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N-1

收了二十多萬
Guest from 172.105.170.x 發表於 2022/3/27 20:28


Way to go! 成績不錯但仍須繼續努力。差小小先夠畀神父玩。 Keep it up!

------------------------------------------------------------

法國天主教神職人員涉性侵兒童 70年來逾21萬人受害
2021/10/5

(中央社巴黎5日綜合外電報導)調查法國天主教會兒童性侵案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發現,自1950年至2020年間,約有21萬6000名未成年人受神職人員之害。數十年來,這種現象一直被「沉默的面紗」刻意掩蓋。

經過2年半的調查後,這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於5日正式公布。先前,全球各地針對教會神職人員的一系列性虐指控和訴訟,引發外界憤怒。

若將天主教學校教師等教會非神職人員納入計算,在這70年中,受害者人數將暴增至33萬人。

委員會主席邵夫(Jean-Marc Sauve)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些數字不僅令人擔憂,而且人神共憤,絕對不容忽視。直到2000年代初期,天主教會都對受害者視而不見,甚至冷漠到冷血的地步。」

紹夫指出:「如果掩蓋罪行的沉默面紗最終能被揭開…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勇敢的受害者。如果沒有他們的證詞,社會將無從得知或拒絕承認已經發生的事情。」

這份近2500頁的報告發現,「絕大多數」受害者都是來自各種社會背景的青春期前男孩。
-----------------------------------------------------------------
法天主教會人員性侵兒童醜聞 高階主教下跪懺悔
(中央社法國露德6日綜合外電報導)調查委員會上月披露,數十年來多達21.6萬未成年人遭法國天主教神職人員性侵。主教團5日首度承認教會應為此負責,主教團高階成員6日前往聖地參加紀念儀式,並下跪懺悔。

在全球天主教徒聖地露德聖母堂(Catholic Shrine of Lourdes),約120位大主教、主教和信徒齊聚一堂,參加哭泣兒童雕塑照片揭幕儀式。在受害者要求下,與會神職人員皆未穿著儀式服裝。

法新社報導,這張雕塑照片是由一名受害者親自拍攝。現場還設立一面照片牆,時刻提醒教會切勿忘記這些受害者。

儀式前一日,法國主教團在年度會議上正式承認,教會應就兒童性侵案負起「機構責任」。

法國主教團會議主席穆蘭-博福爾(Eric de Moulins-Beaufort)也坦承,教會過去對兒童受虐狀況坐視不理,導致其惡化為「系統性」問題。

經過2年半的調查後,獨立調查委員會於10月5日發布報告,揭露自1950年至2020年間規模龐大的兒童性侵案件。報告還稱,數十年來,這種現象一直被「沉默的面紗」刻意掩蓋。(譯者:施施/核稿:林治平)1101107



天主教會為多年掩蓋性侵兒童案件道歉,是真心誠意還是虛應故事?
天主教會長年有神職人員性侵兒童醜聞近年來不斷爆出,10月初,法國一份獨立報告揭露法國天主教會,長期包庇成員對兒童的性侵案;過去70年來超過33萬名兒童曾被神職人員和教會成員性侵,引發輿論一片譁然。

法國主教團在11月5日的年度會議上,投票通過教會應為成千上萬的性侵兒童事件負起責任,不應對許多兒童受虐的事件視而不見。

法國主教團會議主席博福特(Eric de Moulins-Beaufort)於11月6日率領120位大主教、主教、教徒出席天主教徒的聖地、盧爾德聖母教堂的泣童(weeping child)雕塑揭幕儀式,並下跪懺悔;另應受害者的要求,神職人員在儀式上沒有穿宗教服裝。

法國主教團發言人德威勒蒙(Hugues de Woillemont)表示:「我們今天想在盧爾德這個地方,第一次以實體的方式紀念過往如此多的暴力、悲劇和污衊。」

衛報報導,童年時期曾受害的女子加尼爾(Veronique Garnier)說,她被現場的儀式所感動,但小時候也有相同經歷的神父德爾博斯(Jean-Marie Delbos)則痛斥該懺悔儀式「是一場騙局」,並呼籲處罰性侵兒童的神父、解除他們的神職。

約有20名信徒在手臂或脖子上繫著紫色絲帶,呼籲天主教會進行4R,即認錯、承擔、賠償和改革(recognition, responsibility, reparation and reform)。

一份由法國行政科學研究所院長索維(Jean-Marc Sauvé)領導的22人獨立調查委員會,在10月5日發布調查報告,揭開了這場天主教會長期隱瞞的醜陋真相。這個由社會學家、法官、法學教授、神學家和不同信仰團體組成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花費2年半的時間,聽取來自6500位受害者和證人的意見,並研究教會、法庭、警察和新聞媒體的檔案,調查了從1950年到2020年法國天主教會所犯下的性侵案件。

報告估計在這段期間內,至少有21萬6000名兒童曾遭法國天主教神父、執事和其他神職人員性侵,若是加上教師等其他人員在內,70年來有超過33萬名兒童受到性侵。

這份2500頁的報告並指出,其中約有3000名、超過半數的施暴者是在教會工作橫跨70多年的神父們,有80%的受害者是男孩。

報告稱:「除了家庭和朋友外,天主教會是性侵事件最容易發生的地方,與公立學校或夏令營相比,兒童在教會內更容易受到性虐待。面對這種禍害,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天主教會的直接反應是保護自己人和自己的聲譽,卻對那些受虐待的人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

獨立調查委員會主席索維強烈譴責過去20年以來,天主教會對受害者殘酷而冷漠的態度,並痛斥性侵遭到教會系統性的刻意掩蓋,加害者與被害者眾多,教會內對未成年人的性虐待甚至佔法國總性暴力案件數高達4%。

AP_21310496238420
出席紀念活動並下跪的法國天主教主教團會議主席博福特|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索維並呼籲天主教會賠償受害者,特別是那些已過法律追溯期限的案件:「這些案件的後果非常嚴重,大約60%遭受性虐待的男女,在情感或性生活中遇到了重大問題,我們認為教會對受害者負有賠償義務。」

Euro News報導,捍衛受害者協會「Parler et Revivre」的負責人薩維尼亞克(Olivier Savignac)告訴美聯社,每個施虐者製造的受害者數量十分驚人:「只有3000名加害者,卻有21萬6000名受害者,這種1:70的比率對法國社會和天主教會來說都是非常可怕的。」

捍衛受害者協會「自由之聲」(La Parole Libérée)的創始人德沃(François Devaux),是2019年轟動天主教會、普雷納(Bernard Preynat)神父性侵案中的其中一位受害者,該名神父數十年來性侵超過75名男孩。該案更是牽扯法國里昂樞機主教巴巴林(Philippe Barbarin),其被控包庇性侵神父,拒絕向警方舉報並為其隱匿,最終引咎辭職下台。

德沃向美聯社控訴他13歲時被性侵的經歷,並痛斥這些施暴者都是人類的恥辱:「我認為這位神父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不會傷害我的人,但是當我發現自己半裸地躺在那張床上,他撫摸我時,我意識到出了什麼問題……我忘不了這件事,它就像一個不斷增長的毒瘤,不停地侵蝕我的身體和精神……你們都必須為這些罪行付出代價。在這個地獄裡,你們幾十年來犯下了無數的罪行……這是背叛:背叛信任、背叛道德、背叛孩童、背叛純真、背叛福音、背叛初衷、背叛一切。」並表示教會不僅要承認錯誤,也必須賠償受害者。

