉《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商务印书馆,2008年12月,第143页。 [77]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王林中译,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236-237页。 [78]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王林中译,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236页。 [79] [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许钧、钱林森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上册,前言,第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