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大計劃:非基督教血淚史

受感召於沙文的《禮物》一題,其實自古至今有許多有血有肉的非基督教血淚史,可惜一直以來都寂寂無名,他們只在一些書籍中記載,許多人都不清楚他們所作出的貢獻和犧牲。

為弘揚他們不畏強權、為捍衛真理而作出的犧牲和紀念他們的英勇事跡,或紀念被愚昧瘋狂的思想和行徑傷害的人們,本網特設這個專欄。

相關討論請往這裡https://exchristian.hk/forum/viewthread.php?tid=6872

歡迎各版友投稿,在相關討論貼上這些非基督教的紀念日。一經核實,本網將在紀念日當天在本討論區的右上角(原為隨機標語位置),刊出其事跡簡介,及詳情連結,格式請參照一樓我張貼的例子。篇幅所限,簡介部分連標點字數將不能多於50字。

資料來源格式如下:
作者 年份,文章名稱:
連結

例如:
王寶民 2000,布魯諾被焚400年祭:
http://www.oursci.org/archive/ency/people/036.htm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期:
2月17日

簡介:
思想家布魯諾因支持日心說,在羅馬花卉廣場被宗教裁判所處以火刑。

詳情:
布魯諾(Giordano Bruno)出身於十六世紀意大利一個貧窮家庭,青年時期進入修道院,之後成為多明我會的教士。成長期間因接觸了古希臘唯物主義而成為叛逆教士,被教會開除後就到各地流浪。

他翻越阿爾卑斯山,到了當時為新教大本營的日內瓦,當地有大量來自意大利的難民。可是他的思想也不容於新教,因此他在日內瓦居住不到三個月就被趕走。

之後他輾轉到了里昂、圖盧茲。他開始研究天文學,衷心擁護當時被認為異端邪說的哥白尼「日心說」思想。因當地的主流思想容不下他,他又繼而遷徙到巴黎、英國。他在英國發表對天文學的演講和出版幾本重要著作後,又被逐出境外。

他返回法國,抵達馬爾堡後,繼續因他散播「異端」思想而被逼流浪,先後到了德國維登堡、布拉格。抵達蘇黎世後,他收到來自威尼斯一名年輕貴族後裔的邀請,請他到當地演說。

他欣然應邀,可惜在貴族家中等待著他的,卻是羅馬宗教裁判所的官員。他被逮捕,關進監獄裡整整七年,卻仍堅決不「悔改」。

1600年2月17日,在羅馬的花卉廣場,布魯諾被綁在火刑柱上,活生生地被燒死,骨灰被撒到流經羅馬的臺伯河,得到了最終真正的自由。他的最後遺言:「火不能征服我,未來的世界會瞭解我,會知道我的價值。」直至今日依然迴響著。

當時有類似遭遇的絕不止他一個人,然而他的人生際遇、思想、對真相熱切的追求,成為當時開拓者的典型,一個具代表意義的例子。

資料來源:
房龍,《寬容》,p.273-277,香港:萬源圖書。
王寶民 2000,布魯諾被焚400年祭:http://www.oursci.org/archive/ency/people/036.htm
方舟子 2008,科學史上著名公案——布魯諾是不是科學烈士?:http://fangzhouzi.blog.hexun.com.tw/26448777_d.html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12月25日

簡介:
被稱為聖誕節,耶穌出生的日子,事實是基督教騎劫太陽神節得來的節日。

詳情:
聖誕節是基督教文化侵略的產物之一。在公元一世紀的初期教會根本就沒有聖誕節,教會亦不知道耶穌正確的出生日期。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象徵「光明、空氣、真理」。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他從一塊石頭中出生,剛睡進搖籃裡的時候,附近的幾個牧羊人就過來敬拜他,並給他一些禮品讓祂高興,他有過12個徒弟而且演示了他創造的奇跡,並曾經通知人類造一艘大船,以拯救世人及其他牲口免受洪水淹沒。他死後被埋三天後復活。12月25日也是羅馬曆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

加入密特拉教的信徒,會在水邊接受洗禮,並要吃一種以麵包和酒為食的聖餐,紀念密特拉和他的太陽朋友共用一次著名的晚餐。信徒會在一個點燃香燭的神壇前祈禱,唱著同樣的讚美詩。同時,每周的第一天都不得從事任何工作,這天被稱為太陽日(星期日,Sunday)。後來早期基督教把所有密特拉神廟銷毁,並將其沿用的儀式騎劫成為基督教的儀式。

而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的太陽神荷魯斯,由處女艾西斯於12月25日所生,他的出生被一個東方的星體所伴,出生後馬上被三個君主所喜愛。十二歲時,他是一個十分慷慨解囊的孩子教師。當他三十歲的時候,他被一個叫Anup的人物施行洗禮,之後開始了他的宗教服務。荷魯斯有過12個徒弟和他一同出遊,及表演像治癒病人和水上行走之類的奇跡。荷魯斯被稱為很多像「真理、光明、神的兒子、牧人、救世主」之類的表示崇拜的名字。被堤豐(Typhon) 背叛後,荷魯斯被定死在十字架上。屍體被埋三天後復活。

這些荷魯斯的特徵,好像都滲透於很多文明之中。並且很多其他的神們也被發現有與荷魯斯基本相同的神話體裁,例如弗利吉亞(小亞細亞中部一古國)的Attis,由處女Nana於12月25日所生,被定死在十字架上後屍體被放在一個棺材裡,三天後復活;印度的克利須那神,由處女Devaki所生時,東邊的一顆星預示了他的到來。他對它的徒弟們演示了他創造的奇跡,並死後復活;希臘的狄俄尼索斯,由一處女於12月25日所生,曾是一個到處出遊的教師。他一樣演示了例如像把水變成酒之類的奇事。他被稱為「王者中的王者」、「神的唯一的兒子」,「Alpha和Omega(最初和最後)」和其他很多的神都死後復活了。

後來在公元四至五世紀時,羅馬教會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是初期教會力圖侵略異教徒風俗習慣的措施之一。但是直到今日,聖誕的確實日子還未受到全面認同,基督宗教其中一大分支的東正教,就在另一個日子1月6日慶祝聖誕。

資料來源:
2004,聖誕節的由來(組圖):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04-12/13/content_2328633.htm
抽刀斷水 2009,基督教與香港節日:http://drawswordcutwater.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1613.html
Zeitgeist: The Movie 2007: http://www.zeitgeistthefilm.com/
房龍,《寬容》,p.53-54,香港:萬源圖書。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3月15日

簡介:
古希臘女數學家海珮蒂亞,在教堂被基督教暴徒用貝殼活生生挖肉而死。

詳情:
海珮蒂亞 (Hypatia,又譯作海巴夏),出生於約公元370年埃及亞歷山大城,是著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席恩 (Theon) 的女兒,被譽為世界上第一位傑出女數學家、天文學家,以及古今最出色的女哲學家。

她非常美麗、身材高挑、聲線優美、口才佳、學問淵博、聰明、謙虛和品德良好,常披著一件哲學家常穿的長袍出現,參與討論和演講等。她在博學院裡教授數學、天文學和哲學,各地學生從歐洲、非洲及亞洲蜂擁而至。她的著述幾乎都失傳,最著名的就是發現地球橢圓運動。

當時早期基督教興起,開始摧毀希臘與埃及的古典文明,海珮蒂亞被基督教視為異教徒,而她的美譽令基督徒愈來愈妒忌。

在415年3月的一個黑夜,數百名蒙面教士和狂熱基督徒偷襲由博學院坐馬車回家途中的海珮蒂亞,把她拖到一所教堂,脫光她的衣服,用尖利的貝殼把她的肉一塊塊活生生地挖出來,掉進火裡焚燒。

她的名言:「將迷信當作真理來教育大眾,是最可怕的事情」,時至今日依然發人深省。

由於只知道她的死亡月份,因此就把三月的正中日子(15日)作為紀念日。

2009年電影《穹蒼下的女神》(Agora)就是以此歷史背景為主題。

資料來源:
蘇意雯,第一位女數學家──海佩蒂亞:http://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sm/sm_26_02_2/index.html
顏一清,海巴夏 (Hypatia),約370~415 AD:http://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mm/mm_16_4_13/
Newell Fisher:Hypatia Day: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64867736874747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7月10日

