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頁那麼長,一晚真的打不完,先論一點,慢慢來-_-
第一頁: 一整版沒論點...唯一一個POINT是最後那個Post的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不過這之後跟其他論點一起再議。
烏大龜第二代 6/16/2009 12:33 PM
第一因= axiom = the smallest set of reasons (因)
Axiom is based on common belief which is physically invariant (e.g. It is no point in explaining why points are components on line - it is a logical concept when the concept of infinity is generally accepted by the general public. So speaking of axiom, logic is but based on ideology. If the politicians of ancient Greek managed to kill ALL proponents advocating infinity, I don't see if calculus will still exist so far.
第一個Point就要說到一個哲學家不常用的F-Word...
「錯。」(False)
Axiom (公理),是語言/邏輯上自身的基礎假設,它之所以沒有被「證明」,完全只是因為找不到一個更加「原始」的邏輯假設去證明它,它只是邏輯上建立該當語言的基本元素,至於那個Axiom在物理世界中是否通用,該當語言是否能描述我們的世界,完全是需要經驗去驗證 - 畢竟在語言本身的領域當中,Axiom到底在現實世界通不通用,完全是無關宏旨
比方說無限的點接續成線,是一般幾何學建構上的假設,與在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一條「線」根本毫無關係,我們之所以仍然用幾何學作為物理學上對世界的此知的語言,是因為經驗上那是最為方便的應用工具,甚至我們根本就知道一些數學的思維在物理上「嚴格而言」是不相通的,只是因為那個差別非常之小,所以我們仍然用這些數學方程來做一個相對地準確的測量標準。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物質("體"/"線")都是由有限數量的原子/粒子(點????)所組成,如果物理學家成功建構並驗證量子引力論的話,搞不好其實線根本就不存在。)
倒過來,隨著人對於物理世界的認知,數學的概念本身也有發展和改變
比方說,古希臘人的幾何學就有著「平行線永不相交」的假設(那是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的基本元素),但是在愛因斯坦的時代,因為日蝕時觀測到的太陽旁的星光射偏的關係,造成了「到底是光線不是直線前進還是真正的空間中平行線不一定永不相交」的討論,結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往後更多的觀察中成為主流,而這個古希臘的假設也「降等」成為幾何上特定坐標系統的定義。
而「萬物存在第一因」則是一個事實性的語句,它並不是一個語言的假設,反之,它是在語言中一個描述我們的世界的說法 - 如果世界上是有一件事情是沒有任何原因而自己發生(實際上如何去介定這個「一件事」如果介定「原因」?看到這樣,就應該明白這個所謂「萬事皆有第一因」的證點本身的糢糊性),那這句話就是「錯誤」的 - 它並不是我們的世界的正確描述,說出來也沒有意義 - 除了在講者腦內的幻想世界以外。
簡單而言,「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和「美國總統叫喬治布殊」可完全是兩個不同形式的statement(實際上它正是Hume指出的"概念間的關係"和"現實世界的描述"兩者的分別,聲稱李氏那個明白地指向第一因論證邏輯上無法自證的論點是「邏輯與實證不分」的人,自身卻分不開這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