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轉載] 單身基督徒的困擾

單身基督徒的困擾
作者:簡榮渭
教會裡姐妹的人數似乎總是比弟兄多出許多,
而獨身又被認為是少數人擁有的特殊恩賜,
因此「不婚」常常被看成是次一等的選擇,
造成單身信徒不少情緒上的困擾,
更扼殺了他們的屬靈動力。
本文作者簡榮渭牧師提出:
單身原本是教會優良的屬靈傳統,
是值得鼓勵信徒主動選擇的生涯方式。
究竟教會普遍流行的婚姻神學,有所偏差嗎?
本刊歡迎讀者不同觀點的回應。


單身基督徒比其他的單身者有多一重的壓力:信仰。基督教流行的教導似乎都是鼓勵結婚的。
1. 一定要結婚嗎?
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
從此以後,人類認定了結婚是件好事,「結婚真好!」的歡呼聲,響徹雲霄。既然大家都認定結婚是好事,那麼,相反來說,不結婚當然就不是好事囉。
因此,如果我們去問一個已屆適婚年齡而遲遲未婚的男子或女子:「你為什麼還不結婚?」他一定會低頭抱歉不已,不斷的請求你諒解:「快了,快了。」或是「紅娘不牽線我也辦法。」並且不停的作出解釋。
誰也不敢違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天意。
在婚姻這件終身大事上,基督徒作為上帝的最「乖巧」的孩子,對於貫徹此偉大的真理,當然不落人後。自從500年前,改教家馬丁路德認為獨身是一特殊恩賜,只有少數人獲得,婚姻卻是大多數基督徒定下的旨意,教會更是義無反顧的積極鼓勵婚姻大事。

2. 人數鉅大落差
在教會中,只要用眼角掃描一輪,任何人都會發現,未婚女性肯定是占了大多數。教會的男女比例極為懸殊,女性的人數一般比男性高出一倍到四倍之間,有些教會的比例差別更高,不同的年齡組和不同的地區可能出現極大的差別。
雖然尋覓對象不是人進教會的原因,但是大多數的女性信徒還是選擇基督徒為終身伴侶的首要條件。只是眼前的事實是,人數十分不對等,任由你如何的搭配,還是無法解決擇偶的困境,因此,愈來愈多的單身女性信徒對於能夠在教會內找到如意郎君深感失望。
根據去年英國一項調查,英國的女性基督徒比男性多出兩倍以上。調查顯示,每一個30~39歲的單身男性,就有兩個相同年齡的單身女性。在40歲的年齡組,男女的比例是一對四;到50歲的年齡組,比例變成一對六。此項調查引起英國的媒體廣泛的注意,有三份的全國性的報章跟蹤報導,並且電台還做了一系列的訪問。外界這麼熱烈的興趣倒讓教會吃了一驚,因為調查的結果只是在數據上印證信徒早就知道的事實。這種事實可能對外界來說是件新鮮事,因為這與整體的社會未婚男性居多的現象,剛好是相反的。
今年34歲在某大公司擔任秘書的愛絲是典型例子。她說,「我覺得能夠在教會裏找到如意對象的機會實在是有限。我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持守高水平的要求,同時接受單身的可能性;二是如果我真是很想結婚,就必須降低擇偶條件。不過,我可以告訴你,經過這麼多年單身基督徒女性的生活,實在痛苦難熬。」
根據上述英國的調查,就算教會有尚未結婚的男士,基督徒女性常常嫌對方的條件不符合理想,而不願意發展任何進一步感情。這使得原來男女不均的問題而造成擇偶困難更加複雜。
32歲的志福是教會裏勤快的弟兄,團契凡有什麼活動,需要借用他「免費」服務,如散會後送單身姐妹回家,搬運笨重物體,探訪缺席的契友,永遠樂意幫忙,隨時應召,絕不推三推四。然而,即使他期望能夠在教會中找到一位終身廝守的伴侶,但是到目前為止,他依然是孤家寡人,與教會的姐妹還是無法突破「弟兄姐妹」的階段,對於自己的現況,他似乎提不出任何具體的成因。