簡介:
美國一名高中生物老師斯科普斯因教授進化論,被田納西州政府起訴,成為著名「猴子審判」案件。

詳情:
1920年代初,美國教會勢力領袖政客布萊恩(William Bryan)及馬丁(T. T. Martin)等,發動了一場反進化論運動,並推動各州進行許多相關立法。直至1925年,他們已成功爭取了15個州進行禁止在公立學校教授進化論的立法程序。

1925年3月21日,田納西州州長布特勒 (John Butler) 正式簽署法案,禁止任何公立學校教導任何否定聖經中「創造論」的理論,以及禁止教導「進化論」,此法被稱為《布特勒法》。1925年5月7日,田納西州政府向法院提出起訴,指控在德頓小鎮(Dayton)內一名年青高中生物老師斯科普斯(John Scopes)在課堂上講授進化論,違反該州法律,法院決定於7月10日開庭審理。

案件轟動整個美國,教會勢力前來小鎮聲援,教授、科學家等另一陣型也來支持,加上傳媒熱烈追訪,令人口只有千多人的小鎮頓時熱鬧起來。案件審訊全程由收音機廣播到全美國,布萊恩代表控方出庭,辯方律師由戴洛(Clarence Darrow)代表。審訊期間,兩人針鋒相對,漸漸成為一場進化論與創造論、科學與宗教、無神論與基督教的世紀大辯論。經過11天的激烈辯論後,7月21日,法院宣判斯科普斯有罪,但只輕判罰款 $100元。

布萊恩只能享受教會勢力短暫的讚譽,他於判決後6日就死於睡夢中。而戴洛則贏到了全國非教會公眾的熱烈掌聲。

此案成為全球最著名的審判之一,被稱為「猴子審判」(The Monkey Trial),是反現代宗教裁判的著名案例,是理性與愚昧、科學與宗教在法律領域內的一次重大較量,在法律史、思想史上都具有非凡的意義。「猴子審判」雖然未能阻止進化論與神創論之間無止境的辯論,卻是反進化論者的一大挫折。15個正進行立法的州份,最後只有2個州成功立法。直至1967年,田納西州取消了《布特勒法》;1968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所有類似的反進化論的立法違憲。

1955年,事件被改編成為著名話劇《承受清風》(Inherit the Wind),至今已被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並數度拍成電影,於世界各地上演。

資料來源:
Andy Bradbury, The Scopes Monkey Trial: http://www.bradburyac.mistral.co.uk/tennesse.html
魏連嶽 2006,基督教與之哲學 (II):基督教與「進化論」的互動:http://christ.org.tw/culture/cul ... nd_philosophy_2.htm
Douglas O. Linder 2000, State v. John Scopes ("The Monkey Trial"): http://www.law.umkc.edu/faculty/projects/ftrials/scopes/evolut.htm
中華農曆網,「猿猴訴訟案」進化論成被告(1925年):http://www.nongli.com/today/todayxx-2422.htm
Wikipedia, Scopes Trial: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opes_Trial
klmadge, 《布特勒法》和“猴子審判”:http://www.hjenglish.com/new/p111439/page2/

TOP

日期:
7月15日

簡介:
十字軍於第一次東侵攻陷耶路撒冷,屠殺七萬餘人,血洗全城,其後在約二百年間共發動了八次十字軍東侵。

詳情:
由1096年至1291年間,十字軍東侵先後共8次,表面上是為宗教而戰,實際上是一場由羅馬教皇、西歐封建領主和城市富商向地中海地區發動侵略戰爭。第一次於1097年春在君士坦丁堡集結近四萬人,經小亞細亞向耶路撒冷進攻。十字軍沿途搶奪、殺人放火,所到之處雞犬不留。於 1099年7月15日攻陷耶路撒冷,屠殺七萬餘人,血洗全城。

第二次東侵由教皇尤金三世(Eugenius Ⅲ)集合7萬騎士向東進軍,因德、法之間的矛盾,拜占庭帝國不支持和指揮失當,沿途損失慘重,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第三次由德、法、英三國組成,但德皇在進攻拜占庭時陣亡、而法王因國內政治糾紛率部回國,英王在頑強抵抗下未能攻陷耶路撒冷,結束這次東侵。

第四次東侵主要是攻擊國力衰弱的拜占庭帝國,1202年,法、德、意十字軍由海路於威尼斯出發,於1204年4月攻陷君士坦丁堡,焚城掠奪達一星期之久,把能搶的搶走,搶不走的燒光,甚至挖掘墳墓,劫殉葬品,所有文物、藝術品、文獻圖書損失殆盡。經歷四次組軍後,普遍人民對十字軍的神聖性懷疑,教會只有鼓吹兒童參戰,於1212年集合兩支年齡約十二歲的兒童十字軍,二至三萬德國兒童往熱那亞途中因缺乏組織,無補給而潰散。沿途大部份死於飢餓、疾病,最後到達的因無人照顧,生活悲慘。最後一部份奔回故鄉,一部份流落意大利。另一支法國兒童十字軍的二萬人,到達馬賽港後被騙上七艘船,兩艘在地中海遇風暴沉沒,另五艘到亞歷山大里亞後,全被賣作童奴。

其後教皇英諾森三世於1215年組織第五次東侵,但在進軍開羅途中遇到埃及人強列抵抗,於1221年與埃及簽訂和約而結束第五次東侵。

1228年德皇組織第六次十字軍,因教皇出兵攻佔德皇在意大利南部的領土,德皇因此回師歐洲而結束。

第七次是於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率兵進攻埃及,但於1250年兵敗被俘,後得用重金贖回,第七次十字軍東侵以失敗告終。

第八次東侵是路易九世為報兵敗之仇,於1270年發動,因無人響應,獨自領兵進攻突尼斯,但全軍染上疫症,大量死亡,路易九世也死於疫病,殘部回國。

此後,教皇多次號召組織十字軍,都未能實現,至此,十字軍東侵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十字軍東征
沉默27度C 2005,十字軍的歷史:http://tw.myblog.yahoo.com/jw!kNzT7tGUERlpvzRGR1HGc7IUEqE9Gw--/article?mid=22&sc=1
Chris Trueman, The First Crusade: http://www.historylearningsite.co.uk/cru2.htm

延伸閱讀:十字軍東征及其《聖經》依據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12月9日

簡介:
經歷多年來教會和政權的腐化後,法國通過政教分離法,確立保障公民信仰和思想自由。

詳情:
法國大革命之前,羅馬天主教是法國的國教,教會制度與舊政權緊纏在一起,貴族、教士等在社會上享有特權,民眾生活艱苦。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推翻專制皇權,並宣示《人權宣言》,其中第10條寫道:「任何人發表意見,甚至宗教上的意見,只要其表達並無觸犯現有法律和命令,都不得受到干涉。」奠定了保障公民信仰和思想自由的原則性宣示。

大革命後改變多項政策,包括1795年開始實踐國家政權與宗教的分離,可惜受到羅馬教會的干涉,短短數年後的1801年,教皇庇護七世(Pie VII)就利誘拿破崙簽訂《教務專約》(Concordai),法國只許承認天主教、新教中的路德派和卡爾文派以及猶太教,並要以國庫資助它們的經費。因此雖然國家政治生活日趨自由化,法國人的信仰和政治生活依然受到某些制約。

隨著1880和1901年有關結社自由等法律陸續出台,那些不屬於被國家承認的信仰團體遭遇很多法律和行政上的麻煩。這種狀況讓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應該實行徹底的政教分離。經歷了德雷弗斯案件(L'Affaire Dreyfus)洗禮,人們更深刻體認到捍衛個人權利的重要。

在《人權宣言》後整整一個多世紀,法國各界圍繞一些重要問題展開過許多政治和思潮上的反覆衝突,其中,教育問題在19世紀後半葉一直處於政教分離矛盾的核心。1882年的《費里法》和1886年的《戈布萊法》頒布後,公共學校在隨後的歲月裡就成為「政教分離」的場所。不過直到1959年的《德勃雷法》,才可以說最後完成對教育的全面世俗化過程:國家提供經濟資助,私立宗教學校接受國家的教學大綱內容。

1886年誕生、至今依然存在的「自由思想聯盟」,在19世紀後半葉聚集了許多像雨果、法朗士等從共和派到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等不同思想政治流派的重要人物,成為推動政教分離運動的重鎮。對這些法國思想家來說,「自由地思想」意味著「以無限制的方式去思考宗教、道德和政府」等問題;而政教分離就是進行這種思考的條件之一。1904年,該聯盟為了推動這些理念,在羅馬組織了後來被稱為「政教分離大會」的國際會議。與此同時,在德雷弗斯案件中誕生的「人權同盟」在全國組織了宣傳政教分離的活動日。

