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教者之家 討論區 | 百科 | 文庫 | 視頻 | IG | 手機版 | AMP手機版 | 聯絡電郵 | RSS 訂閱
 
AMP手機檢視本頁 手機檢視本頁 | 简体中文 | 字體縮小 字體還原 字體放大 |

各方報導

思潮作動--訪問壇主抽刀斷水

日期: 2008-04-04
作者: cujlm 來源: 在思潮中找出路

抽刀斷水(網名),網上論壇「離教者之家」的創辦人,自稱近乎無神論的不可知論者。離教者之家於二零零四年創辦至今,一直致力向公眾提供基督教的離教見證,鼓勵及支持離教者忘記過後,籌劃將來。

難怪我會有驚喜。

抽刀斷水的網名,看上去,滿以為是歷盡滄桑,過盡千帆﹔誰知見其真人,倒是風趣幽默,和藹可親。

他少了一股思想家的沉鬱,與其所撰文章一比,簡直判若兩人。

雖然從小到大,他都未有接受任何宗教的薰陶,但對信仰有濃厚的興趣。

其中有兩件趣事,令他印象特別深刻。

「有一次,我上生物課時,信奉基督徒的老師忽然有感而發地說:『雖然我學習時接觸了進化論及其他生物學知識,但我仍然比較相信神創論,我也不知為何。』不知怎的,我對這句印象深刻。」

「另一次就是應朋友邀請參加葛培理佈道會。那次他不但沒有硬銷基督教,反而說反對婚前性行為可以預防性病毒,警戒女基督徒不要奪取別人的丈夫。我覺得很攪笑,連帶我去的基督徒朋友也說:『不好意思,我也想不到他會說這些……』」

早在成立離教者之家之前,抽刀斷水已是各大宗教新聞組的常客,可謂享負盛名之餘,又為盛名所累,往往是教徒的首輪攻擊目標。

自從參加過前文的教會活動,抽刀斷水開始萌生成立網站的念頭。

「網站成立前,我正好有一位基督徒女朋友,就順道參與她教會的活動,相處愈久,愈發現教徒偏向感性,與其討論教義,都沒甚意思。」

「後來,就我決定自己搜集資料。久而久之,我自覺比信徒了解得多,開始有建立網站的念頭。」

抽刀斷水的其中一篇文章,宣稱論壇會「尊重宗教自由:捍衛教徒有自由離教或改變宗教信仰之權利,不強迫、誘使、教唆或反覆游說教徒離教。」

對於他堅稱自己及論壇無意「反基」,我有點懷疑。

在以一神論、二元對立為基調的宗教眼中,一個鼓勵、協助將離未離者跨過最後門欄的聚腳點,如何不反基?

「離教者之家從來都志在攙扶離教者一把,讓他們可以自尋我路。我一直主張信教自由和包容歧見,所以你可以在論壇上讀到不同的主張。大家萍水相逢,志在交流,無分反基與否,同樣歡迎。」

「縱然我們無權干涉個別網友的言論,網站始終無意要所謂『踩台』,更遑論消滅宗教。」

抽刀斷水強調,離教者之家無意設立會員制,成為一個組織。

「一來,離教者對參加組織的舉動,始終存有戒心﹔其次,論壇亦無意分清階級。它只會作為離教者的一個中途站,走出陰霾。」

「對於現有教徒,我們亦只求讓他們自由接收不同信息,完全無意影響他們的想法。事實上,曾有牧師鼓勵信眾登入論壇,了解不同的理論。」

「一言貫之,論壇是被動,並非主動。」

抽刀斷水認為,宗教,純粹人為,是一個為求繁殖而不擇手段的龐大生命體。

「宗教及其衍生出來的教會,宣傳多多,但內容貧乏,其實和空殼公司沒大分別。它憑著浩瀚的宣傳,加上時刻因應市場同世俗的需要,自我調節,就能輕易吸引一大批感覺到社會冷漠、危險的信眾,擁有今時今日的規模。」