1950年以來,法國天主教會的性侵犯最少估計有2900到3200人,但只有少數案件有根據教會規範受到紀律處分,遑論刑事起訴。

索維指出,根據該調查報告,其中22名可以追究的嫌犯已提交給檢察官起訴,40多名因年代久遠、已超過法律追訴期,但加害者仍健在的案件已轉交給教會官員處理。

該委員會並發布了45項關於如何防止教會再度發生性侵案的建議,其中包括培訓神父和其他神職人員、修訂教規法(Canon Law,梵蒂岡用來管理教會的法規),以及制定承認和補償受害者的政策。
烏克蘭:教會團結和冒險的橋樑挽救許多兒童
烏克蘭明愛會和堂區組織疏散數千名未成年人及他們的母親,其中有些孩童是孤兒。之後,他們將轉移到歐洲其它國家,那裡的天主教會網絡保證接待和保護他們。
(梵蒂岡新聞網)烏克蘭希望明愛會站在第一線以保障人道走廊的運作。直到目前為止,已有100多萬烏克蘭難民離開國境。聯合國稱,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最快的一次逃亡潮。

人道走廊特別關注未成年人:烏克蘭天主教-希臘禮教會的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組織和參加轉移成千上萬的母親與他們的孩子的工作,把他們從戰區送到與歐盟國家接壤的烏克蘭西部地區。在烏克蘭西部的這些地區,已搭建了兩個接納孩童的中心,它們離烏克蘭邊境很近。在這裡停留的孩童和他們的母親,之後會被送到歐洲不同國家,那裡有人接待他們。

烏克蘭希望明愛會執行主任格里涅維奇(Venceslao Grynevych)神父向本新聞網講述說,“現在情況非常危險。我們正在組織很多從戰區疏散母親和孩子們的工作,我們的其中一個中心已有200多名孩童”。“我們與波蘭和斯洛伐克明愛會建立了一個後勤系統,來轉移這些孩子”。格里涅維奇神父解釋道,根據疏散地區的危險情況,使用的疏散交通工具也有所不同,有火車、大型客車和私人汽車。“我們非常靈活地應對各種需求”。

希望明愛會主任表示,那些用於離開圍困地區的人道走廊“沒有得到保障”,且危險重重:“紅十字會也是,它與我們有同樣的問題。我們雖然有機會疏散馬里烏波爾的很多孩子,但是我們無法保障他們的安全。一路上太危險”。所以,很多未成年人還留在戰區,並且明愛會也收到很多要求幫助的請求。格里涅維奇神父說,安置在我們明愛會的孩子,眼神流露出深深的恐懼。

與此同時,已有成千上萬的孩童和母親得到意大利多個教會機構的接納。來自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的烏克蘭明愛會中心的12名兒童,已在3月5日抵達里米尼省,他們其中有10人是孤兒。接待他們的工作由烏克蘭神父華拉德米(Vladimiro)籌備,他也是在意大利的烏克蘭天主教宗座代牧區明愛會主任。華拉德米神父向本新聞表示,“這12名兒童中,有5名男童、7名女童,他們已被安置在方濟各會會士負責的堂區中。市長和當地整個團體都盡一切努力接待他們,幫助他們融入團體中”。“接待狀況極好,孩子們什麼都不缺。許多家庭表達了招待他們的意願,但我們傾向於讓所有孩子待在一起,因為這樣比較容易管理他們的需求。他們已經融入我們當地的烏克蘭團體,主日一起參加禮儀”。
spain應該需求較大,可以收多尐
--------------------------------------------------------------------

2021/12/20
西班牙《國家報》3年調查國內神職人員性侵案:至少251人涉案、1237人受害,385頁報告已送交教宗方濟各
「如果你知道任何性侵案例,請告訴我們。」2018年10月,西班牙《國家報》開始針對國內神職人員性侵案進行調查,請任何知道教會性侵案件的人,將這些遭受忽視的案件告訴《國家報》,並且在保護個資的情況下處理,之後不但收到了多件指控,更將長達385頁的調查報告送交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希望能揭露西班牙教會長期的性侵問題。

《法新社》指出,事實上過去西班牙國內的神職人權性侵案,長期遭到忽視,不但沒有兒童性侵案的官方統計數據,也沒有積極調查性侵案件。

發生了什麼事?
19日西班牙《國家報》發布報導,指出教宗已經將385頁的神職人員性侵調查報告,交由負責調查性侵醜聞的信理部(Congregation 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展開調查。另外也同時送交西班牙主教會議(Spanish Episcopal Conference)。

《國家報》指出,在為期3年的調查中,發現受害人數至少有1237人。其中涉案神職人員至少有251人,遍及31個教區及31個宗教團體。然而隨著官方展開深入調查,實際受害者人數可能還會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最早的案例發生在1943年,最近期的則發生於2018年。

《國家報》也說,其中有13例案件已經在調查過程中公開,不過其餘案例都不曾公布。如果這251例被告,再加上過去其他媒體報導的性侵案,以及教會曾提出的數據,涉案神職人員可能高達至少602位。

《國家報》也表示,這些受害者也曾試圖向教會求助,然而往往被告知拒絕處理,或是遭到羞辱,因而轉而將自己的故事告訴《國家報》。

沒有官方數據、延滯調查:西班牙長期忽視的神職人員性侵案
《法新社》指出,近10年來,世界各國開始出現輿論聲浪,譴責教會神職人員透過職權性侵,迫使多國教會對神職人員性侵案進行調查,例如先前就有獨立調查揭露,法國天主教神職人員在70年來,性侵超過21萬6000名兒童,法國天主教會也為此道歉。

法國天主教神職人員70年來性侵超過21萬6000名兒童,主教團主席道歉並下跪懺悔
然而西班牙教會卻遲遲不調查神職人員性侵案,甚至直到今年都還沒有兒童性侵案的官方數據。根據西班牙教會所述,2001年至今,只有發生220例性侵案件,同時也表示無意積極調查這幾例受害者的指控。

不過就如同《國家報》所述,西班牙的神職人員性侵案,遠遠多於教會方指出的220例。在西班牙北部納瓦拉成立受害者互助協會的Jesus Zudaire也表示,西班牙遭神職人員性侵的受害者人數,很可能與法國相近。
Don'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塞浦路斯:方濟各會修女選擇了“被丟棄”的年長者
耶穌聖心方濟各傳教女修會50多年來在塞浦路斯拉納卡管理一間療養院。那裡的年長者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這一機構的負責人表示,“我們與教宗所稱的丟棄文化的受害者同在”。
(梵蒂岡新聞網)塞浦路斯拉納卡恩寵之母堂旁邊有間聖地療養院,該機構自上個世紀70年代,在聖地守護人團體的支持下,由拉納卡的耶穌聖心方濟各傳教女修會負責管理。

這間療養院能容納38位年長者,他們中有天主教徒、希臘東正教徒、亞美尼亞禮信徒、聖公會信徒和猶太教徒,過去也有穆斯林。療養院負責人托馬特(Germana Tomat)修女講述說,“對我們而言,他們有哪種宗教信仰並不重要,我們只想知道,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們希望同哪位司鐸說話”。托馬特修女與其她五位修女、醫生和護士在照護這些年長者。