在贊同政教分離的政治家積極推動下,政教分離法終於在1905年12月9日通過,此法基於三大原則:國家的中立、信仰自由、以及與教會相關的公眾權力。此法被視為法國laïcité(政教分離)的原則,著名地指出「共和國並不確認、也不支薪或補助任何宗教。」共和國藉此重申思想和信仰自由,教會從此成為社團法人,不再享受國家的經濟支持。漫長的政教分離史最終告一段落。從政治到教育、從思想到法律,個體的自由和權利一步步得到落實。

政教分離原則從根本上所要捍衛的東西,是作為主體的現代人的思想、信仰和表達的權利,這些權利是現代性的基石,必須為之爭取、捍衛。在這方面的動搖帶來的後果會是災難性的。

資料來源:
Wikipedia, 1905 French law on the Separation of the Churches and the State: http://en.wikipedia.org/wiki/1905_French_law_on_the_Separation_of_the_Churches_and_the_State
維基百科,法國大革命:http://zh.wikipedia.org/zh-hk/法国大革命
Wikipedia, Concordat of 1801: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cordat_of_1801
張倫 2006,1905年的遺產:現代性、政教分離與言論自由:http://www.cuhk.edu.hk/ics/21c/issue/articles/0605018.pdf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5月9日

簡介:
首次出版《女巫之槌》,帶領獵巫行動的顛峰時期,共有十萬人因此被宗教裁判所無辜處死。

詳情:
1487年5月9日首次正式出版《女巫之槌》(Malleus Maleficarum),一本天主教關於巫術的經典書籍,由德國天主教修士兼宗教裁判官克拉馬(Heinrich Kraemer)與司佈倫格(Johann Sprenger)所著,多次出版及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此書於15世紀末起的三百年在全歐洲的獵巫行動中被廣泛應用,長期成為全世界除《聖經》外最暢銷書籍。

獵巫行動始於12世紀,初時男巫和女巫的被指控人數相若,但自從《女巫之槌》出版後,整個歐洲社會把獵巫的矛頭指向女性,更帶領著16世紀獵巫行動的顛峰時期。被判死刑的女巫,財產會被沒收,令政界和司法界對獵巫運動更加積極,甚至很多不懂巫術的女人也遭人誣告而被活活燒死。

《女巫之槌》被用作為檢測和迫害女巫的司法案例書籍,詳列指控女巫的證據規則及折磨和處死女巫的規定程序。成千上萬的人(主要是婦女),因一些諸如有奇怪的胎記、獨居、精神病、種植草藥等理由,根據書中的程序而被酷刑拷問和判決處死。

藉由獵殺女巫之名,三個世紀內約有十萬人被宗教裁判所無辜處死,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尤其集中在宗教改革時期的歐洲地區。

另外,《女巫之槌》也指出女巫可以藉由邪惡力量化身成貓隻,因此當時有大量貓隻被視為惡魔遭到屠殺,加速黑死病的疫情蔓延,不過在當時歐洲人的眼裡,黑死病的快速蔓延是女巫和貓的復仇,因此更大肆和快速地屠殺,這樣的惡性循環造成更多的人口和貓隻死亡,最後導致整個歐洲三成人口死亡。

資料來源:
Malleus Maleficarum 1486 (translated by Montague Summers [1928]): http://www.sacred-texts.com/pag/mm/
George Knowles, A History of The Malleus Maleficarum: http://www.controverscial.com/Malleus%20Maleficarium.htm
維基百科,獵殺女巫,http://zh.wikipedia.org/zh-tw/獵殺女巫
Wikipedia, Werecat, http://en.wikipedia.org/wiki/Werecat
維基百科,黑死病,http://zh.wikipedia.org/zh/黑死病
李玲、宋佳穎 2010,女巫之火的蔓延--貓的屠殺: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0/03/2010032912153345.pdf

延伸閱讀:
http://exchristian.hk/forum/viewthread.php?tid=3429&extra=page%3D1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6月26日

簡介:
力圖宗教改革,恢復古希臘傳統多神信仰及古代科學的羅馬皇帝尤利安,戰死於波斯,終年32歲。

詳情:
弗拉維烏斯‧克勞狄烏斯‧尤利安努斯(Flavius Claudius Iulianus, Apostata),英文作「朱利安 Julian」(公元331-363),君士坦丁王朝的羅馬皇帝,361年-363年在位。他是羅馬帝國最後一位多神信仰的皇帝,並努力推動多項行政改革。因其恢復羅馬傳統宗教並宣佈與基督教決裂,被基督教會稱為背教者。

他在位期間,由於他對學問的熱愛,讓他贏得了「哲學家」的稱號。尤利安少年曾入教受洗,但後來卻轉向希臘傳統的信仰。他師承於新柏拉圖主義,並崇信神秘儀典,壓抑當時已經十分風行基督教信仰。

尤利安早年在卑斯尼亞(Bithynia)由外祖母扶養,並在七歲時開始接受優西比烏斯(Eusebius)的教育。優西比烏斯是阿里烏派的神學家,並擔任尼科美底亞的主教。342年,尤利安與加盧斯流放到卡帕多奇亞的馬塞魯(Macellum),他在那兒遇到了基督教的主教喬治。在他十八歲時,尤利安的流放結束,並短暫地生活在君士坦丁堡和尼科美底亞。公元351年,尤利安回到小亞細亞學習新柏拉圖學派,後來並受教於以弗所的馬克西穆斯學習楊布里科斯的哲學。後來他在雅典認識了後來受封為聖徒的納齊安的格列高里和凱撒里亞的巴西爾。

當時基督教教派繁多,一派得勢即宣布其它派為異端,橫加迫害(絕罰、免除教職、革出教門、流放、乃至於殺害)。尤利安即位後就宣布宗教信仰自由,並宣布各教派享有同等地位,包括異教等多神信仰,並敕令要求停止所有折磨異端和異教的行為。他本人則大力扶持多神教與傳統羅馬信仰,意欲改變自君士坦丁大帝以來,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獨尊地位,並重新倡導學術研究精神。這便是四世紀異教在羅馬的復興運動。

尤利安的宗教和學術改革,儘管在知識界不乏同情者,卻由於基督教的一神論已植根於羅馬帝國中,無法寬容對待異教,而基督教也認為所有值得知道的東西都已包含在《聖經》一書中,獨立研究和考證只會導致產生猜忌和地獄之火,而且改革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神經,因此恢復多神教和學術研究的嘗試未能成功。

公元363年6月26日,尤利安在遠征波斯時中箭身亡,終年32歲,在位僅短短20個月,他的宗教改革亦告終止。事後被基督教指為「叛教者」,並持續對他的聲譽大肆污衊。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尤利安:http://zh.wikipedia.org/zh-hant/尤利安
玖羽,長歌永恆——評《諸神之死:叛教者尤里安》:http://www.cloudc.net/cgi-bin/bbs/topic.cgi?id=music&topicID=20040501133716
房龍,《寬容》,p.88,香港:萬源圖書。
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二十三章〈尤利安的宗教信仰。他的狂熱。他對異教的復興及改革。他對猶太人的態度〉。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8月23日

簡介:
教會一直支持奴隸貿易制度。這天黑奴在聖多明各島起義,開展廢除販賣黑奴的鬥爭。

詳情:
基督教會對奴隸貿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羅馬天主教會在各地傳播主要是通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傳教士進行。探險家船隊為傳教士提供必需物品及保護,而教會卻提供特權給予協助傳教的國家。早在1452年教皇尼古拉五世就授權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征服和統治異教徒。並且宣稱異教徒是神「賞給信徒的產業」。1454年教皇批准葡萄牙壟斷非洲的奴隸貿易。1458年天主教傳入岡比亞,1491年天主教傳入剛果,葡萄牙人16世紀在西非海岸實行殖民統治和傳教,使剛果成為葡萄牙的附庸和奴隸販子的據點。傳教士為擄掠來的黑奴施洗,然後一批批地押上船,他們便可獲取洗禮費。

教皇子午線無異表明羅馬教廷容許葡萄牙天主教徒在非洲劫運黑人的專利權。由於得到教皇的允許,里斯本才出現了黑奴市場;1537年,這個市場出賣的黑奴約10,000至12,000人。

