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 | 討論區 | 文庫 | 視頻 | IG | 手機版 | AMP手機版 | 简体中文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福傳與教會增長聚會_神父指公教處停滯階段

福傳與教會增長聚會 神父指公教處停滯階段

(本報訊)一名天主教堂區神父出席「福傳與教會增長」研討會時指出,本地天主教會在福傳工作上較為被動,信徒增長亦處於停滯階段。

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宣教與人才培訓委員會.合一與教會關係委員會」主辦的「香港基督宗教福音傳播與教會增長」研討會,六月十一日假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舉行,邀請天主教、正教會及基督新教的教牧及學者進行討論,約四十人出席。

天主教贖世主堂主任司鐸關傑棠神父承認,本地天主教會的增長緩慢。他說,天主教會現有二十四萬名信徒,他們大多在領洗後缺乏團體的滋養,逐漸離開教會;「部份青年升上大學或就業後,與堂區的接觸不足,令信仰生活出現斷層。」

關傑棠:缺乏團體滋養

關傑棠神父稱,天主教在福傳方面較為被動,教徒增長處於停滯階段。他說,今年領洗的數字成人與小童合共約二千七百人,以天主教擁有五十四個堂區來說,新信徒的數字增幅少。他指出「天主教缺乏大型的福傳活動,每年的傳教節,只停留在教會的內部慶祝,非信徒難以接觸教會。」

關神父說,天主教會在五十年代有「救濟教會」的稱號,教會向有需要人士提供物質支援。「由於許多人曾接受教會援助,因而開始多人認識基督。」他說,五十至七十年代慕道人數大幅增加,他們慕道三至六個月便受洗,教友增長雖然迅速,惟他們部份人信仰紮根不穩,出現牧養困難。

他舉例說,屯門贖世主堂約有一萬名教徒,但每主日只有一千五百人參與彌撒,「只有(不足)兩成信徒恆常返聖堂,我很關心這兩成人的信仰生活」。

聶基道:遇身份認同問題

另一講者、正教會香港及東南亞教區都主教聶基道說,由於本地正教會的信徒來自不同種族及文化背景,他們面對身份認同和語言溝通的問題,有時感到被社會孤立和分開。

聶基道都主教表示,正教會隨著社區變遷而有所轉變,他稱教會首要做的是提升信仰及辨明信奉宗教的意義。「正教會希望透過社會活動、社會事件及問題去發展福傳。」都主教說。

曾景雯:顧及不同階層需要

基督教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系主任曾景雯博士說,基督新教以不同宗派,及獨立教會為主,當中逾一百間屬「福音派教會」,部份教會以細胞小組為基礎,「由於香港地少,許多福音派教會置身在大廈中間,有時一座大廈會出現不同的教會,這是香港獨有的特色。」

曾博士稱,基督新教會的信徒多年透過社會服務或佈道會積極福傳。她說,教會內強調全人的需要,關社及佈道並肩而行。雖然基督新教涉及不同宗派,若舉辦大型佈道會也會跨宗派及跨界線共同合作,「但後期跟進很重要,否則會容易流失非信徒」。

曾氏說,部份的細胞小組分成不同的群體、年齡或階層,切合各階層需要。她說,只要把福音的信息融入社會需要,不論小型和大型的教會均能使教會增長。

在總結環節,關傑棠神父認為,福音傳播可利用基督新教、正教會及天主教三者不同的特質,彼此學習及平衡,達到不同教會團體間的增長。(聰)

資料來源

公教報,2007-06-24

福傳與教會增長聚會_神父指公教處停滯階段.txt · 上一次變更: 2012/02/02 10:50 (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