修女接著表示,“這些年長者是‘被丟棄’的人,教宗方濟各譴責了這種‘丟棄’行為”。她解釋道,在這裡住的通常是沒有治癒希望的人,他們需要的治療在家中無法得到,因為他們需要的是特殊治療。托馬特修女最後指出,眾所周知,在我們的每個困難中都有基督的臨在,祂受的苦比任何人都多,祂願意我們照護這些人。

拉納卡是塞浦路斯第三大城市。拉丁禮堂區以恩寵之母命名,它和另外3個堂區由聖地守護人團體的方濟各會會士管理。會士們於1300年就來到這座城市,當時在克提昂港口中心,即舊時的拉納卡,修建了一座會院。目前,這裡的堂區教友很少,但每個主日都要舉行6台不同的彌撒,以便接近不同語言、來自不同地方的所有信徒。他們來自希臘、斯里蘭卡、英國、愛爾蘭和菲律賓。
點解告包庇?罪名改為“庇護”好聽好多,又可以tie in with 前教宗。
============================================

掩蓋11神父性侵兒童25年 紐約州前主教被控包庇
2022年3月29日週二 上午5:05·1 分鐘文章
(法新社紐約28日電) 美國性侵受害者協會今天譴責紐約州前主教哈伯德(Howard Hubbard),對11名神父25年來多次性侵兒童放任不管,而且專貼教會假冒為善新聞混淆視聽。
紐約州首府阿爾巴尼(Albany)教區前主教哈伯德去年4月在紐約州最高法院4天審判期間宣誓作證,坦承從1977年到2002年間,他被告知有未成年人遭性侵,卻從未將犯案神職人員交給警方。
這份長達680頁的證詞在法官諭令下於25日公開,很快獲得美國媒體關注。 教士性侵倖存者網路(Survivors Network of those Abused by Priests, SNAP)今天發布聲明表示:「教區居民和社會大眾現在具體得知,他們的前主教主動參與掩蓋性侵。」
該組織補充道,他們希望「這個消息能讓執法單位調查這類情況,並起訴所有已發生的犯行。」
據當地電視台WNYT13報導,當被問到為何知情不報時,哈伯德在法庭上表示,因為「我沒有被強制規定要舉報」兒童性侵案。
根據報導,2014年離職的哈伯德之所以這麼做,是希望避免新的戀童癖醜聞玷污了美國的天主教神職人員。儘管如此,他在去年8月的一封信中坦承,教會沒有考量到犯行對受害者帶來的影響。
報導稱,阿爾巴尼教區發表聲明表示,目前首要目標「是保護和協助受害者/倖存者,並發掘真相。」
美國天主教會多年來一直因為神父被指控或揭露性侵案而動盪。
梵蒂岡於2019年12月收下同樣位於紐約州的水牛城教區主教馬龍(Richard Malone)的辭呈,他也被指控包庇性侵。
Don'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教宗接見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他聆聽了我們的痛苦
教宗方濟各3月28日上午舉行了兩個會晤,分別接見加拿大原住民梅蒂人和因紐特人代表團:教宗渴望聆聽苦難倖存者訴說經歷。梅蒂人全國理事會成員在聖伯多祿廣場表示:我們與教宗方濟各一起走在真相、正義與和解的道路上。
(梵蒂岡新聞網)真相、正義、治癒及和解:美洲兩個原住民代表團揹著這些「包袱」遠從加拿大來到羅馬與教宗分享、呈給教宗,以邁上一條共同旅途。這條路或許無法抹去以往的痛苦,但它將能治癒傷口,有助於迎向未來。加拿大兩個原住民代表團於3月28日上午先後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晉見了教宗方濟各。梅蒂人和因紐特人代表團在加拿大主教團若干主教的陪同下,分別與教宗方濟各會晤了約一個小時。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表示,「教宗渴望聆聽倖存者的痛苦經歷,讓人知道這些痛苦」。

此前,教宗曾於2020年6月6日表明對加拿大傳來的悲慘消息深感震驚,也就是在該國坎盧普斯印地安人寄宿學校發現了兩百多具原住民遺骸的事。這個駭人聽聞的發現標誌著該國寄宿學校殘忍的過往:從1880年至二十世紀下半葉,多所學校由政府提供經費且大多由基督教會組織管理,辦學宗旨是教育並改造原住民青年,把他們吸納進加拿大傳統社會裡,手段包括有系統的虐待。2020年6月份尋獲遺骸後,加拿大主教團立即承認那時的罪過,並啟動一系列支持原住民團體的計劃,踏上和解的進程。這進程的高峰便是教宗從3月28日到31日在梵蒂岡與這些原住民代表團的會面,而且教宗有意進行牧靈訪問;訪問的意願雖然已經宣布,但行程尚未確定。此外,教宗將於4月1日在梵蒂岡克萊孟廳接見加拿大原住民各代表團和主教團成員。

3月28日上午,教宗先是接見了梅蒂人全國理事會(Métis National Council)成員。這次聚會不僅滿是話語、經歷和回憶,也帶著意義深遠的舉止:教宗與原住民在「真相、正義、治癒及和解」的道路上攜手前行。走出宗座大樓時,原住民拉起象徵他們文化及身份的小提琴。他們在聖伯多祿廣場外與國際記者們會面。梅蒂人團體年輕主席卡隆(Cassidy Caron)女士宣讀了一份聲明,代表「數不勝數的人們」發言。這些人的「真相沒得到聆聽、傷痛沒獲得承認,就與世長辭」,他們「從未得到應有的人性溫暖和基本治癒」。「承認和道歉來得很晚,但是做正確的事永遠不嫌晚」。

梅蒂人全國理事會啟動了「艱難但必要的工作」,以聆聽並理解受害者和他們的家屬。工作成果已於3月28日匯報給教宗方濟各:「他坐著聆聽,在我們講述倖存者經歷時點頭示意。提到孩童時,我觀察到他痛苦的反應。倖存者們在說出自身的真相中完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他們非常勇敢。」

卡隆女士指出,「我們辛苦籌備了我們的旅行和與教宗的會晤,把我們的話翻譯成他聽得懂的內容」。這位原住民發言人希望教宗和普世教會現在也能進行另一種「翻譯」工程,即:把所聽到的話語「化為有益於真相的具體行動」。「當我們邀請教宗與我們團結一心時,他反覆用英語回答我們:『真相、正義、治癒及和解。』我們視之為他的個人承諾。」

此外,這位梅蒂人主席多次提到「引以為榮」這個詞:「與因紐特人和第一民族大會一起在這裡,我們引以為榮。對於我們的歷史與文化,我們引以為榮。」卡隆女士表示已提出了調閱梵蒂岡關於寄宿學校檔案的請求:「我們一再且會繼續支持梅蒂人要了解全部真相的一切。我們將在週五晉見教宗時談論檔案的事。」