3. 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
教會姐妹年紀愈大,找到合適伴侶的機會就相應的減低,她們不免自問,「為什麼別人嫁得出去,我卻嫁不出去?」
任誰都知道,教會的姐妹素質、修養、愛心、品德都比教外的女子來得高。社會上有很多的非基督徒男性,對於選擇一名基督徒女性為配偶的意願頗高。從教會的姐妹頻頻的問,「基督徒可以與非基督徒結婚嗎?」就知道她們在外頭是頗得到讚賞的眼光。
認真的思索之後,擔任市場經理的麗思發現,「自從出來社會工作,這12年,我一共拒絕了6個男人的追求。有2個是同事,2個是客戶,1個是我的上司,最後1個是舊同學。他們全部有一共同的缺點:非基督徒。價值觀和人生觀差距太大,不容易產生感情。」
若是我們的姐妹要堅持非基督徒不嫁的話,她們大多數將面對嫁不掉的窘境、難堪。因為教會姐妹的數目實在多出很多,因此堅持以信仰作為擇偶的條件,從邏輯上來說,等於是大幅度增加守單身的機會。「信與不信的不能同負一軛」,姑且先不說這是正確的信仰態度,只是,這種敬虔實在有點悲情的味道,不是嗎,她們自己定下的遊戲規則叫自己只有極微的打贏的機會。
但是,如果我們就因此認定有擇偶困難的都是姐妹們,弟兄們大都如魚得水,因為「物以稀為貴」嘛,那麼我們就大錯特錯了。說實在的,弟兄也一樣面對找不到對象的窘境,並且數目也不少呢。
「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與教會的姐妹相處。我不了解她們,不知道該怎麼和她們說話。」威文不確定的自問,「她們性格成熟、待人穩重、做事認真,要去追她們恐怕很不容易吧?」
在教會裏無法成功尋到配偶,不少的弟兄姐妹把目標轉去“外頭”,找到對象後,總是想方設法的把對方引入教會,不過成功的例子並不多見。
國漢為了結交教會外的異性朋友,教會裏反對的態度引起他的負面情緒,他以緩慢的聲調說,「我認為,教會裏那些已經結了婚的人很難明白我們單身人的焦慮,他們時常批評我們,但他們不曉得寂寞往往會把一個人逼瘋---」
彼得是電子工廠的技術員工,他一臉無可奈何的說,「在工廠裏,有一位女工,我們談得相當的投機,可是她不肯跟我來教會。」
過了“許多年痛苦的單身基督徒生活”,37歲的愛麗絲決定嫁給一位非基督徒同事。她說,「與非基督徒談戀愛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別是要求他能夠體諒你的信仰立場。不過,除此之外,我還要什麼選擇呢?」
有些基督徒處在婚姻與信仰不可兼得的兩難之間,魚與熊掌,他們會捨棄信仰而選擇婚姻,也許這不是最“理想”的婚姻,卻總比生活在單身的陰影下,長期承受那種不踏實的擔心、猶豫、焦慮來得好。
容容無奈的說,「這根本不是什麼選擇,我和他走在一起已經五年了,又有了婚前性關系,想不嫁都不行。」
這些不顧周圍關心的人的勸告,一意孤行的人,他們與非信徒結婚後,通常很難得到教會的精神上的支持,也不容易搏得家人諒解和接受,自然而然的,與其他的信徒越行越遠。
秀芳年輕時曾擔任青年團契團長,她的丈夫是非信徒,她說,「結婚前,他還啞忍我上教會;婚後,他媽媽也對我星期天一早就不在家,頗有怨言的。為了避免太多的衝突,開始時只是減少次數,後來慢慢的也就習慣,不再去教會了。」

