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帳戶
登錄
論壇
搜索
幫助
導航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統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離教者之家
»
興趣討論‧原創作品
» 香港的藏傳佛教道場一覽表(2015年10月新版)
主網站
離教百科
離教文庫
離教視頻
離教IG
手機版首頁
AMP手機版首頁
 
1
2
3
4
5
6
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香港的藏傳佛教道場一覽表(2015年10月新版)
哈佛專家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哈佛專家
當前離線
UID
444
帖子
4897
精華
0
積分
4897
閱讀權限
90
在線時間
331 小時
註冊時間
2008/9/5
最後登錄
2025/8/28
天下一家
101
#
跳轉到
»
字體大小:
t
T
2024/5/23 08:05
|
顯示全部帖子
|
翻譯
|
書面
|
简
繁
不動明王
Arya-acalanatha 藏名;卓沃來伏瓦,梵名阿遮羅曩他。
不動明王,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 〝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阿門比佛、寶生佛、毘如遮那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各有三輪身。中央毘如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所以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的梵音是摩訶毘如遮那佛,摩訶譯為大,毘如遮那譯為光明遍照,故中文別稱大日如來)教令,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表面看來,大日如來,金剛般若蜜多菩薩,不動明王,是三尊不同的個體。而實際上,卻是諸佛總體的身、口、意三密,次等顯現,即身密是大日如來,語密是金剛般若蜜多菩薩,意密是不動明王。即使是大日如來與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祇不過是法身佛與應身佛之不同示現罷了。
密教諸尊,依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之:則大日如來為一切諸尊之總體, 為自性輪身,而此尊為一切諸佛之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 此尊於大日華臺雖久已成佛,而以其本誓之故,現初發心之形,為如來之童僕而給使諸務,且給使於真言行者,故稱使者。使者即使役於人之義也。不動使者,不動即使者而非不動者, 不動之使者如二童子,八大童子等(是約於胎藏界)。 不動明王是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降魔時示現的忿怒身,也是諸佛意的化身。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迷不誤、 受魔障遮蔽的眾生而變化的,以喝醒眾生和嚇退魔障。 在五方佛示現的五大明王中,不動明王居首位。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 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論漢地佛教或藏傳佛教, 都重視修習本尊法門,又被稱作大威力不動明王或常住金剛。
不動明王,為一臉二臂,髮垂披肩,愁眉瞋目,嘴角兩側露出兩虎牙,現大忿怒相,上衣斜帔,下著擺裙,右手持劍,左手提索,以童子相站姿安立周身智慧烈焰中,造型特殊,顯示此不動明王更具積極性與行動力。不動明王久以證得大光明遍照,已登大日華臺,因其三昧耶本誓願,而示現初發心時諸相不備之形,為如來之童僕,而執行諸務。不動明王身相亦有二臂,四臂或六臂的,藏密崇奉的多為二臂像。全身青藍色,表法性不變。 腰圍虎皮裙,三眼紅圓。右眼仰視,表示能捆住天子魔; 左眼俯視,表示燒毀龍魔和非天; 額眼平視,表示降伏夜叉和羅剎。脖子上掛著一條蛇,表示除根本煩惱之"瞋心”以五骷髏及不動佛為飾,表消除一切惡障。全身以八大龍王為飾。右手高舉著龍劍,左手拿繫杵的金剛索以勾縛魔。右腿弓,左屈膝著地,於蓮花月輪寶座上。 修習此尊法,可斷除煩惱所生的一切障礙, 施一切欲求如願,順利修成佛果之道。
