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哲曼德布雷教堂,青年主日彌撒擠滿教徒,在這間公元六世紀的巴黎教會內,人們站滿在走廊和每個角落。這間教堂的神父說,他總有幸可看到青年人群尋求方向或重探信仰,但他知道在其他地方並不樂觀。
在法國以至歐洲其他國家,教會面臨信徒流失,不只看到一張張空的長椅,受洗人數也急劇下降。但作為教徒向教會要求從正式受洗名冊中刪除其名字的「退洗」(“de-baptisms”),這現象近來在天主教及新教都逐漸普遍。
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但專家和活躍分子估計尋求退洗的離教者數以萬計,而提供非正式「退洗」證書的網站迅速增長。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宗教及世俗研究中心主管安摩尼(Anne Morelli)說,無論是正式和非正式的退洗數字,都在2011年上升,尤其在荷蘭、德國、比利時和奧地利,她認為這數字反映公眾對教會孌童醜聞的憤怒。
英國國家世俗學會主席山德森(Terry Sanderson)同意:「我認為大量虐待兒童的醜聞,尤其是天主教會,導致許多人反感,他們不再希望被捲入當中,這是激發人們離開教會的真正意欲,這就是他們開始大量離開的時候。」
十年前,英國國家世俗學會把非正式「退洗證書」放在網站,至今已被下載超過十萬次。
他說:「開始時這只是個玩笑,但到現在這已具有全新意義,因為現在許多渴望離開教會的人都認真起來,他們都尋求一些方法與教會正式分離,但教會通常都不會確認他們離開的意願。」
但國際基層組織「我們是教會運動」發言人威斯納(Christian Weisner)指出,不單是一系列導致退洗的問題,而且是一系列人們選擇脫離教會綑綁的方法。2011年德國天主教有破紀錄的181,000人正式離教,一些人以合法途徑退出支付國家教會稅項,以終止與教會的關係。去年是首次德國天主教離教者多於新教離教者。
在談及一些天主教徒反對教宗本篤十六世對墮胎、同性戀和神父結婚的取態時,威斯納稱:「他們正考慮離開教會,而可能出現一個特別事件,例如孌童危機,又或是教宗一個(保守的)宣告,然後他們就決定現在就離開。」
法國71歲的拉比爾(Rene Lebouvier)十年前決定離開,他要求教會將他的名字從洗禮名冊中刪除,最終入禀法院要求正式刪去。十月,諾曼第低級法院判他勝訴,但一位本地主教就裁決提出上訴。
巴黎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宗教教授波迪亞(Philippe Portier)認為,拉比爾的案件可以為法國尋求退洗的人成為案例。他說:「教會不得不刪除名冊上離教者的名字,這是歐洲特別是法國的第一次。」
當波迪亞質疑上訴法院會判拉比爾勝訴,法國天主教會對此案不作評論。
法國主教同盟發言人鮑德文(Bernard Podvin)說教會將退洗視作警惕和願意對話,但這現象不應太誇張。
教會數字顯示,受洗人數正急劇下降,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法國兒童受洗,而半世紀前則有九成。
波迪亞說,教會已主動應對這個問題,以全新傳教策略鼓勵家庭帶子女受洗。
在聖哲曼德布雷教堂,這些努力看來奏效。教會提供許多活動,由出外滑雪到專業支援網絡,以吸引年輕教徒。
意識到逐漸減少的洗體,神父說今天教徒可能比較少,但留下來的更明瞭他們的使命:榮神益人和愛。
Voluntary 'De-Baptism' Rising in Europe (Voice of America), Lisa Bryant | Paris, 2012-01-18(抽刀斷水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