高齡85歲的老婦人克雷拉(Angie Crerar)也來到聖伯多祿廣場。她短髮微捲、帶著墨鏡,身穿一襲黑衣,配戴色彩繽紛的肩帶。她坐著輪椅抵達廣場,卻在分享經歷時起身訴說。當天早上,她親口向教宗娓娓道來:1947年,她與她的小姐妹在該國西北地區的一所寄宿學校度過了十餘年。克雷拉說:「我們在那裡失去了一切、一切、一切,只剩下語言。」「我們離開那裡後,我花了超過45年的時間找回我失去的種種。」這位老婦人沒有被過往的記憶所壓垮,卻著眼於當下,說:「我們現在更加強大。他們沒能使我們支離破碎,我們此刻還在這裡。我們期盼已久,但大家目前似乎還要跟我們一起努力。對我來說,這是個勝利、是我們民族的勝利。」

關於當天與教宗的會晤,這位老婦人吐露,她來梵蒂岡「很緊張」,卻發現眼前這個人「是她此生見過最溫柔、最親切的人」。她表明,教宗給她的擁抱消除了她十餘年的苦難。克雷拉笑著說:「我站在教宗身旁,旁人必須要我保持距離。這實在是太美妙。我好緊張,可是他隨後對我說話,即使我沒全部聽懂,但是他的話語、笑容、反應和肢體語言,都讓我覺得他是個朋友。」
教宗叮囑修女:妳們要在最貧困偏遠地方為天主作見證
教宗方濟各敦促園圃至聖聖母孝女會的修女「採集天國臨於現實生活內的種子」,停下腳步「照料窮人」,「多多聆聽,以治癒冷漠和孤獨,還給他們尊嚴」。
(梵蒂岡新聞網)照料、成為近人、行善,扎根於獻身於主的生活:這些是園圃至聖聖母孝女會在第十九世紀創會的特色,如今該修會已遍布全世界許多國家。教宗方濟各3月26日在接見該修會第二十屆大會與會者時,提到她們的會祖聖安多尼·瑪利亞·吉安內利(Antonio Maria Gianelli),稱之為「勞作的福音使徒」,勞作是「個人、家庭和社會生活的基本要素」。面對在場的修女們,教宗囑咐她們「存留在天主內」,但要走到「最急需的偏遠地方」,在那裡為上主作見證。

現時代有許多「磨難、貧困和壓迫的處境」。教宗對修女們說:「妳們的福傳使命也遭遇阻礙和抵抗,但妳們要效法聖安多尼·吉安內利的榜樣,不要氣餒。妳們要常懷信心和盼望來應對困境,深知妳們首先有所匱乏、需要天主。這種謙卑又勇敢的態度相似於童貞聖母瑪利亞遇到考驗時的態度。這讓妳們每個人成為愛德種子得以萌芽的沃土。妳們蒙召每天以祈禱,特別是以朝拜來澆灌愛德的種子,好能保持『在天主內的那顆心』。」

「心靈沉浸在天主內時,便能結出帶有福音馨香的生命果實:這生命富含理解、友愛、溫柔、喜樂和自我奉獻」。「世界渴求這美善的生命,但單憑一己之力給不了這生命;世界需要看到生命的見證,卻不是從風雲人物身上,而是從平凡人身上、從跟我們一樣有限度和軟弱的人卻充滿聖神力量的人身上看到。接著,教宗勉勵園圃至聖聖母孝女會的修女們走入世界、「關懷世界」。

關於這點,教宗提出兩條省思路線。第一,秉持福音精神關懷世界的人「懂得領受驚喜,樂於採集天國臨於現實生活內的種子,因為他知道聖神始終在施展威能,自由行事且總是帶給人驚喜。因此,『關懷』並非下判斷或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不會疑神疑鬼、恐懼不安,卻本著健康的實事求是態度,樸實無華,懂得應對處境和照顧人們,並且在親近天主、在主內日臻成熟的道路上陪伴他們」。

第二,這種關懷不同於作壁上觀。「親手觸碰有助於增進我們的人性」,眼神交會至關重要。教宗解釋道,「關懷等同於親近、做近人、照料。而在這方面,親愛的姐妹們,妳們擁有貴修會會祖的絕佳典範,他教導了妳們做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雖然總是在旅途上,卻樂意隨時停下腳步來照料窮人、為生活所傷的人,包紮傷口並給予聆聽,多多聆聽,以治癒冷漠、治癒孤獨,還給他們尊嚴。每當我們懷著愛德、關愛親近一個人,我們就能還給他們尊嚴。基督的尊嚴經由我們的愛德舉動而來」。

教宗最後提到,該修會本屆大會在大聖若瑟瞻禮前夕開幕。教宗表示很高興修女們將大會及其成果託付於大聖若瑟、納匝肋的木匠。這位義人「也藉著他的工作,參與了救恩計劃,忠信地為此效勞」。
克拉科夫對烏克蘭難民的關懷
來自烏克蘭的火車繼續抵達波蘭克拉科夫中央車站。火車在晚上熄燈並放慢速度前行,以免有可能成為空襲的目標。車上坐滿了婦女和孩童。
(梵蒂岡新聞網)克拉科夫距離戰爭“似乎”很遠。波蘭人民的關懷戰勝了恐懼,他們在車站等待來自烏克蘭利沃夫,有些也來自基輔的火車。鐵路照常運行,它是許多婦女和孩童的希望,他們尋找親屬、朋友,甚至還有為逃離戰爭的人提供款待和住處的普通民眾。

波蘭各教區動員起來接納孤兒。從烏克蘭來了許多孤兒,當地教會和義工組織關注的是,要使他們免於人口販運和器官交易等。為此,這些組織要求當局為寄養作出明確規定。在邊境,有醫療中心在接納那些腫瘤患者。但是波蘭人的關懷也沒有忘記年長者,有很多老人抵達克拉科夫和波蘭其它地區,還有很多獨自留在烏克蘭,沒有護理、也沒有逃離的可能性,因為他們體弱多病,所以也有很多義工來幫助他們。關懷治癒創傷,卻很難完全癒合。

在施密特(Marcin Schmidt)神父的陪伴下,前往烏克蘭邊境的關懷團隊繼續進行。神父表示,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到達邊境。“已有180萬難民進入波蘭,在那裡我們將看到為了逃離戰爭而要捨棄一切的人的悲劇,但是在非常具體的服務中也看到關懷的美好”。

已在邊境多日的意大利明愛會的帕涅洛(Marco Pagniello)神父表示,“強大的關懷網絡使我們在這裡能更好地籌劃將難民運送到意大利。我們希望盡可能地減少創傷,教區會以最好的方式進行接待工作”。至於這些人會詢問什麼?帕涅洛神父說,“他們尋找安身之處,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狀況下逃離自己的國家,這使他們想要尋找一點點安寧,我們在此就是為了這個”。他最後指出,這是一個團隊工作,“波蘭明愛會做的非常好”。