而其忿怒相,是大慈悲的顯現,就如同父母對其頑劣不化的子女,以忿怒方法予以調教,其動機是“慈愛”而非毀滅,因此可以說比祥和寂靜之示現,更具慈悲力。右手持的劍,非一般的刀劍,乃是智慧之劍,能斷煩惱之根,左手所提絹索,是用來捆綁一切惡魔,而最大的惡魔,是我執魔也,所以其內在的密意,不在降伏外在的惡魔,而是以智慧力為武器,來降伏自己內在的“魔”。而魔之真實意思應為“磨”,並非一般人口中的魔。“魔”之所以為“磨”,完全是因為執著這個“自我”在作祟,所以一切外在的障礙、痛苦是來自於內在的障礙與執著,只要降伏了內心,則外在的一切將得到淨化。
回覆
引用
TOP
哈佛專家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哈佛專家
當前離線
UID
444
帖子
4897
精華
0
積分
4897
閱讀權限
90
在線時間
331 小時
註冊時間
2008/9/5
最後登錄
2025/8/28
天下一家
102
#
字體大小:
t
T
2024/6/25 09:52
|
顯示全部帖子
|
翻譯
|
書面
|
简
繁
劉銳之上師(福德法幢喇嘛)的傳承有三大傳承弟子繼承。三大傳承弟子分別是陳建強博士、黎日光上師與鍾隸湘上師。陳建強博士得到劉銳之上師的全部傳承,亦是劉銳之上師的唯一考慮要冊立的繼承人。其次,黎日光上師與鍾隸湘上師得到劉銳之上師的一部分傳承,主要是得到寧瑪巴的四級灌頂的普通法要。換言之,黎日光上師與鍾隸湘上師得到劉銳之上師的寧瑪巴的教傳派的傳承。王亭之(談錫永)僅是三灌阿闍黎,沒有金剛上師的傳法資格。無論是敦珠仁波切二世抑或劉銳之上師,皆沒有認可王亭之的上師資格,沒有手諭證明,亦沒有口諭的宣示。羅時憲教授與馮公夏居士亦沒有承認王亭之(談錫永)的傳法資格。
回覆
引用
TOP
哈佛專家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哈佛專家
當前離線
UID
444
帖子
4897
精華
0
積分
4897
閱讀權限
90
在線時間
331 小時
註冊時間
2008/9/5
最後登錄
2025/8/28
天下一家
103
#
字體大小:
t
T
2025/6/19 01:27
|
顯示全部帖子
|
翻譯
|
書面
|
简
繁
本帖最後由 哈佛專家 於 2025/7/16 09:34 編輯
我應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不會在娑婆世弘揚密法。我應該在獅子吼佛時代降臨人間成佛。
回覆
引用
TOP
哈佛專家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哈佛專家
當前離線
UID
444
帖子
4897
精華
0
積分
4897
閱讀權限
90
在線時間
331 小時
註冊時間
2008/9/5
最後登錄
2025/8/28
天下一家
104
#
字體大小:
t
T
2025/8/17 16:56
|
顯示全部帖子
|
翻譯
|
書面
|
简
繁
修心八偈頌
朗日塘巴原著
我於一切有情眾,視之尤勝如意寶,願成就彼究竟利,恒常心懷珍愛惜。
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己較諸眾人卑,從心深處思利他,恒常尊他為最上。
一舉一動觀自心,正當煩惱初萌生,危害自與他人時,願疾呵斥令消除。
稟性邪惡之有情,恒為猛烈罪苦迫,見時如遇大寶藏,願珍惜此難得寶。
他人出於嫉妒心,非理辱駡謗我等,粗惡之言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
吾昔曾饒益某人,並且深心寄厚望,彼雖非理妄加害,願視為勝善知識。
總之直接與間接,願獻利樂於諸母,如母有情諸苦患,我願暗中自取受。
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以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而解脫。
《修心八頌》是西藏噶當派善知識:朗日塘巴(105X-1123) 所作。朗日塘巴本名多傑僧格,是阿底峽的再傳弟子博多哇·仁青賽(1031-1105)的二大高足之一。博多哇重視經論的講習,所以他所傳出的學派一般稱為“教典派”。朗日塘巴繼承師志,一生講經說法,以“慈氏五論”教育僧眾
修心八頌講授
沙拉寺:賽康仁波切講授
