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發問] 问这里的佛教人士,或者其他的人一个问题

我来谈谈onlyaaaa君的疑问

草木是否有情?

我是佛教徒,以佛教的道理,用通俗语言来讲讲这个问题;
首先要说明“有情”二字是佛教的专有名词,指的是和我们人类平等的,本质上一样的生灵,所以佛教典籍里常说“有情众生”就是这个意思;
再详细的说,就是那些有一个“灵识”(暂且这么通俗的称呼)的都是有情众生,佛教理论就是围绕着这个“灵识”展开的,如有了本性和染浊的分别,就产生了业力和外相等问题;
至于“灵识”是什么?是世俗社会说的“灵魂”吗?是哲学上的“独立精神”吗?和基督教的“灵魂”类似吗?呵呵,这方面佛教讲得很复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相关“网络佛教知识”;
所以如果说“XX是否有情”,简单的就是说“XX是否和我们一样有灵识,是否也有个本来清静得自性”;
佛教认为草木没有“灵识”,不算有情。但据说很多有情的“灵识”会附在草木上,就是世俗常说的“XX精”吧;
因此吃草木也就不算杀生了。但佛陀还是教导我们不要肆意乱踏草木的,我想至少一个原因是可能会打扰那些附在上面的“有情”吧;
“思考”一词是世俗语言,一般特指人类的思想活动,把这个词用于佛教概念的定义显然不太妥当;
原帖由 onlyaaaa 於 2008-10-3 22:24 發表
不是什么心电感应的报道,其实我这个问题说穿了就是在自寻烦恼,我不是草木,你们也不是草木,问谁都没有办法知道草木是否有情。
就算是你们说草木无情,也只是按照了你们的标准来说草木无情,也不能代表草木自己说他们无情啊。
...


看来onlyaaaa兄没有认真仔细的看我的回复,我再解释一下:

“而且你的确没有从正面来回答我的问题。草木到底是否有情。”
我上面已经说了,“佛教认为草木没有“灵识”(此处及下面为通俗理解而使用的一种权宜称呼),不算有情”,我这里说佛教的观点及其理由仅为感兴趣者做参考;
我上面也说了“有情”在佛教里有特指含义,但不知onlyaaaa兄所指的“有情”是否是指佛教的那种特定称呼?假设是,那onlyaaaa兄就是以佛教理论为基础,对一个佛教内部理论问题的提问了,我上面就是以一个佛教同修的身份以佛教理论回答的。另一方面假设不是,即onlyaaaa兄所说的“有情”二字非佛教用语而另有他指,则还请先详细定义好“有情”二字大家再探讨,或者另选一个其他词语代替“有情”来表达您的意思,否则语言论述时佛教之此“有情”会和onlyaaaa兄之彼“有情”混淆而难以分辨了。

“那如果草木有了灵识,成了个XX精,我缺咔嚓杀了他。。。我算不算杀生。这个草木到底是有没有情呢?”
我上面的解释不是说草木有了灵识,而是说的是草木被灵识所附,XX精指的是那个灵识,是这样的逻辑关系的;
简单打个比喻就是燕和燕窝的关系,燕是有情生活在燕窝里,燕窝自身没有灵识,燕窝也永远不会成为有情,所以你吃燕窝不算杀生(但抓燕窝会损害到燕所以也是较大罪过的)

“如果猫猫狗狗是否有灵识。如果有,…………,我吃猫猫狗狗算不算杀生啊。”
您说的这些有些应该算是哲学范畴问题了,就是性本恶性本善的问题,有人认为动物天生就嗜血嗜性,认为人天生就自私这都算是性本恶的一类哲学观点,佛教的观点请参阅相关文献;
佛教认为猫猫狗狗有灵识,吃猫猫狗狗算杀生。但灵识不是简单的指我们世俗说的那种逻辑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灵识是可以独立于肉体的东西,性质类似世俗说的“灵魂”,因为“灵魂”能转世且能保留记忆(一般人无发觉),如有人能记得前世作猫猫狗狗的经历,可见此人与那前世的猫狗有某种联系,联系就是同一个灵识的相续。佛教里讲人和很多非人的灵识交流肯定不是嘴对嘴说话的,既非人也就肯定没有嘴巴舌头了,另有方法的,目前也好像还没有和草木的灵识交流的听说。

