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常被武俠小說的「大俠」掛在嘴邊的說話,道出了身為群居動物的人類,我們大家都被自己所屬社會(江湖)中的親情、友情、愛情、恩情,和虧欠、負債、冤仇、傳統、規例、期望、盟約等種種元素所織成的一張大網包圍着,人在網中,無可奈何,唯有適應環境,順應「江湖」的潮流去生活,就連那些放蕩不羈、快意恩仇的英雄豪俠們也闖不出這張大網。然而,世界上任何社會潮流必有異數,孤陋寡聞的我今天瀏覽網頁時,看到了一位衝破江湖罩網的女性 —— 曾國藩的曾孫女曾寶蓀,她雖然出生及成長於清末年間官宦、文化精英的大家庭,卻走上了一條與父輩迥異的道路。曾寶蓀18歲就決意跟隨耶穌,受洗成為基督徒,24歲時創辦了以基督思想為教育基礎的「藝芳女子學校」,培養了一批巾幗棟樑。曾寶蓀這個生於儒門望族的幼枝嫩芽也能攀上基督的葡萄樹幹吸取養分,結出累累的葡萄碩果,她的經歷令我讚嘆的程度,跟香港黑社會最大毒梟洪漢義歸入基督的故事可有一比。他們兩人都是人在江湖,卻能掌握自己命運的真豪傑,如果要跟那些武俠小說的「豪俠」相比較,不知要高出多少個量級。這兩個真豪傑為何能逆潮流而選擇了主耶穌的道路呢?我們認真讀《若望福音》第十章,就能找到答案。在尋找答案之前,先讓我們認識一下古代以色列羊棧的狀況:

「羊棧」是村莊里一個用石牆、欄杆或籬笆圍起來的空地,僅有一道門可供進出。 通常會有幾家的羊群在羊圈內過夜。 各家的羊群被趕進羊棧後,就由各羊主共同僱用的一位傭工看門,牧羊人自回家過夜。 次日牧羊人回到羊棧,傭工給他們開門。 牧羊人叫喚自己的羊的名字,他的羊就跟著主人走出羊棧,不屬他的羊是不會跟他走的。 如果盜賊夜裡爬進羊棧偷羊,羊會驚慌躲避。

現在,讓我們看看主耶穌怎樣通過羊棧的比喻,解釋曾寶蓀和洪漢義為何能逆潮流而選擇了耶穌基督的道路: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凡不由門進入羊棧,而由別處爬進去的,便是賊,是強盜。由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門的給他開門,羊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字呼喚自己的羊,並引領出來。當他把羊放出來以後,就走在羊前面,羊也跟隨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羊決不跟隨陌生人,反而逃避他,因為羊不認得陌生人的聲音。』耶穌給他們講了這個比喻,他們卻不明白給他們所講的是什麼。於是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我是羊的門;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和強盜,羊沒有聽從他們。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可以進,可以出,可以找著草場。賊來,無非是為偷竊、殺害、毀滅;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我是善牧:善牧為羊捨掉自己的性命。傭工,因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一看見狼來,便棄羊逃跑 —— 狼就抓住羊,把羊趕散了,因為他是傭工,對羊漠不關心。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若10:1-14)

曾寶蓀和洪漢義聽到耶穌基督的呼喚就認得他的聲音並跟隨他,決不跟隨陌生人。各位朋友,你們認得耶穌基督的聲音嗎?聽到主耶穌的呼喚,你是馬上跟隨他,還是因為另有所屬,所以身不由己地逃避他呢?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