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認識基督教的一些特性。
基督信仰的自我保護系統 (immune system) 是一套保護系統﹐目的就是防止人離開信仰。
層層保護 環環緊扣的系統
基督教信仰是一個系統的自圓其說的教義,它層層保護﹑一環一環的緊扣﹑循環的論證﹐和不斷自我催眠。
首先它作出非常專斷的聲稱 (exclusive claims):
(a) 神創造一切﹑是獨一全能﹐是真理﹑道德的來源;
(b) 聖經是無誤﹐句句真理;
(c) 只有基督教是真理。
然後它就踐踏人﹐利用人的弱點﹐令人相信:
(a) 人有罪﹐ 要悔改;
(b) 只有基督教有救恩。
加以威脅:不信的話﹐就有地獄可怕的懲罰﹐不順服的神就不保護你;
利誘:天堂﹑神的大量實際祝福(工作﹑婚姻﹑學業順利)﹑心靈安慰;
優越的身份:你分別為聖﹑你做的一切是為了真理﹑是至高無上的光榮﹐是君尊的祭司﹑光明的子女﹑聖徒……
感情的牽制:基督教團體內溫馨的關係﹐令人相信基督教是最好的﹐就算是非信徒的朋友也比信徒差一大段。
扭曲直觀體驗 阻礙接觸現實
建構了以上的「基礎」﹐就需要用保護系統。基督教所有的說法看來是可以自圓其說﹐但有一樣東西基督教是不可以面對的--就是現實 (reality)。
以上的「基礎」為信徒建構一個 altered reality﹐ 他們版本的 mental reality。這個所謂的心理裡面的「現實」﹐ 其實是按照基督教教導營造的「虛擬現實」--用他們的有色眼鏡去看現實。
人真正的成長來自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去如是觀之﹑感受之﹐ 見花看得花﹐見樹看到樹﹐見人就是人。但基督教強調要用「基督價值」去看--換句話說就是要用 biased 的價值扭曲直觀的體驗,務求去 fit 他們的信仰系統。
因此﹐信徒體驗真實的社會﹑現實其實就是可以打破基督教的信仰系統﹐為了這個目的﹐基督教就有好多的方法預防信徒去接觸現實:
(1) 他們貶低世俗的學術﹐基督教以外的學術都是服務基督教﹐而不是基督教去跟隨他們;
- 於是科學要跟隨基督教的觀點
- 邏輯是基督教的工具﹐不可以反過來批判基督教是否邏輯
- 心理學等要麼服務基督教﹐要麼就是魔鬼的工具
(2) 不惜一切持守真道是聖經高舉的德行﹐信徒是被教導﹐他們的信仰是寶貴的﹐他們的救恩是不可以放棄的﹐福音不可以失去的﹐堅持就是最高的道德;
(3) 懷疑﹑發問﹐代表信仰有問題﹐是與 (2) 矛盾;
(4) 事先聲明﹐必定有人反對他們的信仰﹑有好多假教師﹐仿佛有先見之明﹐其實就是隱藏了一個假設 ﹕「 反對的一定是假﹑是敵對真理﹑他們基督教就是真理」;
(5) 信與不信不可同負一軛:目的就是減少信徒和非信徒的交往;
(6) 非信徒因為沒有神﹐所以一定沒有道德基礎﹐所以他們都不可以信任;
(7) 如果信徒的行為壞﹐是信徒自己的問題﹐不是基督教的問題。(其實﹐為何不可以說﹐如果信徒的行為好﹐也其實是信徒自己好﹐與基督教無關)
扭曲對現實的解讀
明白以上基督教的防禦系統 (immune system)﹐就知道整個基督教維繫信仰的基本方法就是不讓信徒去體驗﹑從現實獲取自己的 authentic experience;信徒會被教導不要相信自己所看見﹑所聽見﹑所思考的﹐ 一切都是世俗要令他離開神。
