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帳戶
登錄
論壇
搜索
幫助
導航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統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離教者之家
»
閒聊
» 新財政預算案, 綜援人仕, 低收入, 黑工
主網站
離教百科
離教文庫
離教視頻
離教IG
手機版首頁
AMP手機版首頁
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新財政預算案, 綜援人仕, 低收入, 黑工
抽刀斷水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抽刀斷水
當前離線
水更流
UID
2
帖子
18094
精華
0
積分
18094
閱讀權限
200
在線時間
6422 小時
註冊時間
2007/2/4
最後登錄
2025/4/13
管理員
1
#
跳轉到
»
字體大小:
t
T
2008/2/28 12:03
|
顯示全部帖子
|
翻譯
|
書面
|
简
繁
回復 1# Jom 的帖子
莊少咁有計,有無考慮加入政府,成為公僕?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對預算案有他的意見,傳媒就是專登剪輯一些「有議論性」的市民回應,包括你見到會火滾的那些。通脹是「劫貧濟富」的稅,部分綜緩人士的眼光可能亦只限於買送貴左等,這次通脹確是急左D,財爺派糖都係抗衡一下姐。
我同意香港人實在驕生慣養了很久,以前自力更生的情況好像已不再見到。工廠帶來污染,即使中國南方廣東省的工廠,亦漸漸因地方富裕而再北移。現在要政府搞返工業,實在困難。同時,以市場主導的好處亦不應忽略,政府太多干涉好容易走錯路。
咁啦,以我亂up愚見,學下基督教,幫D人洗腦,整個官方新聞台,宣揚群策群力才有出路,播下見證,話以前唔努力時乞食,而家又有創意又賺到錢,出多D年輕企業家同隱蔽青年的強烈對比,咁先有激勵作用。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覆
引用
TOP
抽刀斷水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抽刀斷水
當前離線
水更流
UID
2
帖子
18094
精華
0
積分
18094
閱讀權限
200
在線時間
6422 小時
註冊時間
2007/2/4
最後登錄
2025/4/13
管理員
2
#
字體大小:
t
T
2008/3/9 03:19
|
顯示全部帖子
|
翻譯
|
書面
|
简
繁
杜大偉﹕珠三角巨變 港面臨考驗
抽按:說得蠻有道理,轉載至此和大家分享。
【明報專訊】香港聞名的靈活性和再創造的能力,將要面臨嚴格的考驗。自鄧小平於1978年提出對外開放中國經濟政策後,珠江三角洲腹地在未來3至4年,將會面對全面及根本的改變。
兩年前當北京和廣州政府提出要為珠三角工業升格,以減少對低增值出口加工行業的依賴、關閉或遷移污染或耗能源的工廠時,大多香港人都不以為意。但在過去的6個月,當中國政府推行改革的立場清晰後,便引起多方恐懼,懇求獲得更多的調整時間訴求不絕。
強制實行改變是具風險的。在任何層面上,這都是極度敏感的政策。珠江三角洲是聞名的世界工廠,現在它所引起的麻煩可能比它的價值為多。中國的巨大貿易順差成為一個政治藉口。縱然它是名過其實的﹕出口美國每100美元當中,估計只有16美元留在中國(餘數落在出口中國的東南亞、台灣、南韓或日本的再加工和零件成本,或西方跨國企業藉低稅率地方,如香港移轉定價的邊際利潤)。此外,美國的消費者市場可能即將因經濟嚴重衰退而受影響——主要依賴出口美國成為珠三角的致命傷。該區的工廠要盡快減少對低增值出口加工的依賴,和轉移焦點於增長強勁的中國內銷市場更為恰當。
其他的主要改變——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保護已遭受嚴重破壞的環境、去除只有出口企業享有的稅務優惠以達至公平競爭的環境——既然都是遲早要執行的政策,為什麼不現在行動?