希望唔好難民變寃魂



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與教宗會晤 希望天主教教會就管理原住民寄宿正式道歉
【星島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周一早上在梵蒂岡與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其中兩群代表會面,每群代表與教宗的會面時間大約一小時,這是未來幾天將繼續進行的一系列會面的第一次。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希望天主教教會就過去在管理原住民寄宿學校的角色,作出正式道歉。在100多年的原住民寄宿學校系統裏,原住民兒童身心受到虐待。
根據聖座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一份聲明,教宗會見了兩群代表,分別是大約10個梅蒂斯人(Metis)代表和8個因紐特人(Inuit)代表。來自加拿大主教團多個主教陪同代表團出席會議。
本周還會舉行更多會議。代表團成員表示,他們不僅希望說服方濟各成為第一個為原住民寄宿學校虐待行為道歉的教宗,還希望方濟各前往加拿大向倖存者和原住民社區道歉。
自從去年幾個原住民社區公布,他們在前原住民寄宿學校的無標記墳墓中發現人類遺骸的跡象,很可能是兒童遺骸後,有指教會看來較願意道歉。
梅蒂斯全國委員會主席卡隆(Cassidy Caron)指出,真理、正義和治癒,希望教會最終能夠開始一個有意義且持久的和解,長達一小時的會面裏,當3個原住民寄宿學校倖存者講述他們的經歷時,教宗留心傾聽並且點頭。
因紐特代表團成員也是倖存者之一的格雷格(Martha Greig)表示,她希望教宗能夠訪問加拿大。「我認為這對以前的寄宿學校學生和家庭來說有著更大的意義。多年來,方濟各和其他教宗為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的倖存者表達了悲傷,但所有人都沒有道歉或尋求寬恕。」
亞省與沙省第六條約原住民聯盟前大酋長利特爾柴爾德(Wilton Littlechild)上周在出發前往羅馬之前形容,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漫長的等待,他一直希望和祈禱,教宗真的來到加拿大,對倖存者說聲「很抱歉」,這將改變加拿大整個國家。
原住民寄宿學校這段歷史已被視為加拿大一段黑歷史,原住民兒童要放棄他們的文化、語言和宗教,甚至有人形容該學校系統是有意識的文化種族滅絕政策,是加拿大的國恥。由1880年代到1990年代,至少有15萬個原住民兒童,包括利特爾柴爾德和代表團其他成員,當年被加拿大政府強行與家人分開,送到寄宿學校,通常寄宿學校所在位置遠離他們的社區。大部分寄宿學校由天主教會為加拿大政府管理,性虐待、身體虐待和情緒虐待屬司空見慣,暴力也是如此。加拿大國家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前負責人辛克萊(Murray Sinclair)估計,在寄宿學校運營的幾十年裏,有6,000多個兒童死亡或消失。
隨著原住民團體去年6月公布,在卑詩省甘碌(Kamloops)前原住民寄宿學校的周圍發現215具可能是人類遺骸後的幾天,方濟各與加拿大主教和整個加拿大天主教會一起表達對事件感到悲傷,又稱他會與原住民代表會晤。在10月,梵蒂岡宣布,方濟各表示願意訪問加拿大。
卡隆認為,教宗如在加拿大作出道歉,「將是我們在實現真正和解的道路上向前邁出另一步,雖然承認、道歉和贖罪的時間早該來了,但做正確的事永遠不會太晚.而殘酷的發現使許多原住民更加堅定了要讓加拿大和當年管理原住民寄宿學校的教會承擔責任的決心。」
Don'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克拉耶夫斯基樞機將教宗給烏克蘭受傷兒童的救護車送到利沃夫
教宗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樞機3月27日主日抵達烏克蘭利沃夫,將一輛由教宗降福和捐贈的救護車送到該地。這輛救護車將分配給地區婦幼保健中心。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樞機在教宗方濟各的派遣下,日前將一輛裝備齊全的救護車送到烏克蘭利沃夫,這是對因戰爭而遭受巨大痛苦的民眾表達關懷、支持和幫助之意。在最近幾週接納了25萬逃離戰區的人的利沃夫當局,接收了教宗在梵蒂岡降福的禮物:救護車。

克拉耶夫斯基樞機說:“我有幸以教宗的名義送交這個特殊的禮物救護車,它具有象徵意義,因為救護車是用來拯救生命的。教宗始終是搭建橋樑、帶來和平的人,救護車正是為受苦的人而設的,但它也代表了教宗的關懷。這是在說‘我與你們相近,與你們一起受苦,我為這個處於困境中的國家呼籲和祈求和平’。”樞機接著表示,“我已把這輛救護車交給了利沃夫州長,他向我和教宗表示感謝,並說把救護車分配給兒科醫院,正是為了挽救那些來自戰區的孩童”。

教宗禮物的受益者將是地區婦幼保健中心。烏克蘭當局的一位代表表示,這是一份重要的禮物,因為該地區的難民人數大幅增長。“感謝克拉耶夫斯基樞機!我們感謝教宗方濟各為烏克蘭祈禱和惦記烏克蘭:他給予我們力量!我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要看到戰爭”。教宗賑濟所所長是第二次來到烏克蘭,帶來教宗的支持。3月6日至12日,克拉耶夫斯基樞機也去了里夫內和若夫克瓦,以及其它地方,以教宗的名義帶去了幫助、支持和希望。

點解貴教唔拍埋AV義賣捐畀烏克難民?又可以出多一post. (當然過河濕腳,等我又出多一帖)


-----------------------------------------------------------------------------------------------------------
邪教淪「人類繁殖場」!信徒被逼「母子丼+服侍牧師」洗罪孽
韓國SBS電視台節目《我想知道真相》(그것이 알고 싶다)指出,以「吳牧師」為首的教會管理者,自去年12月開始遭到多名20幾歲的女信徒指控,她們被吳牧師一家性剝削及逼迫勞役,以供應她們一家的奢華生活。被害人表示,Y教會多年來打著「資助社會」、「鼓勵家庭與孩子一同做善事」的名義,在安山各地設置補習班,廣發傳單招募教徒,待教徒入會後再收取高額捐款,以維持團體運作,甚至用各種名目逼迫信徒以貸款或借錢方式捐款,並不斷洗腦信徒成為「服侍吳牧師一家的奴隸」。

此外,有些信徒還將自己的小孩送至教會集體生活,讓他們從小接受封閉式的洗腦教育,許多孩子未接受過完整小學教育,還得去當童工上繳工資,吳牧師甚至教育小女孩「要通過性服務才能懺悔洗刷罪孽」。至於女信徒,她們除了必須和不同男性「多人運動」,還得與牧師娘指定的對象結婚,並在3年內生下小孩,且懷孕期間照規定須持續工作賺錢,小孩生下後也只能交給教會管理,不斷惡性循環宛如「人類繁殖場」,甚至有人被迫與自己的母親發生性行為,混亂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南韓京畿道安山市的Y教會,一名53歲吳姓牧師不僅限制信徒行動自由、逼迫勞動,甚至還以「驅除淫亂魔鬼」為由,洗腦女信徒從事「多人運動」生小孩,整個教會宛如「人類繁殖場」。(圖/擷取自《그것이 알고싶다 공식계정》YouTube)
更殘忍的是,若信徒沒錢捐款或違逆吳牧師一家所訂的「教義」,便會遭到群體公審批判,拿狗糞潑灑、抹臉,或全身赤裸像狗一樣在地上爬行,極盡羞辱人格及尊嚴。但即使如此,依然有不少人深信教義,將孩子送進教會,或聽從吳牧師指令把自己的牙齒拔光。直到事件爆發後,吳牧師遭到檢方逮捕並進行調查,他的律師竟還以「吳牧師身體虛弱不可能虐待信徒」等方式為他脫罪,讓南韓民眾憤怒不已。

