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KK園與基督教會運作模式的比較

KK園的運作模式基督教會的運作模式
高設防,防止逃跑心靈枷鎖,不可停止聚會,罪疚感
對外經營行騙,給予小甜頭對外宣揚耶穌的「愛」
對惹事員工施暴,販賣器官對教友灌輸罪疚感,剝奪自主性,把問題教徒逐出教會
強迫勞動強迫過勞事奉
收入豐厚收入豐厚(理應)
高層享受盈利,組織不停擴張高層享受盈利,組織不停擴張
以行騙手段增加新血熱心傳教增加新血
人口販運,園區買賣受害者轉教會而不離教
除行騙所需以外,資訊封鎖/高度限制時刻提防世俗外界受魔鬼控制,達至自我思想綑綁

參考: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求其都睇下啦,AI對人都有若干啟示性既,just choose what you want。

你就導引咗AI我呢個比較要當類比咁睇,而AI就間接回應咗「類比係睇相同定不同」呢個問題,你睇相同又得,睇不同又得,好似AI睇晒相同和不同就更全面,覺得AI回應求其既話,唔睇都得。

AI似乎輕視咗心理折磨,覺得身體折磨比較嚴重。的確,KK園係身體折磨+心理折磨,大部分基督教其實都係做不同程度既心理折磨啫,正如我之前一路講既基督徒總會有的罪疚感,呢啲罪疚感都屬於心理折磨既一種,會跟隨教徒一直至離教後都會影響著個體。

至於點解基督教理應收入豐厚,但事實又唔係咁?依家唔同以前,困唔住資訊,不斷唱衰外界世俗係魔鬼,想綑綁住佢地既眼界,只能對小部分人有效,要做到困住資訊,可能就要有國家級既防火牆先可以,又或者好似KK園咁限制受害者既對外聯繫(除了行騙所需)。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Google AI 就咁答:
「類比」(Analogy)和「比較」(Comparison)的區別在於,類比是找出兩件不同事物的相似之處以推導結論,而比較則是找出事物之間的異同點,可以是相似或相反之處。類比的重點在於「相似性推論」,找出新事物與已知事物的共同點來理解新事物。相比之下,比較則是一種廣泛的方法,目的是說明異同,讓事物特徵更為鮮明。

類比 (Analogy)
  • 定義:透過比較兩個事物在某些共同或相似的性質上,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一種推理方法。
  • 重點:尋找事物間的「相似點」以進行推論。
  • 應用
    • 科學家透過類比來探索未知事物。
    • 「太陽之於花朵,如同恰當的讚揚之於孩子」 (恰當的讚揚對孩子的成長有益,如同陽光對花朵的滋養一樣)。
  • 類型:一種認知過程和推理形式,也常被用作一種修辭手法。

比較 (Comparison)
  • 定義:透過並列兩件或多件事物,來找出它們的異同點。
  • 重點:強調事物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以達到說明或論證的目的。
  • 應用
    • 說明事物的特質。
    • 找出兩件相似事物的差異,或兩件相反事物間的關聯。
  • 類型:一種廣泛的說明和論證方法。

類比 vs. 比較

特點 類比 (Analogy)比較 (Comparison)
目的推理、說明未知事物說明異同、強調特徵
焦點事物間的「相似性」事物間的「異同點」
推理方向根據相似點推斷未知點闡述不同點,或對比異同
應用透過一個已知來理解未知說明或論證

簡單來說
  • 類比 就像是在說:「這件事物和那件事物很像,所以我也許能從那件事物上學到關於這件事物的知識。」
  • 比較 則是在說:「這件事物和那件事物有哪些相同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不當類比是一種邏輯謬誤,它透過比較兩個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處,錯誤地推論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必然相似,而忽略了兩者之間關鍵性的差異。這種謬誤的特點是,它試圖用不恰當的類比來得出一個不成立的結論。常見的例子是:「你什麼都會忘,怎麼不會忘記呼吸?」。

特點
  • 形式: X和Y在a、b、c方面相同,所以X和Y在p、q、r方面也必定相同。
  • 目的: 透過比較兩者在某些方面的共同點來推論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必然相同。
  • 結果: 從符合事實的前提推論出違反事實的結論,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

如何辨識與反駁
  • 辨識相似性不足: 要判斷一個類比是否不當,核心在於檢視兩者在關鍵邏輯點(核心結構、社會作用、目的等)上是否「類同」。
  • 尋找不相關的點: 找出兩者之間不相似的、且與結論相關的方面。
  • 提出反例: 舉出反例,說明類比中的兩者在結論所涉及的方面並不相同。
  • 利用常識: 很多不當類比都可以透過基本常識來反駁。例如,反駁「你什麼都會忘怎麼不會忘記呼吸?」時,可以指出呼吸是腦幹主導的生理反應,而記憶是海馬體和皮層負責的認知活動,兩者在機制上不同。

