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轉載] 《信仰或非信仰》

作者:小樺子
原連結:>這裡<

這個世界有真理嗎?

左邊的人手握十字架,說代表「真理」的是「耶穌」;但右邊的捧著《古蘭經》,說「真神」叫「阿拉」;後面有人唸唸有詞,說「真諦」叫做「佛」,在「心」中;前面則有人畫了個太極,說「真理」是「道」,充塞萬物之間……最後見到一個抽著大麻煙的嬉皮士,搖頭晃腦的說世界沒有「神」,沒有「真理」,只有「權力」。

這個世界有太多人聲稱知道「真理」,甚至有人說「沒有真理」才是真理。當中以相信神的各大宗教及相信科學的無神論者有較激烈的爭議。我實在不懂分辨,不敢輕言相信以上各家之說。但我相信「真理」的存在,相信「真理」自古皆有,放諸四海皆準,不受信仰之存在所影響。

要找出「真理」固然不易,但若信徒及無神論者的觀點都有共通之處,這會否就是「真理」的一部份?從《信仰或非信仰》,也許可以略知一二。

《信仰或非信仰》內容簡介

《信仰或非信仰》涉及兩個人物:一位是自幼是羅馬天主教徒,後來擺脫宗教,成為「不可知者」的符號學大師安伯托.艾可(下稱艾可),另一位是自幼研讀《聖經》,米蘭教區樞機主教的卡羅.馬蒂尼(下稱馬蒂尼)。二人為信徒及非信徒皆關心的議題作出討論,當中包括:

1. 對末世預言之態度

●艾可問及有何信念是信徒及非信徒所能受用,能從末世思想中尋找積極意義。
○馬蒂尼從對〈啟示錄〉的詮釋中指出末世信仰所代表的積極意義,末日是有出路的,而歷史的流轉是向著進步、自我改善的方向流動,並非停滯不前或倒退。

2. 對生命意義和價值之詮釋

●艾可問到生命的誕生應從何時計起,以及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馬蒂尼認為生命的價值在於活在神的生命之中。他承認難以對生命的誕生時間作出判斷,但他認為生命的誕生在受孕的一刻。

3. 對女性在教會的地位之意見

●艾可相信世俗人應尊重教會的運作及傳統,但他對教會阻止女性擔任神職的做法感到奇怪,並引用宗教思想說明這並非教義上的問題。
○馬蒂尼承認教義上有男女平等的思想,但他認為教會行為深植傳統之中,教會對自身傳統的意義並未能夠完全了解。

4. 對世俗人士堅持倫理道德的根源之探討
●馬蒂尼質疑沒有信仰的人如何能堅持道德,並問到有何價值根源令他們能堅持道德。
○艾可相信道某些德觀念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是人皆需要的。非信徒堅持道德的根源,是出於認同他人的存在,有與他人共存,互相尊重。

讀後感

關於末世思潮:

我們知道積極進取是人生的重要元素,推動著人向前和改進的動力。但末世的思想卻在否定人類的未來,滅亡是人類的宿命,那麼令我們為何要積極,為何要進取?反正末世必然來臨,不如就讓虛幻的影象、音樂娛樂我們的耳目,安然等待滅亡……

末世思想不是陌生的事物,早在中古時代就有歐洲人為著「第二個千年」的預言大為惶恐。今天人的見識廣闊了,疑古惑經之心強烈了,不再輕言相信末世預言,但末世思潮並沒有減退,反而藉著人類做過的傻事而借屍還魂。兩次世界大戰見證了人類自我毀滅能力的偉大,核子武器象徵人類對世界的主宰能力──摧毀世界的能力,人類的貪婪自私令他們沒有吸取教訓,污染繼續,暴力繼續,末世不在預言家的口中,已在人類的眼前。

就因為末日是如此接近,而末日似乎是人類發展所造成,實在教我懷疑:歷史真的在不斷改善嗎?科技是改進了,但人心還跟不上,歷史給我們唯一的教訓還是「人類從來沒有吸取教訓」,科技被濫用下成為人類的大患。如果,如果歷史有「如果」,人類沒有如此進步,是否就能避開末日?

馬蒂尼解釋〈啟示錄〉中,末世的盡頭是希望。他強調歷史不是用來「預測」,而是一個「期望」。他提到,這個問題的關鍵字就是「希望」。

就憑「希望」可以挽救末世?

