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08:49
(路透[url=]巴黎
[/url]4日電)體外受精(IVF)這項先驅技術,讓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榮獲2010年諾貝爾醫學獎。這項技術不僅為科學敞開豐富選項的大門,也打開了道德問題的潘多拉之盒。
愛德華茲成功讓人類卵子在子宮外受精,不僅成為「試管嬰兒」先驅,也開啟一連串的創新,包括胚胎幹細胞研究和代理孕母。
儘管這項技術帶來的突破贏得喝采,一些來自基督教會的倫理學家反對體外受精及其相關技術,因為這些技術涉及銷毀人類胚胎。
體外受精革命引領出來的龐大選項,已招致諸多關切,包括「客製化嬰兒」的道德問題到剝削貧窮婦女擔任代理孕母等等,連世俗道德學家也陷入不少激烈辯論。
[url=]印度
[/url]是體外受精衍生治療的中心,且根據印度法律委員會(Law Commission of India),海外對於代理孕母的需求,已讓「孕母旅遊」成為印度1個40億[url=]美元
[/url]的產業。
多個歐洲國家已針對孟買體外受精中心提出警告,表示這些手續不合他們的法律,且孕母生的嬰孩可能無法取得公民權。
此外,體外受精和代理孕母現象,也衍生出過去想像不到的司法暨道德問題。
1997年的1個案例足以說明。一對不孕的加州夫婦雇用孕母生子,用的是匿名人士的精子和卵子。但這對夫妻在孕母分娩前離婚,因此孕母和她丈夫向法院申請小孩監護權。
當州立法庭得知這個小孩有高達6對的可能父母親後,裁定這個孩子以沒有法定父母親的身分出生。中央社(翻譯)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005/21/kjvx.html |