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原形抄襲荷馬史詩
長期以來,《聖經》專家們一直以為福音書的作者們主要是按照猶太文士Midrash的傳統,將舊約中的素材改編成新約中的故事。
至於為什麼編寫這樣一個簡短的故事卻出現如此之多荒誕不經,自相矛盾的內容,他們無法給予滿意的解釋。
最近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美國克萊蒙神學院教授,
「鄧尼斯·麥克唐納」(Dennis R. MacDonald) 的兩部著作《荷馬史詩與馬可福音》》(The Homeric Epics and the Gospel of Mark) 及其續篇《新約是否模仿荷馬》(Does the New Te stament imitate Homer?)。
Dennis R. MacDonald麥克唐納教授是: 卡洛琳那克萊蒙特神學院新約及基督教起源教授、哈佛大學哲學博士、麥哥米克神學院神學碩士。
麥克唐納教授在其著作中用全新的視野和極具說服力的分析,終於解開了這個長期困擾世人的謎團。
麥克唐納教授發現,四福音書中成書最早的<马可福音>與古希獵的《荷馬史詩》 之間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它們不僅有許多相似的人物和故事情節,而且對許多細節的描述都有相同的順序。
他列舉了大量事實來證明,<马可福音>完全是在精心重塑《荷馬史詩》中的人物,處心積慮地塑造一個耶穌人物,經過加工和改寫之後, 挪用到耶穌身上來利用於宏揚早期的基督教。
這兩部天地懸隔的作品之間能有這樣的文字上的「巧合」 , 也不能不讓人加倍留意和懷疑。 由於二者的許多相似主要反映在所表達的意義和內在邏輯方面,而不是文字表面上的相似;
馬可(暫且當作<马可福音>的作者)為了讓普通大眾都能閱讀(當時的猶太人低學識的多)沒有採用玄妙高深的詩體,而是使用通俗易懂的散文體; 加之故事場景從地中海地區換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並且作者還參插、使用了舊約及其他猶太書卷中的素材 ,以至於幾千年來人們竟沒能發現<马可福音>與《荷馬史詩》之間抄襲的這種聯繫。
耶穌的原形是出自奧德修斯和赫克托爾。
麥克唐納教授分析指出,馬可主要是模仿英雄奧德修斯的故事而創作了耶穌的故事,並精心塑造出一個顯得更富有同情心的耶穌、更強大、更高貴而且經受更大的苦難描述來突出耶穌救世的悲情情節,加深説服力來爭取基督教信仰的地位。
另有一處極令人信服的證據出自馬可筆下大量的航海段落。 航海本是古代史詩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 無論是回鄉的奧德修斯、尋找金羊毛的伊阿宋、還是尋找新家園的羅馬人先祖伊涅阿斯, 無不是要與狂風巨浪搏鬥一番。 若說古典史詩中的英雄都是航海家, 恐怕一點也不過分。
但是在保羅書信以及其他先于《馬可福音》的材料中, 卻絲毫不提耶穌與航海有什麼聯繫, 好像耶穌從未離開過陸地。 而馬可偏偏有「平靜風和海」 (馬可, 4 ∶35—41)、「耶穌履海」(6 ∶45—52)兩段。 前一段中, 「突然起了暴風, 波浪打入船內」 , 確有一些史詩的味道。 隨行門人無比恐慌, 而耶穌卻鎮定自若, 他呵斥風浪之後, 「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 其中如「暴風」「平靜」等字都是荷馬史詩中經常出現的字樣。 但是, 福音書中所提到的「加利利海」 其實不過是方圓幾十公里的內陸湖, 古代史家都是以「湖」來稱這片水域。 馬可則特意將加利利湖改稱為「海(thalassa)」 , 還加入對風浪鋪天蓋地的描寫, 不免有過度渲染的嫌疑。 在成書較晚的《路加福音》中, 「湖」和「海」的區別再次凸現出來。
麥克唐納教授從兩部作品的基本情節、關鍵字語和經典場景這些方面來論證《馬可福音》 作者不僅熟悉荷馬史詩, 而且是有意識地借/抄襲用史詩來構造基督教耶穌的故事。
