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聽《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這首歌,百聽不厭。身為一個愛天主在萬有之上的基督徒,我當然不會沉醉欣賞歌詞裡的那種因三角關係的兒女私情而買醉消愁的意境,但不知為何,就是喜歡聽。是王琪的唱功打動了我?是的,他演繹得很出色,但歌曲能打動人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其內容而非歌手,那麼這首歌的內容有什麼特別能如此吸引我呢?
細細思量一番之後,我終於找到了答案:《可可托海》是在講述一個被愛侶離棄的男人,雖然對方已遠嫁到隔著雪山戈壁的伊犁,但男人還是深情地堅持在可可托海等她回來。這種對愛情的執著、對承諾的堅守、對初衷被放棄的嗟歎,不正就是天主被人背叛後的處境嗎?
這首歌的意境好像二千七百多年前以色列的先知歐瑟亞的遭遇:「上主開始藉歐瑟亞發言時,上主對歐瑟亞說:『你去娶一個娼婦為妻,讓她生淫亂的子女,因為此地淫亂放蕩,背離了上主』」(歐1:2),歐瑟亞就遵照上主的命令,娶了狄布拉因的女兒哥默爾,並且生了兩兒一女。 根據經文推測,除長子外,另外一女一子應該是哥默爾與外人行淫所生的。在成為三孩母親之後,哥默爾淫心不改,還是選擇了離棄歐瑟亞,重操娼妓故業。 之後,天主對歐瑟亞說:「你再去愛那個另有新歡的淫婦,就如我還是愛慕以色列子民一樣;雖然他們轉向了別的神」(歐3:1)歐瑟亞依照天主的吩咐,用錢將妻子贖回,然後對她說:「你要為我安心多住些時日,不要行淫,不要屬於任何人;我對你也是這樣」(歐3:3)。
天主就是這樣通過歐瑟亞告訴我們,祂是如何堅持著對人的愛及承諾,祂雖然對人的背叛痛心疾首,但卻一直盼望著我們浪子回頭。為了拯救我們,祂不惜派遣獨生子降生成人,天主子耶穌基督以自己無罪之身作贖價,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使我們藉著祂的代贖而脫離罪惡和死亡的掌控,重獲自由。耶穌在上十字架前,在「最後的晚餐」舉起杯爵與基督徒定立盟約:「你們都由其中喝罷!因為這是我的血,新約的血,為大眾傾流,以赦免罪過」(瑪26:28)。現在,每當基督徒在感恩聖祭中領受聖體聖血時,就是在向天主承諾堅守這永久的盟約。現在,天主正站在天國的「可可托海」等待著我們浪子回頭,祂將依這赦免罪過的盟約賜給回頭浪子永恆的福樂。
我從一首普通的流行曲,領會到天主的憐憫與救贖,這證明天主聖神正在我身上動工,亞肋路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