“不是什么心电感应的报道,其实我这个问题说穿了就是在自寻烦恼,我不是草木,你们也不是草木,问谁都没有办法知道草木是否有情。”
确实是挺烦恼,等你通过佛教实修得到证悟,自己亲身“看”到我们周围的各类“灵识”以及自己的前世经历时,亲身看到附在草木上的有情时,自然就知道草木原来不是有情;
而目前我们为了求到解答所能做的就只能用逻辑推理来分析了,不过逻辑推理确实很容易诡辩的,是靠不住的;

“你要有圣灵,这样你才能得救恩,你是XX的子民,是干净的人,是活人。。。。”
我作为佛教徒不想对基督教过多评价,但可以说一点,根据中国人的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文化融合能力,基督教必须要成为中国的基督教才能生存下去,而我估计这需要至少300-500年的时间吧,目前还仅仅停留在西方人的宗教上。从上面这句硬生生的直接翻译过来的话上就能看出来,这完全不是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逻辑思维惯式。佛教传入中国是和儒道紧密融合了的,基督教要想站住脚也必须和佛儒道融合,大家看未来会如何呢?

我这里只是只言片语的佛教知识,为了解释“有情”使用了“灵识”的概念,为了解释“灵识”又牵出来了“自性”“业力”这些东西,因此肯定是越解释越糊涂了,所以如果真想了解佛教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是请诸位花点功夫在网上学习点佛教系统知识为妥。
原帖由 秀雲 於 2008-10-4 08:40 發表


所謂的實修,天眼,回溯前世,多半都是個人幻覺,禪定中的獨影境(不排除有真正的天眼)所以用這個來論證草木無情是沒有說服力的。


有人用佛教术语问到了佛教问题小弟就帮忙用佛教理论解释说明一下,不想另外特意论证什么;
我上面说了语言文字是靠不住的(佛教认为语言文字也是幻觉),不可能通过语言文字的逻辑推理推论出什么公认的结论,人人都会诡辩和文字游戏,谁也说服不了谁,永远也无法论证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秀雲兄说的“無情是指佛教的那种“非有情”的定义吗?
可能不是,那讨论肯定就无意义了。你在说杜鹃是种鸟,我却在说杜鹃是种花,永远没结果的;
也可能是,那也无需多解释了,看看网络上的佛教知识,就知道答案了;

更多的人喜欢文字佛教和学术佛教,想从字里行间找到真理。文字是通向彼岸的船,文字不是彼岸。指着船质问佛陀“这根本不是彼岸”看来是个误会。

认识前世可以获得很多实际功用,如你可以知道你今世的财运相貌及人脉状况的前世原因,你可以知道你今世的父母儿女在前世和自己的渊源,很多现实问题也能找到原因,我想自己现在的财运相貌父母儿女这些应该不算幻觉的吧;转念想想知道了又怎样?以前“那人”又不是“我”,“他”的财富都没给“我”留下半点。


烦恼和痛苦是个现实问题,人死亡了是不是什么也没有了,还是有点什么,这也是个问题,但也好像不是很紧迫的问题哦。

什么是幻觉?什么又是感觉?通过实修能“看”到前世就是幻觉吗?通过实修能“看”到了马上要开奖的彩票开奖号码而且应验了是不是就是比较真实的感觉了?实修了你会发现很多都是很真实很真实的,但最后你又发现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很虚幻很虚幻的,甚至根本没什么有情无情,“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也无生”
原帖由 秀雲 於 2008-10-4 19:00 發表
天主教徒能看見聖母瑪利亞顯靈算不算“真實”?這些天主教徒的信心,禱告能力都是非常厲害的。

我認識的一位牧師的母親,因為經年累月的禱告,某天她說她能聽見上帝在她耳邊講話了。這算不算實修呢?

根據我所了解的,大部分人 ...


