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督教:「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耶穌宣稱自己就是唯一的真理。﹝連結﹞
伊斯蘭教:「這部經,其中毫無可疑,是敬畏者的嚮導。」2:2。《古蘭經》包含著造物主頒降給人類的全部真理。﹝連結﹞
佛家:證得我法二空究竟的真理,不在世間法中,已無名言可說,「離名言相,離心緣相」《大乘起信論》。﹝連結﹞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真理是不可言傳,但真理可藉「無為」實踐得以實現或展示,即對己要泯除分別、無欲去執、專氣致柔、精神專一,對人對事要不干預、不強求。﹝連結﹞
莊子:「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齊物論》不陷入是非對待之中,就是道的樞紐,在是非循環的中心點,順應事物、以至事物的是與非的無窮無盡變化,所以說不如用明靜的心境去洞察事物的實況。﹝連結﹞
儒家:「仁」之道:人生要對「仁」不斷體驗和實踐,由自己積極主動去追求仁道。仁之道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忠恕」之道,把自己所欲所求的東西主動施予別人。而確保實現「仁」德便是不走極端的「中庸」之道。﹝連結﹞
易學:「易」:世界處於不斷變化與發展之中,自然的規律無休無止,人也應該自強不息,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象傳》同時人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凡事要把握適當的「度」,不要過分,免至物極必反。﹝連結﹞
印度教:至尊人格首神奎師那說:「我是至高無上的真理。如線串珠,我是萬物的依仗。」達到絕對真理的方法和結果是一樣的。最高的完美是重建自我(個別靈魂)和奎師那的永恆的愛心關係。﹝連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