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原創作品] 歷代基督宗教教派分裂的光輝歷史

1. 早期基督宗教的誕生 上:猶太教 下:早期基督宗教

根據《新約》記載,公元1世紀,當時有一名猶太教徒耶穌,在四處流浪時招攬信徒時,聲稱自己是上帝派遣他來的,其後被幾名信徒擁戴為上帝之子和彌撒亞(即基督、救世主),但未獲猶太教正式承認。期間耶穌抨擊猶太教當權者及教義,煽動反對情緒,猶太教高層感到受威脅,於是聯合羅馬人將耶穌處死。其後《新約》各書在耶穌死後幾十年逐漸形成,書中對耶穌加以神化和美化,其中一位信徒保羅(或譯保祿)並建立教會和到外地傳教,基督宗教因而正式從猶太教分裂出來。

2. 聶斯脫里派 上: 早期基督宗教 下:聶斯脫里派、東方亞述教會

自公元四世紀初,亞歷山大教會與安提阿教會在教義上出現分歧,成為互相敵對的兩大神學派系,主要分歧在於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否完全結合在一個位格。公元412年,區利羅出任亞歷山大主教。428年,來自安提阿的聶斯脫里被任命為君士坦丁大主教,引起區利羅不滿。

一名安提阿的神父在君士坦丁堡不願稱馬利亞為聖母,區利羅伺機攻擊聶斯脫里,事件挑起君士坦丁堡修士的不滿,內鬥亦蔓延至亞歷山大城。區利羅和聶斯脫里雙方越吵越烈,公元43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在以弗所召集大公會議來解決爭端。區利羅受到當地教士歡迎,在聶斯脫里來臨之前先自開了第一次以弗所公會議(即第三次基督宗教大公會議),聶斯脫里大為震怒,不願接受傳召出席。結果會議將聶斯脫里定為異端,並將之逐出教。

其它聶斯脫里派教士終於來到以弗所,他們亦自行召集會議,指控區利羅為異端,並稱他為「破壞教會的魔王」。狄奧多西二世下令拘捕區利羅,但被他逃脫。區利羅買通狄奧多西二世的臣子,並以達爾馬提烏斯為首的暴民,圍困皇宮並以言辭脅逼,羅馬皇帝唯有認輸,將聶斯脫里放逐,導致天主教和聶斯脫里派的分裂。聶斯脫里派受到與羅馬敵對的波斯王國庇護和禮遇,其後教義被東方亞述教會吸收,在亞述、巴比倫尼亞等地發展,足跡遍及阿拉伯,穿過中亞平原,南下印度半島和錫蘭。到唐代貞德年間(約公元630年)傳入中國,被稱為「景教」,為基督宗教第一個傳入中國的教派。

(未完待續)
3. 基督一性說派 上:早期基督宗教 下: 基督一性說派、科普替教會

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第一次以弗所公會議期間,猶提干是聶斯脫里派的主要反對者,沒想到在20年後,自己也被打成異端。

猶提干認為基督只有一個神性,其人性已被神性蓋過(基督一性論)。公元448年,被安提阿君主二世和杜瑞蘭主教猶西比指控為異端,由君士坦丁主教夫拉維亞主持宗教會議,會上猶提干無法捍衛其神學主張,因而被驅逐出教。

公元449年8月,亞歷山大主教狄奧斯庫若請求羅馬皇帝狄奧多修二世在以弗所再次召開會議(被稱為「強盜會議」),有大批埃及僧侶參加。這次會議爭拗劇烈,雙方大打出手,夫拉維亞受到譴責,旋即在會後遭到修士們襲擊,不久便死去。會議為猶提干復職,將其主要對手免職,並反判基督兩性論為異端。

狄奧多修二世後來駕崩。公元451年,繼位羅馬皇帝的馬仙再在迦克敦舉行會議(被稱為「第四次基督宗教大公會議」),與會的有東方教會的500多位主教及教皇的數位代表。會議界定了「基督神人二性」,制定《迦克墩信經》,並將猶提干和基督一性派定為異端。

這次會議同時把亞歷山大主教狄奧斯庫若廢除並放逐,但其支持者拒絕承認會議結果,並偷偷繼續擁戴他。隨後,基督一性派教義被科普替教會吸收。至今科普替教會在埃及和中東一帶依然相當強盛。

4. 大分裂 上: 早期基督宗教 下:羅馬天主教/東正教

隨著羅馬帝國在公元四世紀末分裂後,早期基督宗教亦漸漸發展成兩大陣型,即西方羅馬教會和東方君士坦丁堡教會。東方教會以希臘語為基礎,西方教會以拉丁文為主,兩者在教宗權力、文化、政治權力和部分教義上都有所分野。

教義上的一個重大分別,追溯到公元325年在第一次尼西亞會議上制訂的尼西亞信經,在公元381年舉行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上作出修訂。信經當中一句「我信聖神,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由聖父所發。祂和聖父聖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祂曾藉先知們發言」,該句「由聖父所發」後來被西方教會私自改為「由聖父聖子所共發」,東方教會自公元七世紀起曾多次強烈反對。另一主要教義分歧為聖餐究竟應該用無酵餅還是發酵餅。

