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話節將到,這原是基督世界的重要節日,至今已演變為有普世意義的節日。為要正確了解這文化現象,除了向《聖經》尋根問源,別無他途,願明智者耐心一讀此文。
耶穌復活不是神話,是基督敎唯一依據的《聖經》系列眞理之一。《新約》記載耶穌降生,受難和復活,末日災難和耶穌再來等等,與公元前七百年《聖經·以賽亞記》所述的彌賽亞(救世主)“以馬內利”的誕生、復活含義和千禧年現象不謀而合。因此,耶穌復活成為基督敎信仰的脊樑
耶穌復活事蹟,四福音書有詳細的記載,概括來說,耶穌在三十歲的春天星期四晩上,在耶路撒冷和門徒行祈禱晩餐後,被猶大出賣,被捕受審,星期五在各各他釘死在十字架,葬在約瑟的墳墓裡。禮拜天,復活後剩下空墳,在墳墓外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在以馬忤斯路上向兩個門徒顯現,在耶路撒冷第二次向十個門徒顯現,一個星期後,在耶路撒冷第三次向十一個門徒顯現,又一個星期後,在加利利海邊第四次向門徒顯現,四十日後,在橄欖山升天。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3/20/content_440234.htm
耶穌復活,證實《聖經》眞理的可信性,提示末世預言、耶穌再來、千禧年實現的可靠性,是《新約》也是《聖經》原理的精髓所在: “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十四節。接着,二十一至二十三節又申明:“死旣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在亞當裡衆人死了,照樣,在基督裡衆人也都要復活。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復活……”說明了復活不單是耶穌個人的事,而是獲得赦免了罪的“在基督裡衆人”的事。
四褔音書由四個不同職業的人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點,用不同的文字所寫,發生於中東一塊約二百四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故事,所佔的時間也只有公元前後三十多年,卻深入人類歷史,不但創造了歷史也改變了歷史,因為所講的耶穌的一生,關乎人類文化和歷史的發展和定向。
基督眞理在歷史上遇到不少挑戰,在中國文化人的意識形態上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工具”。但請讀兩節經文:“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從他;因為沒有權柄不出於神的命……”;“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羅馬書》十三章一至二節)。經文確立不干預政治的立場。過復活節,思考節日的由來,放棄“凡宗敎的我都不接受”的態度,不是更明智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