4. 為什麼“待嫁”的不配“待娶”的?
這裏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教會有很多“待嫁”的姐妹,樣貌、才幹、品性都好,教會也有很多的“待娶”的弟兄,條件基本上也是不差的。但是,為什麼“待嫁”的不能配“待娶”的呢?教會中的男女在教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上相當能夠頻繁接觸,為什麼「近水樓台」不曾為他們解決擇偶的困境?
「無疑的,教會的姐妹素質非常的高,但是,這正是我們真正的問題:我們高攀不上呀。」約翰和耀德不約而同地回答。
很多受訪的弟兄「不介意」將來的伴侶在各方面比自己強,包括職業和金錢收入。因此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許多姐妹要求素質比自己高的對象。
這個「上嫁」的姿態在女信徒的擇偶觀中,似乎占著重要地位。在教會的傳統裏(同時是華人社會的傳統),男方下娶女方遠比女方下嫁男方容易被接受得多。
長期在“男人是頭”的教導下,女人對男人的意見的確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靜雲承認在教會的日子久了,對男性的要求無形中養成嚴苛、挑剔的態度,她辯護的說,「上帝創造我們原意是要幫助男性。他們既是作頭的,如果一個男人沒有作頭的能力,怎能組成一個合神心意的家庭呢?」
在教會長期的積極教導下,信徒對於婚姻的要求非常高:婚姻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缺點,基督徒的婚姻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滿、快樂。基於如此高的標準,小心謹慎的行事,就成為「標準行為」,若不經過「長期的相處」,實際的觀察和了解,確定對方能提供一份安全、穩定、可靠的愛,否則絕不輕易「動情」。
海倫坦然的承認,「與他正式談戀愛之前,已經在同一間福音機構同工了六年之久,彼此已經了解得非常清楚。由好朋友變成戀人,幫助我們奠定以後婚姻的幸福,唯有如此才不會有離婚情形。」
如果戀愛是為了結婚時,結婚是愛情的目的地,而分手就是歧途。在愛情一定要有個圓滿的大結局的前提下,謹慎執行就越發顯得重要,否則,一有什麼差錯,在信徒的群體中就無地自容。
想愛又怕失敗,使得不少人對於戀愛裹足不前。愛麗解釋她雖然對於一些弟兄有好感,但她仍然不能決定要或不要戀愛,說,「不了解一個人就有了感情,太危險了!」
怕失敗是一件,另一件是教會是個很小的團體,若是與同一教會的人戀愛,萬一不成功時,給其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兩人日後見面也會顯得尷尬。
在信徒的眼中,失敗的戀情往往面對教會評價的壓力,別人在背後的風言風語,「花心蘿蔔」、「行為隨便」、「輕浮不愛主」的標籤就會落到他身上。這對想要尋找配偶的人十分不利,使他在異性的心目中的身價陡降。永強憂慮的說,「我只不過在教會中先後與兩位姐妹談過戀愛,不過,都以失敗告終,教會的人就勸我說,不要亂放感情,來得快的感情,去得也快。現在其他的姐妹看見我對她們比較友善一點,就懷疑我是否另有企圖。」
如此一來,「按兵不動」,就成了避免悲劇的最佳方法。
炳威生病在家,有兩位教會姐妹來探訪他,母親以為當中一位是“特別的朋友”,喜上眉梢,殷勤招待。客人走後,炳威淡淡的說「我們只是教會的弟兄姐妹。」母親大惑不解的說,「那又怎麼會談得這麼投機?」

5. 為什麼上帝不安排?
我在某基督教網站讀到一篇文章,題目是“給單身基督徒女性的信息”,覺得很能代表不少信徒的信念,現節譯如下:
「妳若能在單身時學習忠誠,妳就能在有了丈夫之後更好的裝備自己成為忠誠的人。
.....
渴慕結婚完全沒有錯。在妳等候的日子,只要專心的服侍祂。讓他醫治妳,釋放妳。
單身女性需要學習依靠上帝。
這位主祂偏愛妳,祂使妳成為美麗的女人。祂無時無刻在看顧妳,甚至在妳不曉得的時刻,祂供應妳一切的需要。
.....
當上帝要為祂尊貴的兒子揀選一位妻子,他只會從忠誠和聖潔的女子中揀選。
.....」

我將這篇「奇文」交給一群青少年團的姐妹去讀,然後又將它交給幾個30~45歲的姐妹去讀。我請這兩組的人給我講講她們讀後感受。
第一組的姐妹年齡介於16~21歲之間,七嘴八舌的,興奮又敬虔的發表意見:

「這是一篇很好的信息,提醒我們要專心的仰賴主的供應。」
「只要我們能夠學習單單以上帝為滿足,上帝就必然會把“特別的那位”放進我們的生命中。」
「它使我想起一位牧師說的話,『在妳還沒有遇上“佳人”之前,上帝首先需要把妳塑造成為“佳人”。』這真是金玉良言。」