1054年,羅馬教會主教利奧九世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瑟如拉留又發生爭辯,今次他們互相禁止其管轄的教會使用對方語言,互指對方為異端,並互相把對方驅逐出教,這是大分裂的第一條導火線。

仇恨蔓延並持續加深。到了12世紀,君士坦丁堡貿易糾紛不斷,加上攝政的拉丁公主對拉丁商人偏袒,於是在1182年5月,民眾推翻拉丁公主,慶祝演變為對西方教徒及拉丁居民進行大屠殺,估計死亡人數約6萬人。1204年,西方教會的十字軍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攻克君士坦丁堡,掠奪許多珍貴宗教物品並屠城一星期,同時對君士坦丁圖書館進行大肆破壞,以報復拉丁大屠殺,自此東西教會分裂局面鞏固完成,復合無期。

如今東正教會分佈在希臘、土耳其、俄羅斯及周邊國家以及東歐等國,為基督宗教的第二大教派。西方的羅馬天主教在西歐形成,脅著殖民主義普及至全球,成為基督宗教的第一大教派。

(未完待續)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下集無著落啵
下集無著落啵
beebeechan 發表於 2012/7/23 01:48



    你引頸以待啦。
(未完待續)

抽刀斷水 發表於 2012/7/23 09:52


雷聲大, 雨無滴
好似天文台光天白日下卦三號風球
每一個宗教在形成初期都會有思想上的爭呦, 直到有共識。
佛教如是, 回教如是。 無大不了。
中古時期各地教會受地域分隔, 不易溝通, 各自有偏離是可以理解。
本帖最後由 beebeechan 於 2012/7/25 04:29 編輯
推翻拉丁公主,慶祝演變為對西方教徒及拉丁居民進行大屠殺,估計死亡人數約6萬人。1204年,西方教會的十字軍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攻克君士坦丁堡,掠奪許多珍貴宗教物品並屠城一星期,同時對君士坦丁圖書館進行大肆破壞,以報復拉丁大屠殺,自此東西教會分裂局面鞏固完成,復合無期。

抽刀斷水 發表於 2012/7/20 17:41



有問, 1182年在君士旦丁堡發生屠殺拉丁教徒事件, 是一件宗敎意見的糾紛嗎?
我看是小資產階級與大財團商賈在利益上的紛爭而已。

又來亂把資料堆砌, 佈置成是宗教不和耶?
本帖最後由 beebeechan 於 2012/7/25 04:53 編輯
聶斯脫里派受到與羅馬敵對的波斯王國庇護和禮遇,其後教義被東方亞述教會吸收,在亞述、巴比倫尼亞等地發展,足跡遍及阿拉伯,穿過中亞平原,南下印度半島和錫蘭。到唐代貞德年間(約公元630年)傳入中國,被稱為「景教」,為基督宗教第一個傳入中國的教派


抽刀斷水 發表於 2012/7/14 21:39


聶斯脫里派在431年的以弗所大公會議中,被定為異端。聶斯脫里本人被放逐。但其教訓在波斯等地繼續流行。 傳到中國時稱為大秦教, 或景教。

在中國所傳播的景教,有的地方與原來的信仰相差甚遠,幾乎可說面目全非。為了適應當地文化,為了儘量討好朝廷,不惜犧牲真理,與異教混合。 皇帝出錢建教堂寺, 卻要甘願在教堂內供奉"五聖寫真"即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的遺像。

這個教會當然是得不到聖神的帶領, 不能在中國紥根。 不足二百年, 由盛而衰。與十九世紀傳教士東來的成果不能相比。
回覆 7# beebeechan


    當時政教合一,官商勾結,你竟能分得這麼清楚?
本帖最後由 beebeechan 於 2012/7/25 11:38 編輯
回覆  beebeechan


    當時政教合一,官商勾結,你竟能分得這麼清楚?
抽刀斷水 發表於 2012/7/25 10:18


政教合一,官商勾結?

拜占庭帝國一向都不是拉丁教會的地頭。拜占庭的羅馬皇帝一直都想淡化威尼斯商人在君士坦丁堡的壟斷。何來勾結?