我想,這個世界之所以令人感到悲觀,充滿末世氣息,原因在於人心的腐朽。自私自利、不智短視一直主宰著這個世界,造成無休止的浪費和破壞。為何自稱「理性動物」的人沒有遠大目光,沒有放下一時私利的勇氣?想想長輩們的教導,不外是「世途險惡」、「要保護自己」、「不要蝕底」等世故的教訓。這就是悲觀主義作祟,太少人相信世間有善,太多人以為世界就是險惡。人人知道自私之弊,知道只要人皆為己,世界是沒有將來的,但出於缺乏對人性的希望,不相信人心可以由公義主導,所以只求為己謀利,不謀公益。反正沒有將來,看得這麼遠又有何用?

只要加入一點希望,給人一個值得期盼的將來,多數人會願意毀掉這個未來嗎?我相信多數人會選擇為這個未來努力,為著一點希望而努力。這一點希望,其實就是每個人的自省。人心原本就掌握在每個人手中,人有希望,人心就有希望;人皆沉淪,人心就會沉淪。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本來就是這樣簡單。

關於生命的議題:

社會充斥著關於生命的議題。究竟墮胎是否殺人?複製人是否道德?或者最直接的問題:我們生而為何呢?

馬蒂尼相信人之生命意義是來自造物主,人的生命是活在神的生命之中。但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我,生命應該有何意義?

我不覺得將生命意義歸於「神」是一合理說法,我並不肯定這個世界是否有神存在(雖然亦不敢否定),將生命意義歸於一個只在精神之中的「神」(我認為)對我這個沒有宗教的人來說並不合理。我認為生命之所以有價值,在於其獨一無二的特性。人的生命不但有獨特的形體,更有一個與別不同的腦袋,擁有思考及觀察的能力。人應該應該珍惜這種獨有的特性,用以欣賞和了解世間上的事物,追求世間的真、善、美。因此,我認為人類生命的意義在其獨一無二。為了讓這個獨立個體能夠保持個性,衍生出人權、自由等現今普世最為重要之道德觀念。

那麼墮胎是否一合理行為?

正如兩位學者所講,界定生命起源並不容易,我認為馬蒂尼以受孕一刻作生命起源是合理的說法。既然受孕一刻已是生命的開始,墮胎無疑是剝奪生命的做法。有人說父母應該有權決定是否誕下嬰兒,孩兒能否得到養育才是重要。但我相信每個人的生命是獨立的,不是其他人的從屬,沒有人有權能夠決定他人的生與死,父母同樣沒有權為子女決定命運,更沒有權墮胎。

珍惜生命的獨特,就是我對待生命的態度。

關於女性擔任神職人員的問題:

我相信在現今社會,男女分工並不如以前般分明。不少女性已證明了她們有不輸男性的才學和能力,職業上的性別歧視並不合符現今社會。但教會對女性參與神職的態度依然保守,實在令人疑惑。

艾可和馬蒂尼均指出在教義上沒有歧視女性之意,也沒有排斥女性擔任神職的理由,但馬蒂尼卻強調傳統深植教會之中,又說教會尚未能對自身傳統完全了解,著實令我疑惑。既然傳統已不合時宜,何以不將之更改?事實上現在已無合理理由阻止女性擔任神職工作,近年傳出的神父性騷擾醜聞更對教會的傳統及組織響起警號:究竟這些傳統還有沒有理由堅持?

教會既然教世人改變世間上不公義的積習,如何不從自身做起,以自省的態度對待教會的事務,反而避而不談?

關於世俗人堅持道德的根源思想:

艾可在此題目上作了精采的回應,他明確地指出道德在世俗上的價值。人是群居動物,能夠承認和尊重他人存在的思想,就是道德的根源。道德的確和承認他者有莫大關係。人既然尊重他人存在,將之視為同類同族之人,就能以對自己(人)的態度對待別人,從自身的感覺推己及人,從而善待他人,這就是最簡單的道德觀念。同樣地,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因此同樣希望得到同類的認同、讚美,或者在做錯事時得到同類的寬恕、關懷。正是在群居的心態下,道德對人類的生活是必要的了。

記得思想家傅柯認為道德是權力的表現,道德的出現和實行都是作控制人的思想和行為之用,是運用權力的方法。而艾可對道德的解說,正好重新檢視道德的意義。道德的存在,不是由人強加他人的,而是人天性使然。就如儒家所講,人有道德自覺之心,每個人都有潛質和傾向仗「義」。道德既是人所必須,更是人的天性,因此道德並非人工之事,乃人之必需品。

最後,兩位學者在對話中顯出理性的光輝。他們在表達自己意見,駁斥對方觀點時,確能做到互相尊重,如艾可在第一次發問時對稱呼上的做法,充份顯示出對對方的尊重。雙方在交換意見時,亦能設身處地,將問題設定在雙方能夠討論的地方,達至交流的目標。這種雙向的溝通態度,才是探討問題的應有表現。

總結

從《信仰或非信仰》找到真理嗎?

