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樓資訊內容:
英國溫徹斯特大學社會學家Eric Anderson
埃裡克·安德森博士說,這些有宗教信仰的人
經常拿宗教作為寬諒自已的藉口,
所以他們就更有可能欺騙和更不容易感到內疚。
3樓 beebeechan 寫道:
當人只為了要反基,便失去智慧,
連怎樣去判斷一片資訊的能力也喪失。
當了假資訊,假先知的奴隷。
結論:
若英國溫徹斯特大學社會學家Eric Anderson 埃裡克·安德森博士對有宗教信仰的人之公開評論,是根據
美國一家專門媒介婚姻外遇的網站Ashley Madison, 針對60000名居住在美國的網友, 所作的網路調查發現數據而做的結論,那麼 beebeechan 的意思是這位社會學家Eric Anderson 埃裡克·安德森博士也缺乏智慧?連怎樣去判斷一片資訊的能力也喪失?當了假資訊,假先知的奴隷?-------這位
埃裡克·安德森先生的社會學博士白唸了?
附註:
各種事件與信仰相關性之統計調查數據,依其性質內容區分:
a-交通事故:其形成原因為外力不可抗拒之因素,在意願方面為:無預期,非自願性, 非主動性,無需求性.
b-上外遇網站找外遇:其形成原因為可抗拒之因素,在意願方面為:可預期, 自願性, 主動性, 有需求性.
1- a 與b因屬不同性質, 因而無法類比.
2- 以心理學和社會學層面來說:一個可預期,自願性,主動性, 有需求性的行為(如上外遇網站找外遇)或行為模式(重複性行為), 其行為組成因子包括:信念, 人格特質, 個性, 價值觀, 人生觀, 道德觀, 情緒和精神狀態, 認知行為功能, 內在需求, 人際關係, 生活環境...等.
3-宗教信仰,尤其一神教獨裁式洗腦的信仰,對於其信徒所有的行為組成因子的影響是全面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