當信徒被教導:
(1) 要不惜一切保護自己寶貴的救恩;
(2) 自己所看見﹑所聽見﹑所思考的如果令自己懷疑信仰就一定是世俗要令他離開神;
(3) 他們要用「基督」﹑「聖經」﹑「神」的眼光看世界。
那麼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扭曲對現實的解讀﹐明明是簡單的事情﹐他們可以看見神的作為﹑魔鬼的陰謀﹑甚麼萬事互相效力等等。
你翻開 Theramin Trees 的 YouTube 片﹐裡面利用認知學 Person Centered Theory 就會看得人和現實脫離的情況﹐就是用信仰扭曲現實。根據 Person Centered Theory, 個人信念和現實吻合的部分叫 congruence﹐而如一個人用信仰看世界﹐congruence 越來越少﹐就只會扭曲 (distortion) 或者否定現實 (denial)。
所以﹐如果要一個信徒離開基督教﹐不是和他在教義﹑邏輯﹑論據上辯論﹐而是使用最有力的武器--reality﹐ 一些基督教無法解釋﹑信徒無法逃避的現實﹑事實﹐要他們切實面對。而信徒走向離開基督教的第一步﹐就是承認﹑接納現實。
這個步伐一走﹐當信徒真的睜大眼睛看現實世界﹐真的面對現實於基督教建構的世界觀的矛盾﹐認真的問﹑鼓起勇氣冒險(冒著失去信仰的危險)去看﹐就會帶領他們離開信仰。
生活上的防禦
要信徒面對現實﹐說是容易﹐但實行是好難的。因為信徒除了以上的「防禦」外﹐ 他們的生活也建構了防禦﹕
(1) 他們被教導要讀基督教書籍﹑讀聖經﹑禱告﹕這些除了耗費時間﹐其實是不斷的鞏固他們扭曲的世界觀;
(2) 聚會:密集的聚會﹐不斷的灌輸基督教的信息﹑觀點﹑資訊﹐加深他們對世俗抗拒﹑鞏固他們的信仰;
(3) 生活圈子的狹窄化:不論是教會﹑與其他人﹐都鼓勵他們和信徒交往﹐不和非信徒做朋友。
基督教任何聚會的主題,目的都是堅固信徒﹐如果他們的信仰是真理﹑是那麼的真﹐根本就不需要長年累月﹑每週都「堅固」,這其實間接地承認他們的信仰是脆弱﹐需要不斷「打補針」。
換句話說﹐他們要接觸現實﹐必須要打破 (1)、(2) 和 (3) 這些防禦。
這些防禦令信徒潛意識地過濾一些資訊﹐有些他們選擇不接收﹐例如進化論和他們信仰衝突﹐要麼就說進化論不是事實﹐要麼否定進化論的科學地位﹐要麼就扭曲進化論﹐總之不可以接收真實的資訊﹐也就是說﹐他不在接受自己的 authentic experience﹐而選擇用信仰扭曲自己的經驗。
其實以上的防禦的存在﹐是基督教自己經驗累積而建構的。在教會裡面,他們好清楚信徒在甚麼階段會大批離開教會:
(1) 升大學﹑大專:一方面功課忙碌他們會少讀了聖經﹑基督教書籍﹐大學忙碌的生活也令他們聚會減少﹐此外他們會接觸好多其他不同的人﹐他們的思想﹑言論會影響了他們﹐衝擊他們的信仰。這些經驗是如此貼身﹑如此真實﹐他們不再可能當不是事實﹑不再可能漠視﹐當面對後和接收新知識﹐他們就會有很多人離開信仰;
(2) 出來工作:同樣都會影響了他們讀聖經﹑聚會生活﹐工作場所接觸的人都影響他們的信仰。
為此,教會就演化﹐作出許多措施針對在職和大學的群體﹐不論聚會﹑材料和人員,都會貼近他們,這是教會積極地留住信徒的做法。
