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靈魂來世界遊戲或體驗論,現實佐證

如果有神有創造者,也有來世,那世界似乎最接近是遊戲體驗論,上帝係PROGRAMMER,人的靈魂來體驗,而不是報恩機會,或因果報應,或信心測試場。

主要佐證:
世界的穩定性(不像隨機產生)、
殘酷性(不像一個仁慈的神)、
世界也講愛、良善和互相幫助(不像魔鬼創造)、
互相捕食性(如是善行論或靈魂測試場,要求生命在互相捕食世界中行善,有點怪異)、
絕大部份人無法記到前世(如是地球酷刑或監獄說,則應該會記到前世,且不能自殺。如遊戲論則合理,忘記前世可增加遊戲的刺激度和投入感)、
絕大部分人看不到靈魂和神靈(看不見祂,但又要求人信神,便有點怪異。如遊戲論則合理,看不到神靈可增加遊戲的刺激度,減少參加者向神靈祈求,減少參加者向神哭求減少遊戲的通關難度和作弊)、
部分可控性和部分隨機性(像遊戲的隨機性和可控性)、
人類有愛旅遊體驗,包括到主體公園玩刺激過山車、看勾心鬥角或恐佈片(人類心理很多本身就愛體驗刺激的遊戲)、
現代社會富裕但有了互聯網後出生率極低(已有娛樂佔據、不想生育;生孩子的體驗遠不及互聯網和全球旅遊給人們的體驗),但古代沒有互聯網在悶下即使極端貧窮仍想不斷生育(找刺激)
雖然無法完全提供科學上認可的實際證明或反證,但可根據世界情況判斷其刎合性。

我們發現,靈魂到世界玩遊戲論,似乎是眾多世界存在的可能性(包括宗教、推測、哲學或假說)中,最刎合現實世界的

如果遊戲論是真,也可能有一定的預測性

未來預測性:如遊戲論是真,未來應有更多探索或娛樂的高科技,但無法減輕大多的痛苦(例如疾病、焦慮、死亡),對於人生或宇宙終極問題,永遠在懸空或永續討論而無確實答案的狀態
雖然有很多宗教,都形容人生是客旅或夢境。但遊戲(特別網上遊戲)似乎比客旅和夢境更像真實

夢境:自己的夢境不會影響別人夢境,但玩家在遊戲中的行為,可以影響其他玩家。

客旅:客旅表示自己來地球倒訪,不是長住,這點是刎合的。但客旅不會尋求改變當地環境,只是探訪,不留痕跡,人類雖然沒法完全改變地球環境,但總帶有一些影響力,不是完全不留痕跡。而且,大多數人的生活,絕大部分時間是都是上學、上班,照顧小孩、食飯沖涼睡覺,而不是周圍旅行和探索,但在上學、上班和照顧小孩過程中,總會遇到挑戰,這更像一個遊戲,而不是旅行。遊戲一般總會帶有任務(如上班)、挑戰(如資源限制)、難度與刺激(既講互相合作、互相愛護、又講互相競爭、互相嘗試消滅對方),這顯示靈魂來世界玩遊戲的可能更刎合現實。
另外,火葬大流行,人體冷凍未能成功且乏人問津,遺體長期保存缺乏市場,無科學家願意研究人體冷凍或暫停生命,可能亦是遊戲論佐證。

火葬:確保死亡後,肉體快速完全毀滅,靈魂更容易抽身離開地球這個遊戲世界,更快選擇會否想繼續以其他角色玩下去。

人體冷凍技術及遺體保存技術並不普及:雖然民間好像有強烈保留全屍的執念,但統計上,即使富人,也很少選擇遺體長期保存或人體冷凍技術保存。因為當選擇了人體冷凍或長期保留遺體,遺體被冷凍保存下,是生是死難以判斷,靈魂無法知悉應否離開,還是留守在遺體上。此外,如靈魂選擇留守遺體,對靈魂來說實在太悶,無法忍受。