根據判決書指出,吳姓牧師曾於2008至2019年在安山市常綠區驅魔教會服務期間,曾多次性騷及性侵5名未成年的女信徒,以「驅除淫亂魔鬼」為由強逼對方做出淫亂行為,甚至還拍攝影片保存,不少遭受宗教洗腦的孩子們,長期下來為了逃離吳牧師魔爪,只好互相競爭服從吳牧師指令,但更殘忍的是,吳牧師為了要信徒表示出對自己的忠誠心,竟還會舉辦儀式逼信徒拔牙。


法官表示,被告人利用牧師地位及錯誤的教義來洗腦被害者,甚至為求滿足性慾並獲取經濟利益,殘忍利用年幼信徒,長期以來對被害者們性騷和姦淫,在經濟層面上進行掠奪,年幼被害者們更是被迫與社會隔離,喪失其接受基本教育權利以及成長為健全成人的機會。同時,法官怒批吳牧師竟逼迫女信徒與子女進行亂倫,甚至要求信徒拔牙,導致被害者們因長期被迫遵照暴力且變態的指令,最後悲慘地喪失身為人類的尊嚴,至今為止仍無法過著正常生活,然而被告卻仍以無法理解的藉口持續辯解。

最終,水原地方法院安山支院刑事1部於10月22日開庭,部長法官金瑛敏(김영민)重判這名吳姓牧師25年有期徒刑,同時必須接受80個小時性暴力矯正治療課程,以及40個小時兒童虐待矯正治療課程。
Don'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意大利運送病患至朝聖地聯合會建接待之家,教宗贈禧年聖門磚頭
意大利運送病患至露德及國際朝聖地全國聯合會倫巴第分會日前為接待之家舉行奠基禮。這個在米蘭郊區修建的建築將接待來當地就醫的病童家庭。在此機會上,教宗致函倫巴第分會。
(梵蒂岡新聞網)意大利運送病患至露德及國際朝聖地全國聯合會(Unitalsi)倫巴第分會3月29日為接待之家舉行奠基禮。這座在米蘭修建的建築,將用於接待來到該城在當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孩童的父母親。教宗方濟各在此機會上致函該機構。倫巴第分會雖然成立百週年,但它繼續以不變的“創意和熱情”推出新的創舉。

教宗在信函中指出,意大利運送病患至露德及國際朝聖地全國聯合會的神恩正是“接近那些正在受苦的人”。這神恩“從朝聖經驗開始,也繼續在當地領域工作,把前往朝聖地的朝聖轉變成在家庭聖所裡的小小朝聖旅途,為前來這個接待之家的訪客服務”。教宗說,這個項目由意大利運送病患至露德及國際朝聖地全國聯合會主席德卡利(Vittore De Carli)大力推動,這位主席長年來飽受病痛之苦。在此機會上,教宗贈送給他們一塊禧年聖門的磚頭,以之作為這座接待之家的奠基石。

另外,教宗提到慈悲禧年詔書,明確指出耶穌看到群眾跟隨祂,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就像迷失的羊,筋疲力盡,沒有嚮導。為此,耶穌慈愛地治癒被領到祂面前的病人,或者使大批群眾得到飽飫。教宗在信函中寫道,“在這些情景下,什麼打動耶穌呢?無非是由於慈悲”,祂以慈悲回應每個人的需求。

為此,教宗叮囑意大利運送病患至露德及國際朝聖地全國聯合會倫巴第分會的朋友們說,“永遠不要失去回應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人的真正和實際需求的力量。今天,在不穩定和新貧困的背景下,病童的父母親需要一個接待之家來就近照顧他們在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子女;回應這個需求,就是見證出耶穌對最貧困者的愛”。

教宗在信函最後,降福了意大利運送病患至露德及國際朝聖地全國聯合會成員、義工、合作者,以及未來將在這座新建的接待之家受到“款待和關懷”的病童家庭。意大利運送病患至露德及國際朝聖地全國聯合會決定,接待之家將以意大利記者、演員和主持人弗里齊(Fabrizio Frizzi)的名字命名。他在2018年3月26日去世。
無神論者當中,都會有侵犯女性的敗類,唔通我又好似你甘,將所有無神論者視為強姦犯?
回覆 1573# Guest from 192.46.220.x

寫封信都咁巴屎閉,您冇乜天主教痴綫事業講呢咩?報道仲長過佢封信

嗱,咁啦,您有能本事搵到我將所有有神論者視為強姦犯嘅post, 我即刻收皮


----------------------------------------------------

唔止姦淫,擄掠更加唔客氣


Indigenous artifacts in Vatican collection 'need to come home,' advocates say

As Indigenous representatives hold scheduled meetings in Rome with Pope Francis, part of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with the Catholic Church on reconciliation, many hope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finally bring artifacts held at the Vatican back to Canada.

First Nations, Metis and Inuit delegates have met or will meet the Pope this week to share stories from survivors of Canada's residential school system, most of which were run by the Catholic Church.

Metis and Inuit delegates met the Pope on Monday, with First Nations representatives scheduled to meet the pontiff on Thursday. The Pope is expected to hold a general audience with all of the delegates Friday.Along with hopes for a papal apology on Canadian soil, top of mind for delegates is access the Vatican's collection of Indigenous cultural items.

"What they now need to recognize is that they hold things of ours that tell our story, and these are our priceless cultural works and they do need to come home," Metis National Council President Cassidy Caron told CTV News Channel on Tuesday.

Delegates received a private tour of the Vatican museums Tuesday including the Anima Mundi Ethnological Museum, known to contain masks, wampum belts, pipes, rugs and other items from Indigenous communities across North America.

For some of the delegates in Rome, the tour brought up mixed emotions.

"When I went through, I felt a lot of pain and I felt intergenerational trauma is still here and alive and well," Pixie Wells, president of the Fraser Valley Metis Association, told CTV National News after the tour.

Some of the Vatican's collection has not been seen publicly, and Indigenous curators and experts say they have been unable to gain access to it.

"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that exists in regards to the Vatican collection is there's a lot of secrecy about what items and extent of the items that exist in those collections," said Cody Groat, a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Indigenous studies at Western University.

Although she did visit the Vatican’s ethnological museum, Caron says she was disappointed that she and the other delegates did not have a chance to tour the museum as they thought they would. She said there were only about two-dozen items on display, with much of the collection put away in preparation for a new exhibit.

"Knowing that there's 100 that we weren't able to see, it was frustrating," said Mitch Case, a Metis Nation of Ontario regional councillor who toured the exhibit in Rome.

Caron said she is also waiting for a complete list of artifacts from the Vatican so the corresponding people from her communities can identify the items that belong to them.

"Honestly, being minutes back from that trip, my first reaction is that I am quite disappointed, and we did not make any progress there. But we are still here for three more days until the general audience on Friday and I have a number of meetings set up with church officials and different directors," Caron said.

"Hopefully we can follow up with the director of the museum and actually start to carve out that pathway to identify our items, identify the people who are right to tell those stories and identify a pathway to bring those items home."

In response to a question about the Caron's hope for some of these items to be returned to the appropriate communities, Archbishop Donald Bolen of Regina told Evan Solomon during CTV's Question Period on Tuesday that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delegate's position is different.