那麼,第二組的姐妹,她們的反應如何?猜對了,正如你們所料,她們很多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有些受訪者幹脆直接問我:
「牧師,你覺得我們還沒有找到對象,是否因為我們的靈命有問題的緣故?」
「為什麼把事情看得這麼嚴重?我沒結婚,讓教會的人覺得那麼不舒服嗎?」
「說實在的,我自認比一些結了婚的姐妹更愛主。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上帝總不為我安排?」

在適婚年齡的姐妹群體中,雪花的態度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她只是尋求一位相知、相愛,且能終身為伴的對象,但是她擇偶的困境不知在何時才能突破。「我期待尋到終身伴侶。我的妹妹兩個月前才剛結婚。現在她擁有一場美如幻境的婚禮、一位令人羨慕的理想丈夫、一間漂亮的房子和一套全新的廚房餐具。我有時偷偷的懷疑上帝對待她是否比對待我更好?請不要誤會,我並不是妒忌自己的妹妹。我只是不能明白上帝的旨意是什麼?」

6. 壞鬼神學害死人
「壞鬼神學」是造成單身基督徒困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面對單身,無論是暫時性的或是永久性的,教會很多人嘗試要提出他們的「神學」解釋。但是,很多聽起來「屬靈」的理由,對當事者卻是殘酷的,有如落井下石、在傷口上灑鹽。你們大概在不同的場合,聽過類似以下的講道:
「上帝說,『妳要單單以我對妳的愛為滿足、為飽足、為富足。我因為愛妳的緣故,所以我延遲為妳安排終身大事,為要使妳在我裏面尋得唯一可喜悅的滿足。不然的話,妳不可能有足夠能力承擔我所要賜給妳的完全的關系。』」──講員其實是說,妳要靠「努力」來賺取上帝的獎賞,但是妳現在還不及格。
「妳怎麼知道上帝沒有為妳準備呢?妳要有信心,上帝正在訓練妳的另外一半,當他準備好了,上帝就會領他到妳面前。屆時,妳必然要為他奇妙的預備而大聲讚美。」--他的意思是說,上帝早就為每一個男女準備好了對象,只是妳的運氣不好,選給妳的那位一直不能畢業,上帝也是沒有辦法的。
「你要完全的把自己獻上給神。不可東張西望,停止向神要求,停止做夢,停止計劃。不要擔心,不要焦慮,只要你專心事奉神,神是公義的,神必賜給你一位最好的終身伴侶。」--他告訴你,你喜歡什麼上帝就要奪去什麼,因為上帝有虐待人的傾向。所以,應對上帝最好的方法是裝著什麼都不要,那麼,你就有可能什麼都得到。
我每次聽到、讀到這類「法利賽」式的信息總恨得咬牙切齒,講這樣話絕大多數是已經結了婚的傳道人,很懷疑到底這些人還有沒有感受,居然能設計出這樣沒有人性的話。

7. 小結
擺在眼前鐵一般的事實,單單從客觀環境來說,教會有好多人無可避免將是終身單身的。
很少人曾認真的考慮
「單身是一種的生涯選擇」。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人把「結婚」當作是生命的唯一正常的選擇。這種「結婚是唯一選擇」的態度,只會使我們在缺乏合意的對象時感到自己是「情感的貧戶」。
在一個健康的情況下,我們的選擇應該是,婚姻或單身,兩者都應該是平等的選擇,而不應該讓單身的選擇淪落為B計劃。

http://www.campus.org.tw/public/cm/cm08/2002/0208-2.htm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剛剛有事做,說得不清楚。

書名應是《假如上帝是女孩子》,作者是周華山。

書中內容多樣,主要分析聖經中的父權主義。

雖然作者沒有表明自己的神學立場,但看起來覺得是針對父權主義的問題。

看後可以從一個不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聖經。

更有趣的是,解答了一個眾多反基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神在舊約中很殘忍,因為屠殺了全城的人,把別人的東西都搶奪。

作者指出這種行為是猶太文化,亦是父權主義之下引伸出來的「產權」問題。

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在1994年出版。
6# 伊莎貝拉

請詳說
有一本書,叫《假如上帝是女人》...是說女性神學與父權神學。

可看到為何現今教會的男女不平等問題...也找到一些神的女性特徵...

