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讀完張潤衡的自傳後寫出以下引文:
https://www.threads.com/@hinz.wong/post/DNIOamJxhPe
張潤衡的自傳
借了些有關八仙嶺山火的書,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本,當然是張潤衡的傳記《過渡期——八仙嶺山火後再生記》,出版於山火後8年的2004年。不過自從這些年來他的言論引發的爭議和前後不一問題,大大削弱了本書部分內容的可信性。例如,不論在休息時還是收拾背囊的物品時,都沒有提過Gameboy。
//我和同學李雋文一起邊說邊走,直至走到馬騮崖與小平園中間的斜坡上才坐下休息。大約坐了十分鐘左右,我好像感覺到有些甚麼事情似的(直到現在我還不能形容那是甚麼感覺)。當我一站起來,看到的是山下起了火。周Sir邊喊「山火呀,走呀」邊往上跑,他身邊有幾個女同學也跟著他一起向上跑。當時,風吹得很起勁,火勢很大,我知道只有爬到山頂的大石崖上才可以保命,所以我和李雋文便立刻向山頂狂奔。//(p.5)
//絕望的眼淚從我眼眶失控地湧出,我用盡最後的力氣大喊:「主耶穌基督,請救我,我不想死呀!」之後,我像看見一道黃光,跟著便倒下了。
不久,我醒了過來,看見自己身上的衣服大多被燒掉。
在身旁十米外左右,依然有火正在燃燒著。我不覺得太痛,但是我感到很累和非常口渴。我嘗試站起來並拿起身旁的水瓶,正要把瓶蓋扭開,可是我怎樣扭也扭不開。最後,我還是放棄了,把水瓶棄在一旁,跟著便開始查看從我背囊裡散落在地上的物件,當中發現了我的錢包和已被燒壞了的walkman 及相機。//(p.7)
另外,書中還有不少部份能側面反映他的性情,如陳曉蕾和母親的文章等等。
(張潤衡的母親)張黎德貞在〈一本書的誕生〉中提到:
//我當時的感覺是兒子做事太表面,欠缺內涵。他身邊有太多人無條件的關心他、幫忙他,很多事對他來說,太容易達成了,所以不懂得珍惜及感激,只懂得接受別人的嘉許,將所有榮耀往自己身上堆。他把寫書想得太輕鬆容易,成功了,可能令他更驕傲;失敗了,又可能承受不起,影響學業。果然,不幸的事情終於出現——他突然曠課數天,了無蹤影,連身在三藩市的舅舅也無法跟他聯絡;直到我們在電話錄音裡威脅要報警,他才回電報平安。
當時,他自己也不知發生何事,只覺得情緒極度低落,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後來我們從心理學家那裡知道,兒子為了寫書,要回想太多可怕的往事;但家人又不在身邊,感情無法宣洩,所以情況非常危險。//(p.119)
再補充一個小事件,可見當年張潤衡是一個不甘受冤枉的人。假如他多年來一直被冤枉跟山火有關,他卻沒有趁節目機會澄清和協助找出真相,實在很難理解。
//工作當日,我們的隊長不在隊中,不知何故李Sir找了我出來,要我暫代隊長。當時,大家都只是剛升上中一的少年,誰會不頑皮呢?結果大家把木工室弄得滿地油漆,而我因為背著隊長的名,一直沒有和別人一起搗蛋。可是,身為隊長的我,卻首當其衝被李Sir痛責一番;我受了冤枉當然不會屈服,接著便開始了我們第一次的爭辯,但是在大家的爭辯還未有結果的時候,八仙嶺山火意外便發生了。//(p.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