主流科學家態度:研究增加人生體驗的科技作主導(互聯網、人工智能、飛機、高鐵、交通基建、全球旅遊),其次才是減少疾病痛苦的醫療科技,再其次才是延長壽命的技術,幾乎無人研究遺體保存、暫停生命、人體冷凍技術。

以香港為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在擴建機場、高鐵、口岸、港珠澳大橋,而不是醫院和醫學院,然而,香港人均壽命比起投資大量在醫學研究的美國更高
本帖最後由 dior13dior13 於 2025/8/8 10:35 編輯

遊戲論是錯的,生存競爭是對的

遊戲體驗是錯的,個體生存條件是對的

為體驗而體驗是錯的,一切賦予附加條件是對的

指定體驗具有可能性
本帖最後由 dior13dior13 於 2025/8/13 10:12 編輯

一方面認為自己很行,二方面又不知要付出代價!
才會授予無條件的體驗理論!
遊戲論是錯的,生存競爭是對的

遊戲體驗是錯的,個體生存條件是對的

為體驗而體驗是錯的,一切賦予附加條 ...
dior13dior13 發表於 2025/8/8 10:20


如果遊戲體驗論不是正確,而是一場生存鬥爭,那麼

為何:
1)那麼多人熱愛旅遊,包括出國旅遊、國內旅遊、本地旅遊?
2)為何那麼多人的人生目標,是環遊世界?
3)為何那麼多人熱愛去主題公園(如海洋公園、迪士尼)玩機動遊戲(過山車、海盜船)

雖知道,旅遊對生存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反而增加生存風險(例如因身體未能適應當地氣候及微生物環境,導致的健康、疾病問題;因未能熟習當地文化,陷入誤會及詐騙)。

去海洋公園過山車,海盜船等機動遊戲,直情貼錢買難受,點解咁多人會熱愛?
一方面認為自己很行,二方面又不知要付出代價!
才會授予條件的體驗理論! ...
dior13dior13 發表於 2025/8/9 05:57


回顧歷史,一開始是敬畏自然、敬畏上帝。後來發展出善惡因果輪迴報應論。再後來發展出救恩論。最後才發展遊戲體驗論。遊戲體驗論主要是在20世紀後,特別宇宙模擬論及電腦發達後才開始多人相信。

如果你所講是正確,應該係落後貧窮的古代才最多人接納遊戲體驗論,而非先進的現代。
另外,生物為生存的互相競爭,也是靈魂來世界體驗這個遊戲的一個重大部分。生存論與遊戲論並沒有矛盾。遊戲是靈魂來世的目的,生存競爭是人生或其他生命來玩這個遊戲的最核心部分。
或可考慮基因體驗論:基因想將自己複製繁衍,旅遊可增加相關機會,或面對挑戰亦可亦有利基因的散佈。

有沒有上帝program基因可另作別論。按演化論,沒有類似program的基因會遭淘汰。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或可考慮基因體驗論:基因想將自己複製繁衍,旅遊可增加相關機會,或面對挑戰亦可亦有利基因的散佈。

有沒 ...
抽刀斷水 發表於 2025/8/12 02:14

呢個有道理
但點解7至12歲小童也會愛玩過山車?不過呢個可以解作係預先訓練體能吸引異性。

但又,為何50歲以上和停經後的女士,60歲以上男士,都有很多愛旅遊呢?
如果基因論
理論上男士會更愛去旅行,但實際似乎很多女士比男士更愛旅遊?至少男女在旅遊興趣上差距並不大?
另外,理論上,女士停經後,男士退休後,應該不喜歡旅遊,但實際情況,卻有很多退休人士想去旅行呢?
按演化論,沒有類似program的基因會遭淘汰。
抽刀斷水 發表於 2025/8/12 02:14