1517年,在拉斯.卡薩斯主教倡議下,西班牙政府在法律上容許在美洲殖民地使用黑奴,接著天主教神父們又鼓吹從非洲把奴隸直接運往美洲。

1610年,羅安達的耶穌會院長布蘭達昂公開宣布販運奴隸並不受良心的譴責,他說,所有在聖多美島和佛得角群島的神父們「從來不認為這種貿易是違法的。所以我們和巴西的神父們都毫不猶豫地購買這些奴隸來為我們服役」。

17世紀中,法國著名神學家博絮埃主教引用「聖經」上要奴隸安於其命運的說法為據,公然表示擁護販奴行徑。

1807年,英國傳教士精心剪輯了一本《為英屬西印度群島黑人奴隸嚴選的聖經段落》(又被稱為「奴隸聖經」),將一本正常聖經由1189個章節刪節成232章,保留的章節使黑人讀後全心順服於白人,藉信仰之名協助白人社會對有色人種的奴役和剝削,合理化奴隸制度。

基督教新教的神學家也是一丘之貉。例如海德格就悍然宣稱黑人注定要遭受奴役。口頭上強調德行的道貌岸然的英國清教徒,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蘭厚顏無恥地大做黑奴販賣的生意。

甚至到了19世紀中葉,當奴隸貿易已受到公眾的普遍譴責時,基督教會中仍有不少人在引証基督教經典來為販奴罪行辯解。

美國在南北戰爭以前,在長達30年的應否廢奴的爭論中,美國有許多教派也在竭力支持奴隸主。他們說教會認為奴役黑人是「符合上帝的意旨」,是「拯救黑人的靈魂」;販運奴隸無異是替上帝進行一次十字軍,所以「慈善」的教會既已首肯,販運奴隸當然更為法律和習俗所允許了。

16-18世紀時,新舊教會控制了歐洲各國的輿論,奴隸販子既然不為輿論所譴責,他們就越發肆無忌憚地從事這一罪行。可見,基督教會既是黑奴貿易的幫凶,又是同犯。

葡萄牙人把奴隸從非洲運走時,神父們在碼頭替奴隸洗禮;新舊教會中的神職人員,有許多本身就是奴隸主,或奴隸販子。奴隸貿易一方面受到暴利的誘惑,一方面又有教會為之辯護,它一經開始,就扶搖直上,猖撅幾個世紀。

在20世紀初的和合本聖經,因奴隸制已廢除,所以譯者巧妙地將「奴隸」譯為「僕人」;英文聖經就較忠於原文,直譯"Slaves"。中文和合本的翻譯,讓許多閱讀中文聖經的基督徒產生誤讀,以為這些經文只是在論及老闆與工人的關係,無關奴隸制。

從舊約到新約支持奴隸制的經文多的是:出埃及記21:2-6;利未記25:44-46;歌羅西書4:1;3:22;以弗所書6:5;彼得前書2:18-20(這是奴隸主最喜歡引述給奴隸聽的一段經文,不少奴隸主在主日聚會請牧師將這類的經文講給奴隸聽。)教會支持奴隸的原因是,因為聖經支持奴隸制。公元340初期教會的大公會議明言:「任何人如果教導任何奴隸不尊重和不侍奉主人,這是可咒詛的!」這句話被教會不斷引用長達1400年。直至1890年,教宗李奧八世才正式譴責奴隸制。

1791年8月23日,黑奴在聖多明各島(現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起義,廢除橫跨大西洋販奴貿易的鬥爭從此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而於1998年確定每年8月23日為「販賣黑奴及其廢除的國際紀念日」。

資料來源:
黑貓七 2001,基督教犯下的罪行;楊人楩 2001,基督教會在奴隸貿易扮演甚麼角色?(節錄自《非洲通史簡編》):http://julian_yeung.tripod.com/collection/cfaq/d2.html
彭真牧師 2010,聖經是“人為”又如何?: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6790
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聯合國紀念販賣黑奴及其廢除的國際日:https://news.un.org/zh/story/2006/08/60352
Gino Wang,「先生,請問為什麼我的聖經和你的不一樣呢?」,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id=5517724&story_fbid=10104983399150006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1月27日

簡介:
基督教歷來都在反猶,並對猶太人進行過無數次大小逼害及屠殺。蘇聯這天拯救了奧斯維辛最大納粹集中營。

詳情:
基督教自古至今都在推動反猶主義,他們認為耶穌是彌賽亞(救世主)、是神,但是猶太人並不認為耶穌是猶太教信仰的彌賽亞,在新約聖經中已經出現了對猶太人不認為耶穌是神、不贊同耶穌心意的描述。在某些猶太人的記述中,耶穌是潘得拉強暴瑪利亞所生,而基督教則認為耶穌是童貞女瑪利亞所生;根據猶太人的記載,耶穌因犯罪受到懲罰被處死,而基督教則認為耶穌被猶太人迫害致死,這些都是部分極端基督徒仇恨猶太人的原因。

公元380年,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原先猶太人與基督徒在神學上的爭論提升至國家政策層次。猶太人的宗教與生活開始逐漸受到限制,政治和公民權利逐漸被剝奪,在隨後幾百年持續不斷地被侮辱、歧視、禁止集會、拆毀會堂、沒收財產、驅逐、屠殺。

公元1096年,萊茵區域的猶太人被十字軍進行大屠殺。

1144年,源自英國諾域治的一個「血祭誹謗」(blood libel),指猶太教徒會用基督徒小孩的血來烤製他們的無酵餅和逾越節的祭祀用途,這個廣為人知的誹謗導致人們認為猶太人都是嗜殺和嗜血的。

到了中年紀時期,猶太人被指在水井投毒引致黑死病,毒害基督徒,他們因而繼續受到無數次的逼害、驅逐和屠殺,受盡厭惡和歧視。

新教改革發起人馬丁路德,撰文如《寫給一個朋友反對猶太人的信》(1538年)和《猶太人和他們的謊言》(1543年)等體現出他對猶太人的敵意,說猶太人的會堂應該被燒,他們的家園應該被拆,他們的文士應該被禁止去教導,並引用羅馬書11:28「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解作「猶太人應該被憎恨(成為你們的仇敵)」。後來的反猶太主義者常常引用路德的言論作為迫害猶太人的理由,更在1940年代二次大戰期間被納粹德軍廣泛引用,作為在德國、奧地利、波蘭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支持論據。

1945年1月27日,蘇聯軍隊解放了奧斯維辛‧比克瑙(波蘭)最大的納粹死亡集中營。聯合國將這一天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緬懷大屠殺遇難者。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hk/%E ... 4.E5.8E.9F.E5.9B.A0
http://zh.wikipedia.org/zh-hk/%E ... 4.E9.97.9C.E4.BF.82
Dan Cohn-Sherbok 2002, Anti-Semitism: http://www.explorejewish.net/Antisemitism/index.htm
張平 2007,什麼是反猶主義?:http://www.youpai.org/big5/read.php?id=1357
Laureen Moe, Anti-Semitism: ..... What Is It?: http://www.cdn-friends-icej.ca/antiholo/summanti.html

TOP

日期:
3月10日

簡介:
離教者之家成立,成為華人支援離教者網上平台的新里程。

詳情:
在外國有很多關於離教者的網站,他們都有發表聲音的渠道。其實香港離教者也不少,但類似的中文網站卻欠奉。有鑑於此,於是在2004年3月10日成立這個網站,把這些零散的聲音聚集起來,成為離教者的言論平台,讓更多人能知道他們的心聲。

離教者,英文被稱為 Ex-Christian, Ex-tian, Former Christian,但中文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定的名稱,可被稱為前度基督徒、前教徒、前基、原基、出教者、退教者、脫教者、背教者、甚至叛教者。在創立這個網站的 時候,要為 Ex-Christian 定立一個中文名稱。在眾多中文名稱選擇中,最後選擇了「離教者」,因為覺得這個名稱比較中性,不易引起教徒或離教者雙方的反感。

自從網站成立後,離教者就確立了一種獨特的身分和一種認同,這亦令人聯想到,一直以來教會不給予離教者一個明確名稱的原因,可能就是要令這類教會中的異類,成為沒有聲音、沒有名字的人,漸漸淡出教會,直至永遠消失。

在離教後,應由離教者自我找尋屬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在教會般由別人去替他們安排;真正為自己未來人生負責任的,就只有自己一個人。每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健康和快樂地走將來的日子,創造自己美麗的人生。

在未來的日子,網站將繼續支持關懷離教者的宗旨,並鼓勵他們勇敢地進尋將來的道路。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5月30日

