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報道是該名參加者 Harry Hui (許志超博士)所提及關於兩年半衰期的教徒模式。
而且,下文分析出一個離教/離開教會的奇怪原因--父母離異。(如意蘊硬要帶不信仔仔去教會,沙文應想到用以此為阻止理由吧? )
http://www.upwill.org/article/3167.html
教會會眾平均只能留兩年 父母離異對年青人信仰影響大
記者:蔡靜雯
若你是一個自幼便在教會成長的基督徒,有沒有察覺不少與你一起成長的友伴,如今已經離開教會?部份可能忙於工作;部份可能轉了教會;更不想見到的,有更多甚至沒有了宗教信仰。有數據指,本港返教會的人,平均逗留教會的時間僅有二年。 究竟在這兩年裡,這群離開了教會的人發生了甚麼事?有牧者推測,年青人一旦上了大學,便容易離開信仰、或當年青人在工作上遇到困境,便不再相信上帝,亦有些觀察認為,家庭因素、性別都會影響人的信仰。 《可圈可點》將以專題形式,一連幾日,以社會及心理學的角度,追蹤信徒離開教會的線索,從而幫助信徒和教會抓緊這些線索,以作出有效挽回「失羊」或防止「羊群」走失的行動。
一半人兩年後離開教會
香港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許志超博士較早前出席明光社舉辦的講座時指出,本港教會的流失率很高,平均在教會逗留的時間只有二年。他說:「即是如果你今日在教會見到一百人,兩年後這在這一百人中,你不會再見到其中五十人,當中有些可能移了民、有些患了長期疾病、有些轉了教會等,總之某些原因會令一半人在兩年內在教會消失。」
離開教會﹕男性因素 VS 家庭因素 他提出一個很多人會問的問題:一些少年人在基督教家庭長大,但長大後,或到了二十歲,他們不再返教會離開信仰,原因是甚麼?就這個問題,他舉出兩個常見的原因:一是他們是男性,另一是他們的父母離婚,究竟哪個原因影響較大? 在出席講座的大約二十多名牧師、傳道人及教會領袖中,有些立即回答原因是後者,即父母離異;但隨即又有些人補充:「大部分教會的確是『陰盛陽衰』喎!」許志超指出,事實上,整體觀察而言,自幼返教會的人到了大約二十歲後,男性似乎的確少於女性,因此,男性的因素不容忽視。 不過他強調,要找出真正原因,實在須要利用一個較科學的方法。他舉出一個美國著名的宗教研究,分析了上述兩個因素。 該研究由社會學家Lawton和Bures於2001年進行的。他們訪問了美國一萬一千多人,其中有三千七百名為福音派信徒。調查發現,超過八成的男性,相對女性來說,較容易離開教會或改變宗教信仰;不過,若果觀看父母離異的因素,不論男或女,都較容易改變宗教或離開教會,此機會率比擁有完整家庭的人高出百分之六十三。 而在福音派信徒中,父母離婚的人則較父母沒有離婚的人,離開教會或改變信仰的機會高出一倍六。許志超分析,原來父母的離異對教會年青人信主的影響,遠遠大於性別。
他指出,從上述數據所得的啓示,就是須要多著重中年夫婦的婚姻關係。他解釋:「若教會不希望年青人日後離開教會,教會可以做的工作,就是多留意一些中年父母,因為他們的孩子多屬於少年至青年階段,教會要著力關心他們的夫婦關係,若他們的夫婦關係出現問題,便要及時介入工作,以防止他們的子女,在五年至十年後離開教會。」
至於還有甚麼因素影響年青人,由信到不信?請繼續留意《可圈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