旅遊的話不會。
因為人可以搞本地交配繁殖,也可以到外地探險繁殖。
演化論來說,愛旅遊的好處,主要可以加強 genetic diversity,以及可能係古代(特別男士)可能增加一點 sexual attractive,而弊處是被殺、被傷害、被感染的風險,以及另自己所在的族群及家人擔憂。
理論上兩者會共存,而且喜歡旅遊者,應該不會比不愛旅遊的人士多。
不如咁講

演化論所講的演化機制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誤導甚至是錯誤,正確應該是「物競天擇,適者繁殖」。

1)如果人類最終演化到可以人人活到15000歲,但無任何人願意生育,最終人類也會滅絕。

2)蚊子、螞蟻、細菌的個體生存能力非常弱,但繁殖力極強,最終可以捱過數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物種仍然存活著。
因此「物競天擇,適者繁殖」可以解釋到人喜歡旅遊(為增強繁殖機會,以及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生活的地方),但難以解釋停經後女士和退休男士,仍然很多喜歡國際旅遊?
雄性和雌性都想增加自己基因受到寵幸的機會,上年紀的也想去旅行,也如上年紀的也有性慾一樣道理,退休後時間多了,就想去多些旅行。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那麼,停經後的女士(無法生育),仍喜歡愛旅遊,又如何解釋呢?

男士或許可以解釋得到,因為退休後仍有機會生育,只是出現的問題會比較多?
停經後的女士,已無繁衍基因後代的作用,本體是否危險也再不要緊,也沒有必要改變他們原有喜愛旅遊的嗜好。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停經後的女士,已無繁衍基因後代的作用,本體是否危險也再不要緊,也沒有必要改變他們原有喜愛旅遊的嗜好。 ...
抽刀斷水 發表於 2025/8/12 21:48

如果是「求生論」,而非「遊戲或體驗論」
那麼,停經後女士,仍有自我保護的功能,同埋通常婆婆嬤嬤會照顧孫兒,因此理應避開危險(旅遊會增加因身體不適導致的感染,或文化不適導致的意外或衝突)
本帖最後由 dior13dior13 於 2025/8/13 10:34 編輯

一方面認為自己很行,二方面又不知要付出代價!
才會授予(無)條件的體驗理論!

抱歉,「無」沒有打出來!
你會誤解我的意思!

20 人车队违规穿越罗布泊,4人离奇失踪,找到时已经碳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Mim-z4CUbE

一切都是由各體有獨立意識後開始「想」唯因,以至於杜拜建築的徒發齊想,但是生為人最大「因」為「生存」,能體驗是條件上的賦予!
遊戲體驗論,是出於上帝掌控一切為第一「因」,加上因超能力人仕所做出的無法理解並且也理解不足的事由,因所導致!
20 人车队违规穿越罗布泊,4人离奇失踪,找到时已经碳化

這正正示範了,人為了旅遊體驗,可以去到幾盡。
一方面認為自己很行,二方面又不知要付出代價!


你係咪想講,很多人喜歡體驗,但無想過體驗要付出的代價是那麼大
(例如低估過山車的刺激程度,低估上珠峰的難度)
但也有很多人玩完過山車,再挑戰十環過山車。
很多人行完珠峰後,想再挑戰更難的K2山峰
很多人去完哈爾濱體驗冰雪後,想去漠河,或南極體驗更凍的冰雪世界。

一切都是由各體有獨立意識後開始「想」唯因,以至於杜拜建築的徒發齊想,但是生為人最大「因」為「生存」,能體驗是條件上的賦予!
遊戲體驗論,是出於上帝掌控一切為第一「因」,加上因超能力人仕所做出的無法理解並且也理解不足的事由,因所導致!

唔明你想表達甚麼?

如果你想講,人先為生存,後才想體驗人生 ?

但我意思講緊,你靈魂黎呢個世界之前,就係為了體驗呢個地球世界的人生苦與樂,為了增加刺激度,你不能知道自己的前身或未來,也不能知道你是遊戲前和遊戲後的狀態。

我認為呢個講法,係眾多宗教或宗教哲學中,最合邏輯,跟現實世界最刎合,最無矛盾。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