挺有趣的.....
留可疑女人住宿的神父要受罰,而主教要把這些女人賣爲女奴。
(589年Toledo 第二次教會會議)

怪不得古世紀的教會咁有錢了

看女人隻會導緻奸淫……我們甚至不願意用小手指頭碰糞便和粘液,爲什麽要火燒火燎地期待着去抱垃圾桶呢?
(聖Odo of Cluny,約 878 – 942)

乾淨的垃圾桶叫垃圾桶 ,不乾淨的垃圾桶叫垃圾桶 ,有事就不要抱怨別人了

女人不願意,那就上女仆!
(馬丁·路德)

女人不願意穿女仆服就上女仆 ,還是女人願意穿女仆服 ,所以上女仆呀

聖經盡是
性別歧視的廢話 ,可蘭經都比它好!
人就大家都差不多了
這不錯,

西人宗教名言集粹:論女性

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

(保羅以弗所書 5:23)

女人最大的榮譽,充其量就是男人由她們而生。
(馬丁·路德)

女人主要就是爲了滿足男人的性欲。

(約翰一世,又稱金口若望,349-407,希臘教會四大博士之一)

女人是一種劣質生物,不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的。女人服侍男人,這符合自然秩序。
(聖奧古斯丁)

女人的本質價值體現爲生孩子的能力和操持家務的用處。
(阿奎那)

男胎40天後成人,女胎80天後成人。女孩子是因爲精子有缺陷或者潮濕的風形成的。
(阿奎那)

見到一個女人,你就要想,這是魔鬼!她是一種地獄!

(教皇Pius II, 1405-1464)

女性不許當彌撒輔助者……隻有在沒有男性并且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才允許,但是女性絕對不許靠近祭壇,隻允許在遠處回話。
(教會法,1917年)

神谕傳播的途徑:從神到基督,從基督下到男人,從男人下到女人。反過來傳播的,是魔鬼的教導:首先傳到女人,因爲女人的判斷能力更弱。
(Alexander Hales,1185-1245,阿奎那的老師)

女人與男人的關系,就如同不完美并殘缺的東西與完美的東西的關系。
(阿奎那)

婚姻和嫖娼以同樣的行爲爲基礎。所以,對人來說,最好不要碰任何女人。
(特圖良)

女人是自然的一個敗筆……其液體過剩,體溫低,從肉體和精神上都是低劣的……是一種殘缺的、不妥的、造壞了的男人……隻有男人是人性完全的實現。
(聖阿奎那)

女人不願意,那就上女仆!
(馬丁·路德)

看女人隻會導緻奸淫……我們甚至不願意用小手指頭碰糞便和粘液,爲什麽要火燒火燎地期待着去抱垃圾桶呢?
(聖Odo of Cluny,約 878 – 942)

與女人的惡毒相比,所有的惡毒都不算什麽。甯要不信神的男人,不要讓人舒服的女人。
(1611年特爾瓦納宗教會議通過的教會學說)

女人隻配穿喪服。一離開童年期,她們就應該蒙上帶來危險的臉,不然有失去永福的危險。
(教會父老特圖良)

穿迷你裙的女孩子下地獄。
(耶稣教士 Wild,20世紀)

男人是女人的頭,女人不順從男人,就犯了和男人不順從基督一樣的罪。
(教會父老耶柔米,347-420)

或許這就是我們剛才讓大家注意女人與獸的關系的原因:性和獸性。
(Rudolf Graber 主教1980年給中學生上性教育課)

女人不許住在教堂附近。
(1050年Coyaca 教會會議)

留可疑女人住宿的神父要受罰,而主教要把這些女人賣爲女奴。
(589年Toledo 第二次教會會議)

女人意識到自己的本性就必須感到羞恥。
(亞曆山大的革利免,公元150-215年)

女人不許以自己的名義寫信或收信。
(Elvira 教會會議,4世紀)

女人在教會不許唱歌。
(聖Bonifatius,本笃會傳教士,675-754)

婚姻是治療嫖娼的良藥。
(馬丁·路德)



沒有任何一個宗教或者世界觀像基督教一樣尊重婦女。
(天主教神學家,Bernhard Häring,20世紀)

轉載於:
http://dtzp.5d6d.com/thread-9880-1-1.html
基督教一向有好嚴重的性別歧視
你看中世紀基督教傳入德意志地區說知了~
牛頭不對馬嘴...
人家不是沒有單身的選擇, 人家是渴望婚姻, 卻找不到結婚對象啊.
裝聾扮啞會比沒人性的法利賽人好一點嗎?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