簡介:
一生堅決抵抗法國不公義的教會和專制政權的啟蒙運動領袖伏爾泰病逝,享年84歲。

詳情: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之一,以經驗加上理性思考而使知識系統擺脫宗教的影響,引導世界從充滿傳統教義、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專制的黑暗時期走出來,建立道德、美學以及思想體系的方式,覆蓋了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各個知識領域。

伏爾泰1694年生於巴黎一個富有的公證人家庭,少年時期在耶穌會主辦的貴族學校讀書。中學畢業後,父親希望他修讀法律,將來當法官或律師,但伏爾泰卻立志成為詩人。由於他寫了一首嘲笑貴族的諷刺詩,結果被關進巴士底監獄。在獄中他堅持創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悲劇《俄狄浦斯》。1718年《俄狄浦斯》在巴黎成功上演,令他一舉成名。

1725年,伏爾泰成名後仍然寫詩諷刺法國貴族,結果遭到貴族子弟的毒打,並第二次被關進巴士底監獄,出獄後被驅逐出境,流亡到英國。在倫敦,伏爾泰接觸了英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研究唯物主義哲學和牛頓的物理學。他還接觸到英國新興文學,對莎士比亞的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把他的劇作翻譯介紹到法國。1743年,伏爾泰發表了《哲學書簡》,讚揚英國革命後取得的成就,批評法國封建制度,宣傳唯物主義哲學思想。他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應當人人平等。他主張在法國建立一個在「哲學家」引導下的開明君主制,國內有言論出版自由等等。他反對天主教會,激烈譴責教士的貪婪和愚民的說教,他稱天主教教主為「惡棍」,稱教皇為「兩足禽獸」,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佈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他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狂熱作鬥爭,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還有一些人從遠處痛罵他。」此書一出版,即被法國政府判為禁書,並當眾燒燬。

為了避禍,伏爾泰來到法國和荷蘭邊境一個古老偏僻的貴族莊園,隱居在他的女友德‧愛特萊侯爵夫人家中,一住就是15年,直到1749年侯爵夫人去世。在此期間,他寫下了悲劇《凱撒之死》、《穆罕默德》、諷刺長詩《奧爾良的少女》,哲理小說《查第格》,歷史著作《路易十四時代》以及科學論著《牛頓哲學原理》。

1750年,伏爾泰應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邀請訪問柏林。他來到一個比法國更黑暗,更殘酷的專制國家,卻幻想借助「開明君主」的力量,進行某些社會變革,實現啟蒙主義理想。然而腓特烈二世只把伏爾泰當作文學侍從。伏爾泰絲毫不能改變德國現實,1752年,他黯然離開柏林。

1760年,伏爾泰在法國與瑞士邊境的費爾奈莊園定居下來,期間他寫下了大量的文學、哲學和政治著論,包括哲理小說《老實人》、《天真漢》、哲理詩《自然規律》、哲學名著《哲學辭典》、《形而上學論》等。雖然遠離巴黎,他卻仍然關心法國社會現實,撰寫了許多文章和小冊子抨擊教會和專制統治,它們以化名和匿名的方式在歐洲各地流傳,推動了進步的思想運動。當時歐洲成千上萬的哲學家、藝術家、演員慕名拜訪伏爾泰,另外還有人給伏爾泰寫信求教,伏爾泰都熱情接待或回信,費爾奈莊園成為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

伏爾泰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他積極為無辜受害的人士奔走,最突出的是發生在1761年聞名歐洲的卡拉事件。當時,法國社會中天主教教會的權力極大,教會經常殘酷壓搾和迫害人民。當時有位名叫卡拉的新教徒,他的兒子因欠債而自殺了。天主教會馬上向法院誣告卡拉,說他兒子因為想改信天主教,被信新教的父親殺死了。法院於是把卡拉全家逮捕,進行嚴刑拷打,將卡拉判處死刑。處死的這一天,劊子手們先用鐵棒打斷了卡拉的雙臂、肋骨和雙腿,然後把他掛在馬車後面,在地上活活拖死,最後還點上一把火,把屍體燒成灰燼。

伏爾泰聽說這件事之後,異常憤怒,他親自調查事件真象,把這件冤案的調查報告寄給歐洲許多國家,全歐洲都對此感到震驚和憤怒,紛紛痛斥法國士魯斯的地方法院。四年後,教會不得不宣佈卡拉無罪,恢復了他家人的自由。從此,伏爾泰被稱為「卡拉的恩人」,受到法國人民的尊敬。以後,伏爾泰又為新教徒西爾文、拉巴爾等人的受迫害案鳴冤,經過多年的鬥爭,終於使他們恢復名譽。所以伏爾泰被譽為被壓迫者的保護人,聲望越來越高。

1778年2月,84歲高齡的伏爾泰在路易十五死後重返闊別28年的巴黎,人民群眾夾道歡迎這位勇敢的鬥士。5月30日,伏爾泰病逝。臨終前,神父要他承認基督的神主,他憤然拒絕。教會不准把他葬在巴黎。直到大革命時期,伏爾泰的骨灰才運回巴黎,在法國偉人公墓隆重安葬。

伏爾泰一生堅決和勇敢地反對教會的愚蠢、狹隘、專橫、殘忍,在反黑暗時期的啟蒙運動中作出的巨大的貢獻,值得人們永遠紀念。

資料來源:
房龍,《寬容》,p.314-330,香港:萬源圖書。
故事派對,歷史故事 / 啟蒙運動的領袖--伏爾泰:http://www.storyparty.com/Story_Detail.aspx?ID=84833
維基百科,啟蒙時代,http://zh.wikipedia.org/zh-hk/%E ... 9%E6%99%82%E4%BB%A3
鳳凰網歷史綜合 2009,伏爾泰:https://news.ifeng.com/history/s ... _7277_1247570.shtml
維基百科,伏爾泰,http://zh.wikipedia.org/zh-hk/%E4%BC%8F%E7%88%BE%E6%B3%B0

TOP

日期:
2月12日

簡介:
達爾文日,藉他誕辰的日子向他的學術貢獻致敬,讓大眾更了解演化天擇論和相關研究在人類知識上的應用。

詳情:
達爾文於1809年2月12日生於英格蘭。1825年到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習醫。由於他無法忍受病人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手術(直到1800年代中期才開始使用麻醉),也怕血淋淋的場景,於是在1827年四月結束習醫,離開愛丁堡。之後,遵從他父親的建議,達爾文在1828年赴劍橋大學就讀,並於1831年畢業。達爾文並非攻讀科學方面的學位,但在該校期間花很多時間觀察生物在其自然環境中的情形,也蒐集了許多種類的昆蟲。他其實對戶外活動和自然史更有興趣。

劍橋大學畢業後,在1831到1835年間,他在皇家小獵犬號上擔任自然學家,為期五年。所謂「自然學家」是指在自然情境中研究生命體和環境關係的學者,這是相對於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研究(但達爾文當時在實驗室中做植物的實驗)。他在皇家小獵犬號上的任務是在世界各處做生物和地質觀察,尤其是要觀察南美洲海岸區域的情形。開始這項航行任務時,他是22歲。

由於這趟皇家小獵犬號之旅,達爾文得到了許多實地觀察的資料,使他在之後的20年間得以不斷修正天擇的概念。達爾文觀察並分析動植物在其自然情境中的情形,再加上化石的證據、以及家畜的資料,使他推測地球上的生命發展是因天擇造成個體差異,並因此導致新的生命形式、或說新物種的產生。1859年11月24日,他所著的《物種起源》(Origin of Species) 正式出版,闡述他所發現的天擇概念。

天擇是指環境中有生和無生(如溫度和濕度)的因素影響生命體的生物能力。這種交互作用的結果是某些生物能成功的適應,並將其特質傳給後代,而無法適應的就此結束其基因傳承(滅絕)。

對自然學家來說,子代與親代不同,即使是同一物種間也有個體差異是很明顯的。例如說有的個體較高大、速度較快、顏色不同、較具攻擊性、較合作、較能忍受炎熱或低濕度的情況。天擇作用在這些特質上,使得某些個體能成功繁衍後代,某些則不行。適應性的特徵因此傳給後代,再加上該世代的遺傳變異,導致變化的後代。

《物種起源》出版後,一直迴響很大,演化天擇論受到捍衛創造論的基督徒持續不斷的貶斥、歪曲和攻擊,更製造諸如「達爾文晚年信主」等謠言,以圖推翻演化天擇論。時至近年,基督教方面更推出類似「智慧設計論」等變相的創造論,企圖經包裝後打入科學教育的領域。但天主教在紀念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的2009年,終於修改一直以來的敵視態度,正式承認他的演化論。

