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盡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藉這首《葬花詞》幽怨地道出了她對世間情的依戀和深感人生之無奈。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各種不捨的人和事,都會對生命的流逝感到惋惜,因此,大家都很容易對這首詞所表達的內容產生共鳴。
縱觀人類文化歷史,我們會發現這種《葬花詞》式的幽怨是人類心中的主旋律,從詩經、唐詩、宋詞,戲劇、小説、電影、繪畫,到今天網絡上最火的熱搜流行歌曲,大部份都是在表達這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情。因此,難怪世界上出現了這麼多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宗教信仰,這些信仰說明了人類在不斷尋找方法,試圖克服自然規律,走出渺小無助、苦澀無奈的生命悲情。但是,從來沒有人成功過,從來沒有人真正找到一條能走出生命困境的道路。直至二千年前,道成肉身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穌基督,終於為這個千古難題揭開了答案。
主耶穌告訴我們他來到世界上的原因:「我出自父,來到了世界上;我又離開世界,往父那裡去。」「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我去了,為你們預備了地方以後,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為的是我在那裡,你們也在那裡。」(若望福音16:28,14:2-3)造物主耶穌基督親自下凡,接我們往天國跟祂一起生活,永別世界的悲情與地獄的折磨,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願意去,我是非常欣喜地領受他的這個恩寵。主耶穌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住所;那不愛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話;你們所聽到的話,並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的話」(若望福音14:23-24)。耶穌基督為我們安排了這麼好的道路、這麼好的住所,夫復何求?我誠懇地對主耶穌說:我聽你的,我願永遠以天父的家作我的住所,請不要將我遺棄在這個「花落人亡兩不知」的世界。
跟隨了主耶穌以後,我不再擔心「他年葬儂知是誰?」那些無謂的事情了,只要緊跟元首基督,不掉隊,我在他年一定能以光榮的身體永遠生活在天主的家中。
將來我在天國,如果回憶起曾經在世上令我感觸落淚的這首元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還會傷感嗎?應該不會了,因為在天國,「以後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因為先前的都已過去了。」(默示錄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