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 | 討論區 | 文庫 | 視頻 | IG | 手機版 | AMP手機版 | 简体中文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陳若曦

陳若曦.jpg

陳若曦

陳若曦(1938 - ),原名陳秀美,台灣著名小說作家,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系碩士。1960年與白先勇、王文興等創辦《現代文學》雜誌,以寫實小說聞名文壇,作品多次獲獎,1989年創建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足跡走遍兩岸三地。

回眸我的時代、我的書寫(摘要)

我很小的時候就常想,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小時候我就受洗成為基督徒。那時街上有很多傳教士,我常常去聽,聽了以後大概初一、初二就受洗了。牧師給我一本《聖經》,我如飢似渴,兩個月前後把它讀完,結果問號一大堆,就去跟牧師討論。牧師被我煩死了,覺得這小女生真討厭,人家都很虔誠,怎麼妳問題一堆。例如我說:「走到十字路口,爸爸叫我往西,耶穌叫我往東,要聽誰的呢?」我知道他一定叫我聽耶穌的,可是耶穌我還沒見過啊(眾笑),爸爸我天天見,他也沒騙過我。所以我就說我不知道。他覺得我信仰不夠堅定,信仰堅定是《聖經》裡的每一句話都要聽、每一件事都要仰望上帝。可是,我就是有很多的問號。

我去到中國大陸,就變成無神論者了。中共也是無神論。可是從大陸出來之後,我就想,要證明無神,比證明有神還困難,因為世上有很多神蹟不可解釋。譬如美國的阿姆斯壯,他去過太空兩次,第二次去的時候,他70歲了,回來之後他說:「神太奇妙了!宇宙奧妙到這樣的程度,不會是偶然形成,一定是有神的安排。」所以我的無神論因此動搖,就開始研究佛教。人類文明到現在,已經有某種程度的汙染,所以我決定去找最原始的佛教──西藏的喇嘛教。1987年我就去過西藏兩次。

倦鳥歸巢,再探原鄉──專訪陳若曦

一向稟著知識份子良知良能行事的陳若曦,初闖文壇即以文革記實小說《尹縣長》轟動文壇,並廣受讀者歡迎。爽朗、樸實、誠懇的陳若曦人生中做過兩個重大決定:廿八歲時為追求烏托邦境界毅然與夫婿段世堯進入中國大陸,生活七年並歷經文化大革命;五十七歲時「拋夫棄子,回歸台灣」只為追尋理想夢土。陳若曦坦言在外遊蕩多年、漂流四處後,赫然發現理想桃花源就在腳下。《慧心蓮》一書乃陳若曦返台後最新一部長篇小說,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您曾經是基督徒,後來為什麼會轉為信仰佛教?又為什麼會想寫一本跟佛教有關的小說?

答:我是一九九五年閏八月回來台灣的,回來之前就決定將我的人生奉獻給我的家鄉,走佛教的道路。年輕時我是基督徒,十三歲時花三個月就把聖經讀完,很多東西都跟牧師討論。後來到了大陸,成為無神論者,但又對共產主義失望,離開中國大陸後,步入中年,心情有了變化,心靈上還需要宗教,就想「什麼宗教適合我呢?」以前是上帝選我,現在是我選上帝。察覺信仰的媒介(牧師;法師)很重要。在美國又開始上教堂,有次做完禮拜後跟牧師握手,發覺他的手握起來像棉花一樣,一握一放,沒有生命厚實感,感覺很壞,It's enough!回到台灣後,面臨找工作等問題,很多事情我都看淡看破,發覺佛教很適合我。當時有兩個工作機會,一個是佛光山的《普門雜誌》和慈濟原本想編的刊物兩個工作,我選了後者,但因九二一地震而停辦。接觸慈濟後寫了一本《慈濟人間味》,認識江燦騰先生後,他知道我在寫小說,建議我寫本與佛教有關的小說。他開了許多佛教書籍給我,這當中也有人進了佛教後感受到很大的幻滅,找我寫故事,她曾受到騷擾,前年這個朋友去世,我曾答應她把故事寫出來,就想寫個佛教故事。

問:這位是書中的杜美心嗎?

答:這我不能說,這太敏感了。

問:這本書可說是目前佛教相關著作中最具批判精神的,妳認為台灣佛教界有哪些盲點?

答:第一、台灣的道場發展太快,到處蓋寺院,興建一大堆土木工程,(寺廟)像7—11一樣,這是不行的。道場應重質不重量,硬體設施太多,供過於求,這些都沒必要,台灣寺廟不能只在比大、比多。第二、戒律、儀規需要改革。一句話:佛教要現代化,要合乎世界潮流。

問:妳希望讀者讀這部小說領悟到什麼?