我們來看《修心八頌》第一個偈頌:我於一切有情眾,視之猶勝如意寶;願我就彼究竟利,恒常心懷珍愛惜。
這個意思跟之前的解釋很相似,主要是菩提心的生起,我們剛剛都有提過,在偈頌的解釋上就會快一點。
這裏講到有情眾,較之於自己就是他。“他”包括一切有情,愛惜一切有情的心比如意寶更殊勝。因為無論此世得到任何利益好處,乃至我們的財產再怎麼圓滿,也都只能利益這一世而已。可是,愛他執的心不只給我們此生安樂,而且能在來世永不間斷地利益我們,是圓滿利樂的來源,即使是佛果位,也是由愛惜他人的心而來的。所以,要儘量增強愛他執的能力。
愛他執的心更勝如意寶,同樣把一切有情觀成比如意寶更殊勝,為什麼呢?因為愛惜一切有情,就可以成就我們的一切利益,而我們向如意寶祈求只會獲得很小的利益,僅限於此生而已,對待有情卻可以成就一切利益。同樣,愛他執的心跟善待有情一樣,都勝過如意寶。念頌一次後用一分鐘觀修。
我們所念的第一偈是說“但願我們能生起愛惜眾生的心態”。但是,我們要外出,要工作,無論跟誰相處時,要如何思維呢?
這就要看第二個偈頌: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己較諸眾人卑;從心深處生利他,恒常尊他為最上。
無論何時與人相處要想我是比人卑下的,就是要尊重他人。剛剛的偈頌是屬於心態上的,現在這個偈頌是屬於生活行為上的。
我們心中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比別人好,這種心很自然就會產生。那些比我們差的人,在我們眼裏當然是比我們差。跟我們差不多的人,在我們眼裏也會覺得比我差。比我們優秀的人,我們還是認為他比我差,這是因為愛我執在唆使自己而有這種想法。這種心態要怎麼轉化呢?要靠偈頌所說的,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想“沒有人比我更差更卑下的了”。用這樣的想法來轉化自以為比較好的那種心態。
我慢的過失是怎麼樣的?以等流果來講,來世會生在卑下的種族,身體不高也是我慢的過失,這是造作把別人看得很低的業所導致的結果。無論是容貌或種性都比別人低下,這是貢高我慢的結果。我們總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那就已經在糟蹋我們的心智了,來世就會成為很笨的人。我慢是一種會傷害人的心態,是很惡毒的。
無論何時,都要思維自己比一切有情卑下,要尊重有情,不可以傷害有情。真正懂得修心的人,為了淨除過去世的惡業,寧可下地獄也要利益他人。透過思維,一想到有情馬上就會謙虛下來,因為我們所有的安樂都來自於有情與利他,我們有什麼好高傲的呢?念頌一次後用一分鐘觀修。
第三個偈頌:一舉一動觀自心,正當煩惱初萌生;危害自與他人時,願即呵斥令消除。
在獨處的時候,從身語意上我們都要去觀察心中有沒有煩惱生起。若有煩惱生起,千萬不要把它放過,要予以痛擊,要當下去對治。煩惱是由於愛我執與我執而產生的,這樣的煩惱對修自他相換是很大的障礙,我們當下要認知煩惱已經生起了,用正知正念來消除心中的煩惱,也就是《入行論》中告訴我們要用正知正念來對治煩惱。如同一個罪犯端著滿滿的油燈,劊子手跟在後面,只要燈油漏出來,就馬上會被殺掉一樣,那樣的戒慎恐懼。面對煩惱時千萬不要讓愛我執生起,要好好防護自己的身語意。
第四個偈頌:稟性邪惡之有情,恒為猛烈罪苦迫;見時如遇大寶藏,願珍惜此難得寶。
一個有情如果造了五無間業,或者職業是劊子手,或是偷東西的,這些造作十惡的有情屬於罪惡深重的有情;乞丐、流浪漢、罹患重病等有情是深陷痛苦的有情。當我們面對罪惡深重或深陷痛苦的有情該怎麼做呢?要思維這些有情無始以來對我都有很深厚的恩德,他現在陷入困境,是我該好好報恩的時候,不要輕易把機會虛擲了。如同突然得到一個大寶藏一樣,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去幫助他。
再來看第五個偈頌:他人出於嫉妒心,非理辱駡謗我等;粗惡之言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
“粗惡之言我取受”是指虧損由我來承受,而把勝利給嫉妒我害我的人。當有人無理傷害我時,應該想:既然我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我也應該去圓滿他們所想要的。他今天會這樣無理對待我,一定有他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我應該很高興的去圓滿他的願望。一般眾生都很希望贏過對方,他想贏過我,他想獲得這種勝利,我就把這種勝利給他,其中的傷害或虧損就由我來承受吧!