跨越世俗猜忌 理性分析思考
所以﹐要信徒面對現實﹐要打破好多關﹐除了教會安排的節目﹑聚會﹐就是跨過他們心理上對世俗的猜忌態度。換言之﹐其實就是要他們真的願意開放﹑認真思考教會﹑基督教以外其他的資訊﹐而且理性地分析﹐容許理性分析的結論改變自己,同時要打破他們近乎牢不可破的防禦﹐有時候就是要下非常的重藥。
從不同的基督教離教見證﹐信徒之所以決心反思基督教的問題﹐就是遇到一個危機﹐他們發現自己所知道的基督教知識﹑週圍教會牧師﹑長執提供不了任何滿意的答案﹐ 禱告﹑讀經也是沒有出路﹐然後他也難以逃避這些問題﹐就會出現信仰危機--信仰危機就是他真的開始懷疑所信的是否真實。
為何我要講「危機」﹖因為「危機」一刻就是一個人開始真的直觀現實﹐真的體驗現實是甚麼﹐然後看見現實的世界和基督教的「現實」 (biased / distorted view) 有矛盾。例如﹐聖經教導信徒﹐不信基督的都是沒有道德基礎﹐他們動機都不純正。好了﹐當他看見一個非信徒﹐甚至是聖經裡面認為是罪大惡極的﹐例如同性戀者﹐做出非常高尚的德行行為﹐信徒就發現他們的世界觀受到動搖。美國「九一一」事件﹐其中航班 93 飛機﹐最後沒有撞向有人的大樓而墮機﹐原來參加這次捨己行為的有位同性戀者。我告訴一個信徒連同性戀者都會勇敢的捨己為人﹐他接受不了﹐結果為了保護自己的信仰﹐就說﹕這是魔鬼教導這些人去用高尚的行為來試探﹑矇騙人﹗這是當事件比較離身﹑沒有那麼直接的時候﹐信徒還可以這樣﹐但如果是一個他認識的人﹐是同性戀者﹐而且是一等好人﹐他就難以逃避這個現實的衝擊。
貼身矛盾例子 面對不作逃避
舉個例子。教會有兩個信徒都有家人患了癌症。兩個信徒是要好的朋友﹐是自小認識﹐一起長大﹐一起侍奉﹐而且認識雙方的家人。我們叫他們阿明與阿金。教會積極的為兩人家人禱告﹐但結果是阿明的家人痊癒﹐但阿金的家人死去。阿金十分痛苦﹐因為死去的是他的幼小的女兒。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阿明不可以說因為上帝預定了其中一個未夠時間回天家﹐因為如果預定﹐禱告是沒有意思的。好了﹐阿明可以說是阿金那個家人信心不夠﹖信仰有問題﹖阿明無法為自己家人痊癒感恩﹐因為他所愛的朋友﹐在他認識的信仰裡面﹐是找不到任何理由是不該獲得神的保守的。當阿明要被迫接納神要怎樣就怎樣而不可以懷疑﹐他就一定難以平伏﹐因為他的意識裡面告訴他這是毫無道理﹐要用甚麼神的旨意人不能夠明白﹐就更加難--那豈不是說神玩弄人﹐要人猜他心意﹖為何不直接告訴人祂想怎樣﹐免去人猜測的苦惱﹖是試煉﹖為何要阿金個女兒接受痛苦的癌症療程﹖ 這種痛苦有意義嗎﹖
越是企圖把發生的和信仰調和﹐ 一個人就會越發現其中的矛盾。
為何我要用這個例子?其他情況﹐如果發生事情的是比較離身﹐人容易點不去想它;但如果是貼身的﹐就難以不去面對了。
我自己的歷程﹐就是看見教會對同性戀的敵意﹐但對社會其他公義問題的漠視﹐同時看見教會為了傳福音可以說謊﹑可以捏造事實﹐而教會竟沒有人認為這是問題。我感到難以相信﹐結果就開始走向自由派信仰﹐然後更加去看現實﹑知識﹐就發覺基督教不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