答:第一,讀者可以瞭解台灣比丘尼這半世紀的茁長壯大。第二,台灣佛教的改革。例如,早期中國佛教會由大陸來台僧侶壟斷,(壟斷三年一次的傳戒儀式,不在我這裡傳戒就不算出家人),如今都已打破,各個寺廟都可傳戒。第三,佛教傳統上非常歧視女性,比丘尼地位遠低於比丘,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條戒律,比丘只有兩百五十條戒律,八十歲的老尼碰到二十歲的年輕和尚要匍匐在地,太不平等了嘛!

問:妳曾經說過讀小說應有提煉與昇華的作用,提煉什麼?昇華什麼?

答:以這部小說為例,出家的層次要提高,而不只為傳統的柴米油鹽問題。在書中母女兩代出家方式很不同,承依法師由於婚姻不遂走投無路而遁入空門。精神上象徵八○年代由於政治經濟發展迅速,造成人際疏離,出家有種精神上的疏導,是解脫也是一種時髦。到九○年代王慧蓮出家已是一種出路,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職業選擇。

問:妳認為這是進步嗎?

答:是!因為這樣才專業,佛教地位才會提升,佛教要進步就要學習基督教作法,也就是「佛教現代化」。

問:書中角色是否真人真事?真實與虛構成分如何?

答:三位主角是虛構的,但書中描繪的情節絕對是真的。宋七力、妙天禪師、清海無上師等事件是確實發生過的。杜美心的遭遇就像一般民眾求道過程的濃縮版,一路走來,尋尋覓覓,跌跌撞撞。她的經驗也給有心尋道者一個參考。

問:妳早期在台大時和白先勇、李歐梵、王文興等人創「現代文學」,強調以西方寫作技巧寫作,後來為何會有寫作風格的轉變?

答:技巧我試過了,但並沒有幫助讀者。曾經看我同學郭松棻的小說,第一遍看不懂,第二遍還要做筆記,太辛苦了!我覺得讀小說就是讓讀者讀得很愉快,得到一些經驗,感受文字之美,了解作者傳達的訊息。而不是咬文嚼字、查字典。

問:七○年代妳寫文革經驗,八○年代寫海外華人故事,都是親身的經歷,到了九○年代寫女性經驗,談婚姻;這也是您的經驗嗎?

答:是!我覺得在台灣社會現象中,民主發展快速,但女性地位並未真正解放,這幾年我在婦女新知與晚晴協會當義工,瞭解許多。不能全歸咎於男性,社會有其客觀因素,重要的是兩性都應成長,尤其女性要有自覺、有互助精神。我剛開始也想寫環保,但一下子沒法做太多,就選擇佛教、女性為題材。

問:妳出生在台灣,大學畢業後「回歸大陸」,七年後赴美,爾後又移民加拿大,又曾停留過香港,這回落葉歸根,妳還會四處漂流嗎?

答:為了圓一個還鄉的夢,我很早就想回來了,但先生不肯,他認為台灣很亂,不願回來。後來和他友好分手(特別強調),自己一個人回來。這次回來不會再出走了。

問:家人接受妳的生活方式嗎?小孩呢?

答:我是一無所有的離開美國,房子歸前夫,兩個小孩也都大了!在南投我住組合屋。

問:妳的漂流過程是在尋找什麼嗎?

答:尋找桃花源啊!後來發現沒有現成的桃花源,因為桃花源就在自己腳底下,想想台灣要山有山,要海有海,多麼美麗的地方!我下一本書《戀戀桃花源》(暫定)寫的就是埔里的事情。

問:身為南投縣第一任駐縣作家,意義為何?工作內容是什麼?

答:從去年七月一日到今年六月三十日在南投至少住滿半年,每天寫日記,還要寫一部長篇小說,這些我都完成了。還對南投居民做十五場演講,談如何打造桃花源和我的生活及寫作。

問:形容一下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下一步想做什麼?

答:我是個滿坦率的知識份子,對任何事情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人,而且堅持知識份子沒有退休的權利,知識份子是到你閉目前都要關懷社會和愛你生長的土地。我會繼續寫作,將我對社會改革的理念及關懷透過創作表達出來。

資料來源

  1. 台灣光華智庫,莊智採訪整理,2001-05
陳若曦.txt · 上一次變更: 2017/02/06 07:03 由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