敢作敢為同時 冒險好時機
對於北京當局,這政策實施是勇敢的。它預期來年在珠江三角洲大約有1萬間港資工廠會關閉或設立。很多工廠可能已經關閉了。台灣及其他出口加工廠商亦將會受到同樣的影響。預計200萬個職位將被削減——對於一個以創造就業機會為首要經濟及政治任務的國家,這是危險的行動。
當敢作敢為的同時,可能是冒這風險的好時機。一年前製造商投訴招聘員工的困難增加,估計有200萬個職位空缺。所以理論上,減少低增值職位或高污染企業會達至就業平衡。到那時,工廠工人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及工作環境,能促進技術及增加在中國內部進行高增值的工業程序。將來,如果中國繼續引起國際企業有關其貿易順差的指控時,至少它是真正的實質順差。
香港人才剛開始明白在珠三角的改變,將對我們的經濟有巨大的影響。就正如在1978年香港將工業重新安置在深圳和東莞時,使香港由主要出口製造的基地轉化為服務型主導經濟,今次我們的經濟亦將重新再造、定位。我們4個主要經濟支柱之二——貿易服務和物流服務業,在2006年為我們帶來大約84萬個就業職位——將要忽然面對困境。
從事出口服務經濟面對威脅
因珠三角的工廠向內陸遷移,或重組進攻中國內銷市場,使我們從事出口服務的經濟面對威脅。至今我們的物流業並未為建立強大中國內銷經濟的業務作好準備,而香港非品牌出口商也看來未能與國際或內地的知名品牌競爭中國的本地顧客。
我們的港口在過去5年已經受到深圳最先進的港口設備侵佔市場佔有率,港口的長遠發展及角色,亦需要探討。同樣,在航空運輸方面,雖然有很多證據顯示基於我們與世界各城市的良好脈絡及繁密班次,看來我們仍具有長遠作為貨物空運的樞紐的競爭優勢,但我們作為空運樞紐的角色似乎還要加強。
我們另外三個經濟支柱——金融服務、旅遊業及專業服務業——仍然強健,並且毫無疑問會成為未來主要的經濟增長動力。但我們所要面對有關貿易及物流業重新調整的暗湧是不容低估的。如同珠三角經濟和它數以萬計的工廠,因中國持續富裕的國內經濟而受惠的先機,香港應該加深與中國內地的聯繫。毫無疑問,我們與廣東省的經濟會有更深層的融合。這個過程應貫徹我們的競爭價值——成為貿易與金融流通的國際中介人角色。
市場主導是香港競爭優勢
我認識一位製造商,他已經以其創意及活力作出回應。其例子亦清楚說明我們的企業家在過去數十年的靈活性。他在東莞開設生產及出口太陽眼鏡的工廠,於一年前曾僱用1000名外來民工,現今收縮到300人。到7月,他將會只聘用30至50名員工,當中全都是高技術、高工資的香港員工,主要是從事設計、採購和出口營銷。統計上,他是數以千計關閉的港資工廠之一。但背後卻隱藏了他強力增長的計劃前景﹕他將生產工序外判予中國國內的企業。不單止這一個企業——將會有更多的企業會因應新出台的勞動法——繼續變更調整其出口業務,讓其出品的太陽眼鏡可以內銷到中國的本地市場,免除其他的出口加工工廠受出口加工執照的限制。
是的,轉型的勢頭是非常巨大洶湧。能在舊環境得以成功的企業,往往都成為未來的失敗者。它們通常都會發出很多反對與投訴。某些更會盡力嘗試制止或減慢改變。即使非常困難,但政府仍需堅持不被這些意見左右。我們的市場主導就是香港的競爭優勢。如果我們希望將來成功,我們一定要繼續同樣的市場主導。而政府能否有勇氣放手讓市場自身作主導呢?
作者杜大偉(David Dodwell)為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一書作者之一。
2008年3月7日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覆
引用
TOP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
發表回覆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離教者之家
離教者的支援‧有關資訊
閒聊
興趣討論‧原創作品
基督宗教
一軛‧愛情
焦點剪報
網站意見‧版務
資源回收箱
[收藏此主題]
[關注此主題的新回覆]
[通過 QQ、MSN 分享給朋友]
Shout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