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 旁觀者
一切皆顯示你無閱讀之能而已。
一個奴才嘅奏摺又算條毛?自己管唔掂自己地方咪唯有栽贓推卸囉。不安只不過對維護八旗特權殘害百姓嘅政權不安啫,又唔係咩壞事,
jimmychauck 發表於 2024/7/18 05:17 
阿柒頭,擘開你屁眼睇下啦,不安不單是官,亦包括良民!話你冇閱讀理解力,即係冇閱讀理解力!
光緒廿二年(1896),翰林院侍讀陳秉和上奏:
「 各國教士遇事生風,恫喝官長,招收無賴莠民,以為爪牙,包攬詞訟,凌轢良民。及控告到官,地方有司恐開衅獲罪,皆抑遏良民,以致眾怒難平,私鬥泄忿。迨至焚毀教堂,則要挾賠償,輒至巨萬。而所謂教堂者,不過破屋數間,教民借此獲利,往往故為橫逆,激之使燒。……
有洋人愛某房宅,其人不賣,則尋一無業奸民,指為己物,賣于洋人,并串通書吏,竊印文約,洋人即踞為己有,驅逐業主,地方官不敢科以盜買盜賣。又如山東鄒縣西南鄉設有教堂,該教士即向商賈收稅,苛虐異常,以致互相鬥毆,殺傷數命。又聞福建有主教者,鬻教士執照,每紙洋銀二十四兩。良民有此,始免教士凌虐;奸民有此,即可橫行鄉里。如此日甚一日,勢將驅良民盡成教民,天下事何堪設想?……
今天下窮困已極,所恃以尚有可為者,賴民心固結,內變不興,外侮可禦。洋人知其然也,故不與百姓爭而要挾官長以威逼百姓,官長即聽其指使而不悟。所謂宰割我天下而敵不出刀,烹醢我天下而敵不出薪。迨行之既久,民心乖離,知官府不足恃,朝廷不能庇,弱者將借庇于洋人,強者必變亂以自庇,則天下事不可為矣。」《清末教案.卷二》六五九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