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猶太跟羅馬(2)

耶城慘劇

展轉又過了幾十年,這時的羅馬皇帝,是有名的哈德良(Hadrianus,或英文 Hadrian)。他是那個時代羅馬少有的明君。如果諸位有機會往英國北部旅行,在約克市(York)北面,有一條英國長城,橫越英格蘭。那長城就是有名的Hadrian Wall,是哈德良皇帝建造,防止北方的蠻族南侵。

任何的暴亂,可能都是為了一些小事。公元131年那場讓猶太人萬劫不復的暴亂,也是因為一些外人看起來不重要的事而發生。羅馬人向猶太人徵收一種特別的稅,猶太人反抗,羅馬人更高壓,他們更反抗,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懲罰那些不聽話的猶太人,哈德良在耶路撒冷的猶太聖殿上裝放羅馬的庇護神的神像,更嚴格規定,禁止割禮。這兩事,馬上有如地層岩漿,通過火山口一般的暴發出來。

這樣的場面,肯定會有人挺身而出,身當民族英雄救星。131年秋,一位猶太人 Bar Kokba 與另一猶太拉比(猶太的祭司職)Rabbi Akiba 帶頭反抗。Kokba 更稱這是一場聖戰(比後來的回教徒,早了好幾百年),拉比在後面用宗教理論替他背書。他更自稱是猶太的救世主,猶太的王。

身在羅馬高壓統治下的猶太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敢反抗。任何相類的情況,都會有激進與溫和兩派。一旦激進派成了氣候,溫和派就會消聲,之後整個方向都會走向不歸之路。

新的猶太王,很快就將駐守不多的羅馬軍團趕走,自己稱王,更鑄造錢幣以確認自己的成就。開始的時候是零星後援,後來得到多方支持,甚至海外的猶太人也回家助戰。在羅馬軍團沒有及時反撲之前,這位激進的猶太王,統治了整個猶太人區一段時間。

他當然將羅馬的神像打爛扔掉。但另一 “暴行”是他開始誅殺自己人。羅馬命令禁止割禮,因為這是猶太人的特別傳統,沒有割禮,就不能當猶太人。猶太王將所有住在耶路撒冷而沒有割禮的人全部殺死,不這樣不能突出自己的革命豪情。當時的猶太人,有信猶太教,也有信基督教,信基督教的當然是以洗禮代替割禮。這樣的革命豪情,只能將基督徒跟猶太教信徒的關係對立,甚至決裂。

猶太人首要的悲劇是內鬥不斷,且都是非常激烈。

離散之始

哈德良的部隊,很快的就回來,134年,羅馬大軍攻進耶路撒冷。兩年多的戰鬥,五十多萬的猶太人被殺。再過兩年的零星追剿,最後的對抗,在耶路撒冷南部的城市貝提爾戰火熄滅而告終,那天是136年9月26日,離開上次猶太人給徹底鎮壓,剛好是66年。不知6這個數字,對猶太人是不是有點不同意思。

這次的鎮壓,可能沒有上次的那麼血腥慘重,但後果更嚴重。哈德良馬上執行一影響後世非常重要的決策-離散。所有猶太人,或所有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都要離開,到甚麼地方去,政府不管。但信奉基督教的猶太人可以留下。

哈德良且將耶路撒冷徹底破壞,從新建設。今天耶路撒冷城的城市佈局,是猶太人最大的敵人哈德良設計。

猶太人已離開,這塊土地,再也不能用猶太命名。哈德良改名為巴勒斯坦,此名由136年開始一直用到以色列國建立之前。對土地原居民持同情態度的人,也稱那裡為巴勒斯坦。但這種稱法的聲音,越來越微弱。

沒有甚麼救世主,沒有激烈對抗,羅馬人也不會用這種極端的手法對付他們治下的不同民族。這是猶太民族的宿命,也是該地區不穩定的一個宿命。誰對誰錯?

後記

這裡試圖引述當年(約兩千年前)一位史學家對當時發生的評論:

“猶太教徒對於與自己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縱然沒有表現在外,但內心經常充滿著激烈的憎惡。”在猶太教徒的眼中,所有非猶太教,都不是宗教,是迷信。

猶太人在羅馬世界時,最大的衝突對手不是羅馬人,是希臘人。希臘人找羅馬人仲裁,羅馬人方才發現治下有這樣奇特且傲慢的民族,之後開始衝突不斷,不斷升級到後期不可收拾。

希臘人,是最早信仰由猶太人傳播出去的基督教,兩教衝突的來由,超越兩千年。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堂,裡面很多是用古希臘文,不是用希伯來文。最早期的外語《聖經》,是用希臘文寫,翻譯自希伯來文。

333

2012-02-29
5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