達爾文日始於1995年,很多地方每年在2月12日都慶祝達爾文日,以向這位偉大人物的學術貢獻致敬,藉此機會讓大眾、學生和學者更加了解演化天擇論、以及演化研究在人類知識上的應用。

資料來源:
International Darwin Day Foundation: http://www.darwinday.org/
謝奉家 2009,達爾文日:http://tw.myblog.yahoo.com/biopesticides-hsieh/article?mid=2591&next=2584&l=a&fid=41
書蟲 & S.C.,達爾文晚年信主:http://exchristian.hk/wiki/doku.php/%E9%81%94%E7%88%BE%E6%96%87%E6%99%9A%E5%B9%B4%E4%BF%A1%E4%B8%BB
香港科學教育關注組:http://sites.google.com/site/hkscienceeducation/
教廷與進化論「和解」 2009:http://exchristian.hk/forum/viewthread.php?tid=3383&extra=&page=1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6月8日

簡介:
《辟邪紀實》出版,掀起晚清時期中國官民的反教熱潮。

詳情:
1839至1842年鴉片戰爭後,基督教獲得在通商口岸傳教的權利,在法國堅持之下,終再准許國人信教。咸豐八年(1858年)及十年(1860年)分別簽訂《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明訂給予基督教在中國境內傳教的權利,並允許天主教能收回自禁教時期被政府沒收的教堂教產,而且可在任何地區買地或租地建立教堂。傳教士有恃無恐,橫行霸道,本土原有宗教和文化被大肆破壞。

在上述的背景下,《辟邪紀實》一書便因而誕生。該書寫成於咸豐十一年五月朔日(西曆1861年6月8日),為湖南省一位署名「天下第一傷心人」所編著,內容分為上卷的天主邪教集說、天主邪教入中國考略、辟邪論,中卷的雜引、批駁邪說、下卷的案證,附卷的辟邪歌、團防法、哥老會說,其中〈團防法〉是最先提出一套完整防制入境傳教機制,希望利用防衛地方的民團組織,以「團防」方式防止傳教者進入。除此之外,《辟邪紀實》對基督教教義有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內容一針見血,例如就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有以下駁斥:

「上帝子,何假人生?人既有罪,何為代贖?耶穌未生前,宇宙權果操自何人?既謂肉身升天,何更有墓而使人拜?荒謬之極,數語中便自相矛盾。」

《辟邪紀實》在當時廣泛流傳,掀起了士大夫、官紳以至民間的反教熱潮,歷數十年不衰。同期亦有流行於四川的《植綱扶紀--討洋人檄文》、福建林昌彝著《闢邪教論》等等,皆為知識分子對基督教危機的一種醒覺。當時大部分知識分子都認為基督教與列強侵略息息相關,紛紛對大眾宣揚反教思想,至使民教衝突,「教案」此起彼落,大小合共達五百餘宗。

其實中國知識分子的反對基督教,並非始於晚清。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在耶穌會士利瑪竇死後六年,南京禮部侍郎沈榷便曾對在華的天主教發動一次猛烈的攻擊,曾三次上疏,並逮捕西洋及中國教士教民二十餘人,造成「南京教案」。隨後陸續有不滿天主教的言論,包括明代出版《破邪集》、清初《不得已》,直至雍正禁教後,反教言論趨向沉寂。

為紀念中國人民對基督教侵略的對抗,謹以此書的出版日期作紀念日。

資料來源:
呂實強(2006),《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反基督教問題論文選集》。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1860-1874)(節錄),http://www.horace.org/christianfaq/C07.htm
離教文庫,《辟邪紀實》:https://lib.exchristian.hk/bixie.html

TOP

日期:
3月9日

簡介:
上海學生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揭開民國時期一系列非基督教運動的序幕。

詳情:
清末時期,屢屢戰敗的清政府被逼與列強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當中的談判都有傳教士的參與。這些不平等條約規定外國傳教士可以隨意在華開設教堂,地方官員還務必要厚待保護。其後由於傳教士企圖改變中國傳統禮俗,反對敬孔祭祖,詆毀佛教和道教,而且還仗勢欺人,霸佔土地,包攬詞訟,袒護不法教民,因此基督教傳教勢力與中國人民出現劇烈矛盾。從鴉片戰爭到20世紀20年代的80多年間,百姓受到傳教士的欺壓而備受屈辱,積怨成仇,出現牽涉基督教會的大小「教案」多達600多宗,其中包括著名的義和團運動。

20世紀20年代,基督教在華的傳教事業出現兩個重要傾向:一是集中力量在城市傳播;二是重點發展高等教育。在1921年9月及1922年春,基督教分別出版了《基督教教育在中國》及《中華歸主》。

《基督教教育在中國》在基督教差會和洛克菲勒財團的資助下,由美、英、中三國傳教士、教育家、神學家組成的調查團,對包括教會學校在內的中國各級各類學校進行的調查報告。書中如此論述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基督教教育對在華教會全部工作的特殊貢獻在於,運用教育手段實現基督教差會的目標,即通過引導人們直接與耶穌基督接觸,締造一個基督教社會秩序,以建立上帝之國。」該書強調:「現在是加強在華教會學校的時機,將來從教會學校出來的男男女女,將由他們把中國變成一個基督教國家。」

《中華歸主》是中外教會聯手調查在華傳教事業的報告,書中用了240頁的巨大篇幅,逐一比較各省的歷史與現狀,標明已「歸主」的區域,和需要「征服」的範圍。書中甚至列出一個緊急日程表,用以指導進一步佔領中國。此書強烈的征服意向,極大地刺激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

這兩本書刺激了中國的知識階層,他們意識到當時的外國傳教士已在中國建立起一個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並包括各種專門教育相互銜接的龐大的教育系統,而且這些學校都是獨立於教育體系之外的,無須經政府批准和備案,不受政府管理,甚至不懸掛中國國旗。這使中國的教育權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

1922年,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擬定於4月4日在北京清華學校召開第十一屆年會。3月9日,上海學生率先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組織,通電反對這個年會在中國召開,並呼籲支持。3月11日,北京學生響應上海的呼籲,成立「非宗教大同盟」,成員包括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吳虞、胡適、汪精衛等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科學家、革命者和國共兩黨成員。同盟簡章規定:專以解脫宗教羈絆,發揮科學真理為宗旨。

3月21日,非宗教大同盟聯署發表宣言通電全國,指出:「我們要為人類社會掃除宗教的毒害。我們深惡痛絕宗教之流毒於人類社會十倍於洪水猛獸。有宗教可無人類,有人類便無宗教。宗教與人類,不能兩立。」4月4日至8日,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第十一屆年會在北京清華學校如期召開,受到大批軍警保護。4月4日,同盟12位成員在《晨報》上發表《非宗教者宣言》,並分別發表文章,批判宗教。4月8日,年會閉幕的當天,北京大學舉行非宗教演講大會,有3千多人參加。會上宣讀蔡元培的演說詞,要求教會學校的教育與宗教分離。5月10日,北京非宗教同盟在北大第三院正式成立。6月,非宗教同盟編輯出版羅章龍編輯的《非宗教論》一書,改書收集了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吳虞、李石曾、蕭子升、周太玄、朱執信、羅章龍等人寫的31篇批判和否定基督教的文章。

到了1924年,「收回教育權」成為運動的主要目標。1924年4月初,廣州聖三一中學一批對教會學校奴化教育制度不滿的學生討論組織學生會,該核校長(英國人)聞訊後,即帶領學監韋榮翰前來干涉,並聲稱:「未經我許可,不得擅自組織學生會,不得在校內開會。」又說:「英國人的學校,有英領事在廣州,斷不能循你們的情,任從你們中國人的自由。」學校當局的態度激怒了廣大學生,議決一定要組織學生會,並以罷課抗爭。4月16日,學生發表《廣州聖三一學校通電》,呼籲社會各界及教會學校學生團結起來反對奴隸式的教育,反對帝國主義以辦學為借口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5月20日,聖三一學生發出《廣州聖三一學生退學宣言》,堅決表示:在教育權沒有收回之前,誓死不願多受一日之奴隸教育,故馬上宣佈脫離聖三一。

聖三一的學潮引發了全國教會學校的學潮,當時廖仲愷接見學生並表示堅決支持。孫中山親筆批示「有此覺悟,亦屬可嘉,可與鄒海濱商量轉學」。1924年8月,新的「非基督教同盟」在上海成立,並出版《非基督教特刊》。