恩,我上面也说了别的宗教我不好评判,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基督教和佛教有共性的;

“天主教徒能看見聖母瑪利亞顯靈算不算“真實”?這些天主教徒的信心,禱告能力都是非常厲害的。”
从世俗概念上讲对个人这算真实的,因为毕竟人家看到听到了(有人还能摸到闻到的  ),对群体不算真实的,理由是因为没有普遍验证性;
如果类似神迹现象发生在佛教里,你的佛教师傅八成会跟你说“不要著相,小心着魔”,佛教典籍上也说这些现象不真实。不但这些不真实,佛陀讲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虚幻,真实的世界是“无相的”“无我的”,你既看到就“有相”了,当然就肯定有看到“相”的那个“我”啦;
所以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呢,说他真实也是真实,说他虚幻也算虚幻。非有非空,即有即空,亦非空亦非有。语言文字就是这样,到了一定境界却成了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了;
简单的理解就是佛教认为所有一切这些都是虚幻,而世俗上我们把这些一部分当作真实,一部分当作虚幻。
从佛教看来都是一场梦镜中花,那些世俗上认为的虚幻只不过是梦中梦和镜中的镜中花罢了。


再咬文嚼字一下,什么是“真实的感受”?自答,具有普遍验证性的感受吗?
某女爱上某男却得不到,死去活来很痛苦,这感受无法复制,别人可能觉得某男气质外形一般般啦。
这和某人看到某神明道理差不多,别人都没看到感受到,就他看到感受到了。好吧,你跟某女说你这是虚幻啊,她信你的吗?
看电影电视剧被虚构的剧情打动,明明知道是虚构的,但还是很难受。看来拍电视剧的人也算邪教一类的,他们骗我们也该铲除掉;
这说明我们大部分人生活中也并不是严格按照虚幻和真实的“普遍验证性”等标准行事的;
我们嘴上指责别人执著某个虚幻不难,自己能真真正正把自己对虚幻的执着看透放得下想得开就需要点功夫,这就是实修的作用,修自己不是修别人;
我想有关虚幻和真实的议题佛陀最喜欢讨论,佛陀不怕我们看透某些“真实”的虚幻性,佛陀是嫌我们看透得太少,把许多虚幻都当“真实”了;

佛教实修确是讲“普遍验证性”的,实修过程中很多小阶段的结束都有其明确目标证量来证明(见到某某神某某佛不是判断标准),目标证量往往是具有普遍验证性的感受。
古今无数人通过实修验证过了这些相同的目标证量,很多感受也不是所谓心理暗示。他们说他们最后的感受就是“没有烦恼痛苦了”。
他们这些“大乐的感受”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我们现在的“滚滚红尘感受”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根据两边的人数多少判断吗?
这就是我认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让我信服的主要方面,我想活得少些痛苦,我是实用主义,信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就去实践;
有人问既然有相有我是虚幻,那看佛经修佛法的时候也有相有我啊,是不是也不真实啊?
要想进入“真实”的彼岸,就需要个“虚幻”的船把你渡过去(虽然你现在还把船当真实的坐上去了),渡过去之后你再看船确实是虚幻哦,不过好在你已经到达彼岸了。
好比某人打嗝,你在他背后突然喊“有鬼啊”,某人一警,你说“哪有鬼,是虚幻”,不过打嗝确实好了。

还好,佛教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亲见到某某神,某某佛的。简简单单能断除烦恼,感受到真实的世界,这2点能达到也不错了;

现在确实有很多靠搞“前世因果”骗钱的人啊

HTBROKE1 说的有点佛教的“境由心生”的意思。一说我们都明白“世界是虚幻”的,但是当我们早晨出门冲入这滚滚红尘后马上就倒过来了,马上就“心随境转”了。

[ 本帖最後由 adam 於 2008-10-5 01:31 編輯 ]
恩,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世界是众生心念的合力产生的;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众生能不能通过一个组织形式,来共同使用信念合力做些事情呢?改变些世界的“规律”呢?我想你可能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也肯定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可以研究一下大家一齐动心念是否能改变世界

这世界确实是确实存在的,只是佛教认为我们都没看到真实的世界的样子,佛教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我们每个人个人的心念的显现,每个人的信念不同所以看到的世界也不同,
“世界是虛幻的”是指现在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扭曲,不是真实的世界。这结论是上面观点的引申,既然眾生的信念是飘忽不定的,所以看到的世界也是虚幻的了,如果我们的心稳了,就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了,反证当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时,也证明我们的心“透亮”了;
“神明”也是这个被我们扭曲虚幻了的世界的一部分,还是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神明”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概念都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都不一样。所以神明神迹也是靠不住的虚幻的,如果你能靠这个神明神迹的船找到彼岸的真实就行,就怕坐着这个虚幻的船一直游来游去;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