真理,未必是主教對〈啟示錄〉的解讀,未必是墮胎不合道德的想法,可能「道德」本來就是對人無謂的枷鎖,有時就看觀點與角度。真理不真理,可能就看你怎樣說就算。

但兩人在對談時的態度和表現,卻隱含發掘真理的方法。能夠有讓人說的器量,有聽人說的耐性,就是尋找真理的道路。所謂「真理越辯越明」,我相信只要人人皆有互相交流,容納不同意見的雅量,不蔽於個人意見,就能拉近和真理的距離,非但「真理越辯越明」,更是「真理越辨越明」。

到人人能夠排除偏見,不會以儒生為迂腐,不以佛陀為頹廢,不以耶教為荒謬,能取各家灼見,人人就能找到自己的真理。
既然如此高舉「容納不同意見」,為何又稱「以耶教為荒謬」為一個需要人人排除的偏見,而非接納它為一個別人可持有的見解?
無他,雙重標準,自己可以排斥別人的看法,別人卻不可排斥自己的;允許包裝成勸勉的批評,卻不允許直接了當的批評(雖然骨子裏相同)。

還有,「真理」是指什麼呢?我才沒興趣去探索「真理」,困為這連「瞎子摸象」也不如,只是「瞎子不知在摸什麼」吧。

[ 本帖最後由 kc 於 2007-2-19 17:41 編輯 ]
有些人需要停止做夢,因為他們沉溺於理想世界,阻礙自己和他人在現實世界中尋找幸福和快樂。

我的網上筆記新聞組文庫
原帖由 kc 於 2007-2-20 09:24 發表
既然如此高舉「容納不同意見」,為何又稱「以耶教為荒謬」為一個需要人人排除的偏見,而非接納它為一個別人可持有的見解?
無他,雙重標準,自己可以排斥別人的看法,別人卻不可排斥自己的;允許包裝成勸勉的批評,卻不允許直接了當的批評(雖然骨子裏相同)。

還有,「真理」是指什麼呢?我才沒興趣去探索「真理」,困為這連「瞎子摸象」也不如,只是「瞎子不知在摸什麼」吧。

作者似乎潛意識上保護現有主流宗教,認為神聖不可侵犯。

而真理方面,作者強調是「自己的真理」呢,我想他是應用「真理」這名稱,而事實上只是指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
「真理即是自己的真理」並無解決問題。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義、人類的將來、以至恆真句(如「阿媽係女人」),我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真理」是什麼東東呢,是指上述的還是其他,抑或是並無指向任何概念,只是個用來拋出來嚇唬人的詞語(例如叫人順服「真理」-即聽從自己的話)?
有些人需要停止做夢,因為他們沉溺於理想世界,阻礙自己和他人在現實世界中尋找幸福和快樂。

我的網上筆記新聞組文庫
我在想,這篇文章雖是出自他人的手,卻說中了網主的心聲。
這位小樺子是一個好厲害的人啊﹗(連帶網主其實也是^^)對於世事有如此深入精僻的見解,感謝轉載分享。

整篇文章之中,我最能欣賞的地方有三點︰

(一)作者認為人類生命的意義在其獨一無二。為了讓這個獨立個體能夠保持個性,衍生出人權、自由等現今普世最為重要之道德觀念。
作者相信每個人的生命是獨立的,不是其他人的從屬
(從︰關於生命的議題)

(二)雙方在交換意見時,亦能設身處地,將問題設定在雙方能夠討論的地方,達至交流的目標。
這種雙向的溝通態度,才是探討問題的應有表現。
(從︰關於世俗人堅持道德的根源思想)

(三)能夠有讓人說的器量,有聽人說的耐性,就是尋找真理的道路。
到人人能夠排除偏見,能取各家灼見,人人就能找到自己的真理。
(從︰《信仰或非信仰》找到真理嗎)

讀後感好長篇大論,請容讓我日後慢慢寫出來。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