"I think that you're putting words in the delegates' mouths that I'm not hearing from the delegates. What I'm hearing from them is that they want to enter deeply into conversation," Bolen said. "They want to hear what's there, they want to hear the history of how it got there, and then they want to have a conversation and discernment about what to do."

'THESE ARE OUR STORIES'

Much of the Vatican's collection of Indigenous items stems from a world exposition held in 1925 by former pope Pius XI. Missionaries were directed to send items, with more than 100,000 objects and works of art displayed at the time.

The Vatican says part of its collection includes gifts to former popes and the Catholic Church, something Bolen said the delegates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There is a spiritual dimension to gift-giving, and that can't be lost," he said. "So that's a conversation underway."

But Indigenous advocates and researchers in Canada say many were stolen.

"We can definitely say that these were not given voluntarily. There was a lot of coercion. There was a lot of abuses of power that often led to the removal of cultural items," Groat said.

Ceremonial items were taken from Indigenous communities after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outlawed cultural practices through the Indian Act of 1876.

"We must remember that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rough about the mid-20th century,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of Canada and the Catholic Church were complicit in a program of systematic erasure, cultural erasure," Gerald McMaster, Indigenous curator, artist and a Canada research chair at the Ontario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in Toronto, told CTV News Channel on Tuesday.

"And for over 70 years, Indigenous peoples were forced by law to give up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their cultural practices."

He says allowing Indigenous people to see the collection would be a good first step towards reconciliation.

But having the Pope make an apology, and possibly consider restitution, could help the public understand how critical this is to Indigenous communities in helping them rebuild "once again what has been erased from our culture," McMaster said.

Angela Whit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Survivors Society in Vancouver, told CTV News Channel on Tuesday that repatriating Indigenous cultural items "is about taking care of them and ensuring that that legacy continues in a good way."

"These are our voices, these are our stories, they are our ancestors and we need to have them back in our communities," she said.

With files from The Canadian Press.

教宗聆聽並關懷加拿大第一民族大會原住民
教宗方濟各3月31日上午接見了約20名加拿大原住民。此外,他先是於3月28日週一接見了梅蒂人和因紐特人代表團成員,然後於4月1日週五同時接見這三個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所有成員。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3月31日上午10點半「在聆聽和關懷的氣氛中」接見了遠從加拿大而來的第一民族大會約20名原住民,加拿大若干名主教也陪同前來。聖座新聞室當天稍晚在一份公告中宣布這項消息。隔天4月1日上午,教宗同時接見三個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成員,即第一民族大會、梅蒂人和因紐特人代表團。

3月31日,第一民族大會代表團成員身穿傳統服飾晉見教宗,然後在聖伯多祿廣場外講述了當天早上會晤的細節。該團體的地區領導人杰拉爾德·安托萬(Gerald Antonie)說:「這是個特別的日子。」他證實教宗聆聽了他們,並指出:「所發生的一切不該發生。我們渴望向你們講述我們的真相。」這一字一句也涉及過去的傷痛、受害者遭受的虐待,以及許多早逝的生命。為此,教宗受邀前往加拿大,推動和解的進程。此前,在加拿大坎盧普斯印地安人寄宿學校發現兩百多具原住民遺骸後,該國主教們立即承認當年的罪過,啟動和解的進程。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下半葉,加拿大政府建立寄宿學校來同化原住民孩童,並把這些學校託付於當地基督信仰教會管理,其中包括天主教會。這些學校普遍經費不足,學童往往遭受虐待。

杰拉爾德·安托萬在講話中表示,原住民與大地母親有著特殊的關係。他解釋道,「大地是非常獨特的母親,是我們的家園」。誠如教宗方濟各所言,大地是個有待保護的家園,因此眾人必須「攜手努力,因為我們不再有很多的時間」。

3月28日週一,教宗先後接見了加拿大兩個原住民代表團,他們分別是梅蒂人和因紐特人。當時,他們同樣在與記者的會晤中強調了「真相、正義、治癒及和解」的必要性。年輕的梅蒂人領袖卡隆(Cassidy Caron)女士指出,「認錯、道歉和補償來得很晚,但做正確的事永遠不嫌遲」。因紐特人代表團的格雷格(Martha Greig)女士表明,她告訴教宗,「人民需要治癒。她邀請教宗前去加拿大,這對前寄宿生和他們的家庭而言將會意義深遠」。教宗訪問的意願已經宣布,但是行程尚未確定。
印度教會站在最前線援助疫情受害者
印度每天有許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因疫情而死亡。醫院系統崩潰,氧氣和藥物短缺。靈醫會印度省會會長埃利卡爾神父向本新聞講述印度的情況。
(梵蒂岡新聞網)“疫情數字被低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比所說的更為嚴重”。這是靈醫會印度省會會長埃利卡爾(Baby Ellickall)神父向本新聞網所指出的。神父認為,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有可能比宣布的1900萬要多,每天死亡人數達數千人。“我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第二波疫情,它使印度陷入絕境”。

新冠疫情的加劇使得原本就不穩定的國家醫療系統癱瘓。在卡納塔克邦班加羅爾服務的埃利卡爾神父講述說,“醫院已不堪重負,沒有空餘的床位,儲存的氧氣和抗病毒的藥物已用完。這第二波疫情有可能在5月15日達到高峰,死亡人數不斷增加”。

面對這種情況,在印度15個邦服務的靈醫會會士及時給予援助。埃利卡爾神父解釋道,“我們對新冠疫情的回應,是在危機的兩個層面給予幫助:即醫療援助和人道援助。我們也與其它宗教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在這領域展開全球行動,對許多家庭和村莊來説的確是一個祝福”。
國際明愛會為加沙走廊發出呼籲:這裡極缺基本必需品
加沙走廊最近不斷遭到轟炸。空襲事件不僅在人們中造成傷亡,恐怕也會帶來人道主義危機的危險。國際明愛會為加沙地帶發出呼籲。
(梵蒂岡新聞網)加沙走廊沒有喘息的機會,儘管國際社會為制止巴以之間的衝突作出努力,但轟炸事件仍繼續不斷。耶路撒冷明愛會秘書長泰伊(Bridget Tighe)修女描述加沙的情形時說,在這種背景下,國際明愛會於5月17日發出緊急呼籲,需要為遭受轟炸的人們提供醫療援助。耶路撒冷明愛會正在回應許多傷者和成千上萬被迫離開家園的人的迫切需求。

泰伊修女表示,“轟炸非常激烈,加沙人民多年來經歷了很多戰爭,但是所有人都認為這次完全不同。他們被困在人口稠密的地帶,遭受猛烈的空襲,找不到可以躲避的地方”。修女說,加沙地帶有2百多萬人,他們在一個約有365平方公里的區域生活,因以色列的封鎖,無法逃脫這裡。“人們為了挽救生命,試圖到學校避難。到5月14日為止,有1.7萬人找到了庇護所”。

據巴勒斯坦消息來源稱,從5月10日敵對行動開始以來,有213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喪生,其中至少有61名孩童,傷者有1400多人。以色列方面,有10人在轟炸中失去性命,其中包括一名孩童,並有294人受傷。