抽刀斷水認定,教會高層不過是將信仰視作生意。傳道,僅作餬口而已。

「尤其是大教會的高層,其實心知肚明,明知信仰不過是一盤大生意。你見不同教會巧立名目,有什麼捐款、十一奉獻,口話擴展分舵,到頭來不過是為購置更多物業,增加資產。」

「其他所謂慈善項目,例如教會學校,教會的捐款其實佔小數,大部分經費都是由政府承擔。」

比起宗教的強勁宣傳,抽刀斷水認為,感性傳教才是它們的最強殺著。

「如果是有理據,就不用去『信』。就是缺乏理性,感情主導,才要信。」

對現實社會的懷疑與不安,是人類尋求教會慰藉的源動力。

「現實社會冷酷無情,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你見教會努力營造溫馨滿溢的感覺,目的就是扣緊失喪的靈魂。」

任你社會地位及智商高低,對教會洶澎湃的愛,都未必有招架之力。

「人生,會有很多陷阱;人,亦都總有弱點。你見如奧姆真理教,當中都不乏律師、醫生等社會菁英。他們之所以會投身,不代表他們是蠢;他們不過是缺乏抗衡思想灌輸的經驗、嚮往教友間的溫馨感覺而已。」

在抽刀斷水的眼中,所謂「神是愛」、「神是道路」的口號,是有意思的虛無。

「正正因為所謂道路、愛的虛無,教徒先可以任意將主觀願望或想法投射於上帝身上,結構最完美的對象--相比起父母的愛,上帝不會每日對你嘮嘮叨叨,令你生厭。」

「想深一層,這些口號,不就是變相印證教徒攪不清何謂道路?」

縱觀論壇上所載的離教經歷,當事人大部分都是因個別教會成員的言行不一、惡意中傷而對信仰感到失望,抽身而去。

抽刀斷水對此情況,見怪不怪。

「既然說教會是憑感性傳教,很多教徒根本不太在意或了解教義的內容。缺乏對教義的認識及履行,教會就同外間任何的群體無異。」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糾紛、人心叵測。基督徒,有好人,亦有壞人。」

離教的道路,從來都不容易。

教會長期的思想灌輸和與教友難以割裂的友誼,對於情感上老早孤注一擲,是掙扎,是包袱。

抽刀斷水認為,基督教的所謂絕對權威,是首要禍根。

「基督教的一神論,思想一元兼兩極,不是天堂,就是地獄,非黑即白。排他性強,侵略性更強。」

「會眾一方面受教會的日夜灌輸,認定世界沉淪庸俗;另一方面他們的見識又只局限於所謂聖經金句及教會,眼界自然狹窄。久而久之,他們就自覺超然神聖,不屑現世,自願歸附教會,與外界隔絕。」

單單是聖經的前後矛盾,抽刀斷水就所謂絕對權威嗤之以鼻。

「現有教義及聖經,都不過是當年尼西亞會議(註)期間,一眾神職人員及當權者磋商、妥協所得出的結果。再加上千百年來經過不斷的篩選、增刪、演繹,不同的利益團體各取所需,衍生出不同的解讀。