到1924年10月,全國教育聯合會第十屆年會在開封召開。通過了《教育實行與宗教分離》和《取締外人在國內辦理教育事業》兩個議案。12月,該同盟策動了一個「非基督教周」活動。在聖誕節期間,長沙、廣州、濟南、武漢、九江、上海、蘇州、徐州、杭州、紹興、寧波等地,反基督教的群眾擁上街頭分隊講演,散發傳單,遊行示威,有些人則教堂和教會學校搗毀設施,圍攻教士。1925年5月30日發生五卅慘案,更激起整個非基督教運動的高潮,當時教會和教會學校受到了很大衝擊。

收回教育權運動由學生、教育學界、學者蔓延至政府,促使廣州國民政府於1926年10月18日公佈了《私立學校章程》。但同年北伐開始,政局動亂使得此章程效力減弱,但也因為北伐,大多數外籍傳教士紛紛躲避,撤離中國,當時國民革命軍所到之處,反基督教的事件多有發生,教堂、教會學校、教會醫院多被佔用或毀壞。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攻克南京,部分軍人襲擊英、美領事館,攻擊、劫掠外國傳教士,殺害六位傳教士,其中包括基督教金陵大學副校長文懷恩,史稱「南京事件」。

1927年國民黨建立南京政權之後,開展了收回教育權運動,教會學校受到嚴重影響。由1922年來華傳教士達8,300人,經過非基督教運動之後,1928年降至3,150人。由於教育主權的收回,隨著許多外國傳教士的陸續撤離和外國教會勢力的削弱,非基督教運動的風潮逐漸平息下來。

謹以3月9日上海學生率先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的當天為整個非基督教運動的序幕,紀念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啟蒙運動,激勵了民族的自覺意識和獨立精神,並推動收回教育權的自主運動。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非基督教運動:http://zh.wikipedia.org/wiki/%E9 ... 9%E8%BF%90%E5%8A%A8
非基督教運動,生小白:http://t.sina.com.cn/1791302944/wr4mQk61M5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9月16日

簡介:
自然哲學家阿斯科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成為第一位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的大學教授。

詳情:
阿斯科里(Cecco d'Ascoli,真名Francesco degli Stabili),意大利著名占星學家、數學家、詩人、物理學家及百科全書編纂人,1257年出生,在意大利多間學院任教占星學,為布魯尼科大學數學及占星學教授,主要著作為長詩《阿采爾巴》(Acerba),其他作品手稿大部分都遭毀滅。

14世紀初期,阿斯科里出版了對約翰內斯(Johannes de Sacrobosco)所著、關於闡述地球是球形的《天球論》(Tractatus de Sphaera)的評論,提出關於魔鬼作用與力量的大膽理論。1324年,宗教裁判所以「發表對天主教信仰不敬言論」的罪名,阿斯科里被罰款、充公書籍及逼令停止教授和進行占星活動。其後他由布魯尼科逃到佛羅倫斯,成為托斯卡納公爵的私人占星師,但繼續因其自由和率直的言論和見解而招惹不少敵人。

1326年7月,阿斯科里被宗教裁判所拘禁,1327年被宗教裁判所宣告為異端,9月16日在佛羅倫斯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

宗教裁判所並沒有當時的審判紀錄,只在其後的15世紀時解釋說,阿斯科里曾發表過瀆神言論,指出有關耶穌出生及受苦命運原因,只是由於他在誕生時受東方一顆星體影響,亦即帶領東方三博士前來降生地的星體。亦有分析顯示因為他曾認為地球的另一邊有人生存而遭殺害,或有傳由於他嘗試解讀耶穌誕生時的星座而招致殺身之禍,或是由於他為捍衛在但丁的《神曲》中被攻擊的占星術而被視為異端的偉大詩人,也可能是因為違反不准占星的禁令而被殺。

占星學傳承自古希臘及羅馬,為天文學的始祖。 早期基督教對占星學的立場相當矛盾,由於占星學認為人的命運是可以先知的,這與基督教基本教義之一「人擁有自由意志」是相反的;但另一方面,耶穌的誕生曾被一個天文現象預言過,因此認為神自己也在使用占星學。教會中一些人將占星學看作是敵人,另一些人則自己相信占星學。占星學在中世紀時期曾被基督教會壓制,而在阿斯科里處身的文藝復興時期之始,正值占星學重新蓬勃發展的階段,當時占星學獲得羅馬國王、教皇及眾多宗教改革派人士的信任,受到皇室、教廷以至平民廣泛應用。

(處死日期資料各異,另有紀錄為12月15日、9月15日、9月26日,現以較普遍者為準。)

資料來源:
Yahoo! Education,  Cecco d'Ascoli, http://education.yahoo.com/reference/encyclopedia/entry/CeccodAs
維基百科,占星學,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A0%E6%98%9F%E5%AD%A6
MarkHumphrys.com,  Science and Religion, http://markhumphrys.com/science.religion.html
University of London 2003, Cecco D’Ascoli and Church Discipline of Natural Philosophers in the Middle Ages:  http://jameshannam.com/Church%20 ... 20Middle%20Ages.pdf
Cecco d'Ascoli,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Cecco_d'Ascoli
James Hannam 2003, "Medieval Science, the Church and Universities", Bede's Library:
http://www.bede.org.uk/university.htm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6月11日

簡介:
釋廣德法師公開自焚而死,以抗議南越總統吳廷琰政策多年來偏袒天主教迫害佛教徒。

詳情:
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南越)。吳廷琰是天主教徒,曾進入修道院及前往巴黎攻讀神學。父親吳廷可也是一名虔誠天主教徒,是法國殖民地時期成泰皇帝的大臣,長兄吳廷魁與內閣領袖、天主教徒阮有拜的女兒結婚。當時南越佛教徒的人口約佔七至九成,天主教人口只佔極少數。

吳廷琰在出任南越總統後,其政策處處傾向天主教。天主教徒在政府部門和軍隊中較易獲晉升,在公共服務、分配土地、商業和稅務上都有明顯優待,天主教徒村莊的自衛民兵部隊比佛教徒村莊所獲發的武器也多得多。而很多天主教神父更擁有私人軍隊,他們到處大肆搶掠和破壞寺廟。一些佛教徒村莊要被迫全體改宗,才能得到援助或避免被強迫遷居。

天主教會是南越最大的地主,但其擁有的土地和財產獲得額外稅務減免,更免受土地改革影響。天主教徒也獲豁免政府強迫所有公民參加的無償勞動,美國供應的援助大都只分配到天主教徒村莊,所有重要公眾場合都升起梵蒂岡旗幟,新成立的順化大學和大叻大學都被置於天主教會的管理之下,培育傾向天主教的學術環境。吳廷琰更在1959年一次彌撒中承諾將越南奉獻給聖母瑪利亞。

吳廷琰的二哥吳廷俶被教廷委任為順化教區總主教,是南越最有權勢的宗教領袖,他被允許向西貢商人請求「向教會自願捐款」,並利用其地位為天主教會獲得農莊、商店、城市房地產和橡膠種植園,更動用軍隊為其個人工作,包括木料和建築工程。四弟吳廷瑈成為總統政治顧問,吳廷琰沒有妻子,因此由吳廷瑈的夫人陳麗春(稱為瑈夫人)擔任第一夫人的角色。瑈夫人原為佛教徒,為嫁給吳廷瑈而改信天主教。

1963年5月,政府引用禁止懸掛非政府旗幟的法規,禁止佛教徒在佛誕日慶典上懸掛佛教旗幟,但卻允許吳廷俶在天主教一個慶典上懸掛梵蒂岡國旗。在5月8日佛誕當天,順化一大群佛教徒上街抗議,軍隊向示威群眾開火,射殺了九名示威者,導致全國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佛教徒提出五點要求:自由懸掛宗教旗幟、停止逮捕佛教徒、撫恤順化的受難者、嚴懲殺人兇手和實行宗教平等。但吳廷琰稱佛教徒為要求過分的「譴責白痴」,引發5月14日一大群大學學生上街到寺廟抗議,政府出動軍隊鎮壓,多人受傷。

1963年6月11日,高僧釋廣德(Thich Quang Duc)在繁忙的西貢十字街頭當眾自焚,抗議吳廷琰的宗教不平等政策。他在死前留下了遺言:「在我閉上雙眼去見佛祖之前,我懇求總統吳先生能以一顆同情心去對待人民並履行許下的宗教平等諾言,以長久地保持國力。我已經呼籲各宗教人士及廣大佛教徒,在必要時為保護佛教而犧牲。」