泰伊修女解釋道,“連續不斷的轟炸也阻止了耶路撒冷明愛會的援助工作,但是一旦停火生效,我們就會在我們的診所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修女說,明愛會需要足夠的資源,向加沙不同區域受襲擊影響的居民提供治療、食物和其它基本必需品。新的敵對行動不僅帶來死亡,恐怕也會帶來人道主義危機的危險。目前,約有4萬名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2500人因轟炸而失去他們的家園。
印度天主教會隨時待命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們
新冠疫情在印度全國持續肆虐之際,印度瓦塞總教區馬沙多總主教接受梵蒂岡新聞網的專訪。他表示,他的教區在這個與疫情作艱苦抗爭的時刻,向最貧窮的人們伸出援手,見證基督的仁愛與慈悲。
(梵蒂岡新聞網)根據印度政府當局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的數據,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印度的死亡人數超過30萬,僅次於美國和巴西。在此第二波疫情持續不斷地情況下,作為少數人團體的天主教會,不論是教區、修會團體和平信徒組織都在提供其醫療設施,不分信仰、種族和種姓地幫助所有有需要的人。印度瓦塞(Vasai)總教區馬沙多(Felix Anthony Machado)總主教在接受梵蒂岡新聞網的採訪時,講述了目前印度人民與疫情作抗爭的情形。

在回答他們教區目前情況的問題時,馬沙多總主教表示,瓦塞教區的情況非常嚴重,疫情從2020年3月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他說:“在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如何應對時,第二波疫情就來到了,醫院無法收容所有的病人,即使某些病人住進醫院了,但沒有床位,也沒有藥物和氧氣;當人們因病去世後,也沒有辦法拿囘遺體舉行有尊嚴的葬禮。雪上加霜的是,陶特強熱帶氣旋席捲了半島西岸,大雨和強風摧毀了房屋。沒有電和食物,商店關門,人們生活在持續的恐懼之中。

接著,馬沙多總主教表示:“我們正在盡一切可能。我一直與新德里中央政府保持聯繫;我們每天和不同的機構聯絡,詢問他們,我們教會可以在哪些方面與他們合作,來幫助人們與疫情作抗爭。”“在我的教區内,大部分是貧窮的本地人,其中許多是基督徒。我特別關注他們,因為他們是最需要幫助的。我們可以依靠由嘉諾撒修女會管理的醫院,還有耶穌會傳教士、教區神父和不同的女修會團體,我們集合所有的力量,幫助有需要的人。”“作為主教,我也給予教區經濟上的幫助,教區地域太大,因此,挑戰巨大。但我要說天主一直和我們在一起,我們也感受到了普世教會的鼓勵、祈禱的支持,我們努力前行。”

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教會是如何幫助民衆呢?這位總主教表示,教會在人民中間,盡其所能地幫助有需要的人。他說:“我建議教區神父們都為有需要的人們做些事情,我們有義務幫助那些沒有錢支付醫院和醫療費用的人們;我們也努力從倫理和精神的角度幫助人們;我們通過網絡平臺組織視頻會晤,讓人們保持親密関係。”

隨後,馬沙多總主教表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為他們接種疫苗。他說:“作為主教,我公開宣布我準備為民衆購買疫苗,教會願意幫助所有的人接種疫苗,不分宗教、種姓或種族。我們當然需要祈禱,許多朋友給我寫信,告訴我他們和我們在一起。這給我們很大的安慰,這確實是基督的奧体:當身體的一個器官受苦,整個的身體都與它受苦。這就是我們地方教會所經驗到的。”

最後,馬沙多總主教講到他自己的經驗,他說:“在教堂前,我碰到一個13歲的男孩,他正在聖母像前祈禱。我走近他時,他請我為他快要離世的母親祈禱。”“看到這個小而沮喪的男孩以如此大的信德祈禱讓我深受感動,這幅圖像很好地描述了我們許多人所遭受的苦難。面對如此多的痛苦,我們常常似乎不知道天主在哪裡,但祂一直都在,我們要不停歇地向祂祈禱。”
印度新冠地獄中的慈善撒瑪黎雅人
保祿孝女會印度籍的莉西修女向《羅馬觀察報》講述了該國天主教徒在新冠疫情肆虐下慷慨助人的團隊工作。
(梵蒂岡新聞網)「我在乎、我照顧」:這組關鍵詞催促著福音中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俯身照顧遭遺棄的傷患,今天也啟發了印度成千上萬名天主教徒投身於抗疫救人的使命。從疫情蔓延之初,僅占印度人口1.5%的天主教徒就沒有袖手旁觀,卻清楚意識到捨己救人的聖召,甘願冒著危險,秉持慈悲與憐憫的精神,分享資源、場地、時間和心力。在果阿邦服務的保祿孝女會印度籍修女莉西(Lissy Maruthanakuzhy)向《羅馬觀察報》表示,在印度的174個教區和眾多天主教養護中心、病患照護中心和「新冠戰士」志願者團隊裡,處處都有「愛德與使徒工作的經驗,惠及窮人和許多失去生計的人」。

莉西修女首先指出,印度一爆發新冠疫情,「天主教徒就立刻選擇了團隊合作,在堂區、團體和修會組成志願者團隊。眾所周知,同心協力,才能觸及更多有需要的人和受苦者」。舉例來說,在明愛會的協調下,果阿邦成立了許多特殊的「照護中心」,在當地「推動防控疫情和照料病患的寶貴工作」。

再者,新冠疫情危機帶來的另一個重大影響是許多單位獻出自己的場地,改變場地的用途。不僅數以百計的天主教學校如此,耶穌會也將他們的避靜中心改為收容無症狀感染者的中心。許多貧困家庭因此受惠,並且能在那裡指望醫護團隊和志工來滿足患者的需求。莉西修女表示,無症狀感染者收容中心「隨時準備好治療病患,或是在必要時刻把染疫者送進醫院」。在多位恩人的捐助下,印度天主教團體為感染者提供免費的食宿。除此之外,當地的許多天主教機構也「關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考慮到心理和靈性的層面,提供聆聽、安慰和希望」。

同樣地,位於貝瑙利姆的洗者聖若翰堂聖本篤中心也為果阿邦極度貧窮的地區提供醫療和社會服務。莉西修女表示,聖本篤中心「提供了30張床位、先進的設施和醫護人員,接收公立醫院送來的輕症患者」。這是「國家與私人衛生機構之間成果豐碩的關係,在這緊急危難時期致力於國家的公眾利益」。

在疫情期間,由天主教徒組成的「新冠戰士」為民眾注入力量和勇氣,提供各種服務,並啟動了緊急援助的電話專線來協助染疫者,不僅提供做篩檢的機會,也發送醫療包,或是在必要時刻安排救護車送醫救治。另外,印度全國成千上萬的天主教團體裡也成立了志願者團隊,它們通常在明愛會的協調下分送生活必須品給貧困的家庭、或是因家人確診而進行隔離的家庭。

團結互助的正向循環生生不息。這位保祿孝女會修女最後表示:「許多受洗者的團體持續組織募款活動,以購買氧氣、醫療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如此一來,在毫無保留地為近人奉獻自己的過程中,全體印度教會揭示並見證了基督慈悲的面容,展現出對印度這個國家的愛。」
回覆 1575# Guest from 192.46.220.x
叫聖座認錯您都當係痴線事業?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