「說到歷史上十字軍東征、宗教迫害……宗教不過都只是鬥爭的工具,何來神聖?」

除了日夜灌輸一元理論外,另一項有效控制教徒的方法,就是性。

教會千百年來,都視性為洪水猛獸,諸般抵制,例如明令嚴禁自慰、同性戀,極端的就如天主教般強調性行為只限於生育,反對使用安全套。

「抑壓任何有關性的事宜,不過是一種手段:志在建立道德形象,一心立威。」

「性,令人尷尬,容易使人噤若寒蟬、產生罪疚感,當然最適合被利用。」

抽刀斷水認為正值年青時期的男教徒,即使性慾旺盛,但就受著教條的壓抑。他們的性慾無處宣洩,免不了會有躁狂的現象。

教會一般男少女多,正好扮演聯誼的角色。年輕男教徒自然趨之若鶩,魚貫而進,令教會壯大。

「試想想,既然性是污穢,學校都有分男女,何解偏偏是教會不分男女?可想而知,這樣的安排,一心是吸引青年男女加入教會。」

同時,教會為減低被「挖角」的風險,宣揚「一軛論」,令信徒無法在信仰以外尋找伴侶,迫使他們原地尋偶。

同樣受過一軛論之害的抽刀斷水,淡然答道:「當然,教會或許有其苦衷,心知兩人若果觀念有嚴重分歧,與其拖拉,不如及早了結,免得痛苦。」

「不過,苦無出路的飲食男女,就唯有頻頻出席崇拜,熱心事奉,與異性多多親近,培養感情。」

「不幸的,三、四十歲仍然獨身,換得冠冕堂皇的『獻身事主』;幸運的,就算結成拖友,都被勒令嚴禁作婚前性行為,『蛋家雞見水,見得唔飲得。』」

「教徒可憐地認為,只要閱讀聖經,就可以尋求解決的方法。不過,壓抑愈大,反抗愈大,到頭來嚴重影響心理。」

相比之下,抽刀斷水認為中國儒、釋、道等傳統學說,比基督教更為優勝。

「近來的淫照風波,本地天主教主教不是都引用孔子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言嗎?」抽刀斷水笑道。

「中國文化,自有其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為何反而要鑽研以色列歷史?」

即使認定基督教有不足、甚至不良之處,抽刀斷水始終認為,教義,有好有壞,應該擇善而從,無謂勉強,更沒必要為此挑起爭端。

「近年有人投訴聖經淫褻及不雅,同教會選擇性地為聖經解畫,都是各有目的。」

「聖經不過是一本普通讀物,各人有各人解釋很正常,無必要太介懷。反之,我們需要的是包容,尊重別人的思想自由。」

但對於基督教的侵略性及全權控制思想、生活細節等等,抽刀斷水卻不以為然。

「當然,基督教裡不包容的部分,例如要鉅細無遺地控制信徒的思想,我們沒必要去包容。不過,接納分歧始終是最重要的。」

誠如其文章所言,宗教,並非是唯一出路;反之,我們應該效法李小龍的截拳道,在思想領域上集百家大成。

「說到底,最緊要自己開心,自由自在。」

你唔攪我,我唔攪你,是抽刀斷水的至理名言。

此時此刻,抽刀斷水認為自己生活愜意,亦相信基督徒亦自得其樂。

大家和和氣氣,就可以闊佬懶理。


後記

一直以來,抽刀斷水都未曾投入過基督教的信仰。

談及到與基督徒女友因觀念分歧而分手,他亦異常淡然。

或許是少了一份對信仰的感情,抽刀斷水可以冷眼旁觀,理性分析。

離教者之家的參與者,曾經何時,因為對反基看法的有異,部分人另起爐灶,自立門戶。

抽刀斷水,縱然無奈,都是闊佬懶理。

因為,任何人,都是過客而已。

但既然基督教就如他文中形容,與吸毒無異,他的文章,有教導教徒寫離教信,有質疑宗教對信仰的闡釋,有對信仰口號的抗爭,為教徒提供離教的理據論點,何以他仍能強調自己有容乃大,只在乎幫助離教者,而從未有心鼓勵離教?

他深信,只要河水不犯井水便可,就無謂吵吵鬧鬧,作意氣之爭。

但他所提及的基督教的侵略性,又如何容得下的他的「自負盈虧」?

在宗教的一神和二元論之下,任何異見,就是抗爭。為求人數增多,即使不信者一心袖手旁觀,信者在群體裡亦要寸土必爭。除非噤若寒蟬,對權威俯首稱臣,如有置喙,就是置身戰陣:因為有質疑,就是冥頑不靈。

一旦信仰開明,匯納百方,今日拉倒一根樑,他朝就可推倒整座殿。

縱然無意殺伯仁,伯仁亦會認定你終時刻伺機下手,隨時先下手為強。

因為失去了不容動搖的權威,就失去了信聖。

就算要動搖(歷史上刪改教義者屢見不鮮),不信者都無權動手。

在宗教的層面,沒有中立;就算自言中立,你的不擁護,都是表態,都是針對,都是反基。

你點中立,都不是要落地獄嗎?

註:

尼西亞會議,是指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城舉行的兩次基督教大公會議,分別是第一次(公元325年)和第七次(公元787年)的大公會議,期間確立三位一體、信靠聖經等要旨、恢復聖像崇拜及劃定君主及教主之權力,對基督教影響深遠。

抽刀斷水註:文中「宗教」及「信仰」,意思專指「基督宗教」。


連結本網 離教者之家 200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