親眼目睹自焚的記者大衛寫道:「我會再看多一次該場景,但一次就夠了。一個活人的身體中噴射著火焰,他的皮膚慢慢開始發泡並且起皺,他的頭被燒黑並慢慢炭化。空氣中瀰漫著人肉燃燒的氣味;我從未想過人的身體是如此易燃。在我的身後,我聽到越南民眾開始聚集起來並且小聲地哭泣。我本人震驚到連哭都哭不出來,頭腦中一片混亂到連採訪和用筆記錄都做不到,連腦子都已經無法思考了……在他燃燒的過程中,他沒有抽動過一塊肌肉,沒有發出一點喊叫,他本人出奇地鎮靜,和他周圍哀號的民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拍到的自焚圖片迅速傳到了各個新聞通訊社,並刊登在世界各地報刊的頭版。

美國總統甘迺迪看到有關報導後嚇至大叫:「耶穌基督!」他後來表示:「除了此相片外,沒有另外一幅相片可以令全世界如此激動!」瑈夫人對自焚發表了「看到一齣和尚肉燒烤的好戲而拍手叫好」、「假如是愛國分子就不該用入口汽油來點火自焚」的言論,吳廷瑈更說:「如果佛教徒想要另一次燒烤,我倒很樂意提供汽油。」並繼續查抄舍利寺和迫害佛教徒。這些言論和舉動激起了更大民怨。吳廷琰稱自焚的是越共的陰謀,並將繼續奉行天主教的人格主義應對事件。

釋廣德的遺體在墳場重新火化後,心臟雖然縮小,但卻保持完好無缺。它被視為聖物,但其後被隸屬吳廷瑈的特種部隊搶走。此後,又有釋善美、妙光、釋善惠、光香、釋清穗和釋元香6位僧尼在藩切、順化和寧和的街頭自焚。

釋廣德自焚4個多月後,吳廷琰和吳廷瑈死於兵變。其後瑈夫人的長女死於車禍,弟弟勒死了自己父母,她本人則流落異鄉孤單地渡過漫長的48年,在2011年於羅馬逝世。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釋廣德,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8B%E5%BB%A3%E5%BE%B7
維基百科,吳廷琰,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B3%E5%BB%B7%E7%90%B0
維基百科,陳麗春,http://zh.wikipedia.org/zh-hk/%E9%99%B3%E9%BA%97%E6%98%A5
越南廣德菩薩,http://blog.udn.com/tamthuythuy/4157509
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艷的老婆陳艷春--殘暴的第一夫人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5688138/2734/74/03/2_1.html

TOP

日期:
11月第4個星期四

簡介:
感恩節事實是感謝上帝消滅印第安人,以清空土地讓教徒在美國落地生根。

詳情:
據官方版本,感恩節起源於1620年冬天,一批英國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輪船抵達美洲,遇到兩位懂英語的印第安人,他們友善地提供糧食給清教徒,並教授在美洲種植等生存技巧。翌年當清教徒第一次收成時,便舉行盛大宴會,與印第安人一起慶祝三天。後來美國就將感恩節定於11月第四個星期四舉行,加拿大則在10月第二個星期一舉行。

事實並不如此感恩。歐洲人和那些清教徒一直視印第安土著為異教徒、野蠻人和屬魔鬼的,他們的殖民侵略本性不變,假裝與印第安人友好,送贈遠道從歐洲運來的枕頭和被鋪,實際把歐洲天花病人用過的枕被送給印第安人,借天花病毒殲滅對方。

計劃成功,印第安原住民人口開始減少,教徒殖民者將這批野蠻人飽受天花瘟疫侵襲,視為上帝賜予的奇跡,加上第一年的豐收,因此在1621年舉行一連三天的慶典。其後,越來越多清教徒陸續抵達美洲,開始為土地而互相爭奪。他們多番引用《詩篇》2:8:「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把支持印第安人的人驅逐,強迫印第安人為他們開墾田地和開礦。牧師更引用《羅馬書》13:2:「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在後來殖民者在與印第安部落的戰爭中,壯大聲勢攻打對方。

天花病毒與及由歐洲帶來的其他傳染病,加上與殖民者的戰爭和被迫勞役開礦,印第安人在清教徒抵達美洲後的一個世紀內,人口銳減95%。直到2010年,作為原住民的印第安人,僅佔全美國人口0.9%。

清空土地,掃除野蠻人,讓清教徒在上帝賜予的新英格蘭落地生根,這才是感恩節的真正原意。

資料來源:
Jehanzeb 2008, Thanksgiving and Forgotten Genocide: Brainwashing of American Textbooks: http://muslimreverie.wordpress.c ... american-textbooks/
Wikipedia, Native American disease and epidemics,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 ... sease_and_epidemics
Mike Ely, Native blood: the truth behind the myth of `Thanksgiving Day', http://links.org.au/node/753
維基百科,感恩節,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4%9F%E6%81%A9%E8%8A%82
公子李,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殺,http://www.zhihuisky.com/diaoyu/erliao/14664.html
Peter d'Errico, Jeffrey Amherst and Smallpox Blankets, http://www.nativeweb.org/pages/legal/amherst/lord_jeff.html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日期:
2月14日

簡介:
被稱為情人節,St. Valentine殉道的日子,實際是基督教騎劫羅馬人的民間節日牧神節。

詳情:
情人節普遍被認為是紀念Valentine在古羅馬時期,因對抗羅馬政權非法傳教而被捕(一說是非法為基督徒士兵舉行婚禮),相傳Valentine在獄中與獄長失明女兒相愛,更奇蹟醫好她的眼睛。Valentine於公元269年2月14日行刑處死,後來在496年被教廷封為聖人,當日就成為St. Valentine's Day。

事實上,2月15日一直是羅馬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的節日,祂是羅馬農業和牧羊之神,亦是對應希臘半羊半人的豐收之神潘(Pan)。當日牧神教士會披上山羊皮,在山洞中獻祭兩隻山羊和一隻狗,以補償和淨化春天的生命。羅馬人會以狂歡作樂的方式慶祝。在這個節日期間,一些半裸的年輕男子塗上動物的血,在城內繞圈奔跑、喝酒和嬉笑,他們手裡揮動著山羊皮鞭,相傳婦女被皮鞭輕打後便可順利懷胎生子,減少生產痛苦。年輕羅馬女子會穿著獻祭的山羊皮,而古希臘女子會將黃色的番紅花佩戴在身上明顯的地方,向年輕男子暗示她們已含苞待放。

在慶祝牧神節的宴會前夕(即2月14日晚),年輕男子會從甕中抽出寫有年輕女孩名字的紙條,被抽中的女孩將會在宴會中成為男子的女伴。他們其後一整年都會被視作一對情人,有時他們會因而真的相愛,甚至結婚。

其後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逐漸收緊禁止公開展示異教儀式。到了公元5世紀,羅馬民眾仍然繼續慶祝牧神節。於是在公元496年,教宗聖基拉西烏斯一世(St. Gelasius I)下令廢除牧神節,並在該日前一天編造了另一個為基督教而殉教的傳說,既保留了節日的愛情元素,亦可借機向民眾灌輸舊政權欺壓基督教的故事。

在1969年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後,在典禮改革上整理出一堆在史實上不知是否真實存在的人物,Valentine的故事來歷可疑,於是St. Valentine's Day就被廢除,現時天主教的聖人曆已再沒有這個紀念日。

雖然傳統牧神節逐漸被侵蝕淡忘,但至今我們仍保留了羅馬小愛神邱比特(Cupid)的形象,祂的對應神是希臘神厄洛斯(Eros),就是在潘跟女愛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親近時,厄洛斯會在他們上邊振翅盤旋。

牧神節也有情人節的含義,但不應再被稱為St. Valentine's Day了。

資料來源:
家計會性教育網頁,情人節,http://www.famplan.org.hk/sexedu ... etails.asp?foID=141
Wikipedia,情人節,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3%85%E4%BA%BA%E8%8A%82
Wikipedia, Lupercal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Lupercalia
Encyclopedia Mythica, Lupercus, http://www.pantheon.org/articles/l/lupercus.html
法國旅遊發展署台灣辦事處官方網站,古羅馬的牧神節,情人節的前身,http://tw.franceguide.com/%E5%8F ... ID=1&EditoID=178436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