各博士學者的論證證明了聖經和福音書作者,各有各撰寫加減不同的元素以突出耶穌的神性來塑造出一個有利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穌。
下面請看二者之間的相似之處:
• 耶穌是神的兒子,奧德修斯是希臘主神宙斯的兒子,而且他們都是王又都是木匠。
奧德修斯和他的兒子要恢復對伊塔克王國的統治,而耶和華和耶穌是要恢復神在猶太王國的榮耀。
• 奧德修斯的兒子和耶穌(耶和華的兒子)都是從像鳥一樣的神靈那裡獲得了傳承和權柄,接著就去面對敵人(求婚 者和撒但)的挑戰。
• 奧德修斯和耶穌的活動都遍及山區、荒野、村莊,特別是大海。
• 二者的隨從都表現得貪婪、膽小、不忠和愚鈍(以便襯托出主人的勇敢、自我節制和智慧),而且最後都沒有經得住考驗而背棄了主人;跟隨奧德修斯的是一批水手,跟隨耶穌的是一幫漁夫。
• 他們不但要面對想謀殺自己的僭取者(《奧》中的求婚者及馬可中的猶太長老和大祭司),還要面對超自然的敵人(《奧》中的女魔瑟西和馬可中的撒但及汙鬼)。
• 二者在完成使命前都要求知情者不要透露其真實身份(奧德修斯扮成乞丐回鄉不想暴露其國王身份,耶穌是神的兒子下凡不想暴露其基督身份)。
麥克唐納教授還發現,馬可福音對耶穌的受難的記敘又是參考了《伊利亞特》中特洛伊王子、超級英雄赫克托爾的故事。
比如,他們都死得很慘烈,死時都大聲叫喊,都有三婦人在遠處為其受難而傷心,死後都有人贖屍 (赫克托爾是由其父親贖屍,耶穌則是由一個與他父親同名的人贖屍),二者的身份都被嘲笑(赫克托爾在特洛伊亨有神一樣的地位被阿基琉斯嘲笑, 而耶穌因自稱神的兒子及基督也被猶太人和羅馬士兵戲弄和嘲笑)。
對耶穌死與復活的敘述,馬可又參考了超級英雄《阿基琉斯》的故事。
比如,他們都知道而且經常論及自己將死的命運。
阿基琉斯接受命運的安排為自己換來「永久的榮譽」,而馬可塑造耶穌接受命運的安排是為了其他人的 「永生」。
《荷馬》宣傳的是「人必死」及「不能復活」的悲壯命運,而馬可塑造耶穌宣傳的則是 「人死而復活」。
一兩處相似會讓人感覺是偶然,四五處相似會讓人稱奇,而連連不斷的相似就讓人無法否認模仿的事實。
麥克唐納教授的觀點不僅有助於我們重新看待基督教的聖經和福音書, 更引出了有關基督教起源的大問題。
如果一向被認為最原始、最可靠的福音書不是歷史實錄, 而是類似神話、小說的「文學創作」 , 甚至是對舊有史詩的抄襲,改寫和「重估」 (麥氏反復使用transvaluation 一詞), 我們不禁要重新思考「神話」 、「文學」與歷史事件的 關係。
如果耶穌很多行事乃是移自奧德修斯,
那麼究竟誰是福音書真正的「作者」呢? 是「馬可Mark」 ? 抑或是「荷馬Homeric」 ?
如果《馬可福音》中大量的情節和主題直接來自神話故事的荷馬史詩, 那麼基督教在其「母胎」之中, 到底有沒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本質」 ? 是先有真實發生過的事件、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耶穌, 然後才有記錄、傳抄、轉述、解釋、附會, 還是正好相反?
基督教的創教經典只不過是古典神話的翻版和改寫, 只是經典神話的脫胎換骨或「借屍還魂」 ?
在國外研究荷馬和新約的學者仍然大有人在(據統計, 新約學者有三千人左右), 但是誰能想到在這兩部舊典中竟能找出驚人的連接涉及抄襲,模仿,塑造?
麥克唐納教授的證明只不過是眾多質疑耶穌,聖經和福音書的學者其中之一。
根據耶穌研究會(Jesus Seminar)的二百多位博士等級成員的研究,梳理分析基督教的聖經和福音書顯示耶穌真實的部份不足16%,有84%是抄襲和創造。
博士學者確認新約對於敘述的耶穌絕大部分都是不真實的、虛假的。
耶穌這個救世主人物只是早期基督教團體和福音作者的創作和精心編撰而來的。
基督教信仰在國外歷年來不斷受到學者的質疑和指證涉及抄襲,模仿,塑造等等論據,證明耶穌根本只是一個神話故事或文學創作的一個人物,類似小說人物主角,吹噓耶穌是救世主的只能欺騙那些智商不高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