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分享一個很特別的學習經歷 —— 參透偈語。
某天,我蹺着二郎腿,斜躺在大班椅上,悠閒地暢遊於互聯網。忽然,兩篇膾炙人口的偈語映入眼簾,牽動了我的思緒:「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兩篇偈語都在談人的智慧、心境、和自己的光明本性這三者之間的關係;論到怎樣避免光明本性被黑暗遮閉,雖然雙方所提出的方法不同,前者主張積極精進,保持潔淨;後者則主張心無所住,無所掛礙;但兩者都在強調必須持守一顆潔淨的心,才能拒絕黑暗,守護光明。這使我聯想到聖經的《創世紀》裏亞當、厄娃吃禁果的故事,這故事的元素也包含了智慧、光明和黑暗,還談到了人離開光明時的痛苦和預言將來人一定會重新看到光明。
偈語認為人必須自我努力才能避免光明被黑暗遮閉;而聖經卻強調失去光明的原因是人因犯罪已離開了光明,要恢復光明就必須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跟隨他重新回到天主的光明之中。很明顯,關於人為何會失去光明、怎樣才能恢復光明,偈語與聖經的論述完全沒有共同點。
我是基督徒,在偈語與聖經之間當然選擇相信後者。《若望福音》開篇就講述了人是源自光明的:「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萬物是藉著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他而造成 的。在他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他。」(若1:1-5)聖言就是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就是天主,就是生命的本體,就是光的本體,他創造了包括人在內的天地萬物,所以人一旦離開了天主,就會失去光明,因為自從亞當、厄娃受撒旦的誘惑吃下了禁果,離開了天主以來,「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羅馬書3:23),全人類都被魔鬼撒旦的黑暗勢力轄制著,憑自身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回復光明,在黑暗中行走的人類,就當然不會有潔淨的心和智慧,因為「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始」(聖詠集111:10)。
自從主耶穌藉十字架將救恩普施人類,接受救恩的人得以跟天主重新和好,藉耶穌基督重新進入光明之內。基督要求我們這些回復了光明的人把光明傳播出去,讓更多人接受光明,回復光明:「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瑪竇福音5:14-16)「我身為光明,來到了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若望福音12:46)
上述兩篇偈語以前看過無數次,但這次卻令我產生屬靈的思考,「菩提樹」使我想到知善惡樹的果子的罪根,也聯想到救主耶穌基督:「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正如枝條若不留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也一無所能。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作。」(若望福音15:4-5);偈語的「明鏡台」則提醒我要使自己發揮鏡子的作用,將天主的光明反射給仍在黑暗中的人。
看到自己在這個角度去參透偈語,覺得很奇妙。這應該是天主聖神在啟發我 —— 光明的本體在引領我學習。「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他的人,就是那些按他的旨意蒙召的人,獲得益處」(羅馬書8:28),原來也包括使用家喻戶曉的「偈語」協助我們獲得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