簡單來說便是威尼斯商人在君士坦丁堡壟斷貿易, 與當地人積怨, 一有導火線便爆出大鑊。
當時的人好像你搞得這麼清楚,就不會殺拉丁教徒了。

仇恨與理智是對立的。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咁都仲要有人挑撥, 縱容, 慫恿既
5. 基督新教的誕生 上:羅馬天主教 下:新教信義宗

源於1517年馬丁路德將《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九十五條論綱》)貼在德國威騰堡的教堂大門上,邀請各方人士來辯論「贖罪卷」、「教皇赦罪權力」和「教會的財庫」的內容。由於當時印刷術流行,因此很快便驚動了全歐洲。

其後路德的言論和小冊子到處散播,得到不少貴族和平民的支持,也觸動到既得利益者的神經。當時天主教會十分腐敗,許多神職人員依靠富人的遺產和贈送以及窮人的稅收和捐獻過著奢侈的生活,在羅馬依靠裙帶關係和買賣聖職就可以得到職位和權勢。1518年,教廷控告路德為異端。經過一番擾攘後,1520年12月,教廷下令焚毁路德的書籍,路德也公開焚燒教宗的文件、經院書籍和宗教法等。1521年1月,路德派被宣判為非法,路德被逐出教會。為逃避追殺,路德躲到瓦爾特堡,並將新約聖經由希臘文譯成德文。

路德的言論煽動了當時面對苛稅的德國農民,他們根據德文聖經認識到可以要求與貴族和僧侶同樣的權利。1524至26年間,德國爆發農民起義,由德國擴展至奧地利和瑞士等地,卻在多地遭到強烈鎮壓,約有13萬農民死亡。但路德立場傾向貴族,導致兩面不討好,支持者數目大減,宗教改革一度受阻。

德國一些諸候領主借路德派思想脫離皇帝統治,因而形成新舊教對立兩派。1530年,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為解決矛盾,於是在奧古斯堡召開會議,但會議反而促成團結了支持新教的諸候領主,並於翌年組成施馬爾卡爾登聯盟,反對皇帝和天主教諸侯。經歷多年戰爭,查理五世先勝後敗。1546年,路德逝世,教皇保祿三世立即號召十字軍向聯盟進攻,翌年即瓦解施馬爾卡爾登聯盟。但後來查理五世與教皇不和,1555年查理五世戰敗,路德派贏得更遼闊的領土。路德與其後繼者成功脫離羅馬天主教會,成為新教路德宗。

6. 改革宗 上:新教信義宗 下:改革宗、 胡格諾派

16世紀宗教改革風氣熾熱,瑞士的慈運理神父在早期接觸了路德的著作,受到啟發。1522年及1523年,慈運理分別發表了主張聖經為唯一權威的《始與終》及攻擊天主教會多種現象的《六十七條》,並在蘇黎世展開宗教辯論。慈運理得到蘇黎世市議會的支持,率眾清除教堂中一切陳設與裝飾。慈運理的宗教改革隨後發展到巴瑟和波恩等邦郡。1529年,幾乎瑞士山谷的邦郡,都加入了慈運理的改教陣營,與當時在山區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邦郡間衝突頻繁,戰事一觸即發。為獲取支援,1529年慈運理在馬爾堡與路德舉行聯盟會議,然而雙方在會議無法在聖餐禮的意義問題上取得共識,兩派結盟失敗。

1531年,瑞士的改革邦郡與追隨羅馬天主教的邦郡兩大陣型開戰,天主教的邦郡聯盟迅速取得勝利,而慈運理本人也在隨軍出征途中身亡。雙方簽署的和約允許各郡可自決宗教模式,但不能煽動其他州郡改教,瑞士的改教運動暫停。

另一方面,1520年法惹勒在法國鼓吹改教,1522年被禁後,他與瑞士各邦郡聯合繼續反對羅馬教廷。1532年,法惹勒抵達日內瓦,當地社會混亂,他自知無法控制日內瓦的局面。1533年,同樣來自法國的加爾文也因被指鼓吹改教而逃亡,輾轉至1535年抵達瑞士巴塞爾,翌年發表《基督教要義》。1536年加爾文途經日內瓦,法惹勒勉強留他協助宗教改革。其後由於改革方案過於激進,法惹勒和加爾文被逐。1540年,日內瓦教會面對天主教的壓力,希望借加爾文的力量與之抗衡。1541年加爾文應邀重返日內瓦,並建立和發展改革宗教會。

加爾文吸納之前慈運理的追隨者,在日內瓦設立學校,有很多來自各地的學生,並訓練工人到歐洲各地宣教。1555年至1561年期間,法國大批貴族和市民改信改革宗,導致其後30多年的新舊教戰爭。1559年的巴黎宗教會議中,法國各個地區的加爾文跟隨者組織起來成為胡格諾派,並發展擴大。到了17世紀末期,法王路易十四宣佈新教為非法,約20萬名胡格諾派教徒因此大舉外遷,定居於英國、瑞士、荷蘭、普魯士等地,繼續發展改革宗。

(未完待續)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當年馬丁路德指責教會歛財。
當年馬丁路德指人以行為來換取救贖。
所以選擇了要與教會分裂, 自立門戶。


他可斷估不到, 在他之後五百年,由他分支, 分支, 又分支, 分支的教會也是被人指責為靠傳耶穌來歛財。

他的「因信稱義」變成「只要信便得救」, 為人利用是抗拒耶穌的藉口, 使人與耶穌距離拉遠。
本帖最後由 dior13dior13 於 2012/7/28 06:39 編輯

「如果寫信就能得救」,那更好..

我願幫你多寫兩封:「親愛的聖母...」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