第五個偈頌主要是教導我們要去修忍辱。在自他相換的教法裏,我們要生起愛他執,忍辱的修持就非常重要,非常有幫助。為什麼?因為把我們出於瞋心去傷害他人的力量降到最低。我們可以參考《入行論》裏的〈忍辱品〉所講的去修學忍辱。
第六個偈頌也是講忍辱:我昔曾饒益某人,並且深心寄厚望;彼雖非理妄加害,願視為勝善知識。
譬如有一個人,我們多年以來一直在幫助他,突然某一天他恩將仇報來謀害我,此時我們心裏很自然會想:“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我這樣對他,他今天竟然這樣恩將仇報!”如果我們今天想要降伏愛我執,如果我們是一個在修自他相換的人的話,這時就碰到一個危機。我們要想:“我是一個在修自他相換的人,現在來傷害我的人就像我的老師一樣,就如同來考察、驗證我的自他相換是不是真的在修,這個傷害我的人就是來考察我的老師。”對於這種傷害,我們要很高興的承受下來。
如果沒有這樣的老師,我們怎知自他相換修得如何。如果沒有透過恩將仇報與傷害,就沒辦法考驗我們的愛他執修得怎樣,也無法驗證我們的心是否真是自他相換的心。這樣想,我們就會把對方當成最有教學經驗,最有恩德的師長。偈頌中把對方當善知識來降伏我們內心的瞋恨,也是修忍辱的方法。
接著看第七個偈頌:總之直接與間接,願獻利樂於諸母;如母有情諸苦患,我願暗中自取受。
在此之前已經教過我們獨處時應如何觀照自己,當我們與人同行時要如何對待他人,當我們在修學過程中遇到一些逆境時怎麼來面對,以上的教授一直告訴我們要愛惜他人。透過這些教導,要把自他相換的心更增強,怎麼去增強呢?我所擁有的利樂都是所有眾生想要的,我應該佈施、供養給一切眾生,所有眾生不想要的痛苦都由我承受,但願真正如是去做。
接著看第八個偈頌: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已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而解脫。
當我在修自他相換時,內心不要生起“但願別人稱讚我修自他相換”,也不要期許有一天修自他相換而能成名,或者別人把我當成一個高高在上的上師,或是我比別人優越,乃至於透過這些就可以得到安樂的心態。我們不要被世間的利衰、得失、稱譏、毀譽污染了修行的心,修自他相換的心不僅不要被世間八法污染,也不要被實執污染。我們應該要想萬法如幻,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若沒有實執的存在,我們修的法就是很清淨的善行。我們若有真實存在的執著,就會變成支持煩惱的力量。我們要把它給踢開,所以要看待萬法如夢幻一般,這樣自他相換的修行才會是真正純淨的善行。
回覆
引用
TOP
 
1
2
3
4
5
6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
發表回覆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離教者之家
離教者的支援‧有關資訊
閒聊
興趣討論‧原創作品
基督宗教
一軛‧愛情
焦點剪報
網站意見‧版務
資源回收箱
[收藏此主題]
[關注此主題的新回覆]
[通過 QQ、MSN 分享給朋友]
Shout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