例子
  • 「你什麼都會忘怎麼不會忘記呼吸?」:這個例子不當的點在於,將無意識的生理機能(呼吸)與有意識的記憶(遺忘)進行不恰當的類比。
  • 以藝術創作類比色情刊物: 有人認為,既然藝術創作中包含裸體或情慾,就不應禁止色情刊物。但這忽略了兩者在目的、內容、對閱者的影響等方面的根本差異,例如色情刊物可能以刺激性慾為主要目的,而藝術創作則不一定。
  • 「父子」關係類比「君臣」關係: 儒家思想將「臣事君」比作「子事父」,這是一個不當類比,因為父子關係是基於血緣,而君臣關係是基於社會契約和人身依附。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覆 10# jimmychauck


    我既記憶已經無法超越你既想當年,你究竟有咩心結未解開?一樓一直都係話「比較」,咁你都扯到話係「類比」,咁不唔不當都唔係原作者(我)所能控制架喎,你最多係話我呢個係「不當比較」啫,係咪?

罪疚感就唔係基督教發明既,但信基督教既人就被我觀察到絕大多數都有不同程度既罪疚感,我就仲未慕完道,所以我就無呢啲罪疚感了。係喎,你解釋基督徒都會信自己有罪,咁無可避免就會一直帶住個罪疚感啦,咁我又明白返啲。

「離左KK園區之後佢仲可以心理折磨你?」說得輕鬆。幾多人都受住童年陰影影響一世,照你咁講又可以話「離開童年之後仲可以有咩心理影響」,人腦係可以咁輕鬆切割架咩?

若基督教係真,罪就會被赦免,咁教徒仲駛乜會有罪疚感?反而非教徒就無呢啲感覺?同現實不符喎。

宣傳「神愛世人」究竟係結果、還是手段?KK園行騙既噓寒問暖愛情感覺、刷單賺佣所得到既金錢回報,又係手段定結果?一樓既比較,我認為絕對可以教人反思。
字都未識就學人講乜講物。
「選民」都證明係弱智,你作為賤民,能理解乜呀。 ...
旁觀者 發表於 2025/10/18 21:55



    執「笠」嘛,我都理解既,始終討論區係公開、開放,歡迎不同程度既版友留言既。
一樓增加了:
KK園基督教
除行騙所需以外,資訊封鎖/高度限制時刻提防世俗外界受魔鬼控制,達至自我思想綑綁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這廝有神經病,不能以常理測度。
    不過,基督妖徒都有精神病,唔只佢一個。 ...
旁觀者 發表於 2025/10/19 22:23



    盡力啦,救得一個得一個。
回覆 19# jimmychauck


    你喜歡指鹿為馬並合理化,然後話隻馬點解有角又跑得咁慢,超越邏輯振振有詞,無罪疚感反而係有病,唔緊要既,你慢慢享受嗰種罪疚感啦,你覺得比較等於類比,唔阻你,好好享受勝利既樂趣啦。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其中可能的特徵是缺乏罪疚感,並不代表沒有罪疚感的人都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呢啲邏輯好基本吓咋喎。你阿媽戴眼鏡,唔通所有戴眼鏡既都係你阿媽?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覆 23# jimmychauck


    你既貼文用咗好多「正常」、「正常人」,我就無用過呢啲字眼既,似乎側面反映你心底裡覺得基督徒/有罪疚感係好唔正常,從而希望翻來覆去咁去「辯解」。呢個唔駛我回應,你自行內心交戰吧。

將比較當作類比咁指鹿為馬,我發現你真係死唔認錯,轉而視線就話人地點點點,假定咗如果人家有錯自己就有咩錯都無問題。罪疚感唔係心理折磨既一種,唔通罪疚感係會令人好happy既心理甜品?真係唔明同你混淆比較同類比有咩關係。我又唔明你開個共產黨同狗做乜,求其噏一堆野出黎就可以成為你指鹿為馬既說詞?
回覆 27# jimmychauck


    你又長篇大論,我無咁多時間,唯有簡覆如下:

你談「正常」,我理解其實係想爭取有「罪疚感」既普遍性,我唔知道咁對你黎講有幾咁重要,不過好多新聞都話都市人有不同程度既情緒問題既佔比都好高,「正常」係咪代表「冇問題」?我不確定,亦無意討論,以免節外生枝。

你話比較同類比係互有關係,咁我都可以話鹿同馬都係四隻腳既動物,在同一地球村之下,有咩係無關係?

你成日想我定義罪疚感,要定義感覺,真係升上哲學層面:我食到既甜味,係咪同你既甜味感覺一樣?我見到既紅色,同你見到既紅色感覺又係咪一樣?我食碗麵覺得好辣,你又可能話無辣感覺喎。我唔係基督徒,無呢啲罪疚感,又係咪真係可以感受到基督徒既罪疚感從而準確描述同定義?

我唔明白,你亦一路無答過我,基督徒可以藉耶穌赦罪,咁點解反而基督徒感到罪疚既情況比起非基更多?

求其都搵到呢啲情況:
https://www.reddit.com/r/Christi ... is_guilt_and_shame/

DSM總係會搵到你想搵既野,我都搵到:

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罪疚感」是「重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診斷標準之一,指的是幾乎每天都感覺到無價值感或不恰當的罪惡感。 這種症狀是憂鬱症的九大可能症狀之一,若同時符合至少五項症狀,並持續超過兩週,且已影響到生活功能,就可能被診斷為重鬱症。

罪疚感在DSM-5 中的具體表現

幾乎每天自我感到無價值或不恰當的罪惡感 。

這種罪疚感可能達到妄想的程度,而不僅僅是對單一事件的自責或內疚。

症狀的程度會影響患者的日常判斷、人際關係與工作等,需要由精神科醫師進行專業評估。

與罪疚感相關的其他診斷

「伴有焦慮困擾的憂鬱症」: DSM-5 在此診斷中強調,憂鬱症與焦慮症並存的常見情況,因為伴隨罪惡感及焦慮,自殺風險可能較高。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在長期的創傷後,也可能出現無助感、罪惡感、羞恥感等自我認知的變化。

請注意: 罪疚感本身並不等於憂鬱症。 若您懷疑自己有憂鬱症狀,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進行診斷。


搵到又點?我認為呢啲都係睇程度既啫,「劑量決定毒性」,完全無罪疚感,人生就放飛,咁梗係同社會唔夾;成日孭住罪疚感,個人會難受。

你講到罪疚感對社會好有益,我睇都係視乎程度,亦係你為罪疚感合理化既說詞。對社會好,又係咪一定對個人本身好?
基版前輩都有為基督教與共產主義作出比較:

https://www.horace.org/christianfaq/H04.htm

基督教/共產主義同狗或妓女既比較就無發現了。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回覆  抽刀斷水

犯左謬誤,通篇論述都係冇意思㗎。
jimmychauck 發表於 2025/10/21 17:36



    原來係咁,早響丫嘛:
        
第一:將比較說成是類比,屬於偷換概念謬誤。

第二,罪疚感是什麼,大概是罪惡感+內疚的混合:

罪惡感:個人在實際行為上或想像中,因有違家庭、宗教或社會規範,引發內心譴責而感到愧疚難安的一種主觀意識經驗。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 ... 20&la=0&powerMode=0

內疚:內心自覺慚愧不安。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 ... =%E5%85%A7%E7%96%9A

AI就話我知:主觀意識經驗無法被清晰定義,這是一個複雜且極具爭議性的哲學與科學問題,因為它的本質是私密、內在的,難以透過客觀的測量或語言精確捕捉。

你要求為一種主觀意識經驗作出清晰定義,屬於定義家謬誤。

第三,我話你係指鹿為馬,按台灣詞典嘅釋義就係「比喻人刻意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咁你晌27樓認咗係搞錯,即係表示唔係刻意,咁我收返唔話你係指鹿為馬啦,OK吧?

第四:既然罪疚感無法被清晰定義,講咩高低程度/distribution/正常與否有咩意義?不如都係將罪疚感由社會層面回歸到對個人影響把啦。

第五:我係講我觀察到「基督徒有罪疚感」既現象,你嘗試為呢個現象解釋原因並合理化,我就唔評論了,我關心既係對個人既心理影響(結果)。

第六:唔知你講乜,無法回應。

第七:比較應該係apple to apple,共產黨係由人組成,要比較應該係共產黨vs基督教教會/共產主義vs基督教[教義]/共產黨員vs基督徒,etc.,咁我都承認一樓既比較粗疏咗啲,應改為KK園運作模式vs基督教會運作模式,立即改正。
回覆 35# jimmychauck


    關於罪疚感,辭典都幫你查埋,你仲翻來覆去係咁問,寫咗二千幾字,我睇完都唔明你唔明啲乜。不過我尋日晌素黑個facebook,學到「情緒綁架」、「道德壓力」呢啲詞彙,都啱用晌教會施壓叫人不要離開既策略上,不過用開罪疚感就繼續用啦。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